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文艺新生

孔庆东:韩寒的世界

孔庆东 · 2012-05-11 · 来源:作者博客
收藏( 评论() 字体: / /

  

  问渠那得清如许

 

  韩寒的世界

  ——读《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孔庆东

 

  当我动手写这篇书评的时候,“方韩大战”仍万马战犹酣。双方都没有听从我的和解劝告,方舟子坚持质疑韩寒有代笔,而韩寒则向上海法院递交了诉讼。我之所以劝和,从私心角度讲,是作为一名文学研究者,希望文学的事情由文学本身来解决,不希望看到80后 文坛实力的被削弱;而从公心的角度讲,则希望同时保护创作自由和批评自由,不愿意看到哪方因遭强力压制而噤声。方舟子的质疑固然犀利,韩寒的反击固然猛 烈,但由于双方皆非文学研究者,所以他们都不知晓文学理论中有这样一个概念:叙事者。一旦我们从“叙事者”的视角看待作品,许多争论就是完全多余的了。

  一般读者都认为文学作品是“作者”写的。但那个现实生活中的“作者”,跟读者通过作品想象出来的“作者”,关系是非常复杂的。仅在极少数情况下,二者基本重合。写《阿Q正 传》的“巴人”,决不等于在教育部当官的那个“周树人”;给我们讲述“孔乙己”悲惨遭遇的那个鲁镇酒店的小伙计,更不是少年鲁迅。因此文学理论家们发明了 一个“叙事者”概念。这个叙事者,是作者通过作品所塑造出来的一个虚拟自我。例如我们读古代白话小说,觉得那个叙事者好像是在茶馆酒肆的一个说书人,隔三 差五就唤咱们一声“看官”,而真正的作者可能是身居高位的大臣。30年代的人,读郁达夫的小说,感觉叙事者穷困潦倒,而生活中的郁达夫,娇妻美宅,过着“富春江上神仙侣”的日子。事已至此,我不想用叙事者这个概念去介入方韩的官司,只想从这个视角看看韩寒2010年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长篇《1988》,或许会增加一点我们对80后文学的理解。

  这部小说的情节很简单。第一人称叙事者“我”,开着一辆1988年 出厂的旅行车,到几千里外的异地,去接一位朋友出狱。这辆车,就是那位朋友在报废的基础上给改造的。“我”夜宿小镇,邂逅了一位妓女。接受了服务后得知, 她已经怀了不知是哪位客人的孩子,并且想生下来,培养成一个理想的后代。因为被警察抓了嫖娼,“我”跟这个妓女产生了复杂的感情纠葛,于是就一路带着她去 找某个男人。“我”在路上不断回忆往事,于是就插叙进来其他少年往事和感情线索。终于到达了异地,“我”去监狱接出来的,其实是朋友的骨灰。而妓女也没有 找到她的“孙老板”,接着二人在医院里走散。故事的结尾,妓女生下孩子后托人送给了“我”,“我”就“带着一个属于全世界的孩子上路了。”

  如果把这个故事当成“赛车手韩寒”的夫子自道,显然是天真和外行的。书中的回忆有眼保健操里包含“为革命保护视力”的开头语的情节,有被同学批判为“反革命”的情节,此类“闪回”显然不是80后而是60后以前的人生记忆。但80后凭什么就不能借用甚至虚构60后 的人生记忆呢?所以,我们不必追究作家韩寒的“创作程序”,值得研究的是叙事者韩寒与赛车手韩寒的灵魂交错。我曾经说过,韩寒的小说具有一种“速度感”。 这种速度感不是简单的节奏快捷或者思维跳跃之类,而是韩寒的文字经常给人一种“在路上隔着车窗看人生”的感觉,这个感觉跟80后60后无关,这个感觉只属于一个曾经喜欢长跑、后来喜欢狂飙的狂狷之士。不论我们觉得他有什么天才或缺陷,不论我们觉得他有什么洞见或偏激,不论我们觉得他天马行空或鼠肚鸡肠,他都是独一无二、只可模仿不可复制的。

  正因为不是在正常的速度中看世界,所以叙事者一方面“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而另一方面他所呈现给读者的世界是动荡的,是可疑的,是不可久居的,是不断向后掠过的,是没爹没妈的,是活得快死得也快的,是刚刚寻找到就发现已经成了骨灰的。80后文坛上,集中全力为读者奉献出这样一个世界的,只有一个“叙事者韩寒”,不论这个韩寒在生活中是谁,哪怕他是一个韩国人,都值得他的那些粉丝向他致敬。因为他所奉献的,是一个“韩寒的世界”。

 

  2012年2月10日 (本文发表于《长篇小说选刊》2012年第2期)

 

  本期博客思考题:

 

  1.一个写作团队使用一个笔名,可以不可以?

  2.为什么笔墨官司不宜用打官司的方式解决?

  3.去掉了神圣光环的韩寒,还有没有文学和文化价值?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buge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2. 这不是个案,而是整个时代的病
  3. 历史文献:原河南省委宣传部长杨止仁给原河北省委书记李尔重关于探讨历史问题的一封信
  4. 夏小姐,一个被公知洗脑的完美标本!
  5. 白岩松:如何解决老百姓有钱不敢花?
  6. 改革开放,农民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7. 钱学森提倡的“大成智慧学”,到底是什么
  8. 临终前,这位开国将军仍放不下这件事……
  9. 一位妓女母亲——浅谈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关系
  10. 高考的本质是什么?
  1.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2.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5. 某些人已经疯狂到开始胡言乱语了
  6.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
  7.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8. 毛泽东的晚年超越了时代局限,没能理解他,是我们的悲哀!
  9. 苏联亡了,但亡的不是社会主义!
  10. 教室里为什么不挂毛主席像?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3. 中共最危险的叛徒,从叛变到处决的内幕详情
  4.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5.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6. 当财政走向失控
  7.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8.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9.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10. 江青谈京剧革命(中英文)
  1.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2. 举国“痛打”哈佛大学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沉痛哀悼:崔凤金同志逝世!
  6. 忠县煤矿离奇破产,职工生计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