|
在《论语·先进》篇中,有一段很生动的故事,很值得令人回味!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上面这几段语录组成的故事,表达了孔子对颜回的师生深情。孔子为什么对颜回的感情这样深?是因为颜回特别好学,孔子为什么喜欢颜回好学的品德?因为孔子以传承文化为己任,而要传承文化,首先就需要博学多才,孔子就是这样一个好学不倦、发愤忘食的人,而传承文化的千秋大业,需要一代一代的人传承下去,在孔子在三千弟子当中,最好学的是颜回,孔子传承文化的担子,能够接下去继续挑起来的是颜回。然后颜回的不幸死亡,使孔子传承文化大业有后继无人的伤感,所以,颜回的死,孔子伤心不已,大哭不止,边哭边说:“噫!天丧予!天丧予!”意思是天意要我丧我传承文化的大业啊!孔子为了发扬中国文化,是多么的用心深切啊!
可惜孔子的内心悲痛,没有人能够理解,学生们以为孔子只是喜欢颜回的好学而已,不理解孔子对颜回寄托的厚望,认为孔子对于颜回的喜爱,也不至于那么悲伤吧!所以有学生劝孔子说:“先生你哭得太过悲伤了!”孔子说:“悲伤吗?如果不为他悲伤而要为谁悲伤呢?”
孔子含蓄深情的话,使得学生很不理解,连颜回的父亲也没有真正理解孔子的悲伤。所以,颜回的父亲与学生都误会了孔子,以为孔子只是因为偏爱颜回而已,结果二者都做出了不合情理的事。
颜回的父亲觉得:既然孔子到处称赞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儿子死了,孔子又哭得这样伤心,表达了孔子对自己儿子的十分喜爱,不喜爱会哭得这样伤心吗。既然孔子这样喜欢颜回,颜回的父亲觉得,只有厚葬颜回,才能表达先生对学生的爱,所以就要求孔子厚葬颜回,要孔子的车子为颜回做木椁。孔子知道颜路误解了自己,但也不愿向他吐露内心,只是表达了自己是象儿子一样看待颜回的,视颜回为亲子。既然认颜回为亲子,就应该象安葬自己儿子鲤一样,孔子安葬自己儿子时,也只有棺而没有椁,所以孔子觉得安葬颜回也不用椁。虽然颜回比鲤有才学,但是一样是儿子,所以应该一样对待。而且,用车做椁也不适当,孔子说:“因为我经常要跟随大夫之后办事,人家大夫是乘车而行的,我总不能徒步跑着跟随他们车后吧?”
也许颜路觉得孔子是找理由推却,是因为舍不得那部车子,而学生似乎也有同感,认为既然先生这么喜爱颜回,只有厚葬,才能表达先生对学生的爱。孔子说:“不要这样!”结果学生不听,大家出钱厚葬了颜回。孔子也没办法,只好感叹说:“颜回啊,你视我象父亲,可我不能视你象儿子啊!不是我的缘故,是那些学生的缘故。”
孔子为什么说不能视颜回象儿子呢?因为孔子儿子的死,孔子是薄葬的,现在颜回的死,学生们厚葬了他,这就不象孔子葬儿子一样了,这就使颜回与自己的儿子有所区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