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经济 > 经济视点

19国大学生造反 西方主流经济学强弩之末

传灯 · 2014-05-30 · 来源:乌有之乡
收藏( 评论() 字体: / /
首次出现全球性反对主流经济学的声音,中国经济学界需要拨乱反正。

  19国大学生致信英国《卫报》 呼吁改造经济学教学

  近日,19国大学生致信英国《卫报》,批判当前西方高校主流经济学的教育内容,认为西方主修经济学主导高校经济学教育,其狭隘的自由市场理论严重损害了世界应对金融危机等挑战的能力,应对其教学进行全面检讨。有评论称,在西方看似固若金汤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堡垒已经松动,日益封闭的西方主流经济学正深陷一场信任“滑铁卢”。

  英国《卫报》报道称,这是首次出现全球性的针对主流经济学教学的反对声,来自英国、美国、巴西、俄罗斯等国的大学生组成41个抗议小组。他们抱怨经济学科与现实世界脱节,经济学系的研究及教学关注的范围太窄,应对课程进行拓展,将很多经济学家未能预知的金融危机的分析纳入课程。学生们还在宣言中提出,缺乏智力多样性不仅束缚教育及科研,也限制了人类应对21世纪挑战的能力。

  宣言认为,大学经济学系应聘请具有开阔视野的教师,并引入更多可供选择的教材。宣言指出,现实世界应该被带回课堂,多元理论和研究方法的辩论亦然。这将有助于学科的更新进步,并最终创造出空间,让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得以产生。

 

  各地学生举行示威 政策制定者支持学生观点

  在英国的曼彻斯特、剑桥、伦敦多地,大学生们还举行示威。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经济学系的学生们还成立了“后危机时代经济学会”,他们的观点得到即将履新的英国央行首席经济学家哈德恩的支持。哈德恩表示,西方主流经济学者已经忘记他们研究的对象和其他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这次金融危机让西方经济学模型潜在的不足暴露无遗。这些由数学公式支撑起来的模型不能解释重大的宏观经济事件,比如危机、衰退和萧条,而这些对社会才是最重要的。”哈德恩表示,经济学家们已经忘记了他们研究的对象和其他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后者可以为经济如何运作提供更加宏大和准确的图像。

 

  持续的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

  2000年6月,法国一群学经济学的学生在因特网上发表了一封对他们教授的请愿书。请愿书认为,经济学教学是有缺陷的:数学本身已成为一种追求的目标;新古典经济学的支配地位是压倒性的和不公正的;教条的教学方式,不允许批判性的和反思性的思考。

  2000年7月底,法国的一些教授发动请愿,明确地支持对主流经济学改革的要求。

  2000年9月,《post- autistic经济学通讯》(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的电子刊物)的电子出版物在英国开始发行。

  2001年7月,剑桥大学的27名博士生发表了“开放经济学”的请愿书。

  2001年8月,在美国堪萨斯城密苏里大学,来自二十多个国家的75名学生、研究人员和教授对经济学状态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谈论,发表了“堪萨斯城建议”。

  2003年3月,哈佛大学七百多名本科生和毕业生签署了一封对哈佛大学经济学系的请愿书,并发表了《哈佛大学人道的和负责的经济学学生组织宣言》。

  2004年出版了由许多著名学者撰写的论文集《经济学出了什么错?》

  2009年5月在网络上发起了一个题为“有毒的教科书”的Facebook,支持和协调世界各地的大学中抗议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学生活动。

  2010年9月,《真实世界的经济学评论》(原名《post- autistic经济学通讯》)订阅者增长为包括来自150个国家的11, 156名读者。

 

