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历史视野

周恩来侄女谈家风与家规:总理是国家的,不是我们家的

吴军辉 · 2015-06-05 · 来源:南开新闻网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南开新闻网记者 吴军辉 摄影报道

  “总理是国家的,不是我们家的。伯父和伯母不仅严于律己,对亲属们也严格要求,这使周家树立起了良好的家风。”新中国开国总理周恩来侄女周秉宜6月4日在南开大学举办的“公能讲坛”上这样说道。当天演讲的主题为“西花厅的家风与家规”。

  周秉宜系周恩来胞弟周恩寿的三女儿,1949到1968年期间,在中南海与周恩来、邓颖超一起生活,从小受到他们的言传身教。一直从事周恩来思想研究工作,有着较高的学术造诣。现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研究会常务理事、南开大学周恩来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北平解放以后,周恩来把三弟一家接到北京,原因有二:其一,周恩来的母亲临终前,嘱咐他一定尽长兄职责,照顾好两个弟弟;其二,担心弟弟在天津受到特殊照顾,破坏党的纪律。“伯父不让我父亲担任什么官职。所以,父亲一直就是内务部的一名普通干部。此后,尽管一些领导有意提拔,也都被伯父拒绝了。”周秉宜说。

  周秉宜回忆,周恩来工作起来没日没夜,晚上经常工作到凌晨五六点,每天只睡不到6个小时。“一到晚上工作,伯母就特别不放心,就怕他坐进办公室里好几个小时不出来。”周秉宜说,周恩来工作起来是不允许打扰的,别人劝他休息,他总是“拖延”。

  后来,邓颖超想了个办法,她有意让小孩子进去把他拉出来,“强迫”他休息。“如果是儿童,他是不太拒绝的。因此,我那时候比较多的任务是拉他出来去散步。”周秉宜说。

  西花厅是总理办公的场所,在那里工作、生活的人们唯一的任务就是为总理工作服务,就连小孩子也不例外。“伯父伯母对我们要求也特别严格,基本上当做‘小八路’来对待。”周秉宜介绍,孩子们在西花厅生活也有“三大纪律”:保持绝对安静;周恩来和秘书们的办公室不能进,不能享有领导干部子女特殊待遇;不该看的不看,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

  上小学后,周秉宜进伯父办公室的“特权”也没有了,秘书的办公室也是如此。好像“禁区”一样,她不敢越雷池一步。有一次,周恩来和邓颖超出差,工作人员打开总理的办公室做卫生,周秉宜就在门口和那位叔叔说话。即便伯父不在,她也不敢擅自进入,甚至不敢多看一眼。

  作为周总理的侄女,所谓的领导干部子女“特殊待遇”,她没有享受到,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她的这一层身份。有一年的夏天,总理在西花厅接待苏联外宾。国务院招待科的工作人员准备了一桶冰淇淋。“那时候,普通人在街上买个二分钱的冰棍儿就很不得了了。招待外宾的冰淇淋是很难吃到的。”工作人员看见两个小孩儿在,就给周秉宜他们一人盛了一小碗。“我们两个挺高兴的。可是,很快我伯母就知道了。她就把那位工作人员严厉地批评了一通。以后再也没有发生过这样的现象,我们也再也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冰淇淋了。”周秉宜说。

  有一年秋天,西花厅院子里的海棠结了一树的好果子。“一位姓龚的叔叔,上树摘了好多,煮了一大搪瓷缸子的海棠果,还放了很多糖,给我和哥哥吃。伯母知道后,也严厉批评了他。”周秉宜说,邓颖超告诉他们,西花厅的树是公家的,果子打下来也要交给国务院管理局。孩子们想吃,邓颖超会买下来一些分给大家。

  周总理规定,家里的小孩子上了小学就不能再在西花厅吃饭了,必须去吃大食堂。周秉宜记得,她上小学的那年九月,总理的卫士长发给她一个搪瓷缸、一把勺子,给了她两毛钱,让她和哥哥一起到国务院第三大食堂打饭吃。从那以后,除了老家来了亲戚外,无论刮风下雨都是如此。

  作为周总理家的孩子,周秉宜是不被允许随便到其他领导家串门、玩耍的,就连西花厅的工作人员家也不行。“伯母不允许我们去打扰别人,给人家带来麻烦。”周秉宜说,小学毕业那年,邓小平的女儿邓楠热情邀请周秉宜去家里玩。在“请示”了伯母后,按照伯母要求,到中南海大门外,通过警卫通报,请邓楠出门接到家里。

