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风华正茂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说的什么话?

李志宁 · 2005-12-15 · 来源:李志宁个人网站
收藏( 评论() 字体: / /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说的什么话!



摘自李志宁个人网站

据2005.12.13.的网上消息,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说了几句很令人莫解的话:

  1、他说:“不要动不动就向富人开枪”。
  我不知他这里说的“开枪”是指什么。如果是指人们“批评的矛头”,他这就是要为今日中国的“富豪们”来压制社会的批评了。
  这可不是一个“学者”应当做的事。
  历史上,真有学问的学者,指责穷人而巴结富豪,实在是大失人格的事。谁都知道,自古以来,所谓“嫌贫爱富”并不是中国社会的美德。我才疏学浅,只听说所谓“道德文章”。但我想,和任何人一样,学者首先应当有“德”,是不错的。中国历史上未闻指责穷人、而为富人张目的学者为“德”。当然,今日中国,已经真的颠倒了是非和道德,学者们不为穷人讲话,而为富人呼号,成了时髦的事了。就这样,他还能被人称作“经济学家的良心”!
  看来,就是人们找到了经济学家的“良心”,也不过如此,仍然还是仰富人的鼻息而已。
  我看,当代的中国知识分子,是几千年来最没有骨头的一代。
  不过也可能,吴先生说的是真正的开枪,我记得好像发生过这样的事。是前两年的事吧,是动枪、还是耍刀弄杖,我就不记得了。在中国,的确是有极个别富人被人打死了。这是事实。但这并非是有“中国特色”的事,国外也会发生这种事。不过,这可急坏了中国的一批学者,为了保护他们心爱的富豪,我在网上看到,当时就有人疯狂地建议:1、富豪是否可以向国家特殊部门申请枪支?2、企业家是否可以受到国家警察部门特殊保护?他们还发出狂言道:“我们的社会需要打造一个和谐、均衡的生存环境以适于富人阶层的安全。”
  看来,这些人真希望,中国成为一个富人直接掌控暴力的天下。
  这样,富人就可以随意从口袋里摸出枪来,“动不动就向穷人开枪”了。
  当然,如果真如学者所愿,真到了这么一天,那么革命,也就又快到了。

  2、吴敬琏说:“什么人可能反对改革?一个是既得利益集团,一个是贫困群体。他们可能在反市场体制上结成联盟。打着弥补市场缺陷的口号,大众全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命运会就此改变。”
  这真是不可思议!在这位著名的、资深的、得大奖的经济学家看来,贪官污吏和贫穷群众将会“结成联盟”。怎么?贪官和穷人将“结成联盟”?老天,就是最富有幻想力的神怪小说家,其胡思乱想怕也难以达到这种出神入化的境界。
  我实在浅陋,只听说过“官商勾结”,还有“官匪勾结”,却从来没有听说过“官民勾结”一说。吴敬琏的意思是“贪官和人民相勾结”吗?那今天这位“著名经济学家”可是有新创造了。
  这里,经济学家还顺便威胁人民道:官贫勾结,大众的命运就会改变!
  但我不明白,这种逻辑不通的威胁有什么用?穷人还怕命运会改变吗?穷人的命运再改变,会变成怎样?无非是两种:一种是死,一种是砸碎锁链。当经济学家们把穷人逼到非死不可的时候,穷人就会起来砸碎锁链。同时,经济学家们的那点理想,也会被一起敲得粉碎。

  3、吴敬琏说:“改革当然要付出成本,从过去的经济结构调整到新的经济结构当然是有成本的。但不改革也要付出成本。因为旧的价格机制应该市场化,但没有市场化,给我们很多错觉。”
  这种已经说了20几年的经济学家的蠢话,当初用来骗骗人或许还行,但是直到今天还在说,说明我们的学者们真是有点“词穷”了。理屈词穷么。
  我实在不懂,改革为什么要支付什么“成本”?
  只要是一个好的制度上的改变,就会带来利益,并不一定非要付出“成本”。改革又不是做一个产品,一定要预先支出原材料和工资等“成本”。改革只是制度上的改变,如果一定要支付大量“成本”,这本身已经就是一个失败。
  为什么经济学家要大讲“改革成本”呢?
  似乎有个合理的解释:因为他们早就知道,所谓改革,一定要使很多人贫困,失去医疗、教育和住房保障,甚至使不少穷人死于非命。但是如果告诉人民,这是必不可少的改革成本,人民(特别是穷人)知道自己就是改革要支付的“成本”,即使心中气恼一阵子,但事已至此,也只好算了。
  我想,这恐怕就是经济学家的如意算盘罢。
  我还要说,如果要支付过高的成本,那么这种“昂贵的”改革本身,也就成了人民的负担了。我认为,改革,如果不是为人民而生,还要倒过来,人民要为改革而死,那么这改革就会变成人民的祸害。
  此外,这种改革,除了要让当代人民的利益作为“成本”,还要让中国人民的子孙后代也作为“成本”。因为中国的环境、生态、还有自然资源等,已经大量地被充做“成本”了。据报刊材料: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的45种主要矿产已探明可采资源能保证需求的只有6种。目前呢,例如我国900余座县级以上国有金属矿,2/3已进入“中晚期”。在事情已如此紧急的情况下,“专家们”仍然说由于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因此加速了消耗。
  如果仅仅几十年之后,我们的子孙这一辈人,就进入了资源耗竭时期,这样的“高速发展”实在是一个祸害,高速的“成本”真的太高了,这种“经济发展”,的确是不要也罢。
  不然,后代将诅咒我们这一代人,尤其是经济学家!