  对主流经济学的改革共识

  第一,经济学的教学和科研要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工具为中心、以教条为中心。

  要摆脱虚构的世界,反对滥用数学。要彻底颠倒这种工具和经济现实之间的关系,以问题为中心,即不顾教条的束缚,根据所需分析的经济现实问题来选择或发展工具,工具运用本身不是目的,与分析的问题相关的工具才有存在价值。这种问题中心论,就是要求经济学的教育与科研要以当前重大的、紧要的经济问题(如收入分配、贫困、失业、社会排斥、生态危机、能源危机、国际金融体系等)为导向,以现实相关性为中心,使理论实质重于技巧、内容重于形式,真实压倒虚构,从而恢复和加强经济学的经验基础,将经济学带回现实。

  第二,在经济学内部鼓励多元主义智力格局的形成,倡导批判性思维,实现各种范式、方法在平等基础上的竞争,反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垄断地位。

  分析、理解充满复杂性、不确定性的世界需要多元化的方法。从认识论的角度看,知识是可错的和不完备的,经济学的各种流派(包括新古典经济学)都不可能对现实问题提供完备的和最终的答案,但这些流派为认识经济现实提供了不同的窗口,它们都是理解现实的可供选择的手段。使多元主义成为经济学家基础文化的一部分,从而实现各种范式、方法在平等基础上的竞争。

  要求培育争论和批判性思维,无论是主流还是异端的理论和方法都不能被看作是理所当然的正确,都应该在同等程度上接受批判性的争论,从而明确其优势和劣势。

  第三,经济学应该树立新的科学观,反对科学主义,反对把数学形式主义当作科学的象征。

  一个学科的科学地位并不取决于学科内部意见的一致性。富布鲁克指出,真正的科学是多元主义的,物理学中的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两种研究物理实在的思想途径以彼此的不一致而著称,但物理学家并没有排斥其中任何一个,而认为它们是互补的。争论的持久性而非意见的一致性是科学的固有特征,而且这种持久性还是科学的动力。其次,真正的科学方法应该首先保持模型与现实之间恰当的抽象关系,而与使用数学没有必然关系。

  第四,建立内容更加广泛的经济学。

  改革运动指出,西方主流经济学是一种内容狭窄的经济学,它把经济学定义为理性选择的科学,将行为者定义为理性最大化的自利个人,排他性地使用数学形式化方法……。而不符合主流经济学定义或标准的工作都被视为不合格的经济学,甚至根本就不被承认是经济学。为此,必须建立一种内容更加广泛的经济学,这种经济学应该重新被定义为研究现实经济体系运行的学科。新经济学应该容纳更宽泛的人类行为定义、历史视角、新型的知识理论、多元的方法;要正视经济学所具有的价值和意识形态取向。在研究范围上,新经济学还要将主流经济学漠视的生态环境、文化体系、伦理价值、阶级矛盾、破坏力量等等方面纳入经济学的研究视野。

 

  对经济学教育体系的改革共识

  第一,在教学中保证智力渠道的多元化。

  采用多元化的教材,培植多元化的师资,将各种理论一起讲授,并表明它只是若干种方法中的一种。他们呼吁,除了正统的(新古典)理论外,大学还应该讲授替代性的经济理论,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制度和演化经济学等

  第二,在争论中讲授经济学。

  要赋予每种理论平等的竞争机会,围绕着重要的经济问题,对各种经济理论(甚至是相互冲突的理论)展开争论,显示它们彼此冲突的观点,在比较中实现对理论批判性的学习、理解和选择。为达此目的,教学中应该尽可能使用原始文献,如使用斯密、马克思、瓦尔拉、凯恩斯和熊彼特的原著作为教材。

  第三,争论式教学需要充分了解理论本身之外的知识

  这些知识包括争论的情境、经验数据的作用和地位以及经济政策的结果,还包括这些理论、理论中所包含的关键概念的产生、演变的社会历史及理论历史情境。特别是理论课程的争论式教学应该采用历史的方法,遵循理论发展的历史路线并分析其成败的原因考虑到这一点,微观和宏观课程应被合并。

  第四,明确经济学教学是在教授经济学而非数学,

  废除对学生的数学形式主义淘汰标准,在经济理论教学中也要尽可能少地使用数学(或者根本不使用),因为过多使用数学往往使学生空耗精力,难以了解基本假设的作用,甚至削弱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第五,尽可能减少预设好“正确”答案的练习,例如多项选择和简答题,

