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风华正茂

蒲公英的故事:高校毕业生就业面面观(二)浸泡在冰水中的数字

子山 萧炎 付能 黄桥 · 2023-11-08 · 来源:深耕纪|今日头条
字体: / /
如此高的失业率,是为什么?是蒲公英不够努力?是蒲公英没找自己的问题?还是整个社会结构的系统性问题?​​​

第二篇:浸泡在冰水中的数字

关于大学生失业率的概况,从宏观数据上看,是没有详细数据的。国家统计局并没有放出这些祖国花朵的失业率数据,只有16-24岁青年失业率状况。而官方也以16-24岁的青年失业率来评估大学生就业状况,所以我们也只能根据该数据来推测大学生失业的情况。

国家统计局每年都会统计了16-24岁就业失业率的状况,从2018年疫情前开始,一直到2023年,失业率逐年上升。而从图一来看,疫情政策的调控,并没有使得失业率上升这一趋势发生剧烈变化。整体上,失业率是逐步缓慢上升的。

图一:中国就业人员调查失业率16-24岁人口,来源:国家统计局,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507173

然而针对该数据,很多人对此提出三点质疑。

首先,16-24岁这一年龄区间的划分既包含在校的高中、大学学生,也包含毕业大学生,该数据是否将在校学生划为失业人口,导致夸大青年失业率状况。

其次,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就业标准,每周为了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而工作一小时及以上和因休假、临时停工等暂时离岗的人,这些人都属于就业。那么,如此宽泛的标准就业标准,又是否导致故意缩小青年失业率状况?

最后,大部分大学生的年龄范围在18-22岁,研究生和博士则大部分不在16-24岁这一范围,该数据选择的区间,能否代表大学生失业率的宏观情况?

首先关于第一点,国家统计局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我国按照国际劳工组织关于就业、失业的统计标准,将16岁及以上人口划分成三类,一类是就业,一类是失业,还有一类是非劳动力。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标准,就业人口是指在调查参考期内,通常为一周,为了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而工作一小时及以上和因休假、临时停工等暂时离岗的人,这些人都属于就业。

失业人口是指没有工作,在近期寻找工作,而且立即能去工作的人。这些人有工作能力、工作意愿,这属于失业人口。

非劳动力是指16岁及以上既不属于就业人口也不属于失业人口的人。比如,没有工作意愿或失去劳动能力的人,这些不在就业和失业统计范围之中。比如前面谈到的青年人,有一些在校学生没有寻找工作,也没有工作意愿,是不会统计到失业率当中的。

所以实际上,在校园学生如果没有就业意愿,从统计口径来说是不纳入就业的,不存在“注水”的情况。但是,高校就业率造假,是一个人尽皆知的事情。根据北京青年报(

https://finance.ifeng.com/c/7yBdksRf2Qm) 报道,大部分高校迫于政治压力,保指标,不得不通过强迫签订三方协议、挂靠单位等方式,制造虚假的就业数据。

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3/55167/sfcl/202303/t20230323_1052203.html)202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9.6%。这意味着全国18到22岁年龄段,其中59.6%的人都接受了高等教育。而普通本科和专科等人数占了高等教育人数的约90%,所以大部分高校就业率数据造假,实际上对于数据的影响是巨大的,国家统计局是否对于造假院校的数据进行了误差修正,我们并不清楚。

关于第二点,关于就业标准问题,我们可以参考国际标准来对比该标准是否合理。实际上中国的统计标准是和国际标准接轨的,根据国际劳动组织的定义,每周至少工作一小时获得报酬,确实是作为就业的标准。并且美国以及香港等地也以国际标准作为基准失业率,所以不存在条件过宽,缩小了失业的比例。

然而问题的关键不是是否运用这个标准,而是这个标准能否反应就业的客观现状。如果是正式工,按照国际通行的劳动标准,每周至少工作35小时,这个标准当然合理。但是对于临时工、零工、灵活就业者等特殊群体来说,并不具有稳定的工作,这些人群无法和正式工相提并论。实际上美国、香港等地,根据不同劳动群体,细分了不同的失业率。比如美国分为U1-U6六种不同人群,其中U6类似中国的灵活就业。香港则有就业不足率,即非自愿情况下一周工作时间少于35个小时等的占比。

