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杂谈

刘仰:“中美互疑”是美国“胡疑”

刘仰 · 2012-12-28 · 来源:刘仰博客
收藏( 评论() 字体: / /

  12月17日,美国《星条旗报》的一篇文章说,“美中互疑达到空前的高度”。国外其他媒体的一些说法似乎也验证了《星条旗报》的这个判断。例如,德国某杂志最近一项调查称:只有26%的美国人对中国持有政治信任。加上在中国东南沿海近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似乎“中美互疑”已经到了将影响两国关系走向不断恶化的地步。事实上,这个话题并不新鲜。早在今年3月,中美两位学者王缉思、李侃如就合作发表了一份名为《中美战略互疑:解析与应对》的报告,双方相当开诚布公。《星条旗报》所谓“空前高度”的说法,不过是少数美国人杯弓蛇影加杞人忧天。

  要说“中美互疑”,源头还可以追溯更久。从新中国成立后,这种“互疑”就存在。当初两国处于军事冲突状态时,毫无疑问,互疑或不信任的程度是最高的。因此,《星条旗报》“空前高度”的说法,实在是有点夸大。至少也应该加一个限定词,比方说是“中美建交以后”的“空前高度”。否则,美国人会把自己吓坏。德国杂志称只有26%的美国人对中国持有政治信任,在我看来也不必紧张。大多数民众很容易受媒体影响,美国媒体一打喷嚏,美国民众就跟着感冒。由于美国媒体长期在中美关系问题上喷嚏连连,美国民众得了重感冒,也不足为奇。事实上,美国民众对于外交之类的国家核心问题并没有多少发言权。真正有决定权的,恰恰可能是那26%中的少数人。

  对于“美中互疑达到空前高度”的说法,我们还应该看到,这话出自《星条旗报》这份美国军方的报纸。首先,军方的某些人容易疑神疑鬼,也应该疑神疑鬼,这很正常。因为军队的责任就是打仗,把事情往坏处想,是军方的本份。其次,美国近来在海外的军事成绩单不佳,军方喊几声“狼来了”,也有邀宠的意思。第三,美国经济不景气,庞大的军费首当其冲要受影响。在中美关系上杞人忧天,不管真假,也可以增加裁减军费的难度。所以,我认为美国军方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杯弓蛇影。

  但是,我们的确也应该看到,中美之间确实有互疑、不信任的地方。我认为,责任主要在美国。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美国政治家长期天真地以为他们的政治制度是世界上唯一最好、最先进的制度,只要与美国的政治制度不一样,就本能地产生不信任。中国人一直说要“解放思想”,美国政治家们什么时候也能在这个问题上解放解放思想?由于美国这种顽固的僵化,使得美国很多政策必然导致中国人的反感。例如,至少有一部分美国政客长期没有放弃在中国搞颜色革命的企图,并不断以各种方式实施。再如,在国家统一这一中国核心利益上,美国也没做多少有利于中国的好事。因此,当美国人说不能对中国放心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它自己做的那些事,能让中国人放心吗?将心比心,在对方的立场考虑一下,这是中国人的优秀品质之一,美国人能学会吗?

  关于这个问题,美国人其实还有一个错觉。基于美国在政治理念上的顽固不化,美国人比较容易相信中国国内那些在政治理念上与他们比较接近、甚至是崇拜美国的人。这些人包括部分中国官员、企业家和知识分子。美国人总以为依靠这些人就能够改变中国的落后观念、落后制度。在关于“先进”与“落后”的思想僵化中,美国人即使看到那些政治理念与他们一致的人在中国是少数,依然天真地认为这些“先行的觉悟者”能够日益扩大地影响其他中国人,并进而达到改变中国制度和文化的目的,以为那样就能大大消除中美之间的互疑。事实上,美国人真的应该深入了解一下,那些盲目崇拜美国的中国人,在中国没有多大的市场,而且已经日益丢丑,得不到广大中国人的信任。依靠这些人向美国提供建议或沟通中美关系,结果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在中国已经越来越不得人心。

  中美两国在政治制度上长期都不同,但平心而论,遭受过很多西方列强欺侮的中国,在对西方国家的感情上,对美国是最好的。中国对美国的好感,在美国建国不久就出现了。早在乾隆时代,中国人就认为来中国做生意的洋人中,美国商人最好、最老实。所以那时候,美国西洋参和貂皮能够大量进入中国。当英国人因为茶叶与美国打得不可开交时,中国向美国出口了茶叶,成为美国摆脱英国、获得独立的助力。甚至林则徐虎门销烟时都请美国人站在旁边。清朝制度与美国相差很大,但中国第一批官方派出的留学生就是前往美国。同时,清政府还向美国输送了大量劳工,以卓越的表现替美国建成了横贯东西的铁路。中国那时就没有因为政治制度的差异而对美国产生恶意。反倒是美国突然搞了一个排华法案,严重破坏了中国人对美国的好感。这种教训,美国人至今还不能汲取,如何取得中国人的信任?