  运用论文写作、课堂讨论等开放式解决问题的练习及考核形式来配合争论式的教学。

  第六,改革新古典经济学的课程体系

  以问题为中心、以争论为中心重新设置课程体系。科学哲学(或方法论)、思想史(包括经济思想史和相关学科的思想史)、社会经济史、数学和数量分析课程应作为经济学的核心课程。

 

  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的不足

  “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的学生们和学者们只是集中在经济学的科学基础方面,他们基本上不关心经济学背后的经济利益问题,特别是这个运动发生在发达国家,很自然地,它并没有更多地考虑到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学发展上的特殊要求;也没有考虑到美帝国主义战略家把经济学作为战略工具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发起的“经济学战争”问题。

 

  中国经济学界严重的学术殖民现象

  据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贾根良介绍,中国经济学界出现了严重的学术殖民地现象,惟美国经济学马首是瞻。特征之一就是把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数学形式主义的经济学期刊上发表论文作为学术水平最高的评价标准,并以西方这种误入歧途的经济学数学化的学术规范作为国内大学在职称评定、学术奖励、期刊论文评审和学科评审的标准,而经济学研究的思想性和对中国所面临重大挑战的回答则被排挤到了边缘,贾根良把这种现象称作“模型误国”。直到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这种惟美国经济学马首是瞻的潮流才开始被一些人所怀疑。

  其次,由于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和经济史学科在中国大学中日益被边缘化,美帝国主义战略家已经成功地在中国把西方主流经济学转变成了一种精神鸦片,对中国经济学学生和教师进行洗脑,使相当多的经济学学生和经济学家对美帝国主义通过各种经济手段掠夺中国而麻木不仁,以至于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中国的一些经济学家甚至喊出了救美国就是救中国的荒谬口号,误导我国经济政策的制定,不仅帮助美国安然度过了严重的危机,而且把美国经济危机的大部分恶果由中国承担起来了。

 

  中国经济学界需要拨乱反正

  “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的爆发标志着西方主流经济学陷入了严重的危机,它向我们昭示,中国经济学发展需要走出一条与西方国家不同的道路。中国在西方主流经济学这种旧的经济学范式的发展上落后于美国并不是灾难,而是机遇。

  中国经济学界需要拨乱反正,纠正对经济学自由放任的错误政策,改革中国大学经济学教学课程体系,压缩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教学,除了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外,还应该增加西方异端(非正统)经济学的教学。这样才能粉碎美帝国主义战略家把经济学作为政治工具支配中国人的思想并由此对中国实行新型殖民统治的阴谋。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wuhe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2. 这不是个案,而是整个时代的病
  3.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4. 历史文献:原河南省委宣传部长杨止仁给原河北省委书记李尔重关于探讨历史问题的一封信
  5. 未完成的《反击》、以及反击进行时
  6. 夏小姐,一个被公知洗脑的完美标本!
  7. 白岩松:如何解决老百姓有钱不敢花?
  8. 临终前,这位开国将军仍放不下这件事……
  9. 钱学森提倡的“大成智慧学”,到底是什么
  10. 土埋到脚脖子的生活:一个被吞噬的中国乡村
  1.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2.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5. 某些人已经疯狂到开始胡言乱语了
  6.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
  7. 毛泽东的晚年超越了时代局限,没能理解他,是我们的悲哀!
  8.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9. 子珩墨|最怕的不是仇恨毛主席,而是热爱毛主席的“伪君子”!
  10. 苏联亡了,但亡的不是社会主义!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3. 中共最危险的叛徒,从叛变到处决的内幕详情
  4.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5.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6. 当财政走向失控
  7.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8. 内奸:倒查20年
  9. 江青谈京剧革命(中英文)
  10.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1.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2. 举国“痛打”哈佛大学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沉痛哀悼:崔凤金同志逝世!
  6. 忠县煤矿离奇破产,职工生计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