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风华正茂

当代年轻人,争抢着去当猪…

酷玩实验室 · 2023-07-06 · 来源:酷玩实验室公众号
字体: / /

任何语境下,“猪”似乎都算不上一个友好的词汇。

中文世界的一句“蠢猪”,可以平移到英语中的“what a pig”,法语的猪是“cochon”,也有邋遢的意思。

虽然日语里没有“你是猪”这种直白的垃圾话,但《千与千寻》中,贪吃的父母也会变成猪头。

形容一个人不可靠,还不如相信“母猪上树”,好不容易踩中风口,竟然是“猪都能起飞”,组团开黑表现拉胯,必然是“猪队友”。

除了香喷喷的红烧肉,大概没有人愿意和“猪”扯上关系。

但最近一段时间,却有一帮年轻人争相当猪,面对色彩缤纷的猪食一边流哈喇子一边代入:

“下次能多加一点土豆吗?我爱吃。”

“湖南的,没点辣椒吃不下,谢谢。”

“多放红薯和南瓜,不要白萝卜,谢谢。”

“挑食的先出栏,谢谢。”

没想到,现在的小猪还怪有礼貌的哩。

01

B站up主@独守自然村的视频,几乎全都是煮猪食的。

视频中的大哥先吆喝一声“猪友们,开饭咯”,接着手起刀落,伴随着咔咔咔咔的切菜声,白的萝卜,绿的青菜,紫的茄子,黄的南瓜,红的番茄……五颜六色的蔬菜果瓜顺势滚落到锅里,煮到咕嘟咕嘟冒泡,一锅新鲜的猪食就完成了。

一开始,很多人是当解压视频来看的。三、五分钟的视频,几乎没有闲话,只有up主利落的剁菜声,搭配着各种蔬菜滚进锅里,就像修驴蹄、切肥皂、洗地毯一样,煮猪食提供的也是一种沉浸式的农村生活体验。

但不知道从哪天开始,屏幕前有观众突然察觉到了不对劲。

猪吃得也太丰盛了吧,每天都是新鲜的南瓜、土豆、红薯、白菜,有时还有竹笋、香菇、西兰花、菜心,甚至还有紫米、西葫芦。

试问现在有几个人,能吃到这么丰富且新鲜的食材?

首先是坐标北方的人馋哭了,这水灵灵的菜心和竹笋,我都没吃过这么好的。

有人一合计,各种蔬菜混合水煮,这不就是清汤麻辣烫吗,这么一碗丰盛的麻辣烫,在一线城市少说得40块钱。

有人对着自己的轻食套餐陷入了沉思,同样的紫米、西兰花,同样的南瓜、小土豆,除了没有鸡胸肉,自己原来和猪猪吃的一样。

也有人觉得,能花几十块钱吃轻食的都算奢侈,你看我们,就只能吃外卖料理包、沙县飘香拌面,一顿饭唯一的粗纤维,可能是用作调味品的大葱段。

还有人秉承着糊弄学的原则,平时只用“面包+一片蔬菜”的“白人饭”来维持基本生命体征,面对丰富的猪食,嘴角流下了不争气的泪水。

更有身在韩国的网友DNA动了,这……不比泡菜锅好吃多了?

就连妈妈们也叹为观止,这猪食,看起来比我做的宝宝辅食都好吃。

突然之间,大家就集体顿悟了,原来猪食这么好,不管了,我也要做一只精神小猪。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幕:

今天的菜单有土豆,弹幕里马上表示,我爱吃土豆,多来点。

要是今天有南瓜,还会有挑剔的“猪友”表示,南瓜要是削皮就好了。

马上就会有“猪友”站出来,不行,挑食的先出栏(猪、羊等其他动物长到屠宰重量就是出栏),我不挑,我啥都吃。

来自天南海北的“猪友”,不管是不吃辣的,还是不吃葱花香菜的,都在“番茄锅”上达成了共识——

沙瓤多汁的西红柿,煮一锅酸酸甜甜的番茄汤底,配上纯天然有机无公害蔬菜,这配置高低得是米其林三星。

如果有一天,菜单里突然出现了更高阶的食材,像西兰花、香菇这种,大伙儿又会立刻警觉,为什么今天吃得这么好,这该不会是最后一顿吧。

更有甚者,已经完全融入其中,还留下了销魂的影像。

这场景,以至于新来的网友以为这是个像李子柒一样的乡村美食栏目,看大家吃得这么满足,还一脸懵逼地想:

这菜都不洗一洗吗?

这红薯上还有泥巴怎么就放进去了?

怎么连白菜梗都丢进去了?

直到看到最后,up主“yohohohoho”地呼唤,大大小小的猪崽子冲出猪圈一通猛吃,才意识到,原来这是猪食啊。

02

年轻人争做“猪友”,是因为向往“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农村生活吗?

up主展示的,其实并非大家想象中的春花秋月、怡然恬淡的农村,相反,视频中的农村生活,都是高强度的劳作、连轴转的农活,哪怕一个简简单单的喂猪食,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劳动量。

举个例子,up主来自福建农村,因为耕地都在山上,所以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全部依靠人工来播种、插秧、施肥、收割。

除此之外,用来做猪食的南瓜、辣椒、西红柿、丝瓜、豆角、草莓等各种蔬菜,大部分都是自己种植的,因为家里吃不完,拿到集市上费用也不菲,所以干脆就留给猪吃。

这还不算,up主还养殖了猪、鸡、鸭,这些动物的饲料、窝棚也都是自己做。

而在视频之外,还会有天气不好、动物生病等各种问题,需要及时地干预处理,一年到头忙忙碌碌,其辛苦程度是从小生活在城市里的人难以想象的。

但即便如此,依然有人私信up主,“我能去你家喂猪吗?保证不偷吃。”

