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历史视野

金一南看甲午战争:战争是对中日两国实力全面检验

金一南 · 2014-05-11 · 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原标题:金一南看甲午战争:战争是对中日两国实力全面检验

  120年前爆发的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外双方军事实力差距最小的一次战争,却又是失败最为惨重的一次战争,它不仅改变了直接参战的中日两国的命运,也改变了整个东亚的地缘政治格局以及此后的历史进程。

  今天战争虽然早已结束,但战争的伤口仍然横亘在历史和现实之间。对这场战争疑问的解答,构成了我们民族进步的阶梯。我们追问历史,是为了启迪今天、昭示未来。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防时空》节目从5月1日开始推出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特别节目《一南眼中的甲午战争》,今天刊发第二集。

  1863年左右,西人报纸上淮军炮队的图片。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炮兵部队。

  落后的封建体制无法与先进的资本主义体制抗衡

  19世纪中期,东方的中国和日本同样遭受了来自西方坚船利炮的入侵,在紧迫的形势面前,中日不约而同作出了同样的抉择——变革。中国发起了洋务运动,日本搞起了明治维新。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史无前例的社会和军事变革,北洋海军就是洋务运动的产物。从1861年开始的洋务运动,一直搞到1894年甲午战争,最后以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洋务运动主要是对世界大势的认识和把握产生了问题,仅仅从器物层面来做改进。如果不改变落后的封建体制,仍然还是一种落后的生产关系,而这种落后的生产关系无法容忍洋务运动所产生的先进生产力。

  大清王朝的洋务运动从1861年开始,日本的明治维新开始于1868年,明治维新比大清王朝的洋务运动整整晚了7年,从这一点看,其实大清王朝的开放和日本几乎是同步的,甚至还早于日本。

  但关键是开放程度的问题。清朝当时觉得我们是“万事皆在西人之上,唯独制器不行”,主要科学技术和工业制造能力不行。因此,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他们搞洋务运动,器不如人,向西方学先进的机器制造、科学技术。在他们之前,林则徐的助手魏源在其著作《海国图志》里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这种观念在很长时间内主导了中国近代的变革。

  洋务运动主要是军事变革,但绝不仅仅局限于军事领域,引进大量的科学技术引进,包括机器制造、纺织、铁路等,这些都是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一种模式,在洋务运动中开始引进中国,引进了一批近代化的工业和人才,包括一批生产方式。尽管洋务运动最后失败了,但无法否认的是,洋务运动对改造当时的社会还是起到了很大作用。

  大清王朝统治者的认识存在很大局限性,他们认为中国主要的问题出在科学技术和机器制造了,没有想到其实当时中国社会绝不仅仅于此。

  甲午战争是落后的封建体制与先进的资本主义体制、落后的生产方式与先进的生产方式之间的抗衡,对方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的生产关系,这是无法抗衡的。

  甲午战争中日海军力量对比 (资料图)

  甲午战争是对中日两国的一次全面检验

  甲午战争是对两个国家的一次全面检验,检验的绝不仅仅是军事体制,同时也包括政治体制等方面,日本因此占了优势。我们的装备虽然上去了,但传统封建王朝的官僚倾轧、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山头林立等痼疾极大地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挥。

  同样是在西方国家入侵的强烈刺激下,日本从1868年开始了明治维新。与清政府推行的洋务运动不同,明治维新走上了一条全盘西化的道路。

  日本觉得它是全面不行,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社会等都不行,因而全面地向西方学习。

  日本的开放时间其实比中国晚,但开放度比中国深入,向西方学习做得比较彻底,绝不仅仅是从制器层面来改革。从宪法、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变革,包括国民的习性、服装穿戴,很多日本人摒弃了和服。

