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时政 > 时代观察

驳茅于轼:粮食是买来的吗

千里夜行人 · 2014-07-06 · 来源:乌有之乡
收藏( 评论() 字体: / /

  茅于轼去年写了篇文章《经济学是不是科学》,其中写道:“一般均衡状态就是所有商品的供求都达到均衡,因此钱可以无障碍地购买一切商品,一切商品也能无障碍地换成钱。这个均衡是通过价格的浮动而实现的。在现实生活中是通过自由买卖,自由定价而实现的。我们能够买到粮食是因为有市场,有自由交换。不是因为有18亿亩耕地红线的保护。在一个市场上钱可以买一切东西,不光是粮食。没有那么多红线保障几千种商品的供需平衡。”

  这段话告诉我们:粮食是在市场上买到的,有没有土地,生产不生产都无所谓。

  记得小时候我看过一个笑话,说是一个财主问他的傻儿子:“馒头是从哪里来的?”他的傻儿子回答:“拿银子买来的。”这个笑话嘲讽的是富贵阶级不知道稼穑的荒唐,没想到,这个傻子倒是子孙繁盛,绵绵不绝。

  不过,茅于轼毕竟被称为经济学家,还是有三招两式的,他的话自然是不容易推翻的。

  假设18亿亩耕地的红线被突破了,全国只剩100亩地,一年只产10万斤大米,这个时候市场还能买到粮食吗?能。这时候大米要1亿块钱1斤。这就是他说的“均衡是通过价格的浮动而实现的。”1亿块钱1斤的大米谁能吃起?茅于轼能,那些只注重生活品质仍然用着娭菲牴岢寻欢作乐纸醉金迷的权贵能,因为他们有大把的美圆。那些大房产商、大富豪们也能吃起。大量的穷人怎么办?他们来质问茅于轼了:“你把18亿亩的红线破了,现在土地只剩100亩了,你给我们粮食吃啊!”茅于轼就把他们领到市场的粮店里,指着小山似的一堆大米对他们说:“粮食在这里了。你们看,多的是,敞开供应,想买多少就买多少,随便买。”接着又自豪地说:“我们永远都不要发粮票限量供应。”

  饥民们无言以对。茅于轼的话错吗?一点不错。你买不起是你的事,与他无关,他只要保证市场里有粮食,拿钱能买到就行。

  市场经济学就是这样诡诈,永远都有理,饿死10亿人也与执政者无关,因为市场的粮食是“充足”的。所以,民国时期饿死几亿人茅于轼从来都不提,非洲的一些私有制国家饿死那么多人他也不提,只说计划经济时期饿死了人,只说计划经济时期粮食紧张,靠粮票限量。

  市场经济学为什么会这样诡诈,明明无理能变成有理?因为市场经济学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市场,而不是人,不管人的死活,只关心市场的死活。

  经济是对生产、分配、消费这一过程的总称,经济学应该对这一过程都要研究。而资本主义经济学只研究其中的市场,研究买卖。分配有多种形式,例如税收、买卖、按劳分配、按需分配。买卖只是分配的一种形式。资本主义经济学连分配也没研究全面,只研究分配中的一种形式,更不研究生产和消费。怎样生产?怎样能提高产量?怎样消费?穷人能不能得到消费品?这些,资本主义经济学统统不理会。所以,茅于轼才说,粮食是买来的。他是不研究生产的。

  市场经济学研究买卖的目的,就是多赚钱。怎样才能赚钱,怎样才能赚更多的钱,这就是市场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它不管财富是怎么来的,也不管财富去了哪里,更不管财富够不够全体人民的需要,只关心赚钱。所以,穷人饿死也与它无关。这就是茅于轼所说的科学。

  市场尽管也有自动调节作用,当粮食稀缺而价格提高的时候,农民会增加粮食的生产。但是,这样的调节是有限的,而且是滞后的。等农民想到增加粮食生产时,已经饿死人了。靠看不见的手来调节,毕竟不靠谱。

  马克思的经济学才能称为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人,而且是全体人,不是市场;它研究的是经济的全面,不仅研究分配,还研究生产和消费。生产这一环节,怎样生产才能提高效率,生产多少才能满足全体人的生活需要;在分配这一环节,怎样分配才最合理,最能促进经济发展;在消费这一环节,怎样消费才最合理、最节省,这些内容都是马克思经济学所研究的。只有把这三个环节都弄通了,理顺了,经济才能健康而快速发展,人民才能幸福。

  例如,在生产环节,全国13亿人,将来还可能达到15亿、16亿,这么多人,至少要多少土地才能保证粮食够吃的,还得考虑灾荒的情况,这就是马克思经济学所研究的。而翻遍资本主义经济学,我们找不到这样的内容,只能找到:要粮食到市场里去。好像市场是聚宝盆。所以只有马克思的经济学才能被称为科学。

  可惜,茅于轼肚子里已经塞满了稻糠,给他山珍海味他也吃不下去了,他对马克思的经济学是不感兴趣的,也是永远不能明白的。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昆仑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2. 这不是个案,而是整个时代的病
  3.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4. 历史文献:原河南省委宣传部长杨止仁给原河北省委书记李尔重关于探讨历史问题的一封信
  5. 未完成的《反击》、以及反击进行时
  6. 临终前,这位开国将军仍放不下这件事……
  7. 白岩松:如何解决老百姓有钱不敢花?
  8. 夏小姐,一个被公知洗脑的完美标本!
  9. 钱学森提倡的“大成智慧学”,到底是什么
  10. 土埋到脚脖子的生活:一个被吞噬的中国乡村
  1.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2.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5. 某些人已经疯狂到开始胡言乱语了
  6.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
  7. 毛泽东的晚年超越了时代局限,没能理解他,是我们的悲哀!
  8.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9. 子珩墨|最怕的不是仇恨毛主席,而是热爱毛主席的“伪君子”!
  10. 苏联亡了,但亡的不是社会主义!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3. 中共最危险的叛徒,从叛变到处决的内幕详情
  4.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5.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6. 当财政走向失控
  7.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8. 内奸:倒查20年
  9. 江青谈京剧革命(中英文)
  10.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1.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2. 举国“痛打”哈佛大学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沉痛哀悼:崔凤金同志逝世!
  6. 忠县煤矿离奇破产,职工生计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