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杂谈

眼镜业老板自曝高价内幕

张子瑞 · 2007-01-08 · 来源:市场报
收藏( 评论() 字体: / /

“眼镜直通车”老板曾受死亡恐吓
 
 
 
  2007年01月08日
  
 
  去年3月11日,广州“眼镜直通车”负责人司徒尚炎再次紧急约见广州媒体,说就在3月2日广州眼镜商会首次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的当天傍晚,他接到第一条死亡恐吓短信,由此开始,到3月8日为止,共收到6条从同一手机号码发出的类似短信。他于是3月8日深夜向越秀公安分局报警。

  司徒尚炎当时认为,“在当前这种敏感时间收到这种短信,显然不是孤立的现象”,所以他向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及政协等有关部门发出了求援信。

  

  “眼镜直通车”大事记

  ●2005年1月25日,全国第一家眼镜超市——广州眼镜直通车超市1号线开业。正式宣告:眼镜行业进入彻底大变革时代,行业重新洗牌。

  ●2005年1月28日,广州眼镜商会紧急召开会议,认为直通车已经严重危害到商会会员的共同利益,呼吁共同抵制眼镜直通车。

  ●2005年2月1日,广州眼镜商会发给全体零售商和批发商的一封信,号召联合封杀眼镜直通车。

  ●2005年2月18日,直通车向广州各大媒体发出求助,将眼镜商会的联合封杀行为公之于世。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各类电视、报纸、网络媒体纷纷予以关注和报道,“直通车事件”在全国范围内引爆。眼镜行业价格壁垒黑幕被直通车揭开。

  ●2005年2月25日,直通车状告广州市眼镜商会名誉侵权。

  ●2005年4月13日上午,直通车状告眼镜商会名誉侵权一案判决,法院驳回直通车的诉讼请求,但法院认定眼镜商会的行为违背了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

  ●2005年5月-7月。直通车2、3、4、5号线开通。

  ●2005年10月,直通车通过ISO9001-2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2005年12月6日,直通车6号线(农林下路店)试业;试业当日凌晨,有人趁夜色用砖头将直通车橱窗玻璃击碎。12月,直通车7号线开业。

  ●2006年1月,直通车主干线开业。

  


  ■专家看法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彭澎博士认为:如果说以前眼镜是一种奢侈品,那么现在的眼镜应该已经成为一种日常用品。有不少消费者会配上几副眼镜,分别放在车上、办公室、家里等。这部分商品中不乏拥有品牌价值的商品,价格特别昂贵,就像名牌服装一样,但大部分商品的价格不应该出现普遍偏高的情况,否则就有些不太正常。如果出现行业垄断,形成某种价格联盟,由平价商店来打破这种平衡也是必然的。平价超市这种经营方式挺好的,是突破行业垄断的一个契机。但它是否是真的平价,有没有进行倾销,质量能否得到保障,这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规范管理了。

    《市场报》 (2007-01-08 第03版)
 
 
眼镜业老板自曝高价内幕(新闻聚焦)
 
□本报记者 张子瑞
 
  2007年01月08日
 
 
 
  刘爽/绘
 
  平价眼镜超市已现北京。图为消费者在北京大场面眼镜超市选购。
  本报记者 方云伟摄
 
  20元的镜架,200元卖给你是讲人情,300元卖给你是讲交情,400元卖给你是行情。——眼镜业暴利顺口溜。

  一副眼镜加价到底有多大?周乐正告诉记者,在目前的眼镜经营模式中,从眼镜出厂到消费者终端,一副出厂价为22元的眼镜通过传统的经销渠道后,到消费者手里价格最高可达430元。


  现任北京好宜买超视眼镜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周乐正近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自曝眼镜业潜规则。记者见到他时,他手腕上的刀痕还清晰可见。一年前,周乐正因创建平价眼镜超市引进低价竞争而引来杀身之祸,被砍伤15刀。周乐正告诉记者,他家三代做眼镜生意,目前他们家族在全国经营着30多家眼镜店。

  一副眼镜加价到底有多少?周乐正告诉记者,在目前的眼镜经营模式中,一副出厂价为22元的眼镜通过传统的经销渠道后,到消费者手里价格最高可达430元。

  

  中间环节过多

  传统模式中,一副眼镜出厂,要经过总代理商(即拥有品牌者)、省级代理商(即拥有营销网络者)、眼镜零售店,才能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环节繁多,层层加码。周乐正向记者介绍,总代理商拿到22元出厂价的眼镜,加价140%后铺货代销给省级代理商。加价140%中,包括品牌使用推广费30%,公司运作管理费30%,代销资金和退货风险费30%,产品利润30%,其他费用20%。这时,到达省级代理商手中的眼镜已经变成了54元。

  从省级代理商到眼镜零售店这个环节又要加价100%,铺货代销给眼镜零售店。此环节加价的100%中,包括营销网络运作管理费30%资金与退货风险费25%,产品利润25%,其他费用20%。经过这一环节,眼镜零售店拿到的眼镜价格已升为108元。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是铺货代销,退货率风险太大,代销资金和退货风险费加剧了成本。如采用现金采购方式,则能大大压缩中间环节的成本。此外,也可以通过省去省级代理这一环节来节约中间成本。

  零售店:月租金15—20万

  眼镜店在城市的商业区中随处可见,其所处地段的繁华和内部装修的豪华,堪与金店媲美。业内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开贵铺,卖贵货,三分货,七分租。就是终端眼镜零售店现状的生动写照。