  中国男性剪辫子、女性不裹小脚,这些社会习俗的改革都是在辛亥革命以后,而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就摒弃了日本社会的很多痼疾。当时日本的思想家福泽谕吉提出“脱亚入欧”的思想,不仅要全盘西化,而且一定不要再与东方国家为伍,要脱亚入欧。今天最高面值的日元——1万日元上面的头像就是福泽谕吉,由此可见,福泽谕吉的“脱亚入欧”思想对日本产生了很大影响。

  从这点来看,日本的改革开始比中国晚,但由于进行得比较彻底,把西方的东西拿来后消化吸收的能力比中国强。

  当然,明治维新让日本获得了很大的益处,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获得的益处和麻烦都是相间的。

  中国被西方国家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日本同样如此,被美国东印度舰队的舰长佩里轰开了国门,和中国一样,日本也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双方的命运原本是一样的。

  然而,日本“脱亚入欧”、学习了西方弱肉强食这一套后,它反过来再用这一套来对付中国。《马关条约》就是日本迫使大清王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让中国遭受空前的割地赔款。

  从表面和短期来看,日本明治维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实际上也让日本走上了万劫不复的军国主义道路,最后给日本带来巨大灾难,直到今天都没完全缓过劲来。

  

  1868年1月3日,日本的明治天皇颁布了“五政复古”诏书,这是日本著名的明治维新运动的开始。(资料图)

  日本没有沉重的历史包袱 社会变革得以轻装上阵

  日本的社会变革除因“船小好调头”外,从其历史文化来看,明治维新为何能够进行全方位彻底的改革?

  一个国家的思想财富既是财富也是包袱,从历史文化来看,日本的包袱很小。日本没有什么哲学思想,它的思想大量源于中国,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对日本影响很大。中国的孔子、孟子、吴起等人的思想,包括唐朝的唐服、茶道等文化都对日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日本基本上没有在历史上辉煌灿烂、影响几个世纪的思想者,在过去主要学中国,以后主要学西方,基本上就是在模仿,它的“拿来主义”非常厉害。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太灿烂了,反而成了我们的包袱。中国学西方就学得不彻底,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总强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只学习些表皮,不愿意太深入。

  日本不一样,它学得很深入,立即给它带来很大的好处,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日本没有包袱,因此能够学得很彻底;但因为日本没有这样的根基,形成了“洋服和魂”,魂还是日本的,但表面穿的衣服是洋服,它处于一种非常矛盾的状态。

  日本近代法西斯的发展就带有非常明显的特性,学习了西方的法西斯理论,与日本传统的武士道相结合,就成为了一种畸形的怪胎。这给日本带来了非常大的祸害,在处理学习外来文化与自身文化之“本”方面发生了很大的问题。(李艳)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wuhe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2. 这不是个案,而是整个时代的病
  3.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4. 历史文献:原河南省委宣传部长杨止仁给原河北省委书记李尔重关于探讨历史问题的一封信
  5. 未完成的《反击》、以及反击进行时
  6. 夏小姐,一个被公知洗脑的完美标本!
  7. 白岩松:如何解决老百姓有钱不敢花?
  8. 临终前,这位开国将军仍放不下这件事……
  9. 钱学森提倡的“大成智慧学”,到底是什么
  10. 土埋到脚脖子的生活:一个被吞噬的中国乡村
  1.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2.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5. 某些人已经疯狂到开始胡言乱语了
  6.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
  7. 毛泽东的晚年超越了时代局限,没能理解他,是我们的悲哀!
  8.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9. 子珩墨|最怕的不是仇恨毛主席,而是热爱毛主席的“伪君子”!
  10. 苏联亡了,但亡的不是社会主义!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3. 中共最危险的叛徒,从叛变到处决的内幕详情
  4.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5.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6. 当财政走向失控
  7.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8. 内奸:倒查20年
  9. 江青谈京剧革命(中英文)
  10.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1.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2. 举国“痛打”哈佛大学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沉痛哀悼:崔凤金同志逝世!
  6. 忠县煤矿离奇破产,职工生计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