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文艺新生

名人屡遭恶搞 是文化的悲哀还是才气的展露?

综合 · 2012-03-30 · 来源:观察者网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名人屡遭恶搞 是文化的悲哀还是才气的展露?

来源:山东商报     作者:张晓媛 2012-03-30 09:24

3月,微博上开始流行组图“杜甫的一天”,高中必修语文课本中的杜甫图像被涂鸦成各种形象:开摩托车、骑马,卖西瓜……在杜甫诞辰1300周年之际,谁也没想到对杜甫的关注会从恶搞开始。

杜甫遭恶搞不是头一回

据作家骁骑校介绍,恶搞杜甫的图很多,“起初只是课本上的涂鸦,后来愈演愈烈,很多专业人士跟进,创作出更多高水准的作品。”在他看来,有些作品已经超越了恶搞的范畴,达到艺术创作的阶段。“至今天为止,最强大的一幅图是杜甫身着铠甲手持巨剑,站在由军舰、坦克和战机组成的军队前,下面写着:犯我杜大将军者虽远必诛。”

杜甫并非第一个被恶搞的名人,鲁迅、辛弃疾、李白、关汉卿这些在课本上出现过的名人都有被恶搞的例子。“想想我们的父母一辈,他们只会给教科书上的鲁迅画上个墨镜,或者胡子。而现在的孩子们,有了更加广袤的创作空间和来源。”济南新闻广播《博闻天下》主持人静宇在节目中专门就这个话题和听众进行过互动。

“大家要生活,要娱乐,要表达,然而现实生活能够表达的渠道却是少之又少,怎么办?网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众娱乐、乃至是恶搞的平台,一个人发出之后,百人、千人呼应。”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张丽军博士在接受山东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无聊背后的文化虚无?

“恶搞的文化心理因素是很多的,我认为这不再是一种青年亚文化的叛逆行为,更多的是一种更深层的文化虚无主义,什么文化、思想、精神都不重要,什么诗歌、哲学、宗教都没什么用,只有眼前利益、只有金钱是重要的,即深层的伦理文化危机,整个民族文化信仰的消解。”张丽军说。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田录梅从心理学入手分析了这个现象。“这要看这些恶搞图片来自何人之手。如果是来自中学生(这种可能性比较大),无需大惊小怪。他们正处于叛逆期,独立性和自主性增强,权威观念消解。这种叛逆对这些青少年而言是意味着自己‘长大了’。”在她看来,所谓恶搞不过是叛逆的一种表现。“个别成年人恶搞伟人名家的心理往往是比较复杂的,比如,按照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这种恶搞心理可能反映了恶搞者希望藉此舒缓自己内心的、不为人知(也往往不为己知)的紧张心理,如同人们通过开玩笑来舒缓自己的内心紧张、消除自己的尴尬心理是一样的道理。”

恶搞名人是民族的悲哀?

杜甫草堂宣传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2012年恰逢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馆内的纪念活动正在筹备,这个现象引起大家关注杜甫是好事,但因为对象是杜甫,网友创作时也要考虑杜甫的身份地位,尊重传统文化。有评论家甚至把恶搞杜甫等名人上升到民族悲哀的高度。

“上升到民族的悲哀,并不过分,恰是如此。恶搞杜甫,从更根本的意义上说,源于大众对文化、学术的敬畏感缺失。消解了杜甫,消解了鲁迅,我们还能够剩下来什么?”张丽军感慨说。骁骑校则持不同观点:“这些人忧国忧民之心用错了方向,学生恶搞的不是杜甫,而是课本,只要是课本上的插图,和政治、文学完全不挂钩,和思想家、文学家更没一毛钱的关系。非要追究的话,最多治一个污染课本的罪名。”

新闻附件

看到恶搞杜甫的图

第一感受是什么?

骁骑校 (作家,代表作《橙红年代》)

第一感受是有才,在课本上涂鸦的学生才华横溢,想象力丰富,画技精湛,不管杜甫化身摩托男还是贝吉塔,竟然惟妙惟肖。我小时候也曾在课本上涂鸦,不过水平有限,达不到他们的水平,深有后浪推前浪,后继有人之感。

张丽军(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

很可笑,也很悲哀。可笑的是,竟然把这位沉郁悲壮艺术风格的诗人恶搞,觉得是风马牛不相及;接下来更多的是悲哀。

郁达夫说:“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有了英雄却不懂得珍惜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不珍惜本民族的文化英雄,反而嬉戏恶搞是很悲哀的事情。

田录梅(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博士)

没有太特别的感觉,有一些感叹,觉得现在的孩子对名家的权威观念、崇敬之情比较淡薄,想象力比较丰富但表达方式很局限。

静宇(济南新闻广播《博闻天下》主持人)

用范伟的声音:嗯哼,有点意思!学生很有创意,有的画的不错,可以推动国产漫画业。

董阳:杜公有灵当莞尔

来源:人民网     作者:董阳

杜甫近来很忙。中学课本里收录的蒋兆和先生所作《杜甫像》,被各种涂鸦后,上传网络,引发热议。某民间组织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杜甫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精神之光,我们决不允许诋毁杜甫形象。如果有人恶搞杜甫,恶意丑化杜甫形象,说明他是无知的、浅薄的、低俗的。

