羿的兴灭
上古的名号,想先考察一下。太古的天子称号为“帝”,夏为“后”,商恢复为“帝”,周自贬为“王”,秦称为“皇”,后世全部恢复上古称号为“帝”。除了最高的称号,还有“公”“正”“后”,是本文想考察的。
《礼记-王制》有:【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武王伐纣,“二公”周公旦,毕公高的地位仅次于天子。
《诗经-云汉》有:【群公先正,则不我助。父母先祖,胡宁忍予?】——“公”和“正”的地位接近。
《左传-襄公九年》有:【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
《史记-吴太伯世家》有:【少康为有仍牧正。】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有:【乐正后夔】
——“火正”、“牧正”、“乐正”,分别是天文馆馆长、农业部部长、文化部部长。
《礼记-王制》有:【八州八伯,五十六正,百六十八帅,三百三十六长。…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成狱辞,史以狱成告于正,正听之。正以狱成告于大司寇…】——地方大员“正”的地位仅次于“伯”。“乐正”是中央文化部长。司法系统的“正”的地位仅在总理公安部、最高检察院、最高法院的“大司寇”之下。
《尚书-尧典》:【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
《史记-五帝本纪》:【五岁一巡狩,群后四朝。】【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
——这些记载说明“后”既可以是诸侯,也可以是夏朝的天子,那么,多数情况下“后”应是“侯”,就是诸侯。
在“公正”这个现代词语没有发明前,“百姓”、“公”、“正”、“后”都是贵称。因此,“群后”就是“诸侯”、“后夔”就是“夔侯”、“后稷”就是“稷侯”,“后寒”就是“寒侯”,那么,“后羿”,就应该是“羿侯”。而“羿”就是国号,跟后世的秦晋齐楚等等称号,意思差不多。“后羿”的称呼,也就跟“秦伯”、“晋侯”、“齐侯”、“楚子”的意义一致,就是“羿、秦、晋、齐、楚的现任老大”的意思。
羿又叫“有穷后羿”,这个“有穷”,跟黄帝为“有熊”,帝舜为“有虞”,三苗为“有苗”,以及大禹的儿子“有扈氏”、“有男氏”,帝喾的二老婆娘家“有娀氏”,收容了伊尹的“有莘氏”,以及“有仍氏”,等等,意义相同。大坏蛋寒浞把自己的儿子“奡”封到“过”,于是“奡”叫做“有过氏”。因此,“有x氏”,应该就是“有x为国的大族”的意思,也就是说“熊”“虞”“苗”“扈”“男”“娀”“莘”“仍”等等,都是国名,许多诸侯就“用国为姓”,就是自己的品牌“姓”建设得很不好,把国名作为自己的姓,原来的“姓”就扔了算了。因此“羿”作为诸侯,他的封地就是“穷”,并且不以“穷”为姓,说明“羿”的品牌是更好的——《五帝本纪》说【帝颛顼生子曰穷蝉】,【少皞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尧的哥哥帝挚号“少昊金天氏”,因此更古的“穷蝉”地位比“穷奇”高,因此可以猜测,“穷蝉”的封地就在“穷”,而“羿”就是“穷蝉”的后代之一,跟舜是本家,虽然“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认不到”,除了争斗外,有难的时候也还是可以扶持一下的,比如夏后少康被“奡”追杀的时候,就逃到亲戚、舜的故乡“有虞”那里并且得到支持。
后羿同志第一次露面,是最古的《海内经》所记载的事迹:【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就是说“羿”国的第一任老大——按古人说法,应该是羿同志——接受“五帝”第三的帝俊-帝喾的委托,成为特种装备的特种部队,到天下去解决小帝国主义欺负小国——比如以色列灭绝巴勒斯坦的新例子——的问题。虽然帝喾只是给了一把特制的红弓和一把白色的箭,看起来只是一个单兵装备,好像没有什么了不起,然而,实际上羿同志的这个地位,是很了不起的,叫做“礼乐征伐出于天子”。有了这个“征伐”的特许,应该叫“尚方宝箭”,后世只有拥有“尚方宝剑”的唐朝节度使的地位可以跟羿同志的这个地位比。后世的钦差大臣跟这个比,跟谈判团团长与志愿军司令的差别差不多。
