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经济 > 经济视点

卢麒元:中国经济的下半年预测和建议

卢麒元 · 2013-07-05 · 来源:乌有之乡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可惜,由于种种原因,我们非但放弃了已开始的调整,反而进行了莫名其妙的逆向调整。短短5年时间,中国的要素价格变得极度扭曲,生产率水平急剧下降,整体竞争力迅速降低,产业未能升级而是在丧失,国民经济情况已经不容乐观了。现实地看,已经被逼到背水一战的地步了。

  中国经济的剧烈调整已经开始了。我们高度关注这次调整的方向、烈度、时间以及结果。

  错误的货币政策

  中国经济的剧烈调整是被动的,是由外部因素造成的。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接近尾声了,美元的实质利率开始回升了,美元开始大规模回流了。其他国家必须应对美元出现的调整,各国央行要么加息,要么贬值本币。有趣的是,中国央行既不加息也不贬值本币。此种做法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必然刺激资本外逃,必然导致资产价格崩溃。在如此混乱的局势下,多数投资者必然选择增持现金,出现「钱荒」几乎是必然的结果。当然,钱荒也有积极意义,终于可以促进政府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了。套用一句流行的句式:危机倒逼改革。

  错误的结构调整政策

  确切地说,中国早就应该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了。5年前,迫于巨大外部压力,管理层实施了4万亿(总量18万亿)刺激计划,终结了已开始的经济结构调整。去年下半年,再次用4万亿的2.0版本阻止了第二次结构调整的机会。新届政府运气实在不算好,现在外部环境已发生变化了,美国经济结构调整完成,即将结束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没有美国量化宽松的顺风车,中国版的量化宽松就缺少了依据(外汇结存将迅速减少)。如果霸王硬上弓继续滥发货币,人民币将面临彻底崩溃的局面。看来,4万亿的2.0版本已经失效,本届政府在巨大的内外压力下,将被迫重启延误多年的经济结构调整。

  为什么必须调整经济结构呢?由于中国实施隐性的联系汇率制度,货币发行权失去控制,不能自主管理通货膨胀,实质负利率长期处于两位数的超高水平,这就导致工业生产部门利润长期低于通货膨胀水平,其结果就是不动产溢价远远高于工业部门利润,迫使资本逃离生产部门转向房地产等不动产投资,在未能实现产业升级的前提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退出和转移的迹象。如果中国不能顺利完成工业化,产业结构将不能支撑人口结构,国民经济发展将彻底失去动能,中国将无法顺利升级为发达国家,而极有可能陷入拉美化。事实上,错误的货币政策已经带来灾难性后果,再不及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中国将错失本世纪极为难得的发展机遇期。

  美欧日都在成功改革

  与中国错失调整良机相对应,美国勇敢地抓住了2008年这个关键性的历史时刻,他们开始了义无反顾的调整。经过5年的艰难调整,美国要素价格基本恢复了正常水平,整体生产率水平得到了历史性恢复,经济重新获得了强大的竞争力。与此同时,欧洲在德国主导下,也开始了历史性调整,在统一财政的历史进程中,欧洲的生产率水平开始缓慢回升,整体竞争力在逐渐恢复之中。即便是反应迟缓的日本,也于今年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他们的生产率水平在提升,整体竞争力也在恢复。

  毋庸置疑,2008年对任何国家都是调整的最佳机遇期。可惜,由于种种原因,我们非但放弃了已开始的调整,反而进行了莫名其妙的逆向调整。短短5年时间,中国的要素价格变得极度扭曲,生产率水平急剧下降,整体竞争力迅速降低,产业未能升级而是在丧失,国民经济情况已经不容乐观了。现实地看,已经被逼到背水一战的地步了。

  上策:先税改后金改

  今年下半年,是中国经济调整的关键时期。管理层的不同选择,将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结果。

  第一种选择:霸王硬上弓,延续4万亿2.0版本,甚至启动4万亿3.0版本。好处是,确保地方债继续扩容,房地产价格继续上升,确保经济高速增长,确保就业继续增长。坏处是,拒绝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进一步扭曲,高端产业无法形成,中低端产业向外转移,提前结束工业化进程。结论是,在美、欧、日等西方国家完成调整后,中国经济陷入全面危机直至崩溃。

