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杂谈

云淡水暖:进步了还是堕落了——因“潜规则”随想中国电影

云淡水暖 · 2006-11-25 · 来源:强国论坛
《色·戒》批判 收藏( 评论() 字体: / /

进步了还是堕落了——因“潜规则”随想中国电影

云淡水暖

注:此文原是应某“著名杂志”编辑朋友之邀而写,因为被认为草民列举的“旧”电影作品是“政治产物”,未能登出,值此娱乐界光彩与污秽共舞之际,在论坛“实名区”和“深水区”发一下吧,看看审帖的尺度如何。

雅典奥运之夜,随着一阵据说是“节奏明快”的,其实是杂乱无章的,有《茉莉花》之畸形而无《茉莉花》之神的《茉莉花》的奏响,我们惊异而愤怒地发现,在一个由世界奥林匹克运动聚会所提供的,为了展示中国无尽风韵的舞台上,中国“最著名”的导演张艺谋奉送给数万现场观众和全世界数十亿观众的,竟然神似了美国好莱坞《出水芙蓉》风格的3、40年代的大腿舞,随着台上据说是“北京若干所高校精选出来”的年轻姑娘们拙劣的扭动,中国女性传统的含蓄、优雅、庄重荡然无存,中国传统音乐《茉莉花》所应该展现的淡雅、悠扬、高洁无踪可觅。看完后我们不得不审视自己,“这就是中国?这就是东方的中国?”。当然,少不了招牌的大红灯笼的满场游荡,还有假模假式的,只有男式的柔媚而无阳刚之气的“武术”。当然,网络上骂声群起,当然,“主流”媒体不咸不淡地赞美了几句。

一段奥运结尾戏,我们多少体味到了中国电影、中国电影人的现状与中国观众的无奈,就是堕落,艺术上的堕落和人格上的堕落交织在一起,表现出来的还是堕落,堕落到要撕开中国旗袍的下摆,露出更多部分的大腿来招摇过市,吸引西方人的眼球。但这至于吗,为什么非要捡起好莱坞式的陈旧破烂,才能够“真正”表达一个民族应该有的魅力和人格呢?与一种非要迎合西方某些群体怪异欣赏口味的“露阴癖”式的奇怪心态是分不开的。

“第五代”及其吹捧者是骄横的,骄横于他们对文革前(文革中的不算)17年中国电影的鄙视与“贵族”心态,在他们眼里,文革前哪里有什么电影和“电影艺术”,只有“政治命题题作文”,他们站在“不政治”的,“艺术”的、“文化”的高地上傲视着中国电影的过去。事实上呢,如果不客观地把电影艺术、产品放在当时的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考证,用今天的所谓“流行思维”去对待过去的一切,那个时代的电影自然无法喝彩。

如果我们回头比较一下,《草原晨曲》中豪迈的建设之歌;《今天我休息》中亲切的家长里短,《五朵金花》中少数民族气息浓厚的诙谐,《冰山上的来客》的雄浑与苍凉,《小兵张嘎》的朴实机灵,《枯木逢春》中苦妹子的悲苦,《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执著,《护士日记》中的恋曲,《羊城暗哨》中的智斗,多色彩与多角度地反映着一个时代对社会、人生、艺术的看法。当然,都无可避免地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但正如此,电影的发展轨迹、电影人的艺术人生与时代的交集,才如实地在一大批电影中凸现出来。局限性有,但谁没有局限性,好莱坞在市场和金钱左右下的作品,局限性更明显。

气宇轩昂的“第五代”们、已经气势汹汹地咆哮不已的“第六代”们、将要咆哮的“第N代”们,都力图证明自己是电影意义上的“时代先锋”,他们不断用“大制作”、“小制作”来力图夯实自己的地位。但是,看着那些大张旗鼓地喧哗着“隆重推出”,或者偷偷摸摸地在海外先露一小脸的“制作”们,给人的感受就是,“代”们的确是“颠覆”了中国的电影史,但这并不是他们独立意义上的“颠覆”,不是什么创举,而是一头栽进西方、欧洲、好莱坞、香港电影思维模式的大杂烩中的一批杂烩。可能杂烩本身没有什么不好,但若果是“兼收并蓄”、“去粗存精”的杂烩,就算是杂烩的“上品”,然中国电影的“代”们翻炒出来的,恰恰是囫囵吞枣式的、毫无中国个性的低级杂烩。

“代”们是聪明而实用主义的,以投机心态主导下的“代”们,把中国改革开放后由某些文化精英奋力掀起的崇洋思潮而导致的社会、文化脉搏玩的很准,一种什么都要看“外国的”眼色(实际上是西方、美国为主导的评价)的心理,导致“出口转内销”的就是“好”的这么一种思维定势。于是乎,乱性、粗野、血腥,这些西方电影中司空见惯的“艺术元素”,赫然以中国青年男女为载体出现在西方观众的面前,当然掀起一阵喝彩和无与伦比的激动。诚然,张艺谋成功了,从国外一直成功到国内,这成功给其及其“代”们带来了近20年的得意非凡。

