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国际 > 国际纵横

克尔白的悬诗:施季利茨在克里米亚

克尔白的悬诗 · 2014-04-02 · 来源:乌有之乡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普京这些人一般眼界开阔,对世界有着冷峻甚至是冷酷的认识,不会抱有那种玫瑰色的天真想法——在这一点上,戈尔巴乔夫是一个相反的典型——不会滥用力量,但同时也清楚地知道,没有对力量的使用或展示,就绝对无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

  如果说《春天的十七个瞬间》(Семнадцать мгновений весны)是苏联电视剧史上——该剧一般被称为“电影电视”——的第一名作,恐怕不会有太多争议。

  冷静沉着,机智坚毅的主人公侦察员施季利茨(吉洪诺夫饰演),在纳粹德国的心脏进行着危险至极的情报工作,最终光荣地完成了任务。《春天的十七个瞬间》的精彩之处来自于对细节的考究,在看似缓慢的叙事节奏中,建立起一个极其真实的,与詹姆斯•邦德之类夸诞的成人童话截然相反的情报员的世界——中国近年来比较优秀的“谍战片”,如《潜伏》等剧或许也在某些方面借鉴了《春天》的风格。当然,这属于笔者的猜测。

  1989年,现实版的“施季利茨”同样在德国活跃着,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而这些“施季利茨”中的一个名叫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洛维奇•普京,当时只是秘密战线上默默无闻的一兵。

  那时开展了一个代号为“光线”的行动,似乎普京也参与其中。行动的实质是招募德国统一社会党的高级干部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的主要官员......德国报纸(特别是《法兰克福评论报》)指出。普京的功劳就是招募了德国统一社会党德累斯顿州委书记汉斯·莫德罗(他随后担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最后一任总理)(阿·穆欣《普京与幕僚》)

  也就是说,普京参与的是为了将统一社会党的“保守派”——比如昂纳克——赶下台,而代之以“改革派”——比如莫德罗——的政权更迭计划中的一部分。不过,随着民主德国,接着是苏联自己的溃灭,“施季利茨”的世界也变得艰难——尤其是自诩为“最后一任克格勃主席”的瓦季姆•巴卡京对原情报系统的巨大破坏。

  普京之后的政治履历与一个著名的“民主派”,圣彼得堡市市长索布恰克联系在一起,他担任过索布恰克时期市政府的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主任、副市长等职。1996年5月,索布恰克在竞选中失利,普京也立即辞职,以表达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索氏的忠诚。

  虽然与索布恰克有着深厚情义,但普京和苏联末期大量涌现的那些趁火打劫式的“民主派”却在本质上不同,罗伊•麦德维杰夫这样概括普京式政治家的特点:

  他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出生,仅通过书本和前辈讲述才对二战有所了解的新一代。他们是在60-70年代,在苏联环境下和苏联学校里接受教育和培养的,他们仕途的最初阶段是在苏联时期度过的,不过他们这些人在90年代的自由派改革中并没有隐退。通常这是些清醒的实用主义者,而且也是些有能力的人,他们希望利用旧俄国、苏联和新的民主俄罗斯的一切最好的价值和传统,作为国家和人民生活支柱,也就是说,希望恢复俄罗斯历史的继承性及恢复俄罗斯在欧洲和亚洲的原有地位。(罗•麦德维杰夫《普京时代——世纪之交的俄罗斯》)

  1999年,正当叶利钦政权晕头转向之时,俄罗斯搞了一项民意测验,题目是:“您认为哪一位电影主人公可以成为俄罗斯的总统”。测验结果,第一名是彼得大帝;第二名是施季利茨。

