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杂谈

郎平身上闪耀着毛泽东时代精神光芒

听光 · 2008-08-17 · 来源:乌有之乡
建国六十周年 收藏( 评论() 字体: / /

郎平身上闪耀着毛泽东时代精神光芒
 


 
从郎平身上,以及她所率领的队伍身上,人们可以感受到一种顽强战斗的火热激情的拼搏精神,而这种精神在毛泽东时代却是人们习以为常的东西。
 
郎平在欧美多个球队成功执教过,取得过辉煌的战绩,否则美国也不会聘请郎平担任其国家队教练。

大家都知道,不同文化之间交流是充满困难的,不同文化之间的教练和队员之间能否成功沟通,将决定教练与队员能否交融贯通,能否将教练的理念和技战术贯彻实施,这将对一个球队的成绩有决定性的作用。

那么,郎平是如何能够与欧美队员成功沟通的呢?其中的共性在哪里呢?也许这才是人们应该感兴趣的问题的根本所在。

郎平成名于八十年代,也就是可以说,郎平实际上是在毛泽东时代精神熏陶下成长起来的,那种吃苦耐劳,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战斗精神实际上都是毛泽东时代作用的结果。在一种崇高精神信仰的照耀下,那种自觉自愿,奋斗不止的拼搏精神,是从人心底发掘而涌现出来的高昂的斗志。

人活着是要有点精神的,西方人崇拜英雄,崇拜那种勇敢无畏的拼搏精神,尤其是年青人更是充满效仿之心。

当郎平带着这种崇高的拼搏精神出现在欧美这些年青队员面前时,会自然地带来冲击力,会自然地发生共鸣。

郎平就是拥有崇高精神的英雄偶像,而自然地吸引欧美年轻队员崇拜她,追随她,在她的精神感召指引下顽强拼搏战斗,澎湃着体验着人生中的激越豪情,可以成为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

九十年代有几年,郎平也曾在中国执教,虽然国家女排队伍成绩有所提高,但是并不十分理想。其实原因是,这并非郎平无能,而实在是郎平个人也无法与中国社会大环境对抗。在社会主流普遍诋毁英雄,蔑视崇高的整个社会大氛围中,郎平个人能怎么样?其实,郎平之所以后来不再继续执教中国队,一方面在于主管部门对球队成绩仍不满意,另一方面就是郎平对这种社会大氛围的深度失望。

从郎平的成功历程中,依稀可以看到毛泽东时代崇高精神所具有的普遍共性所在,这种精神能够从人类的心底唤醒人们对崇高的敬仰,唤起人们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与拼搏。这种精神曾经唤起了亿万中国人民为自己的命运拼搏,可以看到,这种拼搏精神同样能够与西方人的心底发生共鸣。毛泽东时代精神具有世界的普遍性,由此可见一斑。

中国已失落毛泽东时代精神太久,但这种精神正在被重新唤起。郎平就是一只耀眼的火炬,她用自己的成功把这种精神照得分外明亮。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再说掩耳盗铃
  2. 湖北石锋|让“个人崇拜"论见鬼去吧!
  3. 胡锡进硬怼平原公子,这释放了什么信号?
  4. 简评苏俄知识分子的厄运
  5. 李克勤|“深切缅怀毛主席,您永远的学生王光美”:刘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说法做法意味深长
  6. 美国加州大火烧出了房地产金融骗局
  7. 人民公社的废除和农村生育率下降
  8. 奴颜婢膝的学生与急眼了的老师
  9. 郭松民 | 也说“沪爷撑起一片天”
  10. 特朗普夺岛,剑指中国?
  1. “深水区”背后的阶级较量,撕裂利益集团!
  2. 大萧条的时代特征:历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4. 疯狂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发现的时候已经怨声载道了!
  5. 张勤德|广大民众在“总危机爆发期”的新觉醒 ——试答多位好友尖锐和有价值的提问
  6. 到底谁“封建”?
  7. 两个草包经济学家:向松祚、许小年
  8.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9. 该来的还是来了,润美殖人被遣返,资产被没收,美吹群秒变美帝批判大会
  10. 掩耳盗铃及其他
  1. 辽宁王忠新:必须直面“先富论”的“十大痛点”
  2. 刘教授的问题在哪
  3. 季羡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4.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认为“颠倒历史”的“右倾翻案风”,是否存在?
  5. 历数阿萨德罪状,触目惊心!
  6. 陈中华: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没革命的必要
  7.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8. 我们还等什么?
  9.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毛主席诞辰131年韶山讲话
  10. 他不是群众
  1. 车间主任焦裕禄
  2. 地图未开疆,后院先失火
  3. “深水区”背后的阶级较量,撕裂利益集团!
  4.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5. 何涤宙:一位长征功臣的历史湮没之谜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