于是乎,“代”们根据西方标准、自我喜好炮制出来的一个个要么形象委琐、要么行为畸形怪异、要么道德沦丧的中国各个时代的“小人物”们,频频向世界展现,频频获“奖”,当然,中国人心目中的那点民族自尊与历史厚重感,就一点点被虚无着、吞噬着,难怪最不感冒、骂声最响的人群之一,竟然是海外留学的中国人,哪里有如此作践自己的民族的。多多地展现给世界的都是这些,自己人先不管,外人会如何看待中国的社会和历史。

“代”们是自恋的,多少个“代”在记者的镜头和采访面前,是如此的矜持和傲慢,包括最近两年才冒出来的所谓“记录式小制作”在国外大行其道的“代”,他们对中国现实生活的事实上的漠然,对“主旋律”的鄙视,似乎要证明他们所不受“禁锢”的高傲和奔放的个性。但是,我们遗憾地发现,“代”们现在正在玩和准备玩的那些,早已是西方电影市场中的“明日黄花”,性混乱、性倒错、吸毒、颓废、意识流这些“元素”,偷拍、跟拍、晃动拍这些技术手法,西方自60年代“垮掉的一代”盛行、《嚎叫》、《他们》之类的代表作泛滥达到高潮以来,已经玩滥了,玩成了垃圾了,“代”们堂而皇之地捡起来作为标志性旗帜挥舞,是否预示着中国社会也要来这么一下子呢。

然而,“代”们顶礼膜拜的好莱坞文化中,只要涉及交战、间谍这些题材,肯定是高扬美国式的“爱国主义主旋律”的,《巴顿将军》开头结尾处巨大的美国国旗,《拯救大兵雷恩》中美国士兵的“以一当千”的“英勇战绩”,《第一滴血》中兰搏如入无人之境的厮杀,都登峰造极地张扬着美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代”们辩解说,因为美国强大,所以“爱国容易”,可是,“代”们何尝有一点半点哪怕是好莱坞式的“主旋律”让我们眼睛一亮呢。

“代”们虽然还风光着,但在巨大票房和“代”们的惊叹、得意、欢呼的背后,我们隐隐约约看到的是枯竭、是无奈。华丽的服饰、及其讲究的灯光、宏大的场景,都掩饰不住“代”们“江郎才尽”的焦灼。苍白的、无聊的、做作的情节,已经拉近了过去讲究历史、人文、社会内涵的内地剧本与市侩的、“无厘头”的、无聊的香港电影的距离。从靠挖掘新人、新面孔甚至不惜启用业余演员而营造生活和艺术的真实,到重金追捧香港、台湾的半老头、半老徐娘、无头无脑的“偶像派”来吸引票房。玩技巧、玩特级,诸如飘逸在空中、水上的“打斗”,电脑制作的“箭如雨下”、“万马奔腾”,在对好莱坞、香港电影的亦步亦趋的模仿中,已经接近彻底迷失。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蟋蟀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胡锡进硬怼平原公子,这释放了什么信号?
  2. 李克勤|“深切缅怀毛主席,您永远的学生王光美”:刘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说法做法意味深长
  3. 郭松民 | 也说“沪爷撑起一片天”
  4. 改开以来民间“顺口溜”拾穗(一)
  5. 美国加州大火烧出了房地产金融骗局
  6. 选择题:到底谁让老百姓吃饱了饭
  7. 奴颜婢膝的学生与急眼了的老师
  8. 卧龙大桥扩宽:南阳人民的耻辱!
  9. 研究和评价“文革”,是否应该跳出个人恩怨、得失的小圈子?
  10. 否定前三十年,就是在否定伟大领袖毛主席!
  1. “深水区”背后的阶级较量,撕裂利益集团!
  2. 大萧条的时代特征:历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4. 疯狂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发现的时候已经怨声载道了!
  5. 张勤德|广大民众在“总危机爆发期”的新觉醒 ——试答多位好友尖锐和有价值的提问
  6. 到底谁“封建”?
  7. 两个草包经济学家:向松祚、许小年
  8.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9. 该来的还是来了,润美殖人被遣返,资产被没收,美吹群秒变美帝批判大会
  10. 掩耳盗铃及其他
  1. 辽宁王忠新:必须直面“先富论”的“十大痛点”
  2. 刘教授的问题在哪
  3. 季羡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4.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认为“颠倒历史”的“右倾翻案风”,是否存在?
  5. 历数阿萨德罪状,触目惊心!
  6.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7. 陈中华: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没革命的必要
  8.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毛主席诞辰131年韶山讲话
  9. 我们还等什么?
  10. 他不是群众
  1. 车间主任焦裕禄
  2. 地图未开疆,后院先失火
  3. 张勤德|广大民众在“总危机爆发期”的新觉醒 ——试答多位好友尖锐和有价值的提问
  4.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5. 何涤宙:一位长征功臣的历史湮没之谜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