==========

吴敬琏动了感情:不要动不动就向富人开枪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   

    “什么人可能反对改革?一个是既得利益集团,一个是贫困群体。他们可能在反市场体制上结成联盟。打着弥补市场缺陷的口号,大众全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命运会就此改变。”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12日在《财经》杂志2006年年会上,出人意料地用这一段话来结束自己的主题演讲。

    一向以理性著称的经济学家因何动了感情?吴敬琏言语间隐含着深深的担忧。日前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收入不平等有两个可能的来源:一个是机会的不平等,一个是结果的不平等。目前中国社会贫富悬殊,主要来自机会的不平等。他解释,就像贪官污吏通过盗窃公共财产,通过买官卖官,很容易就成了千万、亿万富翁。但现在好像集中注意的是结果的不平等,于是就要限制国企经理的最高薪酬,对一般的富人征高额税等等;还动不动就要“向富人开枪”。这种说法和做法不但没有抓住要点,还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后果。贫富悬殊,是腐败、是用权力换取收入,即权力寻租造成的。”

    事实上,贫富差距的扩大正成为许多政策权衡的焦点。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国企MBO的“放与收”等等,这些争执的背后隐藏着同一个问题:当贫富差距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时,是通过扶持弱势群体,加速深化改革,解决市场经济中的不公平现象,还是走平均主义的老路?

    在改革开放20多年后,在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贫富差距加剧,增长方式粗放,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已到了必须解决的关头。如何破解这些矛盾?是走回计划经济的老路,还是深化改革、继续走市场经济的道路?这决定着亿万人的命运,也考验着政府的智慧、经济学家的良心。

    吴敬琏为解决这些问题开出的药方针对着12个字:“增长方式、市场机制、政府职能”,而转变政府职能是破解矛盾的支点。他指出,“目前政府职能错位相当普遍,一是越位,二是不到位。不该管的管;应该管的,管得不够或没管好。看得见的手压住了看不见的手。”

    吴敬琏不赞同为考虑改革成本而放慢步伐的做法。“改革当然要付出成本,从过去的经济结构调整到新的经济结构当然是有成本的。但不改革也要付出成本。因为旧的价格机制应该市场化,但没有市场化,给我们很多错觉。”

    他分析,“电解铝为什么上得这么多?重要原因是供电价格。90年代给电解铝企业优惠的电价,客观上起到了误导企业的作用。”电解铝企业表面赚钱,但如果考虑资源消耗的实际成本,是赔钱的。“改革不能太快,但改革太慢,成本也很高。像这样一个行业一个行业地亏损,也不行。”

    他说,制定九五计划时就提出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但转变的结果不如人意。以至我们每一次经济加速发展,保持9%以上的增长率,但很快就出现资源紧张,经济过热。主要原因是有四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各级政府在土地、信贷等资源配置中仍然有过大的权力。其二以GDP增长为主的政绩标准。其三,财税收入的增长主要依靠生产型增值税。其四价格扭曲。

    “高度扭曲的土地、水、信贷资源都是行政定价过低,引导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以浪费资源的方式提高增长率。”因此他认为,转变增长方式的关键是:将以行政配置为主导的资源配置方式,变为以市场为主导的资源配置方式。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奔腾中国心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胡锡进硬怼平原公子,这释放了什么信号?
  2. 李克勤|“深切缅怀毛主席,您永远的学生王光美”:刘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说法做法意味深长
  3. 郭松民 | 也说“沪爷撑起一片天”
  4. 改开以来民间“顺口溜”拾穗(一)
  5. 美国加州大火烧出了房地产金融骗局
  6. 选择题:到底谁让老百姓吃饱了饭
  7. 卧龙大桥扩宽:南阳人民的耻辱!
  8. 奴颜婢膝的学生与急眼了的老师
  9. 研究和评价“文革”,是否应该跳出个人恩怨、得失的小圈子?
  10. 否定前三十年,就是在否定伟大领袖毛主席!
  1. “深水区”背后的阶级较量,撕裂利益集团!
  2. 大萧条的时代特征:历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4. 疯狂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发现的时候已经怨声载道了!
  5. 张勤德|广大民众在“总危机爆发期”的新觉醒 ——试答多位好友尖锐和有价值的提问
  6. 到底谁“封建”?
  7. 两个草包经济学家:向松祚、许小年
  8.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9. 该来的还是来了,润美殖人被遣返,资产被没收,美吹群秒变美帝批判大会
  10. 掩耳盗铃及其他
  1. 辽宁王忠新:必须直面“先富论”的“十大痛点”
  2. 刘教授的问题在哪
  3. 季羡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4.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认为“颠倒历史”的“右倾翻案风”,是否存在?
  5. 历数阿萨德罪状,触目惊心!
  6.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7. 陈中华: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没革命的必要
  8.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毛主席诞辰131年韶山讲话
  9. 我们还等什么?
  10. 他不是群众
  1. 车间主任焦裕禄
  2. 地图未开疆,后院先失火
  3. 张勤德|广大民众在“总危机爆发期”的新觉醒 ——试答多位好友尖锐和有价值的提问
  4.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5. 何涤宙:一位长征功臣的历史湮没之谜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