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时评

各部委的惰政供奉了计生委???

刘忠良 · 2012-01-17 · 来源:乌有之乡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各部委的惰政供奉了计生委?

刘忠良

【在计生委几十年来的单方宣传下,中国人几乎可以把每一个问题都归结为人口多。而各个部位的惰政,让这些问题更突出,让中国人更抱怨人口多,因而“需要”计划生育(但许多又恰相反,计划生育会加剧这个矛盾),所以说各部委的惰政供奉出来了一个“寄生”部门来“解决”中国问题,就像差劲鞋匠制作的鞋子太小,需要“外科医生”来“削足适履”。而中国人,在这个“外科医生”的忽悠下,竟然不抱怨鞋匠,而是感谢这个“外科医生”,完全不知这个“外科医生”给自己、给民族、给国家未来带来的巨大问题。】 

现在正值春运高峰,春运难的问题又一年一次出现了。这时候,又有许多人抱怨中国人口太多了,所以春运难。针对此问题,笔者在《计生委再次救了中国铁道部?》一文中指出:在计生委几十年来的单方宣传教育下,许多中国人把春运难、房子贵等问题都归结为人口多,几乎每一个中国问题都可以往人口多上扯,有了人口多这个理由,各个部委的舆论压力都轻了许多,因此可以说计生委救了各个部委。

但有位网友指出,不对,应该反过来,是无能的各部委救了计生委。仔细一想,对啊,是各位的惰政,让人口多有了理由,所以需要计生委来解决这个“矛盾”。

就拿这个铁路来说吧,2009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为8.6万公里,而早在1916年美国铁路营业里程就达到40万公里。这个数据说明什么问题?春运难是因为人口多吗?其他国家的假日交通不拥挤吗?

本来人口多,财政能力更强,铁路需求更大,铁路早应该多建设。但在长期的国有垄断之下,中国铁路发展长期滞后。不仅建设滞后,其国有垄断的运营能力也很受人质疑。由于铁道部的惰政,或者说这种制度造成的危害,就像大饭锅制度使人人吃不饱饭一样,造就了中国特色的春运难。

当然,这不止铁道部一家的“贡献”。由于户籍制度,造成许多人被迫两地流动,民政部对春运难也应该负有责任。由于城市土地国有化制度,造成城市房价过高,导致实质城市化严重受阻,加重春运难,国土资源部也对春运难负有责任。

在春运难的时候,由于计生委几十年来的单方宣传教育,许多人立即想到的是中国人口太多,抱怨人口多造成春运难。假如人口等比例减少9/10,铁路等交通工具也减少9/10,春运难会降低吗?不会!但在这时,有多少在春运时抱怨中国人口多的人想起了铁道部(导致铁路发展滞后)、民政部(户籍制度加剧两地分离)和国土资源部(加剧城乡分化、两地分离。土地国有化已经远远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早过时了)的惰政?没有多少,最好的情况是有一些人还想起了铁道部,但大多数人还是认为应该计划生育、感谢计生委。

实际上人口多降低了春运难,因为人口多,人均交通减少的成本就低,交通会更发达。比如通往西藏的铁路,由于西藏人口太少,以前没有铁路,现在在中央的关照下也仅建设了单线。双线的运力双倍但增加不了多少成本,平均运力成本更低,为什么不建设双线?这不就是因为西藏人口太少吗?建双线运力浪费。

由于铁道部的惰政,由于民政部的惰政,由于国土资源部的惰政,让中国人在计生委的宣传下感到人口太多,所以需要计生委、感谢计生委,是铁道部、民政部、国土资源部的惰政供奉出来了计生委。事实上,岂止铁道部、民政部、国土资源部这三个部门供奉出来了计生委?

比如就业,人口少,需求也少,减少人口不能降低就业压力。如果说人口多就业压力大,是不是美国失业率应该是加拿大的10倍?如果人口密度大就业压力大,是不是日本的失业率应该是俄罗斯的几十倍?但由于计生委的宣传,很多国人立即感到中国人口多,所以需要计划生育、需要计生委。

城市土地国有化,导致城市房价地价过高,必然导致居住成本和经济运行成本过高,一边降低消费、降低就业需求,一边又加重经济运营成本、减少就业供给,必然加剧就业难并降低工资。这时候,有几个中国人去骂国土资源部增加就业压力、降低工资?极少极少。绝大多数中国人没有骂国土资源部,而是抱怨人口多,间接或直接的支持了计生委。

中国经济自由化低,有许多部委管这个管那个,收这个费那个费,来这个检查那个检查,必然严重阻碍第三产业发展。而第三产业,最能增加就业,最能解决中国大学生就业难。作为中国最有知识最聪明的年轻群体,有几个大学生去骂工商管理局和涉及经济的各个部委危害了他们就业?仍然是很少很少,他们大多是在计生委从小学到大学的单方宣传教育下抱怨人口多,感谢计划生育的“贡献”,结果是工商管理局等部门间接支持了计划生育。

