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国际 > 国际纵横

“绿色”生意经

Keith Brown · 2015-04-26 · 来源:破土网
收藏( 评论() 字体: / /

  作者:Keith Brown(美国Saint Joseph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

  译者:郝建

  冷战期间,肯尼迪总统公开支持国际咖啡协定。这一协定规定好全球咖啡生产的额度,旨在提高中美洲农民种植咖啡的收入。但肯尼迪的本意绝不是助人为乐,而是为了稳定拉美国家,降低共产主义对他们的吸引力。到1980年代末,随着冷战结束,席卷全球的“自由市场”呼声渐高,美国就退出国际咖啡协定。这一举动引发了剧烈的咖啡价格波动,使得咖啡农民的经济状况愈发恶劣。今时今日,援助这种农民的,不是国家政府,也不是国际间的咖啡生产协定,而是大公司。大型咖啡进口商想通过对农民进行经济和环境援助,来支撑他们的供应链。

  Peter Dauvergne和Jane Lister的新书《绿色生意:被大品牌掳走的环保》(Eco-Business: A Big-Brand Takeover of Sustainability)解释了这个现象,即为什么大公司正在“变绿”。他们指出,大公司追求可持续发展,不只是一种公关策略——这里面其实涉及供应链的变化。随着对产品生产和供应具有越来越大的权力,大型零售商和大公司反而抢在政府制定政策(比如应对气候变化)之前就已经采取行动。但是,作者就认为“从根本上来说,绿色生意是为了大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为了老百姓和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虽然Dauvergne和Lister关于大公司的这一论断并非前无古人,但他们对大公司在市场上采取“伦理转向”的讨论则非常详细,而且及时,还不失亮点。像沃尔玛、雀巢、麦当劳和耐克这样的超级跨国巨头,看起来正在使劲浑身解数告诉消费者:他们的生产是零垃圾的,用的是百分百可再生能源,而且极力避免乱砍滥伐。虽然多如牛毛的质疑会说,这是一种“洗绿”,大公司无非就想这样加强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但这背后的真实动机,可比我们想象的更微妙。没错,大公司知道消费者就吃“环保”、“可持续发展”这一套。但大公司同时也为生产者提供更多的质控手段,还要保证待出售的商品能及时到位。通过“变绿”,大公司能更好地管理风险,控制资源,还有省钱。所以,大公司正在“绿色”地运作,以便实现它自身的经济增长,而不是把“绿色”视为威胁公司底线的东西。

  作为一个“道德消费”领域的学者,我从这本书里学到了很多。时间回到2009年——当时,我快要完成我那关于公平贸易和利他主义商品化的论文了。与此同时,我在《绿色生意》里提到的一家跨国公司当过短期的顾问。在这段经历中,我常常被公司“绿化”其供应链的做法深深震撼。我实在不能理解他们为什么要跟踪产品周期每一个环节的碳足迹。我也想努力解释为什么公司愿意花这么大力气去提高农民的收入。还有,我怎么都不能相信公司居然还这么努力地去改善农民生活的环境。《绿色生意》这本书则帮我理出了这些问题的答案。作者解释道,改善生产者的工作条件,是为了更好地管理他们,防止他们改种更有经济效益的作物。对供应链愈来愈强的控制不仅可以维持产品的质量,而且把威胁品牌价值的风险降到最低(比如儿童玩具里的铅含量)。

  如果说这本书有什么缺点,那就是数据大多是二手材料,比如出版的报告,还有当代的市场调查。作者利用这些材料,提出了一个相当新颖,同时论据翔实的论述——为什么最近十年,市场上会出现这样的“伦理转向”呢?对于作者的这一贡献,我无意贬低。但在这些公司内部的“后台”上演着什么戏码?“绿化”是不是在大公司的高层管理人群中颇为叫座?在大公司的“伦理转向”背后,角力和博弈的戏码又是怎样(比如通用电气2005年耗资上百万美元的绿色形象打造工程,还有沃尔玛的“零垃圾”、“碳中立”承诺)?行动者还有政府政策的压力是怎样的?它们又如何参与这一改变?大公司的“助人为乐”在会议室的谈判中如何呈现?谁在这些公司之间发起谈判?大公司又如何回应种种质疑?这些问题确实很难回答,卧底管理层是众多研究人员的梦想——于那些旨在理解市场如何运作的人们而言,尤其如此。我承认,我的这些批评,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公道,这确实也不是本书作者本来想写的东西。但不可否认,好书是能带出好研究问题的。

  《绿色生意》中讨论企业的“绿色动机”,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足以让人心动不已:零垃圾、减少碳排放,还有贴着绿色标签的增长——听起来,一切都非常好。但作者提醒了我们,供应链“变绿”,是为了增加消费。尽管把一件T恤“变绿”也许真的对环境有好处,但卖出更多T恤才是公司的终极目标,这反而会带来更严重的浪费吧!我们可不能光靠买买买,就能买来一个更“绿”的地球。这本书为“公司为啥变得越来越‘绿’”提供了独树一帜的解释,我诚意地向对大家推荐。

  原书信息:Dauvergne, P., & Lister, J. (2013). Eco-business: a big-brand takeover of sustainability. MIT Press.

  该书评原文刊于2015年5月号Contemporary Sociology,译者选译,译文标题为译者所加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执中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2. 公孙鞅之叹
  3. 顾凌英|到底是谁蛮横、谁不讲理?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未完成的《反击》、以及反击进行时
  6. 临终前,这位开国将军仍放不下这件事……
  7. 历史文献:原河南省委宣传部长杨止仁给原河北省委书记李尔重关于探讨历史问题的一封信
  8. 把武训比作张桂梅,不仅仅是张桂梅的耻辱,更是......
  9. 这下成仇了,特朗普和马斯克开撕!瓜太多,太密
  10. 土埋到脚脖子的生活:一个被吞噬的中国乡村
  1.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2.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某些人已经疯狂到开始胡言乱语了
  5.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6. 毛泽东的晚年超越了时代局限,没能理解他,是我们的悲哀!
  7.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
  8.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9. 子珩墨|最怕的不是仇恨毛主席,而是热爱毛主席的“伪君子”!
  10. “你(董明珠)的破家电,有什么可偷的?”——与梁宏达先生商榷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郭建波|“冤案”,还是罪有应得?——关于胡风事件的历史考察
  3.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4. 中共最危险的叛徒,从叛变到处决的内幕详情
  5.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6.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7. 当财政走向失控
  8.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9. 内奸:倒查20年
  10. 江青谈京剧革命(中英文)
  1. 沉痛哀悼!香港毛泽东思想学会林敏捷会长逝世
  2. 举国“痛打”哈佛大学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沉痛哀悼:崔凤金同志逝世!
  6. 忠县煤矿离奇破产,职工生计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