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经济 > 经济视点

德法意欲何为,欧元出路何在?——《国际先驱导报》对余治国、叶楚华采访的文字底稿

余治国 叶楚华 · 2011-12-12 · 来源:乌有之乡
西方主权债务危机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德法意欲何为,欧元出路何在?——《国际先驱导报》对余治国、叶楚华采访的文字底稿  

   

《世界金融五百年》作者、经济学者余治 国副 教授  

   

1、这次峰会欧盟23个国家同意缔结新财政协议,强化财政纪律,一致同意推进欧元区经济一体化。这对欧盟意味着什么?多大程度上能够缓解欧债危机?

《世界金融五百年》作者、经济学者余治国 叶楚华:首先我们要知道,欧盟乃至于欧元的支柱是德法两国,其他国家只是配角。因此,严格地说,不是对欧盟意味着什么,而是对德法两国意味着什么。这次峰会,23个欧盟国家同意缔结新财政协议,强化财政纪律的意向,其中欧元区17国都已签字。法德想借主权债务危机来推动欧元区各国财政的整合。显然,德法两国的政治家都明白,财政统一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过程,现行的货币统一而财政不统一的制度终究会破产。但这次达成的协议不会对欧债危机的解决有实质性作用。欧洲与中国不同,自罗马帝国灭亡以来,就一直分崩离析,行政区划不是越来越大,而是越分越小。即便在当代,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地区、意大利的伦巴第、埃德蒙特等北部地区都希望从本国分裂出去,即便在欧元区核心国德国,其西部如巴伐利亚地区都希望甩开原东德地区单干。换句话讲,富裕地区宁愿独立也不愿意补贴贫困地区。一国之内尚且如此,怎么能指望德法两国来补贴南欧与东欧的穷国呢?他们的政治家可非常在乎选民手中的票。此外,一旦财政统一,就意味着很多国家将丧失国家主权的核心权力之一,即财政权,而那些国家的的首脑们将全变成“欧罗巴合众国”的地方官员。短期来看,这在四分五裂的欧洲大陆几乎不可能实现。因此,这次峰会能给市场发出一个利好信号,对欧债危机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并不能解决欧债危机问题。

   

2、我们的主题:德法借欧债危机建新欧洲。你个人如何看这个结论?从这次峰会的声明条款中可以看出他们重塑新欧洲的计划?

余治国 叶楚华:政治家都是现实主义者,他们都极其务实。德法两国的政治家不可能看不到我在上一个问题中所谈的那几点。因此,德法借欧债危机建新欧洲的结论是非常荒谬的。从战略上看,德法两国政治家自然希望将欧陆国家整合成财权、军权、文化统一的欧罗巴合众国,以重振欧陆雄风。但这个战略在短期内不可能实现,欧盟内部各国主权独立,欧盟外部有英美的掣肘,我们相信,最终落实贯彻的协议必然会在各国政治家的妥协与讨价还价中被修改得面目全非。

   

3、欧盟峰会达成的协议对法国和德国分别意味着什么?法国和德国是否分歧多一些还是共识多一些?他们各抱有什么目的?《联合早报》称“萨科齐是欧盟峰会大赢家”。

余治国 叶楚华:一纸协议如果有用,两次世界大战也不会打起来了。当年,《欧盟增长与稳定公约》要求加入欧元区的国家,公共债务不能高于GDP的60%,年预算赤字不能高于GDP的3%。这一要求也是这次峰会达成协议所要求的所谓的“黄金法则”。但遗憾的是,2004年,法国财政赤字达到4.1%,德国财政赤字达3.9%,公共债务65%。连欧元两大核心国都未能遵守自己所制定的协议,还能要求谁去遵守呢?就像笔者在《世界金融五百年》一书中所讲的:“利益即纽带”,欧盟各国都是只想要好处,不想承担责任。欧洲并不存在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此次达成的协议根本没有政治强力来保证强制执行。因此,协议既可以达成,也可以曲解甚至撕毁。因此,此次协议对德法两国来说,只不过是拖字诀。

德国是整个欧洲经济的核心与发动机,其在欧洲国家中的经济情况最好。出口对德国经济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出口的对象主要又是欧洲国家。对于德国来说,欧洲经济体的统一与欧元的存在有利于德国。因此,德国并不希望欧债解体。法国经济远不如德国,从欧洲经济一体化中所获得的经济利益也远小于德国。即便是萨科齐也经常抱怨,欧洲央行的政策对法国经济不利。但法国自1871年普法战争以来多次被德国侵入,法国人对德国有与生俱来的恐惧感。因此,法国对欧洲经济一体化与欧元的支持主要在于政治目的,即通过削弱德国主权并强化德国的欧洲性来驯服身边这个强大的国家。总的来看,法国之间有分歧,但共识要远大于分歧。

   

4、目前欧洲危机的进展过程中,还有哪些材料可以支撑“德法借欧债危机重建新欧洲”这个结论?

