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历史视野

100年前炸弹从利比亚头顶落下

李小维 · 2011-12-02 · 来源:中国国防报
阿拉伯变局 收藏( 评论() 字体: / /
100年前炸弹从利比亚头顶落下


李小维 

    

    从3月中旬开始直到卡扎菲身亡,北约轰炸机不断出现在利比亚上空,将炸弹接二连三地投放到形形色色的目标上。整整100年前,正是意大利人在利比亚的空中投弹尝试开启了现代轰炸技术之门……

                           打开“潘多拉魔盒”的试验

    1909年,意大利军事理论家、制空权理论的倡导者朱利奥•杜黑写道:“眼下我们已经充分认识了海洋的重要性,不久的将来.在空中取得优势将具有同样的重要性。”转年,为了尽快取得杜黑笔下的“空中优势”,美国陆军开始试验如何将炸弹从空中投下去。
    1910年1月19日,美国飞行员路易斯•鲍尔汉驾驶飞机在洛杉矶升空,陆军中尉保尔•拜克坐在他身后,手边放着一箱小沙袋。他们要进行人类史上第一次空中投弹试验,那些小沙袋充当的就是炸弹角色。试验结果,沙袋被顺利扔下飞机,但很少能击中目标,不过拜克等人已经非常满意了:至少证明炸弹能从飞机上扔下去,不会在手里爆炸。
    拜克的试验之后,美国人又进行了多次空中攻击试验:1910年6月30日,著名飞行家寇蒂斯从约15米的空中向丘卡湖扔下几枚试验弹;8月20日,美国陆军中尉雅各布•菲克尔在纽约上空试图用步枪射击地面目标; 几乎与此同时,陆军中尉马荣•克利斯在旧金山试验场上空将一枚实弹扔下飞机,剧烈的爆炸声标志着潘多拉轰炸魔盒已经被打开了一条缝隙。
    全世界都在关注美国人进行的这些试验,试验的消息充斥着各大报纸的头条。航空界普遍认为,从飞机上投弹的想法非常可行,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制造相关器材和设备,使飞机投弹变得更简便、更精确。
    1910年之后,空中投弹的话题几乎挂在飞行员和军方人士嘴边。他们想象着这种来自空中的恐怖力量将成为战争的主要手段,在炸弹的爆炸声中,城市将变成废墟,堡垒将一攻即破,舰队将弱不禁风。然而,所有人都没注意,虽然投弹试验的结果不错,但都是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的:投弹高度低于91米,地面上没有对空射击火力,目标静止不动。更让“空中投弹迷”们沮丧的是,当时没有哪个国家的军队拥有可用于作战的飞机。

                             意大利飞机云集利比亚

    两年后.空中投弹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的状况被彻底改变,但实践者不是美国人,而是意大利人。1911年,意大利与当时的土耳其帝国爆发争夺殖民地战争.利比亚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为了取得胜利.意大利人动用了秘密武器-飞机,在这场从1911年9月持续到1912年10月的战争中,人类首次将飞机投入实战。
    战争刚刚打响,意大利陆军航空部队就将几乎所有飞机部署到的黎波里附近,其中包括2架“贝勒洛特”XI2型飞机、3架“拿波特”单翼机、2架“法尔曼”双翼机和2架“艾特利克”鸠形单翼机。这支意大利飞行部队被命名为“专家营”,在战场上执行的第一项任务是飞越敌占区实施侦察。卡尔洛•皮亚察上尉驾驶“贝勒洛特”XI2型飞机圆满完成了任务,同时也在人类军事史上留下了第一笔空中侦察纪录。
    9天后,外形看起来像只大鸟的鸠形单翼机登场亮相,创造了人类史上另一个更重要的第一次。鸠形单翼机全部由木材、帆布拼装而成,机身长10米、高3米,机翼面积4.25平方米,最高时速不到96.5公里,但可以飞到365米高,完全超出了地面武器的射程,飞行员可以放心地驾驶它飞越敌阵。1911年11月注定是属于它的日子,在这个月的第一天,它创造了历史。

