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经济 > 三农关注

曹锦清:城镇化中的土地制度改革

曹锦清 · 2013-03-26 · 来源:草根博客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政府将大量土地增值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这是中国高速城市化的核心。

  最近中央提出城镇化,比城市化多了一个镇字,就是说不能把全国都集中到上海、北京这样的特大型城市。全国有600多个城市,约2万个镇,在城镇化中,镇要分担特大型城市的压力。关于城镇化,核心问题大致有如下几点:第一,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城市化,或者是伪城市化;第二,城镇化意味着中国的工业要分散布局,分散吸纳大部分农民工;第三,是不是都要住到城市里去?去年我去衡阳,该市120万人,青壮年都出去打工,留下的全是老弱,当地财政入不敷出,主要靠转移支付,没有本地就业,怎么有城镇化?我到湖南冷水江市,人口流入流出差不多平衡,因为当地完成了工业化,人们生活质量很高。

  简单认为城市化一定能拉动内需,是站不住的,至少代价也很大。上世纪80年代“苏南模式”全国瞩目,邓小平认为这个模式能做到“离地不离乡,进厂不进城”,能解决农民大量涌入城市的问题。但对“苏南模式”能否在全国数万个乡镇推广,当时并没有调查。90年代以后,沿海地区两头在外的出口加工业发展起来,大量人口向沿海迁移。几亿人口周期性地全国流动,这首先导致了春运问题;而在春运背后,是农民工无法在城市定居;随之而生的,还有大量社会问题,比如农民工的家庭、婚姻遭遇困境,留守儿童、老年人缺少照顾等。女性城市化的意愿很高,大量在婚龄的农村男青年很难结婚,又引发了大量拐卖妇女的犯罪。

  土地私有化的滥觞

  在城镇化中,土地问题无疑是一项关键的要素。在自由主义叙事中,当前中国面临的诸多问题都被归于改革的不彻底性,或者说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这里所说的改革不彻底性,其实就是说私有化的不彻底,或者说产权不明晰,其中土地的公有制又是被批判的焦点。

  自由主义的结论很明确,认为土地应该私有化而未被私有化,是造成目前诸多社会问题的主要原因。这一理论认为,土地私有化以后,政府圈地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房地产引发的腐败也消除了,农民的增收、城市化和土地的规模经营也解决了。这种判断十分简洁,因而在当前的舆论中非常有力量。但是否符合事实,却是值得考量的。

  目前中国的土地所有权,依然是以公有制,即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形式存在的。而具体到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中,村集体的所有权和农户的承包权是分离的。20多年来,可以发现集体的所有权在逐步弱化,而承包权在逐步强化。到2006年左右,承包权被承认为一种物权。2007年以后,耕地之外的28亿亩林地,也被分到农户,而林权本身是可以抵押的,是标准的物权。承包权逐步向私有权的转变,和市场经济本身的发展有密切关系。而在实践中,尤其是在城乡结合部地区,土地的私下买卖已经发生了。

  土地流转涉及到巨大的利益转移,而此前这一领域并无很好的制度安排,因此积累了许多问题。其中,土地作为农地使用,和转为工商业用地使用,完全是两回事。农地转为工商业使用,只能是在城乡结合部,这会出现大规模升值。而若只作为农地使用,是不可能有太大升值的。

  农业用地通过有偿流转而适当规模化,是未来的方向。有偿流转就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在承包户和经营户之间,法律保护谁?如果保护承包者,承包期要短,流转费要高;如果保护经营者,最好是承包期要长,地租要低,否则经营者就无法进行农业投入,这是两难。在有些劳动力大规模流出的地区,比如上海的松江,推行的是中等规模经营,一个农户经营80亩左右的土地,承包期也长,效果不错。这种试验证明,农业用地的地租可以成为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但不能支持农民致富。

  农业用地转为工商业使用,问题就很复杂。在空间上,土地价格因离中心城镇的距离而递减;在时间上,随着工商业的不断积聚,地价就不断上涨,不同时间的地价就不一样。目前征地中的问题,大都出在这里。

