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杂谈

中国人做乌龟,美国人就管饭--评茅于轼、吴建民

清溪照影 · 2009-01-07 · 来源:乌有之乡
吴建民评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中国人做乌龟,美国人就管饭  

                --------- 学习茅于轼、吴建民二教授高论有感   

网络就是好啊,给了中国斗升小民言论自由的快感,加上胡总亲自上人民网了解舆情并呼吁重视网络民意,更是大赚人气大快人心,让网民们额手称庆。可事情总不是绝对的,网络也成了众多专家教授们制造舆论的渠道和强奸民意的场所。   

前段时间力挺房地产的那个“爱国”的赵教授俺就不想再提了。也许这位教授是急着想拿到房地产商提供的红包,竟然口不择言,玷污爱国这个高尚的词汇,也侮辱普通大众的智商,如此教授着实让人喷饭。我只想说说近来引起网络“暴动”的两位著名专家教授,茅于轼和吴建民。他们素来喜欢以高论招惹人,这次他们几乎同一时间苦口婆心、长篇大论、连篇累牍的开导中国人,叨唠着咱们中国人不应该这样,而应该那样,很是让国人长了见识。原来,好多专家教授,他们的高深见解原来是如此的苍白无力甚至弱智无聊,让广大老百姓在曾经高高在上的专家教授面前很好的找回了自信。缘分啊,谢谢啊。  

这个大名鼎鼎鼎鼎大名的茅于轼猫叫兽就不用说了,在各大门户网站上的名声可谓如雷贯耳,那可是长期置顶的权威专家,近日在美国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他领衔的北京天则研究所大肆鼓吹“中国设定18亿亩耕地红线绝无必要应该破掉”,简称“破红论”。也就是说:处女膜其实没啥好,那叫闭关自守,破了见红了,开放了,那才是真正的好,那才可以享受性自由性快乐。说白了,茅教授的核心意思就是,中国的18亿亩红线要给美国人破掉。不然美国福特基金会找他代言干嘛?让美国人在中国的耕地上为中国人生产粮食,或者中国人拿钱去“国际市场”上购买。中国人不是有大把的美元花不完而只有拿去买美国国债么。当然茅教授不会搞这么简单露骨的推理就交差完事,他为了故作高深,掩人眼目,扯上了很多大智若愚漏洞百出前言不搭后语的论断,比如:中国不是耕地不够,是保护不力;设定耕地红线妨碍了农村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妨碍土地自由流转导致贪污腐败,等等,不用赘叙了。   

于是网民的批判铺天盖地,批驳的文章简直是汗牛充栋。汉奸、卖国贼的大帽子一顶顶的向茅于轼飞去,好像不把茅于轼批透批臭绝不罢休。可茅于轼在美国人的力挺下好像丝毫不为所动,依然稳坐钓鱼台,好似茅坑里的石板,又臭又硬。他还在网络上据理力争,一副正义道德的化身,甚至广发英雄帖,召集和他一样想破掉耕地红线的异见份子,至于应者几何,我就不知道了。当然如果又有几个“专家”为了混点美国人提供的活动和研究经费就去帮腔,也不奇怪,毕竟专家也是人,买米吃也是要花钱的。抗日片里不也有这样的镜头么,汉奸跟在日本人屁股后面,对中国老百姓大喊“皇军的,大大的好,大东亚共荣万岁”,回头皇军就丢给他几块钱,汉奸点头哈腰不已。  

  

让人欣慰的是,国家有关部门没那么傻。近日国家海关总署发出警示,外资在控制中国食用油市场之后,大肆在中国的大粮仓东北地区跑马圈地、控股并购,中国的粮食市场将面临失去控制权的危险。看到这条新闻,我心头还是猛然一紧。这位茅坑石板一样又臭又硬的茅于轼教授真是无利不起早啊,原来他背后的美国人虽然没说什么,却一直在干着什么。如果你不想以后吃美国的“救济粮”,此时是不是也要揪心捏汗呢。海关总署此时发出如此警示,似乎意有所指。当然作为普通民众,除了呼吁和批驳,只有寄望于国家相关部门相关决策者从国计民生的长远利益考虑,顶住外资背后强大的政治压力,不要做商务部郭京毅那样的卖国内鬼。   

不说茅于轼咯,再说那个吴建民吧。此人素来以资深外交家自居,素来以“理性”自我标榜。他继续告诫中国人不要出头,要继续韬光养晦忍气吞声,否者就是不理性,就有违现有的国际规则,有损中国的国际形象。这位中国外交学院的教授院长的外交智慧何其浅薄,真是替他培养出来的外交人才捏把汗。哎,咱们斗升小民,没有话语权也没有话事权,除了捏汗还是捏汗。其实,周总理早就教导我们“有理有据有节”的外交工作原则。其核心不外乎国家、民族和人民利益。这个“有理”也不仅仅是所谓理性。写到这里,照片上周总理在机场和美国总统尼克松握手时刚直不阿的身躯,尼克松在毛主席书房里学生一样谦卑弯躬的身躯,再次浮现在我的脑际。   