在网上找来相关的涂鸦照片,惊讶于涂鸦形式之多样,想象力之丰富:一图杜甫横端狙击步枪,他刚刚完成射击任务,表情“酷呆”了;一图杜甫横抱吉他,凝神远望,好像在忘情吟唱;一图杜甫被装扮成时髦青年,嘴叼香烟,胯下一匹Q版踏板小摩托……恶搞后的杜甫与那个忧国忧民、慷慨悲歌的现实主义诗人形象构成了极大的反差,令人忍俊不禁,而且不少增益改动,与原作“配合”默契,大有“增一分嫌多,减一分嫌少”的精准。可以想见涂鸦者之充满热情、神情专注、饶有兴味。

看到这里,感觉“诋毁”和“丑化”的说法实在有些“炮弹打蚊子”,这些涂鸦最多是青春逆反期孩子们的调皮和幽默。扪心自问,当我们还是孩子时,有哪个没有在课本上涂鸦过?又有哪个课本里的正经人物和“大反派”没有被“恶搞”过呢?这些调皮恶搞真的是在侮辱“民族的精神之光”、扭曲“是非黑白”吗?幸亏“法不责众”,否则,即使难称“罪恶滔天”,也该拖下堂去,重打五十大板!

作为成人,作为教育或文化从业者的我们,倒是该反思:孩子们到底为什么如此热衷于“涂鸦”?涂鸦背后究竟隐藏着他们怎样的情绪和心理诉求?我们的文化教育传播工作还存在着哪些片面和谬误之处?能否通过教育传播方式的调整,正面满足他们的精神和心理需要,让他们被压抑的“力比多”得以升华?

比如,我们的课本、教参形容杜甫总是“忧国忧民”、“现实主义”,哪管他“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性情、“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的怀念、与朋友索要树苗也要赋上一首绝句的浪漫。“忧国忧民”与“现实主义”当然是杜甫突出的特点,但是只对这些特点的反复强调造成了杜甫形象的标签化,让还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们观察历史人物的视角变得单一乏味,伤害了他们进一步探索的兴趣,甚至刺激了他们的逆反心理。

说白了,孩子们对杜甫的涂鸦,还真不是针对杜甫本人,他们有意见的,是我们这些教育和文化的从业者。谁叫大人们把杜甫们都当成他们说话的工具,压得纸一般单薄?

孩子们嬉笑怒骂,大人们应该如芒在背,知耻而后勇。今年正值杜甫诞辰1300周年,果能如此,杜公有灵,亦当莞尔。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guancha.cc/html/49898/2012/03/27/67902.shtml
 

恶搞杜甫不能没有民族底线

来源:大河网     作者:郭俊华,许会增

各种恶搞杜甫合集

近日杜甫在微博很忙很火,网友纷纷大显身手,一幅普通的语文课本插图,被网友涂鸦成“杜甫很忙”系列,让诗圣杜甫瞬间成了“微博红人”。

“杜甫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精神之光,我们决不允许抵毁杜甫形象。”河南省诗歌协会会长马新朝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杜甫是世界上伟大的诗人,我们应该尊重他、敬仰他。现在是娱乐时代,网友涂鸦诗圣杜甫画像,也可能没有恶意。如果网友恶搞他,是非常不应该的。

他说,杜甫是1300年来,为数不多的为底层老百姓鼓与呼的伟大的诗人。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大庇天下俱欢颜”等他的精典诗句都是在为底层老百姓呐喊,他也的诗句也最能代表最底层老百姓的心声。他不但是1300年来威望最高的诗人,而且还是全世界最受尊重的诗人之一。

“如果是有人恶搞杜甫,恶意丑化杜甫形象,说明他是无知的、浅薄的、低俗的。”马新朝说,我们绝不允许抵毁杜甫形象。恶搞文化、穿越文化不能没有民族底线,不能没有精神之光。我们要尊重杜甫,敬仰杜甫文化,这样我们的民族才能发扬光大。

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guancha.cc/html/60303/2012/03/26/67768.shtml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执中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2. 这不是个案,而是整个时代的病
  3. 夏小姐,一个被公知洗脑的完美标本!
  4. 历史文献:原河南省委宣传部长杨止仁给原河北省委书记李尔重关于探讨历史问题的一封信
  5. 改革开放,农民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6. 白岩松:如何解决老百姓有钱不敢花?
  7. 钱学森提倡的“大成智慧学”,到底是什么
  8. 临终前,这位开国将军仍放不下这件事……
  9. 一位妓女母亲——浅谈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关系
  10. 高考的本质是什么?
  1.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2.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5. 某些人已经疯狂到开始胡言乱语了
  6.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
  7.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8. 毛泽东的晚年超越了时代局限,没能理解他,是我们的悲哀!
  9. 苏联亡了,但亡的不是社会主义!
  10. 教室里为什么不挂毛主席像?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3. 中共最危险的叛徒,从叛变到处决的内幕详情
  4.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5.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6. 当财政走向失控
  7.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8.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9.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10. 江青谈京剧革命(中英文)
  1.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2. 举国“痛打”哈佛大学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沉痛哀悼:崔凤金同志逝世!
  6. 忠县煤矿离奇破产,职工生计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