                                  加沃蒂的任务

    1911年11月1日,加利奥•加沃蒂中尉爬上鸠形单翼机的驾驶座椅,准备出发执行一项令人激动的任务。关于这次任务的细节全部来源于加沃蒂中尉当年的家信。2011年5月,英国BBC广播公司公布了这些信的内容,人们才第一次了解到当年的详情。
    加沃蒂坐上驾驶座椅时只认为将要执行的是另外一次侦察任务,但很快就意识到自己想错了。在写给父亲的一封信中,他叙述道:“今天运来了两个装满炸弹的箱子,看来他们想让我们从飞机上把炸弹扔下去。但奇怪的是没人通知我们要这么做.长官们也对此三缄其口。我们百倍小心把这些要命的炸弹搬上飞机。”
    官方史料表明,当年送到加沃蒂飞机上共4枚炸弹,每枚重约1.8千克。加沃蒂对自己的新任务很兴奋,他在信中写道:“这是我们第一次做这种尝试,我很想把这些炸弹扔到土耳其人头上。如果成功,我将成为世界第一人。”确实,此时距莱特兄弟把飞机飞上天仅仅8年,人类航空活动还处于婴儿期。在意大利人之前,还没有人把飞机部署到战场上过。
    “那天天气不错,我在座位旁装了一只有内衬的皮口袋,小心地把那些圆圆的炸弹放进去。皮口袋不大,只能装3枚,剩下的1枚只能装在我胸前的衣袋里。”加沃蒂的目标是恩佐拉,当时那里是一处小小的沙漠绿洲.今天已经发展成的黎波里东部的一座重要城镇。加沃蒂将寻找驻扎在那里的敌军士兵,然后把4枚炸弹扔下去。

                               军事史上的新篇章

    在家信中,加沃蒂详细描述了人类史上第一次轰炸任务的全过程:“飞了一会儿,我看到了大约1公里外的那片绿洲,上面到处是阿拉伯帐篷,据说里面集合着大约2000名敌军士兵。我用一只手把住驾驶舵,另一只手掏出一枚炸弹放在大腿上,准备投弹。”
    不过一只手操纵飞机、一只手拿炸弹,加沃蒂没有第三只手拔出炸弹的保险栓,只得求助嘴巴,用牙齿把保险栓咬下来。“瞄准目标,我避开机翼把炸弹扔下去,看着它快速落下去,几秒钟后就看不到了。但很快我就看到在敌人的营地上腾起一团黑烟.目标肯定被打中了。”
    官方记录表明,加沃蒂驾驶飞机在183米高度上投弹,1枚落在恩佐拉兵营爆炸,另3枚不知所踪,所有4枚炸弹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加沃蒂返航后还是受到了热烈欢迎,所有人都为这个军事史上的“第一”感到很兴奋。
    消息传回意大利,报纸连篇累牍地报道了加沃蒂中尉的“壮举”:他的实践第一次证明,从飞机上发起攻击是可能的。那时,“轰炸机”这个词还没有诞生.“飞行炮兵”成了加沃蒂的代名词,报纸称其在全世界面前展示了“带翅膀的死神的威力”。
    莫名其妙挨了炸的土耳其人很不高兴,他们抗议说:1899年的《海牙条约》明文禁止从气球上扔炸弹,意大利此举有违道德和法律。但意大利人轻描淡写的一句就把土耳其人挡了回去:那个条约禁止的气球,我们用的是飞机!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416期,摘自2011年11月1日《中国国防报》)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执中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2. 这不是个案,而是整个时代的病
  3. 夏小姐,一个被公知洗脑的完美标本!
  4. 改革开放,农民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5. 总有一天会清算那些侵吞国有资产的民族败类
  6. 白岩松:如何解决老百姓有钱不敢花?
  7. 钱学森提倡的“大成智慧学”,到底是什么
  8. 蒋雨融!此一时,彼一时
  9. 谈谈高考的五个问题
  10. 大学教授做高考题,结果会怎样?
  1.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2.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5. 某些人已经疯狂到开始胡言乱语了
  6.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
  7.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8. 毛泽东的晚年超越了时代局限,没能理解他,是我们的悲哀!
  9. 苏联亡了,但亡的不是社会主义!
  10. 教室里为什么不挂毛主席像?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3.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4.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5. 当财政走向失控
  6.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7.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8.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9. 江青谈京剧革命(中英文)
  10. 内奸:倒查20年
  1.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2. 举国“痛打”哈佛大学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沉痛哀悼:崔凤金同志逝世!
  6. 忠县煤矿离奇破产,职工生计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