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经济 > 经济视点

钮文新:注重“不由自主”的经济因素

钮文新 · 2011-06-01 · 来源:乌有之乡
入世10周年 收藏( 评论() 字体: / /

一方面强调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强调中国经济的不断开放;另一方面强调经济政策的独立性,强调“管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如果我们真得认同中国“开放”的大势所趋,需要不断深化,但在经济政策的制定上却一味强调“独立”,而无视国际市场的“丛林法则”,无视国际货币体系早已“规定好的利益机制”,那我们的政策制定就难免失误,难免落入“弱肉强食”的陷阱。

 

实际上,当中国开放度不断提高,尤其是进入WTO之后,中国经济的独立性已经大幅削弱。在许多问题上“不由自主”的成分越来越多,我们必须正视这样的现实,并采用一切“非常规手段”趋利避害,才可能让中华民族把握住“关键性机会”,至少不至于败倒在历史的“关键性时刻”――现在就是这个“关键性时刻”。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从中我们可能会悟出一些原来并未察觉的问题。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其第143个成员。从那时起,中国的开放度骤然放大。所以,此后的中国经济也呈现出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特征。

 

2001年之后,中国经济逐步摆脱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困扰,逐步转向正常,并于2003年“非典“之后进入一轮高速增长轨道。表面上看,这一轮持续了五年之久的增长源自中国的内在动力。但是,如果我们现在站在国际大环境当中回头去观察那轮增长,我们的结论可能会完全不同。

 

2000年,美国的网络股泡沫破灭了。从那时起,美联储开始快速减息,而长时间维系低利率政策,到2003年,美国联邦基准率已经到达2%以下,2004年达到1%的历史地位。美国如此宽松的货币条件,其结果是什么?金融危机讲述了当年的真实情况――美国房地产泡沫所带来的财富效应,使得美国公众严重地“透支消费”,并以此维系了美国经济连续5年的高速增长。

 

美国要消费,但它们的消费品从何而来?尤其是一般性消费品,美国根本就不生产,80%都要从中国进口。美国人的消费到了怎样“疯狂”程度?据当时媒体的报道,美国人视“T恤衫”为一次性消费品,夏季基本上一天换一件。何至于此,还记得2004年中国清除“洋垃圾”的情形吗?那些“洋垃圾”大都是完好不损的鞋帽和服装。

 

所以,今天一些美国的有识之士也在说:“真正摧毁地球资源的不是中国的生产方式,而是美国人的消费方式”。美国极度消费,拉动了中国出口大增。这是事实。2003年到2008年,中国出口年均增幅高达35%以上。当然,伴随着出口大增,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暴涨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出口有钱赚,生产商要适应出口规模必须首先扩大生产规模。

 

所以在我看来,2003年到2008年,中国的“经济过热”,其实是美国“消费过热”的必然结果。也就是说,美国的“消费过热”是“因”,而中国的经济过热是“果”。这个结论恰好解释了为什么中国那时的“经济过热”,是由于“出口过热,投资过热”引发。

 

这是中国经济“不由自主”的典型案例。

 

如何治理这样的“过热”?说实话,如果按照传统经济学理论,中国根本找不到有效的方式。比如,“紧缩货币”应当是传统经济学告诉我们的办法。但是,只要美国人的消费方式不改,而世界上又找不到可以替代“中国制造”的消费品供应者――即它们不停止从中国进口,中国经济“热度”就根本压不下去。

 

2007年就很典型。那时,央行拼命紧缩货币,紧缩信贷,以致企业资金高度紧张。但是,它们是否因此而减少出口?没有。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它们用“加速周转、提高效率”的方式对抗货币紧缩。结果是,在“竞争激烈”和“快进快出”的作用下,出口商品价格一路走低,更加刺激了美国人的“无度消费”。

 

再有,货币条件的收紧推高利率,迫使人民币钢性升值,以致“热钱”大量流入国内,炒高了股价和楼价。甚至形成“越紧缩热钱越多,越对冲越对冲不过来”的恶性循环。尤其是房地产,不是银行贷款难吗?没关系,外商投资给你钱,开放出的楼盘外资收购。这些难道不是事实吗?

 

说实话,如果不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房地产泡沫和消费泡沫一起崩盘,中国经济的“热度”恐怕不会因为中国紧缩而消退。除非中国用“极刑”的手段,比如把利率提高到20%,任由人民币超高速升值到“严重高估”的程度。那样的话,中国经济将成为美国人的“无度消费”祭品,它自杀了。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发生,消费骤减,结果中国外需骤减,经济跳水。试想,如果此前的“经济过热”主要是内需拉动,那美国危机,是否会导致中国经济如此严重的衰退?这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上一轮中国经济“过热”是外需拉动的结果。

 

可以肯定,解决中国经济“不由自主”的根本方法就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但要彻底实现这样的转变谈何容易。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所有国家都试图“转变”过,但遗憾,没有一个是成功的。

 

中国有天然的优势,就是内需市场巨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转型”的风险就小。我最大的担心是中国犹如日本,倒在“青黄不接”之时。怎么办?中国需要全新的、适合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就像当年毛泽东同志以《论持久战》指导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游击战争”一样,绝不能用“竞争对手熟悉的战法”去指导我们的经济实践,更不能用它来制定我们的政策。那样的话,我们只能充当森林中的“弱肉”。

 

具体应当如何?那将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短短的几行字可以说清楚的。总之,办法有,但需要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只要领导者愿意着力去研究,“妙招”就一定会层出不穷。我坚信中国人的智慧。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执中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总有一天会清算那些侵吞国有资产的民族败类
  2. 蒋雨融!此一时,彼一时
  3. 谈谈高考的五个问题
  4. 美国“靓丽的风景线”来了!喜闻乐见
  5. “这书谁教你这么读的?”
  6. 一座小院
  7. 双石|“不得再冒用党中央名义”?
  8. 大学教授做高考题,结果会怎样?
  9. 有钱打仗,没钱收尸!
  10. 董小姐蒋小姐之后,重新审视高考
  1.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2.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某些人已经疯狂到开始胡言乱语了
  5.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
  6.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7.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8. 总有一天会清算那些侵吞国有资产的民族败类
  9. 这不是个案,而是整个时代的病
  10. 历史文献:原河南省委宣传部长杨止仁给原河北省委书记李尔重关于探讨历史问题的一封信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3.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4.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5.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6. 当财政走向失控
  7.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8.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9. 江青谈京剧革命(中英文)
  10. 内奸:倒查20年
  1.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2. 举国“痛打”哈佛大学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没人敢负责,这是社会的悲哀
  6.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