一千多年后的商纣同志,在镇压徐夷的同时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就有《史记-殷本纪》【西伯出而献洛西之地,以请除炮格之刑。纣乃许之,赐弓矢斧钺,使得征伐,为西伯。】西伯昌有了帝纣赐的“弓矢斧钺”,干的却不是羿同志的高尚行为【恤下地之百艰】,而是五年之内伐五国,挖殷商墙角,壮大自己的势力。
根据西伯昌的故事,我们可以知道羿同志有了帝喾赐的【彤弓素矰】这把“尚方宝箭”,他的“穷”国势力一定会迅速膨胀。比如【尧时】【举用】,舜时【为典乐】——也就是文化部长——的“乐正”夔侯同志,就被后羿灭掉了后代。《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记载:【昔有仍氏生女,鬒黑而甚美,光可以鉴,名曰玄妻。乐正后夔取之,生伯封,实有豕心,贪婪无餍,忿类无期,谓之封豕。有穷后羿灭之,夔是以不祀。】
到了“五帝”第四的帝尧时代,“有穷后羿”得到了更大的委托,几乎成了帝尧的私人部队,帝尧几乎完全靠着枪杆子羿,才建立起自己的政权的。《淮南子-本经训》说:【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于是天下广狭、险易、远近,始有道里。】——《大荒南经》说:【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帝尧对自己的十个太阳兄弟,他老爸帝喾的十个太阳儿子破坏天地规律都铁面无私,创造了“后羿射日”的伟大神话,其他学习蚩尤的凶族,自然得不到好下场。
《山海经-海外南经》还记载了羿和凿齿的大战地点,以及各自的主战武器:【昆仑虚在其东,虚四方。一曰在歧舌东,为虚四方。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虚东。羿持弓矢,凿齿持盾。一曰戈。】《海内西经》还说,后羿是个好同志,叫做【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
然而这个对帝尧的天下有莫大功勋的“仁羿”-“后羿”同志,跑到【昆仑虚】向西王母要到了不死药,却有老婆“嫦娥奔月”的家破人亡,下场很难看。据说,“嫦娥奔月”是因为自私,因为不死药只一颗,只能她先吃了跑月亮广寒宫,收服了一只玉兔捣药,炼不死药。然而后羿在地上像凡人一样老死或被杀,嫦娥炼不死药炼到现在,难道是学白娘娘等许仙,等后羿投胎,再给他吃?“嫦娥奔月”的另外一说,是不得已,就是大坏蛋寒浞借小坏蛋逢蒙之手杀掉后羿以后,想霸占她,她赶紧吃了不死药跑月亮里去了,到那里想办法炼不死药救老公。这个解释好多了,嫦娥由此才值得成为爱情故事的主角,供后人学习。
也许故事的真相,非常难看。《左传-襄公四年》记载:【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恃其射也,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弃武罗、伯困、熊髡、龙圉而用寒浞。寒浞,伯明氏之谗子弟也。伯明后寒弃之,夷羿收之,信而使之,以为己相。浞行媚于内而施赂于外,愚弄其民而虞羿于田,树之诈慝以取其国家,外内咸服。羿犹不悛,将归自田,家众杀而亨之,以食其子。其子不忍食诸,死于穷门。靡奔有鬲氏。浞因羿室,生浇及豷,恃其谗慝诈伪而不德于民。使浇用师,灭斟灌及斟寻氏。处浇于过,处豷于戈。靡自有鬲氏,收二国之烬,以灭浞而立少康。少康灭浇于过,后杼灭豷于戈。有穷由是遂亡,失人故也。】
《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昔有过氏杀斟灌以伐斟寻,灭夏后帝相。帝相之妃后缗方娠,逃於有仍而生少康。少康为有仍牧正。有过又欲杀少康,少康奔有虞。有虞思夏德,於是妻之以二女而邑之於纶,
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后遂收夏众,抚其官职。使人诱之,遂灭有过氏,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