  中央最近调整《土地管理法》,拟提高对农民的征地补偿,补偿标准提高了几十倍。这种做法初衷也许很好,但实践中可能引发大量问题,因为这是对十几年来的习惯做法推倒重来,会引发“翻旧账”的问题。前几年在苏州某地,几万农民包围县政府,原因是一个新上任的官员改弦更张,在第三批征地中提高征地补偿标准,之前几批被征地的农民就要求重新补偿,最后就爆发了冲突。因征地补偿调整积压的问题,在全国各地都有。此前10多年政府在征地中采取机会主义政策,以及官员腐败,造成了大量的专业上访户,以及大量欠账。这个问题不容低估,只要口子一开,比如调整征地补偿标准,那么先前被征地的农民就会提出重新补偿,政府财政可能一下子就被压垮。当下在全国各地,征地补偿“翻旧账”非常普遍。

  土地公有制是发展要素

  农业用地转为工商业使用后,产生的土地增值在各方之间如何分配才公平账至今没有一本账。政府征用土地后,还要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以及安置被征地的农民。其中,政府往往大建办公大楼,耗资巨大;在各地招商引资的竞争中,土地出让金越压越低,工业批租往往也不赚钱;最后是商业批租,其中一部分是商业用地,一部分是商品房用地。这一过程的最后结果,是迅速拉高了商业地价,最终拉高房价。整个城市化的成本,最后由对农民的低补偿,还有城市化人口承担的高房价来支付。这就是20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实质。

  但这条城市化的道路,是有其道理的。1987年,中国第一部《土地管理法》制定,1988年又出台了修改办法。《土地管理法》的中心主题,就是低价征收土地搞基础设施。因此,中国这30多年基础设施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印度等土地私有制的国家。

  由于土地私有,印度建设基础设施的成本太高,事实上根本建不起来。印度独立时铁路接近6万公里,这是英国殖民时期留下的,到现在也就增加了1万公里,此外还有大量旧铁路失修,归根结蒂还是土地问题。而中国在短时间里,建成了8万公里的高标准高速公路。低成本的扩张是中国30多年高增长的重要原因。

  政府低价征收了农民的土地,同时发展经济提供就业。农民承担了代价,但是获得了城市化中的就业,所以多数农民还是接受的。在这一模式下,土地增值的主要部分被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在上海,在黄菊主政期间,对基础设施的3600亿投资中,有1200亿是来源于土地增值。上海最早参照了香港和新加坡的经验,开创了“城市经营”模式,后来全国各地模仿推开。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土地的增值部分,没有安排好。在土地开发中,掌握土地批租的政府截留太多,房地产商截留太多,以及众所周知的腐败问题。另外,如果对被征地农民的补偿高,房价就低不了,所以农民和城市化人口之间是有利益冲突的。

  土地制度安排是理解30多年变革的重要线索,好坏因素都很多。现在土地制度改革的空间很小,怎么改难度都很大。这本账算起来相当复杂,要全面地看。过度以意识形态去判断,对分析事实不会太有帮助。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苏北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2.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3. 这不是个案,而是整个时代的病
  4. 历史文献:原河南省委宣传部长杨止仁给原河北省委书记李尔重关于探讨历史问题的一封信
  5. 夏小姐,一个被公知洗脑的完美标本!
  6. 白岩松:如何解决老百姓有钱不敢花?
  7. 钱学森提倡的“大成智慧学”,到底是什么
  8. 改革开放,农民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9. 临终前,这位开国将军仍放不下这件事……
  10. 高考的本质是什么?
  1.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2.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5. 某些人已经疯狂到开始胡言乱语了
  6.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
  7.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8. 毛泽东的晚年超越了时代局限,没能理解他,是我们的悲哀!
  9. 子珩墨|最怕的不是仇恨毛主席,而是热爱毛主席的“伪君子”!
  10. 苏联亡了,但亡的不是社会主义!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3. 中共最危险的叛徒,从叛变到处决的内幕详情
  4.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5.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6. 当财政走向失控
  7.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8.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9.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10. 江青谈京剧革命(中英文)
  1.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2. 举国“痛打”哈佛大学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沉痛哀悼:崔凤金同志逝世!
  6. 忠县煤矿离奇破产,职工生计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