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历史视野

戴旭:铁血500年 失人必然失国

戴旭 · 2014-10-26 · 来源:中国经营报
收藏( 评论() 字体: / /

   

  19世纪的最后二十年,面对经过明治维新开始强悍起来的日本的步步紧逼,中国的根本大计当然在于深化内部改革。但在内部改革阻力重重,难以立竿见影的情况下,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也不是没有。那就是利用本国海军仍处于优势的时候,对日本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

  可是,庙堂之上的清廷高层,却大多只知道消极防御,从来没有想过积极还击,更不要说主动出击了。

  但这并不等于说,当时所有的中国人都缺乏气魄和智慧,在被历史遗忘的角落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小人物。

  大时代 小人物

  这个小人物,名叫姚文栋。

  1883年,即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11年,清廷委派黎昌庶为驻日公使,黎的随员中有一位直隶试用通判姚文栋。清代通判为地方知府的副手,况且还是“试用”,职位是不高的。但小人物自有大胸怀,他将日本陆军省出版的《兵要日本地理小志》一书译为汉文,希望“印给外海水师各营”。

  这部《兵要日本地理小志》,作者为时任职于日本陆军参谋局的汉学家、史学家中根淑(1839~1913年)。书中专讲日本山川险要、地理、气候、人情、风俗、政治、历史、物产、户口以及战史、战场等,是近代日本国第一部军事地理志。

  该书序言中明确指出,“此书本为陆军军人课本,而今为小学课本”,“今也兵农一途,举海内皆兵。小学生徒能读此书,详山势水脉险夷广狭,则他日或从兵事,攻守进退之划策,有思过半矣。然则此书名为地志,实兵家之要典,而小学生徒不可阙书也。”

  由此可见,日本明治时期全民皆兵的国防意识。

  姚文栋在翻译全书的同时,还在卷首进行战例分析:元朝进攻日本,专攻其西,日本得以全力防御一方,因而得胜。他引用了日本历史学家赖襄的观点“元幸自一面来耳,若自四面来,扼吾要喉,断吾粮道,杜绝吾兵之策应,其祸岂可胜言”,并点评道“此诚破的之论,兵家与地家所宜共知者也”。

  姚文栋不仅照译原文,还从战略的高度对日本地理形势进行评述。在分析对日作战的两条海上攻击通道时,他认为一条是“上海历长崎、神户而达横滨”,“自长崎至神户者必经濑户内海。其间岛屿棋布,节节可伏,且一入下关口峡,彼若以兵绝吾后路,则能入而不能出,皆犯兵家所忌。故用兵时,此道不复可行”;另一条是“自香港至横滨,即彼所谓南洋,一水汪洋驶行无阻,可以直捣浦贺,进逼品川,东京、横滨皆震动矣。此正道也”。

  “武斗”未输 先输“文斗”

  对日本陆上的战略要点,姚文栋也剖析得十分清晰。

  他收集记录了当时日本陆军步、骑、炮、工兵各营驻地及人数,还有各军、师管区、近卫军、常备兵、预备兵、后备兵、国民军的总人数,依中国地方志之体例编成《兵制》一章,收入《日本地理兵要》一书中,并特别针对给中国造成最大潜在威胁的日本海军舰船,逐一记述之。

  姚文栋由东京乘车前往横滨途中,遇到“二客论邮便新闻及朝野新闻、近日所刻日本水师策略”,遂将两人论说要点整理,附录于书中供国人参阅。

  可惜,姚文栋不是国家领导人也不是海军司令,没有办法依照自己的远见卓识一展抱负。当时的海军领导人另有想法。

  与姚文栋际遇类似的人物,还有清政府派遣国外的游历官、时任兵部郎中傅云龙。他所著的《游历日本图经》中,有《日本疆域险要》一章,是以用兵的观点对日本作军事地理的分析,可谓字字珠玑,论说精到。

  如果在西方或日本,这两个人可能当海军司令,但在晚清中国,他们注定只能默默无闻。即使到了这个时候,清廷大多数当权派,仍坚持认为,大清国国门之所以被攻破,无非是洋人“船坚炮利”而已。

  就在中国难得一见的创新型军事理论人才郁郁不得志之时,他们的日本同行,却不仅紧紧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也帮助日本国抓住了难得的机遇。

  早在德川幕府末期,日本民间学者佐藤信渊(1769~1850年)便在《宇内混同秘策》中声言:

