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杂谈

“小康”为何被推后了二十年?

嫡传杨家将 · 2009-11-02 · 来源:乌有之乡
建国六十周年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新浪新闻2009年11月1日转载了《北京晚》报导『国家统计局统计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将实现小康』。报导说:

 

“本报讯(记者龙露)昨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0年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监测结果,2007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数为72.9,比2000年提高了13.6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加1.93个百分点,按此发展趋势,到2020年完全可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这样的新闻,对于80后、90后们来说,大概与统计局经常发布的各种可信或者不可信的数据一样,枯燥乏味,远不及某某歌星跳楼、某某青春偶像搞姐弟恋更能吸引眼球。

 

但是,像我这个年纪的人对此则有一种本能的敏感:你精英原先一再庄严地向全国人民承诺,要在二十世纪末实现小康社会。20世纪已经过去快9年了,小康社会实现与否,始终不见公仆给主人们一个交代。现在可好,统计局官员们上下嘴唇一碰,就那么漫不经心地把原先向全国人民所做的庄严承诺,一下子推后来了20年,差不多整整一代!

 

放眼当今世界,哪个国家,哪个政府能有如此魄力?

 

我曾在2000年,也就是21世纪来临之前,写下《世纪末随想》一文。现将文章第二节摘录于此,与诸君共享:

 

二、四个现代化
 
    现在的中小学生有多少能随口说出四个现代化是哪四个现代化?我没做过详细调查,但估计他们对什么鸟“四大天王”却多半能倒背如流。我们这一代人虽未赶上“十五年超英赶美”的大跃进,却有幸在广播里亲耳聆听了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在四届人大上向全国和全世界人民庄严宣布的宏伟蓝图----在本世纪末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从此,实现四化在很长时间里都是党政工青妇大大小小会议必然重申的战略目标,差不多也是电视、广播、报刊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甚至是我们作文结尾必定要呼喊的口号。我们怎能忘记呢?
 
    好象是从十二大开始,“实现四化”就开始悄悄隐退,代之以2000年实现人均国民收入800美圆的“小康”目标。再往后,随着2000年的临近,“小康”还能听到,800美圆就没影了。
 
    如今2000年已到,这些曾经由执政党向人民庄严许诺的战略目标似乎都被遗忘了,就像从来没有这回事一样。在建国50年后的今天,我们才明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要持续50年,到2050年我国才能基本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真让我辈已近不惑之年的人越来越糊涂了!
 
   』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相关专题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热议联想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在中国如此受益的他们为何会铁杆反华?
  2. 曹兴:美国铁了心要赖账?中国是时候清空美债了!
  3. 司马南:中国自由派知识分子的金标准
  4. 1965年,毛主席:“干部子弟是一大灾难!”
  5. 一条“北极鲶鱼”浮出水面,水下还有多少?
  6. 假如没有发生西安事变
  7. 孙女炫富,靠爷爷单位自查恐怕不行
  8. 湖北石锋:焦点是坚持公有制还是坚持私有化
  9. 中国万亿投资俄罗斯资源:盛世买古董,乱世买黄金
  10. 吴震:来自半脑人的指控
  1. 吴铭:国际政治格局质变的标志性事件
  2. ​郭松民 |关于马先生登陆及其他
  3. 今天,我要理直气壮的替“公知”正名!
  4. 1986年陈永贵追悼会:八宝山冷冷清清,大寨人山人海
  5. 历史文献:苏修为何翻来覆去让人民奋斗?
  6. 官方纪念毛主席的规格、频率不如孙中山,这很奇怪
  7. 可叹一个三观端正的好青年,竟死于非命。苏州女子杀夫案背后......
  8. 前三十年犯了“集体性的方向性错误”吗?
  9. 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
  10. 出来洗地了!
  1. 乌有之乡网站募捐公告(2023年3月)
  2. 吴铭|挣脱错误货币理论的枷锁,是打破美国霸权的前提
  3. 中美拔刀,暴风雨真的来了!
  4. 当权派的反击,最惨烈的政治报复来了!
  5. 厉以宁走了,留下了他最爱的贫富两极分化
  6. 谁是老人家“第二件大事”中最大的受益者?
  7. 谁在搞极左?——四清运动与毛刘的决裂
  8. 顽石:说说慈禧太后
  9. 先被美国抄家,再被中国审判,这就是汉奸的结局
  10. 赵磊:刘伶不穿裤子,还是刘伶 ——毛刘的差距为啥这么大(五)
  1. 全国学毛著的标兵廖初江,后来怎么样了?
  2. 《功过在人心》
  3. 中宣部原副部长:后悔当初没有听毛主席的话
  4. 知青上山下乡是新中国的战略决策——兼评“就业危机”之说
  5. 她能怎么办?
  6. 官方纪念毛主席的规格、频率不如孙中山,这很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