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历史视野

人民网:毛主席发给我一支枪--台江老兵杨文光的故事

唐光程 · 2014-09-10 · 来源:乌有之乡
毛主席逝世38周年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台江县方召乡方召村一间木屋。

  堂屋正面的板壁上贴着两张大大的毛泽东和朱德的像。

  走进杨文光的家,记者第一眼发现,他正坐在画像对面的木沙发上,两眼呆呆地望着对面板壁上的画像出神,时不时嘴皮嚅动张合一阵,似乎在念叨什么。

  家里人说,他现在身体不太好,半年前还可以上山劳动,因风湿及帕金森老年综合症现在不能走了,上厕所都要人搀扶。平时,没人打扰,他就这样坐在沙发上发呆,望着毛主席和朱德的像出神,一坐就是半天。这两张像一直就这么贴着,从1951年初台江县刚解放不久,杨文光准备参军时就已贴上,直到现在,只是中途换了几次新的。

  记者看到,杨文光放在沙发上的双手十指已明显变形,右脚在不停抖动。

  “你想说什么?”记者落座后问杨文光。

  “毛主席发给我一支枪,我要一辈子扛着这支枪!”

  老人异常严肃,浑浊的双眼忽然睁开,放出光来,语气坚定而自豪,不容置疑。

  但没想到,不一会儿他忽然像孩子一样变了脸,眼睛眨巴几下,大滴的老泪像泉水一样涌出,顺着略显窄狭的长脸流到下巴,重重地砸在地上。恍惚中,记者心中一震,生出些许担心,如此沉重的眼泪,木质地板是否经受得住打击?

  他想起了毛主席的教导,想起了从1951年6月至1958年8月七年多的岁月,朝鲜战争,西藏剿匪,战友们一个个倒下……

  我要一辈子扛着这支枪

  “您见过毛主席吗?”记者问。

  “见过。我见过毛主席三次,一次是在北京,两次是在战场上。”

  杨文光1930年1月出生,84岁了,身体不好,身上有七处枪伤,记忆有些模糊,思维也有些混乱,且吐字不清,但说起见到毛主席时却字字清楚、铿锵有力、慷慨激昂。

  1960年4月,是杨文光一生中最难忘、最激动的日子。作为民兵工作的模范代表,他得到了到北京参加全国民兵工作大会的荣誉。会上,毛主席、董必武等中央领导同志亲自接见他们,并授给部分优秀代表每人一支半自动步枪。会后,杨文光特意邀约19个得到步枪奖励的代表到天安门前照了一张合影留念。

  三次见到毛主席

  今年84岁的杨文光,身上有7处枪伤,记忆有些模糊,思维也有些混乱。但说起见到毛主席时的事情,却出乎意料地字字清楚。

  1951年6月,杨文光响应国家号召参加抗美援朝,1953年7月回国被编入3476部队进藏剿匪,1958年8月复员转业回乡,1987年7月退休。

  “我见过毛主席3次,一次是在北京,两次是在战场上。”杨文光说,1960年4月,作为民兵工作的模范代表,他获得了到北京参加全国民兵工作大会的荣誉。会上,毛主席、董必武等中央领导同志亲自接见他们,并授给部分优秀代表每人一支半自动步枪。会后,杨文光特意邀约18个得到步枪奖励的代表到天安门前照了一张合影留念。

  会上,毛主席还告诉大家,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三不怕累,死也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退休后,他依然背着这支枪,从不离身,每天都要擦拭一两次。

  1996年10月21日,出于红色教育的考虑,台江县人武部动员杨文光将枪献出,由民兵武器库保管。为此,县人武部军事科还专门给杨文光打了一张收条,声明是“代保管”,枪号为:1809313。前些年,凯里军分区将此枪收入保存,一直至今。

  上甘岭比电影里苦

  1987年7月,杨文光从台江县革东区人武部部长岗位上退休。闲来无事,他经常看电视,最爱看的是战争片,特别是电影《上甘岭》,不论哪个台,只要播放就一定会看。

  近几年,每次看完《上甘岭》,他总是闷闷不乐,家人见了不解。“里面怎么没有我?我也参加了上甘岭战役,而且还负了伤,住了3个月的医院。”许是不好意思,憋了半天他才说出来。

  家人耐心解释,这是电影,是演员扮演的,不是纪录片。

  杨文光懂了,但似乎又不懂,里面的场景似曾相识又似乎不同。

  “我们打上甘岭的时候比电影里的还要苦、还要惨哩!”

