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经济 > 经济视点

等待日本经济崩盘

水秉和 · 2012-12-03 · 来源:乌有之乡
收藏( 评论() 字体: / /

 

  美国的一位经济学家,约翰·莫丁(John Mauldin),十一月底在他的博客中宣称,2013年将是日本经济崩盘的一年。他一年多以前出版了一本畅销书,书名《结局》(Endgame),其中指出,经过半个世纪依靠发行公债和印钞票来刺激经济,欧洲和美国现在面对的是债务累积的超级周期(debt supercycle),而这个周期已经运转到了尽头,所以只有两个后果,一是继续不断印钞票,让货币继续贬值,以此降低债务,但是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另一个后果是裁减开支,勒紧裤带,而这样虽然可以使收支逐渐平衡,可是代价是经济萧条和社会动乱。尽管他对欧美的前景表示悲观,但是他认为经济前景最差的却是日本,称日本是“找寻挡风玻璃来相撞的小飞虫”,崩盘已经不是会不会发生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发生的问题。现在他预言,日本撞上挡风玻璃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日本的经济困境是我们所熟知,但是莫丁提供了更详细的分析:他指出:

  1.日本的国债高达GDP的200%以上(笔者按:货币基金组织2011年估计为230%)。它每年政府预算赤字是GDP的7.2%,所以必需不断出卖公债来填补缺额,让债务继续累积。如此高的债务至今没有导致破产,并且只给极低的利率来维持财务,主要是因为94%的公债是在日本老百姓手中,而他们至今仍然甘愿忍受极低的利率(按:根据彭博网,日本公债,不论短期或长期,皆近于或等于零,或为负利率)。

  2.2010年,日本政府来自出售债券的收入首次超过了征税的税收。也就是说,一旦它的债券缺乏买家,逼使它必需提高债券利率来吸引投资者时,它的经济将陷入危机。

  3.日本的国债相当于它15年的税收,是英国在二次战后最高时期的两倍。这种局面是史无前例的,比希腊、西班牙等欧洲国家还糟得多。这种局面是不可能长期维持的。

  4.发行的公债所取得的收入有一半是用于还债,也就是说,以债养债。只要它的公债的利率升高1%,它就要多用10%的税收去付息。因此,日本其实需要继续维持通货紧缩,因为只有这样它才维持零利率,才能承担当前的债务负担。

  5.日本人过去有16%的储蓄率,而他们把储蓄用来购买本国债券,因此维持住这样一种畸形的财政状况。可是,由于退休的人数大量增加,而债券的利息极低,老年人多年来吃老本,以至于目前日本人的储蓄率已经跌落到2%。

  6.一旦日本人不买或者没有能力继续购买本国的债券,而日本需要向国际市场兜售公债时,其利率至少需要高于德国的2.5%。如此,日本的经济无可避免会陷入破产危机。

  7.当日本出现破产危机的时候,它只有两条道路可走,一是狂印钞票,以支付政府开支,一是巨幅度裁减政府开支,如前些时候的爱尔兰和目前的希腊,同时还需要增加税收。无论如何裁减,预算在短期内是无法平衡的。在持续通货紧缩的环境中增加税收则可能会造成社会动乱。所以,日本没有好的选择。

  他说,“日本只有两个选择。它可以从事极为痛苦的政府紧缩开支,或者它可以印钞票,以货币化债务来消除赤字。日本没有任何其他办法偿付它的债务。”

  就在这个经济已经衰退二十多年的时刻,日本的民族主义抬头,政党趁此煽风点火,把跟中国争夺钓鱼岛和废除反战宪法作为它们争取选票的政治诉求。当初替日本草拟反战宪法并逼迫它通过该宪法的美国,为了牵制中国,现在对日本的右倾倾向视而不见,置若罔闻,居然要把钓鱼岛纳入美日联防的条约内。这就造成了逼迫中国势必作出反应的局面。

  物理学里有牛顿的力学三定律,第一个定律就是:有了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而反作用力的力量跟作用力一样大,方向则刚好相反。在人间世,这条定律并不一定适用,有的时候作用力过大,会整个压倒对方,消灭对方,使对方完全失去发出反作用力的能力。有的时候,反作用力不会立刻出现,可能要等几年,几十年,甚至几代,等到实力消长发生巨大变化之后,才出现。对中国而言,一百多年来,她一直是逆来顺受,对加诸于她的巨大作用力-极端残酷的作用力-没有发出反作用力。幸好有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她现在有了发出反作用力的能力。她需要的是发出反作用力的智慧和决心。