《尚书-五子之歌》记载:【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及盘游无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穷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从,徙于洛之汭。五子咸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
《说宛-指武》:【羿、逄蒙不能以枉矢弱弓,射远中微】
《荀子·正论》:【羿、逢蒙者,天下之善射者也,不能以拨弓曲矢中微。】
《孟子·离娄》:【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
也就是说,推翻雇主,为他人作嫁而灭国的这个“后羿”,是在太康时代。这个后羿识人不明,“伯明后寒”也就是“伯明”国的“寒”侯同志赶出门户的奸诈子弟寒浞,却被后羿当个宝,任用为自己的左右手。找了一个大坏蛋还不够,再找一个坏蛋逢蒙,传授给他自己的全部本领。寒浞内献媚于后羿,外贿买小人,最后逢蒙假借跟后羿比箭的借口下杀手,没能杀掉后羿,于是干脆舍弃弓箭,乱棍将后羿打死,煮成肉汤,他的儿子——没有这个意外就是未来的“后羿”——拒绝吃老爹的肉而在穷门被杀。
掌握了上古最先进的高科技的羿同志,掌握同样高科技的坏蛋逢蒙杀不了他,却能用最落后的棍棒将羿同志消灭。后羿的死法说明,主战武器只有有效无效的区别,没有绝对的先进与落后,今日某些言必称西方如何先进的哈巴狗们,见识还不如上古的流氓逢蒙。后羿的这个下场还说明,《礼记-玉藻》说的【君子远庖厨,凡有血气之类,弗身践也。】是有道理的,上古时候“庖厨”和“弃市”的菜市场,都是极刑实施地,而君子又是很“仁”的,要是君子们看到执刑过程,是连禽兽都一定要大赦的,那全世界都得吃素,还干扰司法。比如挖墙角推翻夏桀的商 汤 先生,据说就是打猎都去掉三面网只留一面,【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虽然很可能只是技术改进,愚蠢的四面网里面根本就进不了禽兽。
后羿儿子死于非命,老婆被寒浞霸占,生了两个跟寒浞一样愚蠢残暴的儿子“浇”“豷”——根据《论语》里南宫适说的〖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浇”也许为“奡”——如果这个老婆就是嫦娥,那“嫦娥奔月”的故事,就太难堪啦。
因此,为了美好的神话故事,不得已,还是认为嫦娥是帝尧时代的那个英雄的老婆,在千钧一发之际吃了西王母的不死药跑月亮里去了,至今在那里跟玉兔研究炼不死药,以等后羿投胎,再续前缘。
那个“穷”国,最迟在帝喾时候建国,在帝尧时代大大露脸,经过两百多年的壮大,应该有六七任“羿”侯的奋斗,像后来的西伯昌的后代推翻殷商一样推翻大禹的后代,然而自己由于政治上的无能、做了上古的王充或说袁世凯。
总之,“后羿”,也就是有穷国的 历代国 君“羿侯”,在黄帝亲手建立的王朝有三次露脸:
最有德行的时候是帝喾时代,为天下默默建立功业;最辉煌的时候是帝尧时代,创造“后羿射日”的赫赫武功,以及悲惨的家破人亡老婆“嫦娥奔月”,之所以如此,应该是介入帝王家内部的权力斗争过深,最后被牺牲;最荒淫不堪的时候是帝太康时代,儿子被杀,老婆被霸占,自己被煮成肉汤,传承二百多年的“穷”国完全灭亡。“穷”国的国名成为走投无路代名词,从此“穷”成为坏词;后来的“庸”国自取灭亡,发明成语“庸人自扰”,国名“庸”也从此成为坏词;再后来,“支那”本是《山海经》的“身毒”国即印度对天朝上国的尊称,全称“摩诃支那”,就是大中国的意思,这个天朝上国却被小日本蹂躏得不成鬼样子,从此“支那”成为今日中国最恶毒的贬称。——“穷”、“庸”、“支那”三国的故事,说明歌颂的美文是如何变成不堪的丑文的,真是连文字也无常咯。
后羿下场如此悲惨,比后羿更坏的寒浞也好不了多少。夏后的忠臣靡同志,联合有鬲氏和被寒浞灭国的斟灌氏、斟寻氏的遗民,三国联军一举袭杀寒浞。分头并进的少康试探并进攻“过”,灭掉“过”国杀掉“奡”,杼即位为夏后再灭掉“戈”国杀“豷”。寒浞和他的两个残暴儿子也不得好死,继后羿之后做了上古的袁世凯。
因此还是那个总结,就是无德之人越有野心死得越悲哀。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