  那是一场多么惨烈的战斗!他们只能往山头上冲,稍一后退敌人便反扑上来。坑道里,大小便不能及时处理,烈士的遗体不能及时掩埋,硝烟味、硫磺味、血腥味、屎尿味弥漫,让人窒息。

  有一次,他们已经饿了好几天,没想到敌人的飞机投下的食品有几箱落到了他们的阵地上,大家因此度过了一场难关。

  朝鲜的天气很冷。有一次,他们连在一个冰天雪地的日子里执行战斗任务,杨文光和战友们趴在雪地上,一动不动地坚持了数天,整个人除了大脑还有一点意识,其他都僵硬了。许多战士事后再也没有站起来,一直保持着原有的姿势。杨文光挺过来了,但却留下严重的风湿病。

  从复员证上记者了解到,杨文光复员前属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川军区训练团,任排长,是步机枪手。

  一张浸血的人民币

  记不清楚是进入西藏剿匪的第几年了,当初和杨文光一起参军、同在一个连战斗的6个黔东南籍战友,后来只剩下他和杨通富。杨通富是黄平县人,比他大半岁,平时两人玩得最好。

  在一次战斗打响前,两人作了一个约定。“现在只有我们两个黔东南的老乡了,也不知道这次战斗后,我们还能不能活着。”杨通富感慨地说。

  “不管谁活着回来,都要写信告诉对方家里人一声,有机会回家的话,就去对方家里看一眼。”杨文光提议。

  战斗异常激烈,超出预料。

  战斗接近尾声时,一声爆炸,杨文光刚一扭头,一块弹片擦着他的后脑皮飞过去,一幕惨烈的场景永远定格在眼前:一位战友的身体像气球那样被炸弹的气浪高高抛起,越过一棵碗口粗细的树梢才沉重地掉下来。

  杨文光不顾一切地奔过去,发现正是杨通富。

  杨通富没留下什么贵重遗物,从他的上衣兜里,杨文光摸出了一张浸满血的人民币。

  战斗结束后的第二天,杨文光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杨通富的家人写了一封有史以来最长的信,并把那张浸血的人民币夹在信里,给他的家人寄了过去。

(黔东南新闻网 新华网贵州)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wuhe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2. 这不是个案,而是整个时代的病
  3.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4. 历史文献:原河南省委宣传部长杨止仁给原河北省委书记李尔重关于探讨历史问题的一封信
  5. 未完成的《反击》、以及反击进行时
  6. 临终前,这位开国将军仍放不下这件事……
  7. 夏小姐,一个被公知洗脑的完美标本!
  8. 白岩松:如何解决老百姓有钱不敢花?
  9. 土埋到脚脖子的生活:一个被吞噬的中国乡村
  10. 把武训比作张桂梅,不仅仅是张桂梅的耻辱,更是......
  1.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2.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5. 某些人已经疯狂到开始胡言乱语了
  6.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
  7. 毛泽东的晚年超越了时代局限,没能理解他,是我们的悲哀!
  8.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9. 子珩墨|最怕的不是仇恨毛主席,而是热爱毛主席的“伪君子”!
  10. 苏联亡了,但亡的不是社会主义!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3. 中共最危险的叛徒,从叛变到处决的内幕详情
  4.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5.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6. 当财政走向失控
  7.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8. 内奸:倒查20年
  9. 江青谈京剧革命(中英文)
  10. 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什么在摧残我们的下一代?
  1.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2. 举国“痛打”哈佛大学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沉痛哀悼:崔凤金同志逝世!
  6. 忠县煤矿离奇破产,职工生计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