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历史视野

话说乾隆皇帝的作风问题

望长城内外2013 · 2015-03-09 · 来源:乌有之乡
收藏( 评论() 字体: / /

  话说乾隆皇帝的作风问题

  (本文纯粹说的是历史,请勿与现实相联系)

  乾隆皇帝,即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他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他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在乾隆年的中后期,官场的贪腐十分严重,这与乾隆帝的“作风问题”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乾隆帝好大喜功,只愿听颂扬之声,导致他重用了一批阿谀奉承之徒。

  乾隆帝的才能不如他的祖父康熙帝,实干精神又不如他的父亲雍正帝,然而他却好大喜功,处处显示自己比他的前任还能干。为此,他连年用兵邀功,在边疆地区和周邻诸国发动战争,接连打了大小10战,自诩为“十全武功”,自称是“十全老人”。而综观这10次战争,过大于功,败多于胜,并且大都是可以避免和不打的,其结果,使国力大受消耗。

  乾隆帝好大喜功、自我欣赏的心态,在他晚年驳斥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尹壮图关于“官吏贪婪”奏报时说的一段话中,表露得非常明显。他说:“朕自缵绪以来,益隆继述。凡泽民之事,敷锡愈多,恩施愈溥。此不特胜国所无,即上溯三代,下讫宋元,亦复罕有伦比。”这段话的意思是:“我自从继位以来,就努力使国家更加兴盛。凡是施恩惠于民众的事情,做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这不单在我大清国是史无前例的,就是上溯到夏、商、周三个朝代,下到宋朝和元朝(明朝被我大清所灭,根本不值得一提),也是很少有能与本朝相比的。”乾隆帝实际上是说:他当皇帝的这几十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其陶醉于自我欣赏、自我赞美之心情溢于言表。

  由于乾隆帝好大喜功,因此他非常喜欢听颂扬自己的话,到了晚年,他更是只愿听颂扬之声,听不得半句说他对国家的治理有问题的话。

  就拿前面提到的尹壮图来说吧。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尹壮图奏报:“各督抚声名狼藉,吏治废弛。臣经过地方,体察官吏贤否,商民培养皆蹙额兴叹,各省风气,大抵皆然,请旨简派满洲大臣同往各省察查望。”这实际上是对和珅执掌大权十多年以来,贪污营私,贪赃枉法,造成全国各省银库亏空的指控,请求皇上能否派出大臣下去调查清楚。

  乾隆帝看了以后很不高兴。尤其是尹壮图在奏折中提出,调查的官员要秘密查访,让和珅也是愤恨不已。和珅对乾隆帝说:“尹壮图所谓的密访实在是不成体统,不能任由他身为朝廷命官任意查访,必须给他指出范围,也不致搅得各地百姓不得安宁。”乾隆帝感到和珅言之有理,就下令尹壮图每查一地之前,要用快马通知地方的官员。这样一来,那些府库亏空的府县,在尹壮图到来之前就能接到通知,想办法应付检查,瞒骗过去。和珅为了做到万无一失,又向乾隆帝推荐向来忠心依附于他的庆成陪同尹壮图查访。乾隆帝也首肯了,下诏命尹壮图与庆成一起去各省调查府库,每到一处必用五百里快马通知各地,不使地方惊慌,而且二人必须尊重地方上的官员,不得以钦差的身份压人,尹壮图要听从庆成的安排,助庆成行事。其结果,大家可想而知——尹壮图什么真实凭据也没有查到。他对和珅等人的做法满心愤懑,却无可奈何,只有仰天长叹,向乾隆帝写奏折,承认自己夸大其辞,捕风捉影,没有真实凭据,调查中也未发现有什么破绽,向乾隆帝请求回京后处罚自己。

  乾隆帝在这种情况下,多次下旨,历数尹壮图的奏折是“希荣卑鄙,饰词谎奏。”等到尹壮图回到京城后,就被刑部以“比挟诈欺公,妄生异议律”关进了大狱,判处斩刑。在尹壮图案发之后,纪晓岚曾打算为尹壮图求情。乾隆皇帝听说后勃然大怒,当即骂道:“朕以你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全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后来,乾隆帝宽免了尹壮图的死罪,他便辞官回乡,直到嘉庆四年才被嘉庆皇帝重新起用。

  乾隆帝好大喜功,只愿听颂扬之声,其结果必然是“远君子,近小人”,导致他重用了一批阿谀奉承的官员,而这些人又大都是贪赃枉法之徒;而敢说真话、廉洁奉公的官员,则不被他所喜欢,许多人最后都被和珅等贪官诬告陷害所除去。

  其次,乾隆帝任人唯亲,重用了和珅等大贪官,结果带坏了一大批官员,严重败坏了风气。

  乾隆帝退位前约二十年间,任用满洲正红旗钮祜禄氏和珅为军机大臣,晋授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文华殿大学士等职,朝政日益被和珅所操纵。和珅以宰辅兼户部、吏部两尚书,朝庭财赋之收支,官员之升黜,均操其手。和珅由此无厌地向各级官员索取财货,各级官员也竞向和珅纳贿输财。上下相通,层层效尤。自朝庭到地方,形成了以和珅为首的庞大的官员贪污网。