  “其实,是可以从里面穿过去的,而且警卫都认识我们这些孩子。可是伯母就是不允许搞特殊,严格按照出入规定来办。”周秉宜说。

  西花厅的保密规定也是十分严格的,对待小孩子也不放松。周秉宜回忆,一天晚上她正和伯母在客厅聊天。这时,周总理的保健医生进来,请邓颖超审看总理的保健食谱。邓颖超马上停止了同周秉宜的谈话,并请医生到她书房去谈。后来,周秉宜才知道,一般周总理的餐饭都是西花厅的厨房来做,保健医生开具食谱,多半与周总理的身体微恙有关,而那是绝对需要保密的。

  很多生活中的细节令幼年的周秉宜十分不解,甚至认为没有必要。直到伯父的一次“奖励”,才让她恍然大悟。

  由于平时表现很乖、很听话,能够严格遵守各项纪律。周恩来花钱为周秉宜买了一张戏票。卫士给她时,让她坐公交车去,并详细说了班次和路线。到了戏院之后,周秉宜的座位是最后一排。当天是上海戏剧学院第一批西藏学生的毕业演出《文成公主》。刚刚坐定,突然前面的观众“呼啦”一下都站起来鼓掌。原来是周恩来陪同外宾一起来看戏。周秉宜兴奋得和众人一起鼓掌。没有人知道,总理的侄女也在剧场看戏,而且是最后一排。

  看完戏,周秉宜又独自坐公共汽车回家了。第二天,班上一个同学说,昨天《文成公主》那出戏不错。周秉宜说她也去看了。同学惊讶为何没有见到。周秉宜讲了自己坐公交往返的事情。原本以为同学会赞扬她,没想到这同学听了以后说了句“嗯!这还差不多。”

  “我就一下子明白了,之前伯父伯母为什么那么严格地要求我们。他们就是想让我们明白,总理是国家的总理,不是周家的总理,是为大家服务的,不是为你一个人服务的。什么时候都要记得自己是个普通人。”

  1964年,周恩来专门以开会的形式跟周家第二代年青人讲家史。在教育子侄选择人生道路的问题上,周恩来首先念念不忘的是要孩子们扎根基层,去做工人、农民,去当兵,做一个普通劳动者。当国家需要的时候,他们还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召唤,起模范带头作用。果然,在周恩来夫妇的动员下,子侄们纷纷投身农村、军营和工厂,为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贡献青春和汗水。

  现场的南开师生听闻周秉宜的讲述,纷纷感慨周恩来的“家风正、家规严”。周秉宜却以总理的一句话结束演讲:“伯父曾对我们说,你们一定会觉得我这个做伯伯的对你们太严格。你们不是我子女。如果是,我会更严格!”

  本次活动由南开大学党委学工部、研工部,校团委主办,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承办。“南开公能讲坛”面向全体南开学生,以“公心思齐翔宇,能才励自省身”为口号,旨在传播“公能”文化、倡导“公能”精神,贯彻落实《南开大学素质教育实施纲要》,繁荣南开校园文化,创新学生培养模式。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红土地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2. 公孙鞅之叹
  3.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4. 顾凌英|到底是谁蛮横、谁不讲理?
  5. 未完成的《反击》、以及反击进行时
  6. 临终前,这位开国将军仍放不下这件事……
  7. 历史文献:原河南省委宣传部长杨止仁给原河北省委书记李尔重关于探讨历史问题的一封信
  8. 把武训比作张桂梅,不仅仅是张桂梅的耻辱,更是......
  9. 土埋到脚脖子的生活:一个被吞噬的中国乡村
  10. 这下成仇了,特朗普和马斯克开撕!瓜太多,太密
  1.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2.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某些人已经疯狂到开始胡言乱语了
  5.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6. 毛泽东的晚年超越了时代局限,没能理解他,是我们的悲哀!
  7.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8.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
  9. 子珩墨|最怕的不是仇恨毛主席,而是热爱毛主席的“伪君子”!
  10. “你(董明珠)的破家电,有什么可偷的?”——与梁宏达先生商榷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郭建波|“冤案”,还是罪有应得?——关于胡风事件的历史考察
  3.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4. 中共最危险的叛徒,从叛变到处决的内幕详情
  5.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6.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7. 当财政走向失控
  8.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9. 内奸:倒查20年
  10. 江青谈京剧革命(中英文)
  1. 沉痛哀悼!香港毛泽东思想学会林敏捷会长逝世
  2. 举国“痛打”哈佛大学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沉痛哀悼:崔凤金同志逝世!
  6. 忠县煤矿离奇破产,职工生计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