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国际 > 国际纵横

教育不公导致英国社会阶层固化

白阳 · 2014-07-10 · 来源:人民日报
收藏( 评论() 字体: / /
调查显示,55%的受访民众认为最好的工作岗位被富裕家庭占据

  英国社会流动和贫困儿童委员会近日发布调查报告称,在对1991年和1992年出生的近50万名英国学生调查分析后发现,很多有潜力的学生受限于家庭环境,无法进入一流大学。调查显示,3万多名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中只有921名在一流大学就读,占比仅为2.8%;而非贫困家庭的孩子在一流大学就读比例达9.9%。

  报告撰写人之一、剑桥大学教育学教授安娜·维尼奥尔斯对本报记者表示,教育始终是推动社会流动性的关键所在,但英国的教育机会不公平等问题日益严重。贫困家庭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相比,进入学校时就有着差距,而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家庭背景等原因,中等教育结束后两者差距就变得更大。

  很多孩子一出生就被家庭环境决定了未来

  54岁的莫里是伦敦一个驾校的教练,妻子是家庭主妇。莫里有3个孩子,大儿子前年从一所英国排名中等的大学历史系毕业,现在国外工作。在莫里的生活里,“精英”这一类字眼离他很远。当记者问莫里有没有考虑过送孩子去私立中学时,他犹豫了一下,说:“当然想,谁都知道私立中学的学生前途好,进牛津、剑桥的比例高,但是学费太贵,而且我有3个孩子,真负担不起。”

  莫里没有上过大学,但他希望孩子们能够接受高等教育。不过,他并不期望他们成为“精英”,“国家大事由另一个阶层决定,还轮不到我们”。除了叮嘱孩子们多读书、少看电视,莫里没有帮助他们学业的其他方法,大儿子上大学的费用也是申请的贷款。

  英国中学教育系统有两类学校,一类是政府拨款的公立学校,一类是私立学校。公立学校免学费,私立学校每年2万—3万英镑(1英镑约合10.6元人民币)的学费对年薪3万英镑左右的工薪家庭来说相当高昂。

  虽然学费高,但教学条件更好的私立学校中92%的学生能够上大学,是顶级大学的主要后备力量。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学生中有50%来自私立学校,英国社会80%的要职也由私立学校的毕业生担任。1/3的国会众议院议员、半数的高级医生、2/3以上的高等法院法官都来自仅仅容纳英国7%人口的私立学校。

  去年11月,英国前首相梅杰指出,英国社会仍被私立学校培养的精英阶层以及富裕的中产阶级主导,有影响力的机构中很难见到工薪阶层背景人士,社会流动性几乎停滞。

  英国《每日电讯报》指出,目前英国内阁成员中,超过一半都是来自精英阶层和中产阶级。从首相卡梅伦、副首相克莱格到财政大臣奥斯本,私立学校教育背景如出一辙。梅杰指出,很多孩子从一出生就被家庭环境决定了未来,教育机会的缺失让他们几乎无法做出改变。

  上大学只能让低收入家庭背上沉重的债务

  汤米曾在肯特郡一家购物中心负责橱窗展示工作,家里有两个孩子。两年前,因为经济不景气汤米被解雇,求职时他四处碰壁,先在就业中心做过志愿者,后来又参加了保安岗位技能培训。让他吃惊的是,应聘1个保安岗位时,申请者竟有200人。汤米告诉记者,“培训花费了500多英镑的积蓄。”

  汤米的大女儿今年10岁,在公立学校读书,并领取学校为贫困家庭学生提供的免费午餐。汤米告诉记者,女儿中学毕业后可能让她去学习美发或护理,“上大学只能让我们这样的低收入家庭背上沉重的债务”,汤米说。

  英国不断上涨的学费让汤米这样的低收入家庭十分头疼。有数据显示,2004年—2014年10年间,大学学费从平均每年1250英镑涨到了9000英镑,特别是经济危机期间很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因此,很多低收入家庭不愿供孩子读大学。

  长期的社会流动性僵化让普通民众感到失望。剑桥大学去年的调查显示,2000名受访对象中有55%的民众认为最好的工作岗位被富裕家庭占据,仅有22%的人认为不同收入家庭的孩子拥有相同的受教育机会。调查的发起人之一、英国利物浦希望大学教育系博士麦克·芬恩称,民众普遍认为社会流动性仍在下降,“英国梦”也随之消亡。教育曾被视为二战后英国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社会流动性的“造梦机器”,但这机器似乎一直处在失灵状态。

  经合组织的调查也显示,英国是该组织中社会流动性最低的国家,来自贫穷家庭或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家庭的孩子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仅有50%。

  阶层分化和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并仍在加深

  英国每届新政府上台都试图解决社会流动性僵化的问题,但都很难取得成效。本届政府上台伊始设立了英国社会流动和贫困儿童委员会,誓言到2020年要彻底消除贫困儿童问题,但各方都对此持悲观态度。有社会学专家指出,政府削减社会福利的改革将使20万儿童陷入贫困。据英国财政研究所预计,按照目前的情况,2011—2015年贫困儿童将增加40万,到2020年则有可能增加80万,与政府目标南辕北辙。

  英国伯明翰大学教育学教授戴维德·吉尔本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在教育领域的改革甚至起到负面效果,如英国目前正在进行的高中课改,增加了高中毕业考试的难度,并提高对英语和数学能力的要求,但是目前的中学师资水平和力量有限,尤其是贫困人口密集社区的学校教学还达不到这个水平,这样只会使贫困的学生更加被边缘化。

  伦敦政经学院社会学教授麦克·萨维奇指出,英国的阶层分化和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并仍在加深,精英阶层与其他阶层的差距加大,虽然中产阶层和工人阶层中还分化出了新的社会阶层,但边界依然明确。

  英国政府社会流动性问题顾问艾伦·米尔本指出,由于英国社会存在根深蒂固的精英主义,尤其是经济发展已经与工薪阶层的工资水平脱钩,令阶层僵化的情况日益恶化。更让人忧心的是,由于政党政治的短期盈利主义,这种现状很难有大的改观。

  (本报伦敦7月9日电)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昆仑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2. 这不是个案,而是整个时代的病
  3.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4. 历史文献:原河南省委宣传部长杨止仁给原河北省委书记李尔重关于探讨历史问题的一封信
  5. 未完成的《反击》、以及反击进行时
  6. 临终前,这位开国将军仍放不下这件事……
  7. 白岩松:如何解决老百姓有钱不敢花?
  8. 夏小姐,一个被公知洗脑的完美标本!
  9. 钱学森提倡的“大成智慧学”,到底是什么
  10. 土埋到脚脖子的生活:一个被吞噬的中国乡村
  1.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2.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5. 某些人已经疯狂到开始胡言乱语了
  6.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
  7. 毛泽东的晚年超越了时代局限,没能理解他,是我们的悲哀!
  8.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9. 子珩墨|最怕的不是仇恨毛主席,而是热爱毛主席的“伪君子”!
  10. 苏联亡了,但亡的不是社会主义!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3. 中共最危险的叛徒,从叛变到处决的内幕详情
  4.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5.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6. 当财政走向失控
  7.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8. 内奸:倒查20年
  9. 江青谈京剧革命(中英文)
  10.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1.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2. 举国“痛打”哈佛大学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沉痛哀悼:崔凤金同志逝世!
  6. 忠县煤矿离奇破产,职工生计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