  周乐正说,从眼镜零售店到最终消费者这个环节中,价格又增加了200%至300%,即到达消费者手中时已变为430元。他告诉记者,200%至300%的增价中包括眼镜店旺铺租金费80%,眼镜店的运作管理费50%,眼镜店资产折旧费40%,眼镜店广告品牌推广费30%,眼镜店行业利润值80%,其他费用20%。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北京地区有近千家眼镜店,90%以上的店面都处于底商位置,其租金要大大高于二层、三层的商铺。此外,眼镜店扎堆繁华商业街的状况也非常突出。甚至在眼镜行业内都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想判断一座城市的繁华商区,只要看看哪条街的眼镜店最多就明白了。事实也的确如此,在寸土寸金的北京王府井,就存在着宝岛、大明、明朗等多家眼镜店。据记者了解,在北京的繁华商业区,一间60平方米的旺铺,月租金要15至20万,转手费动辄几十万,这样平摊下来,每天仅租金费用就高达6000元左右。

  除了高额的租金外,内部装修的豪华也加大了眼镜店的成本。业内人士为此常把眼镜店和珠宝店相提并论。一位眼镜店老板向记者透露说,他的店面仅40平方米,装修就花去了五六十万。然而,像这样的装修水准还算不上最豪华的。与装修的豪华形成反差的是,眼镜店的寿命却很短。一般三四年就会拆除或转手。这意味着,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收回成本。

  人力成本过高是眼镜店存在的另一大问题。目前的眼镜店,大多是传统业态,采用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服务方式,顾客往往得到的是过分热情的服务,这种服务方式适应旧业态便于推销高价位商品的需要。记者近日在几家眼镜店门口采访了多位顾客,他们都表示,他们在逛眼镜店时,需要的是更多可供选择的产品,而不是过分热情的推销和服务,否则反而会让他们感到失去了自我选择的自由。近年来,眼镜零售店逐渐意识到这一问题,开始了改变传统业态模式的尝试,诸如采用眼镜自选超市等模式,试图在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提供更多的商品。

  

  贴牌环节非常混乱

  走访北京的各大眼镜店,记者注意到,品牌不同的眼镜之间差价悬殊。一些不知名品牌,最便宜的只有200多元,而著名品牌则有的高达二三千元。大多数眼镜店的显眼展台上摆放的都是一些名牌眼镜,一位熟识的眼镜店老板告诉记者,只有名牌眼镜才能卖出价格,利润也高,所以大家都愿意做这一块。精工,是来自日本的著名眼镜品牌。记者从北京的各大眼镜连锁店咨询了一下精工眼镜的价格,报价大致为700至1200元。周乐正透露,像精工这样的品牌,一般零售店的提货价也只有200多元。

  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顾客出于对眼睛的爱护,在选择眼镜时大多愿意多花钱,买大品牌,求个安心。然而,多方采访后发现,著名品牌与非著名品牌之间巨大的价格差距并不能准确的体现出其质量的差异。据了解,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眼镜生产基地。很多国外著名品牌也多是在中国贴牌生产。业内人透露说,一些大品牌和一些不知名品牌往往出自同一个工厂,甚至是同一条生产线。只是因为贴上了不同的商标,身价不同了。在北京最大的眼镜批发市场潘家园眼镜市场,记者也了解到相似的情况,那里有各种不同种类的白包装镜片,等待购买者去贴牌。

  周乐正说,目前的眼镜业是不健康的。这个行业的理想的状态是销售商能更大地降低各个环节成本,把缩减的成本让利给消费者。当消费者能以更合理的价格买到眼镜时,眼镜就会像时装一样成为人们的一种时尚选择,一个人拥有多副眼镜,并不断根据潮流选择新款眼镜就能成为现实。这对整个行业都是有利的。


    《市场报》 (2007-01-08 第03版)
 
 


来源:人民网-《市场报》 (责任编辑:刘进)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胡锡进硬怼平原公子,这释放了什么信号?
  2. 李克勤|“深切缅怀毛主席,您永远的学生王光美”:刘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说法做法意味深长
  3. 郭松民 | 也说“沪爷撑起一片天”
  4. 改开以来民间“顺口溜”拾穗(一)
  5. 美国加州大火烧出了房地产金融骗局
  6. 选择题:到底谁让老百姓吃饱了饭
  7. 奴颜婢膝的学生与急眼了的老师
  8. 卧龙大桥扩宽:南阳人民的耻辱!
  9. 研究和评价“文革”,是否应该跳出个人恩怨、得失的小圈子?
  10. 否定前三十年,就是在否定伟大领袖毛主席!
  1. “深水区”背后的阶级较量,撕裂利益集团!
  2. 大萧条的时代特征:历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4. 疯狂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发现的时候已经怨声载道了!
  5. 张勤德|广大民众在“总危机爆发期”的新觉醒 ——试答多位好友尖锐和有价值的提问
  6. 到底谁“封建”?
  7. 两个草包经济学家:向松祚、许小年
  8.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9. 该来的还是来了,润美殖人被遣返,资产被没收,美吹群秒变美帝批判大会
  10. 掩耳盗铃及其他
  1. 辽宁王忠新:必须直面“先富论”的“十大痛点”
  2. 刘教授的问题在哪
  3. 季羡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4.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认为“颠倒历史”的“右倾翻案风”,是否存在?
  5. 历数阿萨德罪状,触目惊心!
  6.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7. 陈中华: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没革命的必要
  8.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毛主席诞辰131年韶山讲话
  9. 我们还等什么?
  10. 他不是群众
  1. 车间主任焦裕禄
  2. 地图未开疆,后院先失火
  3. 张勤德|广大民众在“总危机爆发期”的新觉醒 ——试答多位好友尖锐和有价值的提问
  4.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5. 何涤宙:一位长征功臣的历史湮没之谜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