  同年8月,叶利钦签署任命普京,一名曾经的“施季利茨”来担任新总理的总统令。此令一出,顿时遭到了左右翼几乎一致的抨击和嘲笑。根纳季•久加诺夫评论这“简直是病夫所为!”尤里•卢日科夫把其形容为“政权的整个谬论!”而自由派人士科瓦利斯卡娅的言语更为尖刻:“鲍利斯•叶利钦从自己换来换去的一堆平庸属下里,拖出一个矮小难看的联邦安全局局长,并宣布他为自己的接班人。这个毫无超凡脱俗能力,也无一点个人魅力,在人们记忆中留不下一点痕迹的晦暗人物,他能做成什么?”在16日国家杜马对新总理人选进行审议时,各派议员再次借机奚落普京。久加诺夫在发言中故意忘记新总理的名字,亚夫林斯基则干脆把新总理读成了谢尔盖•弗拉基列诺维奇•普京。普京对这些是如何反应的呢?冷静、沉着、及时、恰当,与电视剧里的施季利茨如出一辙。

  事后证明,选择普京——尽管出于无奈——是叶利钦政治生涯中或许惟一正确的决定。他在回忆录中被迫承认:“普京让人们感受到由国家所保障的个人安全。人们相信他,相信他能保卫他们。”(麦德维杰夫上引书)无论对普京有何种争议,但有一点大概谁也否认不了:正是由于普京,俄罗斯才从苏联解体之后的自灭泥淖中爬了上来,终止了叶利钦时代的经济、军事崩溃和那种日本式的走马灯般的政治动荡——在1992—1999年间,总共有5名政府总理、40名副总理、4名总检察长、200多名政府部长被罢免。

  从普京身上,可以看到与那些坐在办公桌后面且大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党的官僚、“意识形态专家”们不同的,活跃于一线的苏联精英的面貌。这些人一般眼界开阔,对世界有着冷峻甚至是冷酷的认识,不会抱有那种玫瑰色的天真想法——在这一点上,戈尔巴乔夫是一个相反的典型——不会滥用力量,但同时也清楚地知道,没有对力量的使用或展示,就绝对无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当天,普京视奥林匹克的宗旨和精神为粪土,将孱弱的格鲁吉亚军队打得屁滚尿流。在今天的克里米亚,当西方以“国际社会的一致反对”、“制裁”、“孤立”相威胁的时候,普京却早已看破了叫嚣背后的色厉内荏,以极其迅速的行动“收回”了“故土”——众所周知,克里米亚是对乌克兰特别“大方”的赫鲁晓夫“赠送”给乌方的。他还曾经打算将白俄罗斯的大片森林地区送给乌克兰,但被斯大林否决——“国际社会”?俄罗斯是安理会五常,拥有决定性的否决权,难道还会怕什么虚拟的“国际社会”?“制裁”?那对经济不振的西方而言,必定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买卖;“孤立”?连小小的朝鲜都孤立不了,更何况是俄罗斯这样的大国。

  “新沙皇”、“斯大林”、“希特勒”......西方竟然忘提了一个最重要的人:施季利茨!正是那个眉头深锁,不苟言笑的前侦察员,如今在克里米亚,狠狠地戳了一下他们的肋骨。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昆仑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2. 这不是个案,而是整个时代的病
  3.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4. 历史文献:原河南省委宣传部长杨止仁给原河北省委书记李尔重关于探讨历史问题的一封信
  5. 夏小姐,一个被公知洗脑的完美标本!
  6. 未完成的《反击》、以及反击进行时
  7. 白岩松:如何解决老百姓有钱不敢花?
  8. 临终前,这位开国将军仍放不下这件事……
  9. 钱学森提倡的“大成智慧学”,到底是什么
  10. 土埋到脚脖子的生活:一个被吞噬的中国乡村
  1.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2.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5. 某些人已经疯狂到开始胡言乱语了
  6.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
  7. 毛泽东的晚年超越了时代局限,没能理解他,是我们的悲哀!
  8.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9. 子珩墨|最怕的不是仇恨毛主席,而是热爱毛主席的“伪君子”!
  10. 苏联亡了,但亡的不是社会主义!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3. 中共最危险的叛徒,从叛变到处决的内幕详情
  4.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5.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6. 当财政走向失控
  7.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8. 内奸:倒查20年
  9. 江青谈京剧革命(中英文)
  10.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1.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2. 举国“痛打”哈佛大学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沉痛哀悼:崔凤金同志逝世!
  6. 忠县煤矿离奇破产,职工生计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