  毫无疑问,如果不给它一些助力,日本经济的崩盘不一定会在在2013年发生,也有可能根本不发生。因为经济学不是物理学,经济上的事通常是说不准的。日本可能出现像微软或苹果这样的科技创新工业,使它的经济恢复生机。在政治上,它也可能出现一名像邓小平这样的领袖人物,把日本从目前的死胡同中引领到一个新方向。这样,在跟美国紧密合作之下,它会成为美国压制中国的最有力武器。所以,毫无疑问,中国必需及时作出一些非常明智的决定,吹一口气,刮一阵风,让已经快要撞到挡风玻璃上的小飞虫结结实实地撞上去。

  在当前的国际经济环境里,非常有趣的事,只有中国的市场能够帮助日本逃脱撞上挡风玻璃的命运。不是美国,不是欧盟,也不是印度。日本其实应当拱手将钓鱼岛送给中国,以取得继续在中国市场赚取外汇的机会,而不是依附美国,跟中国作对。它不此之图,所以从去年十月到今年十月,日本四大汽车公司在中国的销量都下降了40%以上。这可能是造成日本经济再次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这也表示,中国人民抵制日货的决心是一致的,并且,必需继续下去。

  许多国际炒家曾经在过去二十年间卖空日元和日本债券,因为他们,就跟莫丁一样,相信日本早晚必需用贬值日元的手段来减轻债务负担。可是,因为日元一直能够挺住,而日本债券的利息也不提升,所以他们一向是赢少输多。这次,考虑到经济负增长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和日本可能逼不得已要提升债券的利率来吸引外国投资者,如此,国际炒家必然会把握时机,大批进场,大作买空卖空的生意。而日币,据名经济学家谢国忠估计,也可能贬值30% 到40%。这么做虽然可以刺激外销,但是那是远水救不了近火,日本已无法躲过一次经济的寒冬。

  有人会说,日本在海外拥有两万亿的庞大资产和一万亿以上的外汇存底,不可轻易跟它拼经济。我们可以指出,海外资产主要是厂房、地产等实物,它们不但不可能短期内脱手,即使脱手也不归政府所有,无助于减少日本天量的国债。一万亿的外汇存底虽然数额可观,但是碰到跟国际炒家对着干的时候,恐怕也难免捉衿见肘。无论如何,这将是一次规模极大的比拼。

  对于中国政府而言,最重要的当然是整饬内政。我们注意到,今天世界上专家充斥,既有预言日本崩盘的专家,也有预言中国经济崩盘、美国经济崩盘和欧洲经济崩盘的专家。到底谁会崩盘,谁不会崩盘?谁衰落、谁能继续繁荣昌盛?那就要看各国应对和及时解决各自的问题的能力了。显然,在美日两国合击之下,中国如果不能进行适当的政改、不能整肃贪腐、不能改变经济结构,不能减少贫富差距、不能提高内需、不能激发本身的创造发明和科技能力、不能。。。那么前景如何就很难说了。

  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全方位加强本身的软硬实力,加强应对危机、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军事对抗为虚,以经济斗争为实,我们就可以安心等待,和顺势促进,小飞虫撞上挡风玻璃。(b.h.shui@gmail.com)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wuhe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2.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3. 这不是个案,而是整个时代的病
  4. 历史文献:原河南省委宣传部长杨止仁给原河北省委书记李尔重关于探讨历史问题的一封信
  5. 夏小姐,一个被公知洗脑的完美标本!
  6. 白岩松:如何解决老百姓有钱不敢花?
  7. 改革开放,农民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8. 钱学森提倡的“大成智慧学”,到底是什么
  9. 临终前,这位开国将军仍放不下这件事……
  10. 一位妓女母亲——浅谈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关系
  1.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2.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5. 某些人已经疯狂到开始胡言乱语了
  6.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
  7.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8. 毛泽东的晚年超越了时代局限,没能理解他,是我们的悲哀!
  9. 苏联亡了,但亡的不是社会主义!
  10. 教室里为什么不挂毛主席像?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3. 中共最危险的叛徒,从叛变到处决的内幕详情
  4.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5.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6. 当财政走向失控
  7.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8.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9.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10. 江青谈京剧革命(中英文)
  1.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2. 举国“痛打”哈佛大学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沉痛哀悼:崔凤金同志逝世!
  6. 忠县煤矿离奇破产,职工生计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