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历史视野

刘永佶:关于历史和历史观的讨论

刘永佶 · 2004-09-24 · 来源:中国政治经济学
收藏( 评论() 字体: / /

1.为什么排除自然的历史?

   “历”这个字本身就包含着主体性的问题。自然界有没有过程?当然有。但是,历史不等于过程,在汉字中,“历”指的就是经历,那么,经历的主体是谁呢?当我们说历史的时候,不是没有主体的历史,而是有主体的历史。这个主体是谁?主体只能是人。物本身有它发展的过程,但是,它不构成主体,因为物——任何物都不可能有自己的历史,也不可能研究自己的历史,只有人才能把自己的历史当一个对象来加以研究。

    不是我们研究的只是人类历史,而是只有人类才有历史。咱们研究的是人的历史,要把历史和自然界的过程区分开。历史也是一个过程,但是运动、发展、过程这些都是一般的概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属于这个大的概念范畴,但人类的过程有特殊性,这个特殊性就是历史。 所以必须以人为主体,如果没有人这个主体,就不构成历史。有了主体,才能够通过对自己的记忆、反思,形成对历史认识。

   2.“历史观”、“客观”、“科学”这三个概念之间是什么联系?

    说到历史观的时候,指的是对历史的基本观念,也就是关于历史的研究做出抽象的概括,形成基本的认识。所以,它属于社会科学中的最高层面,是对人、人类历史、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规定,它体现在各种具体的对历史和现实的研究中。现在我们所说的历史观,其包含的内容不仅是已成为过去的历史,更主要还是社会现实矛盾的分析,就是以现实为主,从现实出发,对于构成现实前提的那种历史过程的研究。这样,历史观既是对历史全过程的概括,也是对现实基本矛盾的抽象,是现实、逻辑和历史的统一,历史的基本要素集合于现实社会矛盾中。

    历史观作为一种逻辑体系,它的研究是以现实矛盾为主要对象的,而在研究现实矛盾的过程中必然提出许多问题:这个矛盾到底怎样产生的?它的来源是什么?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就迫使人们不得不退回去研究历史。研究历史的时候应该有一个基本坐标,或者说是出发点或归结点,这就是现实。历史观实际上是社会观。社会的历史与历史的社会是统一的。搞历史研究的时候,往往是将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作为逻辑的基本依据,这样的研究严格地说是做不到的,但是,似乎人们总在宣传这些,这就涉及刚才提出的“客观”的问题。我要如实地、“客观”地来研究问题,这话说出来很好听呀,但是你怎么能做到这种“客观”呢?这就好像是“庄子梦蝶”,你不是蝴蝶,怎么能变成蝴蝶?到底是蝴蝶梦你还是你梦蝴蝶呢?你实际上还是用你的主观来为你所面对的对象——客体做一个界定。当你说“客观”的时候,本身就不是“客”在“观”了,所以客观是做不到的。现在凡是宣传自己是客观研究的人,他所形成的观点,其实都是主观的.

    假如现在有几种历史观,都宣称自己是“客观”的,那么谁是正确的?要想确立标准必须先确立主体,用主体的标准来衡量历史观,而且不同的历史观是不可调和的。古往今来,不同的人提出了很多不同的对于历史和人类社会的基本观点,但他们只是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没有提出“历史观”这个词语。实际上,明确提出“历史观”这个说法的是恩格斯以及其后的“马克思主义者”,其他思想家、哲学家,都没有明确地说我是什么样的历史观。发展到黑格尔那里,他有历史哲学,但他也没有明确地说自己是什么历史观,马克思也没有讲过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到底是外语单词的差别,还是我们翻译的差别,起码从我们现在看到的汉字的文字上是不同的。既然别人根本就没有提出或者声称有什么样的历史观,所以评价历史观严格来说是不可能的,因为只有“马克思主义者”声称自己有历史观,直到今天,西方资本主义哲学界也不谈论历史观。咱们如果评价其他的历史观,其实是代替古人和今人对他们的观点进行了总结和界定。

   3.既然历史观反映的是一定时期人们对社会的基本看法,可不可以说,任何历史观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都是正确的?

    历史是不断变化的过程,在图腾时期、诸神时期和上帝时期,人们的历史观都有一定的合理性,都能够在他们所生存的范围内解释人生的基本问题,比如信仰上帝,起码解决了一个当时最大的困惑:我是什么,我是从哪里来的,我又到哪里去。因为人生是一个过程,从哪儿来和到哪儿去是最基本的问题。上帝、基督教就告诉人们,你是上帝造的,最后无非两个出路,一个是地狱、一个是天堂。自然历史观也是解决这个问题,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界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高级动物,这就够了。它要求人应该按照自然规律、自然秩序来生活。这些历史观对于解释当时的社会现象,建立社会制度与秩序,还是起到了其作用的。

   4.唯物主义历史观是怎么形成的?