虽然这大概率是一句玩笑话,却真实地反映了当下社会的一种普遍心态:

农村生活挺累的,但相比在城市里精神内耗,倒不如去农村,干点实实在在的体力活。

写文案的、搞设计的、做运营的……格子间的打工人面对着无理取闹的甲方、空荡荡的文档,抓耳挠腮之际只想瞬间移动,去工厂拧螺丝、去超市理货,去咖啡馆拉花,去马路上扫大街,做一些付出劳动,就能看到实实在在成果的工作。

毕竟,喂一年猪,少说也能拥有200斤优质五花肉。

但话说回来,很少有人敢真的裸辞,去找一个喂猪的工作(可能也找不到。

大部分人只能一边拖着疲惫的身体挤上晚高峰的地铁,一边打开煮猪食的视频,幻想自己变成了那只矫健灵活的猪猪。

干净的就餐环境,精心搭配的健康晚餐,不用想减肥今天又摄入了多少热量,也不关心明天就是项目的deadline,绩效考核什么通通见鬼去,低头哼哧哼哧地吃就好了。

大不了吃胖了先出栏。

争做“猪友”,这不是跟风式的玩梗,也不是无聊时的消遣,而是一个独立于现实生活之外的“乌托邦”——

当你进入“猪圈”,感觉这里的人怎么都不太正常;

等你也变得“不正常”了,才会知道,偶尔“发疯”的感觉,这么爽吗?

尾声

最近有一个比较火的梗,是这样说的:

教育具有长期性和滞后性,就像是一个闭环,多年后你有一个瞬间突然意识到了什么,那就是子弹命中的瞬间,此时才是教育的完成。

这个“子弹命中的瞬间”,指的是当年懵懵懂懂的事情,直到经年之后才恍然大悟的瞬间。

就像《范进中举》,上学时嗤笑范进的疯癫,等到自己考公考研失利时,才惊觉原来自己不如范进。

找工作时向HR解释自己的证书、项目经验,才想起《孔乙己》中执着于“茴”的四种写法的孔乙己。

这种“子弹命中的瞬间”,往往带着现实的、沉重的叹息,是“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的无奈。

求学、就业、结婚、生子、车贷、房贷……当年轻人一边面对残酷的现实压力,一边又要咬牙前行的时候,适当“发疯”就成了行之有效的发泄方式。

无论是自嘲的“鼠鼠我啊”,还是卖崽的网红青蛙,无论是治愈系的“小狗文学”,还是仪式感十足的“猪猪吃播”,本质上都是人们短暂逃离现实,用来消解无奈和无趣的出口。

管他明天刮风下雨,今天就像这个ID为“得再活一天”的“猪友”一样:

直接把脚伸进食槽,拱走别的猪友,埋头狂吃,要是有其他猪猪过来,就撅腚顶开,一直吃到开心得猪叫。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焦桐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某作家笔下“中国第二次解放”,解放了谁?
  2. 毛主席究竟为什么要发动那场运动?
  3. 中科院专家:"如果房子价格一直下跌,你我都将没有饭碗"!老百姓回怼:先查查你名下几套房?
  4. 用心良苦
  5. 李进同志(四)
  6. 西藏烟花秀事件,主要矛头不在烟花
  7. 福建舰三型机弹射成功,接下来该解决中国的精神战斗力了。
  8. 上班的真谛就是把尿喝白。
  9. 走进南街村(5)| 答网友问:南街村撑不下去了吗?
  10. 网民不满意,武大尘埃继续飞扬
  1. 翻案为什么不得人心,毛主席为何伟大?
  2. 教师节,是个笑话!
  3. 李进同志(二)
  4. 陈中华:司法乱象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
  5. 莫言的谦虚,陈佩斯的微笑
  6. 731 首映差评如潮;这部电影到底怎么样?
  7. 长征时,张闻天夫人刘英担所任的“中央队秘书长”是个什么职务?
  8. 毛主席聚沙成塔,走资派毁塔成沙
  9. 北大副校长任羽中的腐败内幕——不新鲜的靠啥吃啥
  10. 李进同志(三)
  1. 唐国强,已不配饰演毛主席
  2. 朱德这两首诗是读懂文革的重要文献
  3. 【深情纪念毛主席逝世49周年】9.9缅怀毛主席,毛主席与邓小平谁准确地预见了未来?
  4. 毛选违禁?孽障!
  5. 斯诺的谈话——关于文化大革命
  6. 闫宏伟:谁定伟人去世次日为节?
  7. 郭建波:关于王、关、戚问题的历史考察
  8. 把判国者当座上宾,是叛徒间的惺惺相惜吗?
  9. 张CQ:文化大革命就是要把修正主义根子挖掉
  10. 形势一片大好,大好一片全都是形式
  1. 那一天,毛泽东主席说: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2. 走进南街村(4)| 南街村搞公有制是否违背中央政策?是否违背群众意愿?是否有强制命令?
  3. 翻案为什么不得人心,毛主席为何伟大?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什么样的市场经济?
  5. 光刻机残骸现身,原来毛主席时代就有光刻机!现在却被卡脖子,这么“伟大的功劳”,谁的?!
  6. 北大副校长任羽中的腐败内幕——不新鲜的靠啥吃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