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国际 > 国际纵横

美国学界反思“占领运动”研究

郑讴 · 2012-05-28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收藏( 评论() 字体: / /

  美国学界反思“占领运动”研究

 

  郑 讴 编译

 

  五一国际劳动节当天,“占领华尔街”运动在全美多个城市展开,这是“占领华尔街”运动抗议者今年组织的规模最大的活动。纽约警察局当天逮捕了约30名示威者。美国社科界开始反思这场运动,认为它具有拜物教倾向。

  事实上,自去年9月“占领运动”爆发以来,全美学者便一直高度关注,开设相关研究课程,出版大量论著,甚至发动针对美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占领运动”,他们将一些学术大亨称作“学术吸血鬼乌贼”(academic vampire squid)。目前学界的研究焦点集中在谁是“占领运动”的参与者,对“占领运动”研究应采取何种方法亦有论争。

  社科研究者:不可忽视的游行群体

  有学者提出,如果去年美国学术界对“占领运动”的调查结果真实有效,则可以推测今年五一期间美国各地“占领运动”的游行群体有这样一些特点:男性,较年轻,接受过大学教育,实际报酬过低,彻底厌恶美国政治体系。

  游行人群还包括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社会科学研究者,他们以笔记本为工具,试图通过亲身参与和近距离观察,准确理解那些打出“我们就是那99%”标语的人群。“一切都于瞬间爆发,相关信息越积越多,应接不暇。”纽约市立大学布鲁克林学院社会学教授亚历克斯•维塔尔(Alex S.Vitale)回忆说。学者们或致力于将“占领运动”数据化、可出版化,或从人种志学角度进行调查数据分析、作口述记录等。“占领运动”是一个特殊历史事件,其研究周期比学术研究的传统周期短得多。对此,《茶党与共和党保守主义的重塑》(The Tea Party and the Remaking of Republican Conservatism)一书的作者、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瑟达•斯考波切(Theda Skocpol)说:“学术研究通常被认为应具有长远的意义,但我们现在的研究不必追求这一点。”

  “外部运动”参与者:隐藏的研究重点?

  对于当前美国学术界对“占领运动”的研究现状,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与传播学教授托德•吉特林(Todd Gitlin)认为,目前的研究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得出的结论肤浅,没有抓住运动的实质。真正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隐藏在“外部运动”的参与者中——他们总在游行队伍中出现,却从不参加其他集会和活动。这部分人并不在少数,使得运动不断扩大发展。

  一些研究“占领运动”地方团体的学者发现,目前的研究焦点集中在,谁是参与者、谁不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杰西•克莱因(Jesse Klein)对该州首府塔拉哈西的地方“占领运动”研究发现,抗议群体内部出现了内部分割:一部分人有充足的时间常常参与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另一部分人则缺乏这方面的参与,担心因贡献太少而受到批评。此外,这些游行团体也开始解散他们在首府附近的静坐活动,因为静坐不能获得他们想要的结果。美国西北大学人类学副教授杰弗里•朱瑞思(Jeffrey Juris)认为,“占领运动”集合了一群此前从未如此活跃的群体,他们能够“召之即来”,同样也会“挥之即去”。

  研究方法之争:冷静旁观还是参与其中

  对“占领运动”研究应采取的方法,学界有不同观点。斯考波切以深度访谈与量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右翼代表——茶党特征的做法得到一些研究者的认同。他们认为,斯考波切的研究方法同样适用于与茶党活动颇为相似的“占领运动”。对此,斯考波切并不赞同,他认为,“占领运动”具有无定型结构特点,不像茶党那样具有一定组织架构,而且茶党从一开始就有明确目标:改变共和党。“占领运动”则没有明确统一的目标,要真正厘清整个运动的机制非常困难。

  研究者是该客观冷静观察,还是直接参与其中?有学者认为,研究者对运动的同情会使研究成果的客观性打折。美国大学犯罪学学者爱德华•马奎尔(Edward Maguire)表示,“我们的研究目的是向警察局提出中肯建议,研究的可信度很重要,学者直接参与运动的做法不可取”。持相反意见的学者认为,直接参与将为理解“占领运动”发生的动力提供更好的内部视角。

  朱瑞思支持后一种观点。他曾直接参与“占领波士顿运动”的策略制定并进行学术研究。他认为,“占领运动”是一场开放性活动,对参与者没有任何限制,做任何与此相关的事,都容易被划为事件的“积极分子”。他曾在网上开辟“占领运动”交流中心,为研究者分享实证数据、研究方法和调查工具等提供平台。这个平台现已成功举办两次“编程马拉松”(Hackthon),为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在此基础上合作完成了“占领运动”营地数量统计、“占领运动”推特(twitter)内容研究等项目。

  网络调查方法是另一个论争点。纽约柏鲁克学院(Baruch College)社会学家埃克托•德罗-古兹曼(Héctor Cordero-Guzmán)曾应邀为“占领运动”组织者在网站occupywallst.org上设计针对运动参与者的在线调查,第一轮调查结果于2011年10月公布后广受好评,被誉为对运动参与者群体的“横截面”展示。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运动的更多是有社会经历并发现自己生活一团糟的人,而不仅是22岁左右、无所事事的年轻人。对网络调查持质疑态度的学者认为,网络调查结果可能偏向那些可以接触网络技术资源的人群。没有人知道什么人被选中、什么人被排除在外,这种调查没有代表性。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463期,摘自2012年5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报》)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buge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2. 这不是个案,而是整个时代的病
  3. 历史文献:原河南省委宣传部长杨止仁给原河北省委书记李尔重关于探讨历史问题的一封信
  4. 夏小姐,一个被公知洗脑的完美标本!
  5. 白岩松:如何解决老百姓有钱不敢花?
  6. 改革开放,农民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7. 钱学森提倡的“大成智慧学”,到底是什么
  8. 临终前,这位开国将军仍放不下这件事……
  9. 一位妓女母亲——浅谈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关系
  10. 高考的本质是什么?
  1.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2.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5. 某些人已经疯狂到开始胡言乱语了
  6.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
  7.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8. 毛泽东的晚年超越了时代局限,没能理解他,是我们的悲哀!
  9. 苏联亡了,但亡的不是社会主义!
  10. 教室里为什么不挂毛主席像?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3. 中共最危险的叛徒,从叛变到处决的内幕详情
  4.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5.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6. 当财政走向失控
  7.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8.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9.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10. 江青谈京剧革命(中英文)
  1.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2. 举国“痛打”哈佛大学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沉痛哀悼:崔凤金同志逝世!
  6. 忠县煤矿离奇破产,职工生计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