  美国人基于政治理念上的僵化,总以为中国的政治制度与美国不同就容易产生冲突,所以才“互疑”,其实只是美国自己在“狐疑”、“胡疑”。如果美国人有点历史感,就会发现,正因为中国与美国不一样的政治制度,才使中国成为美国唯一可以放心的国家。千百年来,中国的政治制度没有导致主动侵犯别国,反倒是美国动不动大打出手,不管理由多么冠冕堂皇,总是美国人先动手打人的吧?如果美国人的眼界再开阔一点就会看到,与他们政治理念、政治制度相同或近似的国家,倒确实与美国发生过不止一次的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忘记了吗?所以,美国还是不要企图把中国的政治制度改得像美国一样比较好。否则,中国如果真的走西方已经走过的老路,说不定哪天第三次世界大战就真打起来了。

  所以说,美国《星条旗报》所谓“美中互疑达到空前的高度”,就是美国杯弓蛇影、疑神疑鬼的结果。相反,中国人坦坦荡荡,美国却基于它的狭隘与僵化而不能理解。面对美国这种疑心病,我们的确也应该想办法解决。我认为,从短期来说,中国领导人的换届,有些新政策还不明朗,是造成美国疑心病加重的原因。其次,朝鲜最近的局势也让美国更加狐疑。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的确也有责任,因为中国对于朝鲜半岛的态度不够明朗、坚定,发生过一些摇摆。这可以看成是中美互信问题上一个要解决的中期问题。要实现中美互信,长期来说,主要责任还是在美国。美国需要放下身段、解放思想,认真体会中国的政治传统、价值观念和深层文化。如果美国永远死守着自己的那些政治理念、价值观和文化,将永远难以理解中国,最终把自己的疑心病变成神经病,在杯弓蛇影的自我惊吓中手足无措。

  事实上,只要美国改变处处“老子天下第一”的劲头,就很容易与中国打交道,就很容易取得中国人的信任,美国也就比较容易理解中国。至于经济问题,中国人一贯的传统就是大家发财,有钱大家赚。这个原则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懂。美国人如果还不信,只能自己去面壁思过了。当然,中国人“有钱大家赚”的原则必然会要求与之相应的经济制度、经济规则,它很可能与美国人自以为是的经济制度、经济规则不一致。在这个问题上,需要美国调整、适应,也是应该的。所以,所谓“美中互疑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更多成分是因为美国唯我独尊所导致的对中国的不了解、不信任。是美国的“胡疑”,而非中美的“互疑”。说实话,中国真的很想同美国搞好关系,只是美国很多时候像个不懂事的孩子,让中国人感到失望。对一个不争气孩子的胡闹,给一点脸色、给几句训斥,其实是关心,是看在“孺子可教”的份上,想帮助他尽快成长。否则,懒得理你。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苏北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2.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3. 这不是个案,而是整个时代的病
  4. 历史文献:原河南省委宣传部长杨止仁给原河北省委书记李尔重关于探讨历史问题的一封信
  5. 夏小姐,一个被公知洗脑的完美标本!
  6. 白岩松:如何解决老百姓有钱不敢花?
  7. 钱学森提倡的“大成智慧学”,到底是什么
  8. 改革开放,农民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9. 临终前,这位开国将军仍放不下这件事……
  10. 高考的本质是什么?
  1.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2.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5. 某些人已经疯狂到开始胡言乱语了
  6.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
  7.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8. 毛泽东的晚年超越了时代局限,没能理解他,是我们的悲哀!
  9. 苏联亡了,但亡的不是社会主义!
  10. 教室里为什么不挂毛主席像?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3. 中共最危险的叛徒,从叛变到处决的内幕详情
  4.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5.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6. 当财政走向失控
  7.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8.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9.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10. 江青谈京剧革命(中英文)
  1.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2. 举国“痛打”哈佛大学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沉痛哀悼:崔凤金同志逝世!
  6. 忠县煤矿离奇破产,职工生计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