余治国 叶楚华:目前没有任何材料可以证明德法借欧债危机重建新欧洲的结论,反而现有的材料只能证明这个结论完全错误。其实,对于欧洲各国政治家来说,国内事务的重要性远大于国际事务,而欧盟无非是欧洲各国政治家捞取政治资本的的政治大舞台,欧洲一体化喊了多少年,达成了多少协议,都进展缓慢。可以预见,德法重建新欧洲的道路仍将十分漫长。

   

5、未来欧元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欧洲将会面临什么问题?

余治国 叶楚华:欧元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各国主权的统一。换句话讲,就是欧元区各国统一为一个国家实体。但短期内,无论从政治还是从文化角度,这几乎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欧洲未来面临的问题极多,人口、宗教、经济等。其中任何一个问题解决不好,都会产生严峻的后果。我认为,数百年前崛起的欧洲尤其是西欧国家再也不可能重现辉煌,其衰落不可避免,欧洲未来的路将十分艰险。

   

叶楚华 余治国房产系列评论文章: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中国楼市即将崩盘

敲响楼市泡沫的丧钟,历史很快会把陈宝存们扫进垃圾堆

20年内,城市房产将成为没人要的破烂

楼市留给你抛盘的时间不多了

社会溃败致中国成高利贷之国

经济软着陆或难实现,中国楼市末日已经降临

温州,没人救得了你了!温州正在成为人间地狱

所有人都将为房产大泡沫付出沉重代价

请给我永远的谎言——放水救炒房老板们纯属妄想

美联储加息预期给中国楼市泡沫最后一击

试行地方债券是货币与房产政策大转型的里程碑

泪奔吧,楼市已成银行的弃妇

房产税必须要落实:均富若不成国策,动荡指日可待

外资撤离预示中国楼市漫长寒冬到来

欧元的选择只有早死或迟死

温总理告诉你房价不跌的幻想有多傻

不能将殖民地经验照搬大陆房产

欧债危机,下一个倒下的是法国?——答《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采访

房产泡沫是引发欧债危机的直接导火索

房产业的投机性严重阻碍中国崛起的步伐

下调存准率不会扭转房价下跌趋势

货币政策改变不了房产泡沫的必然破灭

   

延伸阅读:  

《巴菲特阴谋》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世界金融五百年》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

乌有之乡书店有售http://book.wyzxsx.com/goods.php?id=5585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12624135870

《郎咸平说对了吗》凤凰出版社2011年版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9799521814

《从铜钱到钞票:中国古代的通货膨胀》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4/201108/258392.html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执中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2. 这不是个案,而是整个时代的病
  3. 夏小姐,一个被公知洗脑的完美标本!
  4. 改革开放,农民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5. 总有一天会清算那些侵吞国有资产的民族败类
  6. 白岩松:如何解决老百姓有钱不敢花?
  7. 钱学森提倡的“大成智慧学”,到底是什么
  8. 蒋雨融!此一时,彼一时
  9. 谈谈高考的五个问题
  10. 美国“靓丽的风景线”来了!喜闻乐见
  1.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2.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5. 某些人已经疯狂到开始胡言乱语了
  6.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
  7.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8. 毛泽东的晚年超越了时代局限,没能理解他,是我们的悲哀!
  9. 苏联亡了,但亡的不是社会主义!
  10. 教室里为什么不挂毛主席像?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3.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4.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5. 当财政走向失控
  6.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7.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8.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9. 江青谈京剧革命(中英文)
  10. 内奸:倒查20年
  1.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2. 举国“痛打”哈佛大学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沉痛哀悼:崔凤金同志逝世!
  6. 忠县煤矿离奇破产,职工生计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