其实,恰相关,计划生育危害了他们的就业。少生孩子,必然减少孩子的需求,减少就业岗位。同时,计划生育、少生孩子必然提高女性的劳动参与率。这必然增加就业压力并降低工资。到未来,由于老龄化、人口减少而消费低迷、投资低迷,必然导致更严重也更难以解决的青年失业问题。中国人,尤其是大学生,是被计划生育卖了还替她们数钱。

再如说教育。有人说,人口多,人均教育资源就多。问题是,像教育等各种社会资源是哪里来的?难道是天上掉下来的?社会资源的多少无非是需求和供给交点。比如说美国人口比加拿大多,那美国的大学也比加拿大多,因为人口多需求多、同时人口多供给也多,比如大学教授数量、财政支持、社会捐助等,市场决定这个需求和供给的均衡点,也即上大学的比例,但人口决定大学资源的总量。

如果没达到均衡点,缺了会补上,多了会消失。由于新生人口的增加、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的发展,中国小学数量从1949年的34.7万发展到1976年的104.4万所。但随着1970年代计划生育的实施,新出生孩子减少,小学数量不断下滑,到1996年减少到64.6万所。随着1990年后新出生人口的急剧下滑,小学数量加速减少,从1996年的64.6万所直降到2009年的28.02万所(已经退到解放前),13年减少57%,小学资源大幅萎缩。

同样,未来中国大学也将是类似的命运。据人口数据,2019年18-22岁人口数量只有2009年的53%,近年来快速扩张的大学,尤其是民营高校,未来必然要倒掉一批。其实,难道仅仅是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倒掉吗?在现在1.3左右的总和生育率情况下,未来中国人口每过一代(约30年)将减少40%,2300年仅有2800万人,中国各个产业都将在未来面临大倒闭,包括火葬场也不例外。

按照联合国的规定,各国教育的财政支出应该达到GDP的6%,但中国长期竟仅略高于2%,世界倒数,无论是教育投入还是教育公平程度,连非洲国家都不如。在这种情况下,教育问题是因为孩子多吗?河南等人口大省的教育不公平问题是因为人口多吗?非洲都比中国做的好的,这不是教育部的责任吗?但多少人能明智的不指责人口而指责教育部?

人口多,经济总量大,财政收入也高,医疗教育等社会资源也更多,因而人均医疗教育等投入与人口几乎无关,主要是政府的问题。如果说人口多了好还是少了好,人口多人均国防等开支就低,人口多反而更利于人均教育医疗等投入的增加。而未来,由于计划生育等所造成的超低生育和由此造成的重老龄化,必然严重挤压教育等投入。如果把庞大的计划生育费用投资于教育,岂不是更好?

等等,不一一举例。在计生委几十年来的单方宣传下,中国人几乎可以把每一个问题都归结为人口多。而各个部位的惰政,让这些问题更突出,让中国人更抱怨人口多,因而“需要”计划生育(但许多又恰相反,计划生育会加剧这个矛盾),所以说各部委的惰政供奉出来了一个“寄生”部门来“解决”中国问题,就像差劲鞋匠制作的鞋子太小,需要“外科医生”来“削足适履”。而中国人,在这个“外科医生”的忽悠下,竟然不抱怨鞋匠,而是感谢这个“外科医生”,完全不知这个“外科医生”给自己、给民族、给国家未来带来的巨大问题。悲兮!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执中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2. 这不是个案,而是整个时代的病
  3. 夏小姐,一个被公知洗脑的完美标本!
  4. 改革开放,农民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5. 白岩松:如何解决老百姓有钱不敢花?
  6. 钱学森提倡的“大成智慧学”,到底是什么
  7. 总有一天会清算那些侵吞国有资产的民族败类
  8. 一位妓女母亲——浅谈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关系
  9. 高考的本质是什么?
  10. 谈谈高考的五个问题
  1.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2.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5. 某些人已经疯狂到开始胡言乱语了
  6.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
  7.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8. 毛泽东的晚年超越了时代局限,没能理解他,是我们的悲哀!
  9. 苏联亡了,但亡的不是社会主义!
  10. 教室里为什么不挂毛主席像?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3.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4.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5. 当财政走向失控
  6.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7.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8.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9. 江青谈京剧革命(中英文)
  10. 内奸:倒查20年
  1.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2. 举国“痛打”哈佛大学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沉痛哀悼:崔凤金同志逝世!
  6. 忠县煤矿离奇破产,职工生计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