  和珅原先是宫中的侍卫,是乾隆帝的“身边人”。由于他为人聪颖博闻,又很会“来事”,因而深得乾隆帝的赏识,成为乾隆帝的“亲信”。乾隆四十五年(1780),他通过查办李侍尧案,使乾隆帝对其宠信有加,并将幼女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这样,和珅就与乾隆帝成为了儿女亲家,乾隆帝由此也就更加信任他了,把许多要职和大权交给了和珅。

  和珅既无战功,治国也无重大建树和成绩,完全是凭着他是乾隆帝的亲信和亲戚而受到重用的。乾隆帝重用他,是典型的任人唯亲。正是由于和珅等人的被重用,他们又带坏了一大批官员,才造成了乾隆年后20年官场上下贪赂公行,风气越来越坏的局面。

  第三,乾隆帝喜爱游山玩水,崇尚浮华,导致皇室贵族和整个官场奢靡之风日盛。

  在中国历史上,乾隆帝是最喜爱游山玩水的一个皇帝。他上效康熙帝,连年巡游南北各省,号为东巡、西巡和南巡。康熙帝的出巡,旨在考察形势、巩固统治和视察黄河的治理,而乾隆帝的巡游,主要以游乐为目地。上下虚耗,所经之处竞尚侈丽,造成极大的靡费。

  据史书记载,乾隆帝先后五次到满州故乡和山东泰山、曲阜等地东巡;六次到山西五台山和河南嵩山等地西巡;六次到江南巡游,游经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等省。至于热河避暑、木兰行围,更是每年的常例。乾隆帝在位之年,几乎每年都有数月在外游幸。

  乾隆帝的历次巡游,耗费无度,极其豪侈奢靡。例如乾隆十六年(1751)他第一次南巡,随行人员规模浩大,前呼后拥,多达2500余人。启程一年前,经行各地即已在忙于准备御舟,修筑道路,布设行营行宫,筹备迎驾。乾隆帝出发前,下谕免除了乾隆元年至十三年(1736—1748)江苏积欠的捐税银228万余两和安徽积欠的捐税银30万5000余两,浙江无积欠,就免除了来年的捐税30万两。乾隆帝巡游所到之处,当地设备接送,竞尚豪华,据说每处所费都在二、三十万两以上,超过康熙帝南巡时的10倍。乾隆帝首次南巡到底花了多少银子,史料中没有明确数字,但是光扬州盐商助其南巡就捐了100万两,由此可见一斑。

  乾隆帝到各地巡游,玩赏山水,还到处题字,在中国的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至今还可以看到他留下的“御笔”。

  乾隆帝在南巡时看到江南的一些园林设计巧妙、构筑精美,十分喜爱,巡游回来,就在京师和承德等地仿照江南园林不断扩建皇家园囿。乾隆帝连年修建园囿,耗费了巨大的财力物力。

  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帝为皇太后庆祝六十寿辰,举国上下,造成极大的靡费。由此开端,此后几十年间,皇室各种喜庆典礼,竞尚豪侈,愈演愈烈。乾隆二十六年(1761)皇太后七十寿辰,乾隆三十六年(1771)皇太后八十寿辰,都举行了盛大的庆祝,庆祝活动的靡费难以计数。

  而乾隆四十五年(1780)和乾隆五十五年(1790),乾隆帝过七十岁和八十岁生日时,庆典更为隆盛,靡费更是巨大。光是举办庆典本身,每次耗银都在百万两以上。

  皇室奢靡,上行下效,不仅助长了浮华奢靡之风,也促使官吏的贪贿勒索日益加剧,难以遏止,对官场的贪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由此可见,乾隆年中后期,官场的贪腐之所以非常严重,乾隆帝自身作风不正,是一个主要原因。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草原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2. 未完成的《反击》、以及反击进行时
  3. 历史文献:原河南省委宣传部长杨止仁给原河北省委书记李尔重关于探讨历史问题的一封信
  4. 临终前,这位开国将军仍放不下这件事……
  5. 把武训比作张桂梅,不仅仅是张桂梅的耻辱,更是......
  6. 土埋到脚脖子的生活:一个被吞噬的中国乡村
  7. 一张试卷的正义,能有多大?
  8. 致2025年高考生的一封信
  9. 被误解的取消高考,毛主席的教育革命!
  10. 1966:强烈要求废除旧高考制度——北京女一中学生写给毛主席的信
  1.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2.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某些人已经疯狂到开始胡言乱语了
  5.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6.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
  7. 毛泽东的晚年超越了时代局限,没能理解他,是我们的悲哀!
  8.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9. 子珩墨|最怕的不是仇恨毛主席,而是热爱毛主席的“伪君子”!
  10. 教室里为什么不挂毛主席像?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3. 中共最危险的叛徒,从叛变到处决的内幕详情
  4.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5.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6. 当财政走向失控
  7.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8. 内奸:倒查20年
  9. 江青谈京剧革命(中英文)
  10. 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什么在摧残我们的下一代?
  1. 沉痛哀悼!香港毛泽东思想学会林敏捷会长逝世
  2. 举国“痛打”哈佛大学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沉痛哀悼:崔凤金同志逝世!
  6. 忠县煤矿离奇破产,职工生计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