看来这个周总理的学生吴建民学了一辈子外交却学的很糟糕,完全不及格,即使他那句“不出头”也是从邓公那儿照葫芦画瓢学来的,可也没有学好学透。蠢学生的最大特征就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以偏概全、不懂装懂、生搬硬套、照本宣科。就像如今很多号称要解放思想的领导和专家一样,虽然随时把邓公的只言片语当圣旨圣经,却连邓公的思想远远没有领会透彻全面。比如邓公说了,我们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他们就大干快上跑步前进快马加鞭,让工人赶快下岗好搞内部私有化,让老百姓出钱买房读书看病,政府只管“经济”这个“中心”;邓公说允许看,更允许大胆的试,他们说改革允许错,只要是以“改革”的名义,怎么错都没事;邓公说发现错了就及时的改,可他们这话愣是没听见,只顾一门心思的搞改革,管他对与错,也不允许谁敢说他们错了,说他们错了,就是反对改革;直到胡温主政强力推行社会民生工程,他们马上就像是犁了老半天地还没吃草喝水的老黄牛一样,老大不愿意的抽一鞭子才挪一步;邓公说改革总会有个期限四项基本原则绝不动摇,可等邓公死了他们说改革没有止境他们想改到哪儿就改到哪儿想怎么改就怎么改。当然,他们也许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打左灯向右行,自己不喜欢就消极怠工观望,自己喜欢就大干快上。  

  

扯远了,还是说那个吴建民。据说此人任中国驻法国大使一职八年,真是够资深权威的。可怎么如今的那个法国总统萨科奇在中国人眼里没有丝毫“理性”,甚至言而无信呢?其实萨科奇在大多法国人眼里,应该是理性的,那就是维护法国的国家利益,不然他也当不了法国总统,再不然他干嘛和中国刚签完天价合同就公然翻脸,何苦来呢。难道吴建民认为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待萨科奇不够“理性”?吴建民任法国大使的时间,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希拉克任总统,而这个希拉克真是个人物,亲和、利用中国,对抗美国,为法国攫取了巨大的经济政治利益。如今的萨科奇只是倒过来,亲和利用美国,对抗中国,其目的是一样的。所谓世易时移,与时俱进,科学发展,没有永恒的朋友和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难道外交专家吴建民先生不知道这些基本要义么?  

  

这个萨科奇本来让中国人窝了一肚子火,而中国民众在批驳的同时,也确实以自信的心态等闲视之则罢。倒是这个吴建民事到如今还对中国人不依不饶,竟和南方报系一唱一和发表长篇访谈,要给广大中国民众好好的上一堂他的外交知识课。这真是屎不扒拉不臭,于是激起公愤和众怒了。有人干脆以“无耻贱民”相称。哎哟,可怜我吴建民吴院长吴大教授吴大外交家一世英名就这么给毁了,也太不值了,何苦来呢?  

  

闲言少叙。学习了两大教授的高论之后,我精辟地总结了一下:中国人做乌龟,美国人就管饭。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再说掩耳盗铃
  2. 湖北石锋|让“个人崇拜"论见鬼去吧!
  3. 评上海富二代用豪车扬我国威:豪车统治着富人和穷人
  4. 彭胜玉:公安部定性电诈存在严重问题,本质是恐怖组织有组织绑架贩卖囚禁中国人口,强烈建议移交中国军方解决
  5. 简评苏俄知识分子的厄运
  6. 东南亚的宿命
  7. “鲜衣怒马少年郎,谁人不识理塘王”
  8. 人民公社的废除和农村生育率下降
  9. 焦虑富人走了没有必要,走了天也塌不下来
  10. 把统一和特朗普吞并野心并列,是蠢还是坏?
  1.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毛主席诞辰131年韶山讲话
  2. “深水区”背后的阶级较量,撕裂利益集团!
  3. 大萧条的时代特征:历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5. 疯狂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发现的时候已经怨声载道了!
  6. 张勤德|广大民众在“总危机爆发期”的新觉醒 ——试答多位好友尖锐和有价值的提问
  7. 到底谁“封建”?
  8. 两个草包经济学家:向松祚、许小年
  9.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10. 该来的还是来了,润美殖人被遣返,资产被没收,美吹群秒变美帝批判大会
  1. 元龙:不换思想就换人?贪官频出乱乾坤!
  2. 辽宁王忠新:必须直面“先富论”的“十大痛点”
  3. 刘教授的问题在哪
  4. 季羡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5.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认为“颠倒历史”的“右倾翻案风”,是否存在?
  6. 历数阿萨德罪状,触目惊心!
  7. 陈中华: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没革命的必要
  8. 我们还等什么?
  9.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资格这样发问!
  1. 车间主任焦裕禄
  2. 地图未开疆,后院先失火
  3.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毛主席诞辰131年韶山讲话
  4.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毛主席诞辰131年韶山讲话
  5. 何涤宙:一位长征功臣的历史湮没之谜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