  第二种选择:以不变应万变,坐视流动性极度短缺,任由资产价格大幅度下跌。好处是,所有的资产泡沫一次性破灭,要素价格开始回归合理水平,各类资源开始重新分布,产业升级重新启动,经济结构开始调整优化。坏处是,房地产价格崩溃,金融机构承受重创,地方财政陷入困境,经济增长陷入衰退,就业状况急剧恶化,社会保障压力剧增。结论是,国民经济陷入全面衰退,管理层可能面临下课的危险,但国民经济尚有复苏的可能性。

  第三种选择:有选择地调整,有先、有后、有保、有放,先改税政而后改金融,保障财政金融而严控不动产投机,坚决调整要素价格并努力稳住资产价格。好处是,封死总负债增长,避免泡沫继续膨胀,有效管理通货膨胀,逐步理顺要素价格,促进资源回归工业部门,继续产业升级,维持工业化进程。坏处是,各级政府要过紧日子,地产商要大规模破产,经济增速有所降低,就业情况未如理想,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结论是,大家集体捱苦日子,一起努力完成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努力提高国民经济生产率水平,提高国家整体的竞争力水平,促成国民经济再次高速增长的机会。

  显然,应做出第三种选择。第一种选择,下半年将有一次小阳春,明后年将陷入大萧条;第二种选择,下半年开始进入大萧条,明后年会在滞胀中挣扎;第三种调整,下半年陷入衰退,明后年逐渐走出衰退,2017年进入新的增长周期。

  毋庸置疑,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现在当然应该是现金为王。

  有能力的投资者,应该选择美元计价的资产进行投资,等待中国经济调整完成后再度回归。就理性而言,笔者并不主张以爱国的名义牺牲个人利益。但是,作为中国人,我们不应该放弃改善国家的机会,都有责任和义务推动政府作出明智的选择,也应该配合政府进行极其艰难的经济结构调整。我们应该用有限的资源支持产业升级,推动中国完成工业化进程。

  至于对管理层,也许危机才是最好的老师,在危机中才能开启最伟大的变革。我们期待着新一届政府励精图治,扭转危局。

  笔者想重述一遍对经济问题的一般性分析。中国经济由于货币发行失控,导致要素价格全面扭曲,使得资源配置极度倾斜于不动产部门,最终迫使产业升级中断,提前终结了工业化进程。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建议,通过坚决果断的税政调整,强制性地回归要素价格,重新调整资源配置,继续产业升级,完成工业化进程。为了平顺地进行调整,要使用成本控制(避免使用数量控制)的方式调节流动性,使得资产价格波动处于可控制的区间之中,确保金融体系不至于崩溃,确保财政体系能够正常运转。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应该制订一篮子财政金融政策,确保经济政策的系统性、连续性、有效性,确保国民经济的稳定性和可控性。财政金融貌似复杂,其实极其简单。真理是朴素的,朴素的东西必然简单。财政的真理就四个字:量入为出。金融的真理就四个字:收支平衡。

  国人对新届政府寄予厚望。只要新届政府拿出决心和勇气,义无反顾地进行调整,全国人民苦捱3年,定可开启崭新局面。

  编辑:香港商报实习生2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wuhe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2. 这不是个案,而是整个时代的病
  3.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4. 历史文献:原河南省委宣传部长杨止仁给原河北省委书记李尔重关于探讨历史问题的一封信
  5. 夏小姐,一个被公知洗脑的完美标本!
  6. 白岩松:如何解决老百姓有钱不敢花?
  7. 钱学森提倡的“大成智慧学”,到底是什么
  8. 临终前,这位开国将军仍放不下这件事……
  9. 改革开放,农民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10. 一位妓女母亲——浅谈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关系
  1.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2.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5. 某些人已经疯狂到开始胡言乱语了
  6.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
  7. 毛泽东的晚年超越了时代局限,没能理解他,是我们的悲哀!
  8.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9. 子珩墨|最怕的不是仇恨毛主席,而是热爱毛主席的“伪君子”!
  10. 苏联亡了,但亡的不是社会主义!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3. 中共最危险的叛徒,从叛变到处决的内幕详情
  4.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5.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6. 当财政走向失控
  7.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8.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9. 内奸:倒查20年
  10. 江青谈京剧革命(中英文)
  1.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2. 举国“痛打”哈佛大学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沉痛哀悼:崔凤金同志逝世!
  6. 忠县煤矿离奇破产,职工生计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