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时政 > 时代观察

欣闻网络舆论成“公开内参”

孙广勋 · 2006-04-12 · 来源:红网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欣闻网络舆论成“公开内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2日00:10 红网

  现在,除了高层领导亲自上网了解民意外,中央和国务院设有专门机构,每天从网上搜集重要信息,以“互联网舆情”形式提供给领导人参考,网络舆论已经成为一种“公开的内参”。(据《半月谈》4月10日报道)
  看到这则消息,作为一名经常对一些焦点事件发表自己看法的普通网民,我真是由衷地高兴。因为,在一些人眼里不以为然的网络留言,如今竟然引起了党政高层的重视,而且还上升到了“公开的内参”的地位。这不能不说是广大网民应该为之额手称庆的好事情。
  可是,网络舆论为何会成为“公开的内参”呢!在欣喜之余,我不断的思考着这样一个很自然想到的问题。现在就把自己的薄见全做抛砖引玉,略表一二。
  网络舆论之所以成为“公开的内参”,原因之一是网络舆论更多反映的是百姓的“真知灼见”。由于互联网作为传媒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更多的百姓可以在上面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很少具有更多的顾虑,说的都是百姓心中的真话、实在话。因此,在网络中发表的留言,除了极少数不负责任的言词之外,绝大部分留言都是发自百姓心中的肺腑之言,具有极强的真实性。而政府高层了解政情民意,制定有效可行的政策,关键就是要能够听到百姓心中的真话、心里话。不然的话,制定出的政策就极可能成了“闭门造车”,又何谈用出台的政策来有的放矢的指导实践呢!前不久,媒体上不是还报道了吴仪副总理非常担忧到基层调研“最怕到基层听不到真话”的新闻吗?从这一点来说,网络舆论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政府高层了解百姓说真话的有效渠道之一。
  网络舆论之所以成为“公开的内参”,原因之二是网络舆论影响及作用日益显著。据权威部门统计,目前我国网民已达1.11亿,占世界网民总量的11%,成为世界上一个庞大的网络群体。而以即时、互动为特点的网络传播方式,更为公众表达民意、参与经济社会及政治生活,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舆论平台。比如,2003年湖北打工青年孙志刚因无“暂住证”在广东被“收容”致死,消息在网络上激起强烈讨论,引起政府高度重视;实施21年的《城市流浪人员乞讨收容遣送办法》随之被废除,许多地方开始取消“暂住证”;2005年湖北佘祥林“杀妻”冤案曝光,再次掀起一波网络舆论大潮,推动了死刑案件的审判程序改革,死刑核准权统一收归最高人民法院行使;而从前两年

北京大学生硫酸“泼熊”事件、教授“论文造假”事件到最近女青年“虐猫”录像事件等,均在网上引起强烈关注,进而延展到道德层面的反思和法律立法方面的讨论……种种事例表明,网络舆论已经成为民意表达的一个方便快捷的“舆论场”。
  网络舆论之所以成为“公开的内参”,原因之三是党政高层所日益显现出的善于学习、与时俱进的执政智慧。目前,从中央部委到县级政府均建有网站,政府信息公开程度不断提高。据悉,中纪委、公安部等党和政府部门也已开通专门网站,在互联网上搜集群众举报,实现与网民的互动。党政高层利用互联网促进民主,下情上达,上情下达。可以说,互联网已经跨越了地域疆界,突破了组织界限,实现了党和政府与普通群众的直接沟通。这种互动,这种沟通,没有党政高层与时俱进的执政智慧是不可能实现的。
  当然,在为网络舆论成为“公开的内参”拍手叫好的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们能够利用好这张“牌”,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多发表一些有见地的建议,少一些无谓的牢骚话,让网络舆论能够在更多的程度上对政府的执政起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导向作用。
稿作者:孙广勋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乌有之人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胡锡进硬怼平原公子,这释放了什么信号?
  2. 李克勤|“深切缅怀毛主席,您永远的学生王光美”:刘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说法做法意味深长
  3. 郭松民 | 也说“沪爷撑起一片天”
  4. 改开以来民间“顺口溜”拾穗(一)
  5. 美国加州大火烧出了房地产金融骗局
  6. 选择题:到底谁让老百姓吃饱了饭
  7. 卧龙大桥扩宽:南阳人民的耻辱!
  8. 奴颜婢膝的学生与急眼了的老师
  9. 研究和评价“文革”,是否应该跳出个人恩怨、得失的小圈子?
  10. 否定前三十年,就是在否定伟大领袖毛主席!
  1. “深水区”背后的阶级较量,撕裂利益集团!
  2. 大萧条的时代特征:历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4. 疯狂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发现的时候已经怨声载道了!
  5. 张勤德|广大民众在“总危机爆发期”的新觉醒 ——试答多位好友尖锐和有价值的提问
  6. 到底谁“封建”?
  7. 两个草包经济学家:向松祚、许小年
  8.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9. 该来的还是来了,润美殖人被遣返,资产被没收,美吹群秒变美帝批判大会
  10. 掩耳盗铃及其他
  1. 辽宁王忠新:必须直面“先富论”的“十大痛点”
  2. 刘教授的问题在哪
  3. 季羡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4.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认为“颠倒历史”的“右倾翻案风”,是否存在?
  5. 历数阿萨德罪状,触目惊心!
  6.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7. 陈中华: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没革命的必要
  8.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毛主席诞辰131年韶山讲话
  9. 我们还等什么?
  10. 他不是群众
  1. 车间主任焦裕禄
  2. 地图未开疆,后院先失火
  3. 张勤德|广大民众在“总危机爆发期”的新觉醒 ——试答多位好友尖锐和有价值的提问
  4.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5. 何涤宙:一位长征功臣的历史湮没之谜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