  万国混同“必自弱而易取始,当今世界万国中,我日本最易攻取之地,无有过于中国之满洲者。何则?满洲之地与我日本之山阴、北陆、奥羽、松前等处,隔一衣带水,遥遥相对,距离不过八百里,其势之易于扰,可知也。故我帝国,何时方能征讨满洲,取得其地,虽未可知,然其地之终必为我有,则无疑也。夫岂得满洲已哉,支那全国之衰微,亦由斯而始,既取得鞑靼,则朝鲜、支那皆次第可图也。”

  此后,吉田松阴(1830~1859年)更进一步建议,加紧扩充武备,“舰粗具,炮略足”,就应先开垦北海道,然后征服琉球,继而“北割满洲之地,南收台湾、吕宋诸岛,渐示进取之势”。

  日后,明治政府正是按照这个规划,步步为营地走出孤岛,向他们长期觊觎的广袤大陆推进。

  国运与命运

  1884年,日本利用中法战争之机,在朝鲜策动政变,企图夺取其控制权。当时中日双方海军实力接近,清军还占了地利,可以直接用轮船把直隶地区的部队海运到朝鲜,总算侥幸遏制了日军的图谋。

  此次行动失败后,一些日本主战派人士不免慌了神,毕竟中国大、日本小,他们非常害怕拖得越久,中国越强,所以力主抢在中法战争结束前对华开战,以收两线夹攻之效。

  但是,即将登上权力巅峰的伊藤博文(他于1885年12月出任日本首届内阁总理大臣兼宫内大臣),却看出清国改革力度有限,并警告说,此时日本尚未做好开战准备,如贸然出兵,只是平白帮法国的忙。

  伊藤博文甚至辛辣地说:“中国以诗文取文,以弓马取武,所取非所用,稍微变更,则言官肆口参之。虽此时外面于水陆各军,俱似整顿,以我看来,皆是空言。现当法事甫定之后,似乎奋发有为,一二年后,则又因循苟安。诚如西洋人所说,中国又睡觉矣。”

  他坚持,倘此时日本发动侵华战事,反而“是催其速强”,而“若平静一二年,言官必以更变为言,谋国者又不敢举行矣。即中国执权大臣,腹中经济,只有前数千年之书,据为治国要典。此时只宜与之和好,我国速节冗费,多建铁路,赶添海军。今年我国钞票已与银钱一样通行,三五年后,我国官商皆可充裕,彼时看中国情形再行办理。……惟现时则不可妄动”。

  总之,伊藤博文主张暂时忍耐,加大内部改革力度,并明确提出了“速节冗费,多建铁路,赶添海军”的施政要领。这个结论得到了日本决策层的认可,随后的历史发展,宛如是在给伊藤的宏论作一个精确的注脚。

  再看看同一时代在英国学习的中日两国的留学生后来的命运,局势就更清楚了:

  伊藤博文先后担任四届内阁总理大臣,号称“明治宪法之父”,而同样才华横溢的严复,却只能做一个学者,而且是一个非常边缘化的学者。

  东乡平八郎成为日本一代海上名将,刘步蟾等却只能当一个中级军官,在一场指挥混乱的海战中,悲剧性地以身殉国。

  作者为国防大学教授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南岗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2. 历史文献:原河南省委宣传部长杨止仁给原河北省委书记李尔重关于探讨历史问题的一封信
  3. 这不是个案,而是整个时代的病
  4. 未完成的《反击》、以及反击进行时
  5.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6. 临终前,这位开国将军仍放不下这件事……
  7. 土埋到脚脖子的生活:一个被吞噬的中国乡村
  8. 把武训比作张桂梅,不仅仅是张桂梅的耻辱,更是......
  9. 夏小姐,一个被公知洗脑的完美标本!
  10. 被误解的取消高考,毛主席的教育革命!
  1.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2.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5. 某些人已经疯狂到开始胡言乱语了
  6.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
  7. 毛泽东的晚年超越了时代局限,没能理解他,是我们的悲哀!
  8.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9. 子珩墨|最怕的不是仇恨毛主席,而是热爱毛主席的“伪君子”!
  10. 苏联亡了,但亡的不是社会主义!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3. 中共最危险的叛徒,从叛变到处决的内幕详情
  4.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5.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6. 当财政走向失控
  7.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8. 内奸:倒查20年
  9. 江青谈京剧革命(中英文)
  10. 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什么在摧残我们的下一代?
  1.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2. 举国“痛打”哈佛大学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沉痛哀悼:崔凤金同志逝世!
  6. 忠县煤矿离奇破产,职工生计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