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和《人民日报》都是当今中国的顶尖媒体,这个说法应当是没有争议的。但如果要说这两个顶尖媒体的品格水平也差不多,恐怕很多观众和读者都要摇头。笔者近日看两家对于毛岸英烈士的介绍,就非常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
上午在CCTV的新闻中看到关于《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栏目中对毛岸英烈士的介绍,觉得那不过就是完成任务式的例行公事,根本唤不起观众的感动,给人的感觉是那样干巴和苍白。到了下午再看《人民日报》上关于毛岸英烈士的介绍,则让笔者热血沸腾热泪盈眶!那些普通的铅字竟然比电视的画面动人千百倍!为什么?因为《人民日报》的文字稿里处处充满真敬爱和真深情!由于笔者把全文附在后面,所以笔者在这里只提出几个完全被CCTV忽略的大焦点
一是四“过”。在介绍毛岸英烈士在母亲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后流落于上海期间的日子时,作者相当详尽地描述了毛岸英烈士当时的情况:“毛岸英流浪街头,在烧饼铺当过学徒,捡过破烂,卖过报纸,推过人力车,历尽艰辛和磨难”。读来让人既为毛岸英烈士的童年感到心酸,也为烈士的勤劳坚强由衷敬佩。
二是三个“一样”。1946年毛岸英烈士到延安后,作为历经艰难困苦的领袖长子,“毛泽东要求毛岸英上‘劳动大学’,毛岸英和农民睡一样的土炕,吃一样的粗粮,干一样的农活,和普通劳动群众打成一片”。这就是我们党的干部和群众心连心的“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同传统,毛岸英同志没有一丝一毫的特殊!也正是因为有包括毛主席父子在内的两代革命者与劳苦大众的“三同”真情,我们的党才能以弱胜强,带领全国人民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迎来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三是毛主席关于毛岸英烈士入朝参战和壮烈牺牲的两句话,更加震撼读者心灵。毛岸英的态度非常坚决,当许多人都出来劝毛泽东出面阻止时,毛泽东的回答却是:“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不去谁还去!”而在毛岸英同志牺牲,毛泽东得知消息后,强忍丧子之痛,缓缓地说:“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毛岸英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保卫新中国的安全献出的第6位亲人。如果没有对于毛主席和毛岸英烈士的真正的无比崇敬之情,笔者敢说是绝对不可能有这样深情的笔触的。当然反过来,那些对这些精彩之处视而不见的顶尖媒体又是一种什么心态,恐怕也不言自明。
真的很庆幸也很欣慰。《人民日报》不愧是党中央的机关报,确实展现出一个最先进执政党的深厚坚定的历史良知。不知道那些同样担负着党和人民主要舆论阵地重任但却时时挖我们党精神墙脚的顶尖媒体,相比之下可还知道一丝羞耻……
下面就是《毛岸英》全文
毛岸英,1922年10月24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幼年随父母辗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1930年10月24日,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毛岸英也被关进牢房,目睹了母亲与敌人进行的不屈斗争。11月14日杨开慧牺牲后,毛岸英被营救出狱,翌年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到达上海。1931年中共上海地下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后毛岸英流浪街头,在烧饼铺当过学徒,捡过破烂,卖过报纸,推过人力车,历尽艰辛和磨难。1936年中共地下组织安排毛岸英去苏联学习。1937年,毛岸英进入苏联国际儿童院,不久担任少先队大队长,1939年加入共青团并担任支部书记。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毛岸英先后进入苏雅士官学校快速班、莫斯科列宁军政学校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43年1月,毛岸英加入苏联共产党(1946年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军校毕业后被授予中尉军衔,任苏军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坦克连指导员,参加了战略反攻,长驱数千里,冒着枪林弹雨,驰骋于欧洲战场。
1945年底,毛岸英回国。1946年1月到达延安。毛泽东要求毛岸英上“劳动大学”,毛岸英和农民睡一样的土炕,吃一样的粗粮,干一样的农活,和普通劳动群众打成一片。后毛岸英参加中央土改工作团,在山西、河北、山东等地参加土地改革工作。1949年初,调中共中央社会部和中共中央情报委员会工作,任社会部部长兼情报委员会书记李克农的秘书。新中国成立后,毛岸英从不以领袖的儿子自居,总是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了能直接参加国民经济恢复和建设工作,毛岸英向党组织提出了下基层的要求。1950年秋,被安排到北京机器总厂任党总支副书记。10月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前夕,新婚不久的毛岸英在家中遇到了准备出征的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便主动请求入朝参战。毛泽东身边的人都不同意,因为他们知道毛泽东已经为中国革命失去了5位亲人,更何况此次要面对的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军队。毛岸英的态度非常坚决,当许多人都出来劝毛泽东出面阻止时,毛泽东的回答却是:“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不去谁还去!”
10月19日,毛岸英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入朝。入朝后,担任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和秘书。毛岸英工作积极,认真负责,迅速熟悉了机关业务。除了彭德怀等少数几位领导了解他的身世外,其他人都只知道他是一个活泼、朴实、能干的普通年轻人。11月25日,第二次战役开始。4架野马式战斗轰炸机突然飞临位于朝鲜平安北道大榆洞的志愿军司令部上空,投下了几十枚凝固汽油弹,在作战室紧张工作的毛岸英不幸壮烈牺牲。毛泽东得知消息后,强忍丧子之痛,缓缓地说:“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毛岸英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保卫新中国的安全献出的第6位亲人。(据新华社北京4月6日电)
相关文章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