   关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经典论述是恩格斯、考茨基、普列汉诺夫等人将马克思对于经济研究的基本观点加以界说、扩充而形成的。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形成了一些基本的观点,在马克思那里实际是谈他的经济观,而不是谈他的历史观,从恩格斯以后,把经济观扩展为历史观,这样的历史观本身起码是不全面的,虽然涉及到了政治和文化,但是,是以经济为主体的。这样就造成一个多世纪以来,我们在规定社会的性质、规定各种矛盾的时候就是以经济为主,把政治——上层建筑和文化——意识形态看成是从属性的,而且只起反作用,这个反作用又是说不清楚的。这些观点把历史分成几块,经济是一块,政治是一块、文化是一块,经济作用于政治和文化,政治和文化对经济起反作用。

   5.在将历史的主体界定为人的前提下,人们主观上所能认识到的世界、所认识到的矛盾和实际上这个矛盾本身可能不完全一致。这里面出现的问题是,黑格尔的主客观统一这个观点,对于我们今天谈论的历史观问题来说,有什么借鉴意义?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的价值在于把历史纳入一个逻辑,认为是历史有规律的。在黑格尔之前,历史的规律性几乎很少有人提。在基督教中是怎么认识历史的?人们曾经有的历史是什么样的?《圣经》中的“创世纪”就像一本日记,而欧洲的历史就是编年史,和中国先秦的《春秋》《左传》差不多,逐年逐事地做记录。黑格尔把现实和历史统一起来,纳入一个逻辑,不管这个逻辑对不对,但是形成了一个逻辑的统一。黑格尔非常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历史不是和现实相脱离的,历史就是现实,而现实又包含着历史,这个观点应该说是人类认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进步。因此,我觉得黑格尔有比较系统的历史观。后来马克思关于历史和现实关系的看法是受到黑格尔的影响,他有一句很典型的话“人体解剖是猴体解剖的一把钥匙”,就是说现实与历史的关系。现在就有一个很明显的例子,这几天不是报道美国的飞船到了火星吗?要看一看火星上是否有人、有生物。美国人在研究火星的一切的时候,所遵循的逻辑,其实是地球上的逻辑。现在研究的焦点集中在火星上有没有生物,有没有人,以验证以前对于火星的猜测。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乌有之人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胡锡进硬怼平原公子,这释放了什么信号?
  2. 李克勤|“深切缅怀毛主席,您永远的学生王光美”:刘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说法做法意味深长
  3. 郭松民 | 也说“沪爷撑起一片天”
  4. 改开以来民间“顺口溜”拾穗(一)
  5. 美国加州大火烧出了房地产金融骗局
  6. 选择题:到底谁让老百姓吃饱了饭
  7. 卧龙大桥扩宽:南阳人民的耻辱!
  8. 奴颜婢膝的学生与急眼了的老师
  9. 研究和评价“文革”,是否应该跳出个人恩怨、得失的小圈子?
  10. 否定前三十年,就是在否定伟大领袖毛主席!
  1. “深水区”背后的阶级较量,撕裂利益集团!
  2. 大萧条的时代特征:历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4. 疯狂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发现的时候已经怨声载道了!
  5. 张勤德|广大民众在“总危机爆发期”的新觉醒 ——试答多位好友尖锐和有价值的提问
  6. 到底谁“封建”?
  7. 两个草包经济学家:向松祚、许小年
  8.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9. 该来的还是来了,润美殖人被遣返,资产被没收,美吹群秒变美帝批判大会
  10. 掩耳盗铃及其他
  1. 辽宁王忠新:必须直面“先富论”的“十大痛点”
  2. 刘教授的问题在哪
  3. 季羡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4.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认为“颠倒历史”的“右倾翻案风”,是否存在?
  5. 历数阿萨德罪状,触目惊心!
  6.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7. 陈中华: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没革命的必要
  8.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毛主席诞辰131年韶山讲话
  9. 我们还等什么?
  10. 他不是群众
  1. 车间主任焦裕禄
  2. 地图未开疆,后院先失火
  3. 张勤德|广大民众在“总危机爆发期”的新觉醒 ——试答多位好友尖锐和有价值的提问
  4.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5. 何涤宙:一位长征功臣的历史湮没之谜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