关于第三点的质疑,我们可以通过国家统计局数据进行测算。前文提到,中国高等教育人口占同龄段人口的56.9%,并且研究生、博士生这些在校学生无就业意愿并不算在就业人口中。所以,16-24岁这个范围虽然宽泛,但是结合中国的学制,是能大致推测实际状况的。

然而我们知道,大学生只占16-24岁人群的59.6%,那么有没有可能这么高的失业率是由另外的40.4%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造成的呢?各个高校的就业情况,又是否依旧造假呢?下面就来看看各个高校的就业报告情况。

微观数据情况

与宏观状况相反,笔者对全国高校所出就业质量报告进行了统计,发现高校的就业情况,实际上是和国家统计局的16-24岁失业率相符合的。 笔者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的数据,抽取了几十份高校2022年毕业报告,显示如下(

https://www.ncss.cn/ncss/zt/202301/20230118/2254824679.html )。

首先待就业比例均取自高校自己统计的就业报告中,所有休学、重修等,均不在毕业人数中。高校只统计拿大毕业证后,学生的就业情况。

从中我们能看出,平均来看,各大高校待就业比例均在10-15%之间。并且待就业率具有很明显的地域性。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区的高校,待就业率平均低于10%,而黑吉辽、河北、河南、贵州等地,则待就业率平均高于15%。而是否是名校也影响待就业比例,像广东省内的华南理工大学待就业率仅有2.57%,而同省的电子科技大学,则高达20.26%。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名校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学生集中在普通一本、专科、职高等院校,所以名校的就业率权重较低。

并且从高校的毕业报告来看,存在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签约中等较为模糊的、可能成为待就业人群的学生,如果加上这些人员以及部分高校数据造假,实际数据是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相吻合的。所以,结合宏观数据和微观的各高校的数据,我们可以认为,国家统计局关于16-24岁的失业率,能够反映大学生的实际失业率。

这些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蒲公英们的泪与歌。他们本怀揣着家庭的希望,个人的理想,踏入梦想的校园,现实却给了他们最沉重的教训。我们不得不反思,在21世纪的今天,在本科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不到4%的情况,如此高的失业率,是为什么?是蒲公英不够努力?是蒲公英没找自己的问题?还是整个社会结构的系统性问题?​​​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焦桐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某作家笔下“中国第二次解放”,解放了谁?
  2. 毛主席究竟为什么要发动那场运动?
  3. 中科院专家:"如果房子价格一直下跌,你我都将没有饭碗"!老百姓回怼:先查查你名下几套房?
  4. 用心良苦
  5. 李进同志(四)
  6. 西藏烟花秀事件,主要矛头不在烟花
  7. 福建舰三型机弹射成功,接下来该解决中国的精神战斗力了。
  8. 网民不满意,武大尘埃继续飞扬
  9. 上班的真谛就是把尿喝白。
  10. 走进南街村(5)| 答网友问:南街村撑不下去了吗?
  1. 翻案为什么不得人心,毛主席为何伟大?
  2. 教师节,是个笑话!
  3. 李进同志(二)
  4. 陈中华:司法乱象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
  5. 莫言的谦虚,陈佩斯的微笑
  6. 731 首映差评如潮;这部电影到底怎么样?
  7. 长征时,张闻天夫人刘英担所任的“中央队秘书长”是个什么职务?
  8. 毛主席聚沙成塔,走资派毁塔成沙
  9. 北大副校长任羽中的腐败内幕——不新鲜的靠啥吃啥
  10. 李进同志(三)
  1. 唐国强,已不配饰演毛主席
  2. 朱德这两首诗是读懂文革的重要文献
  3. 【深情纪念毛主席逝世49周年】9.9缅怀毛主席,毛主席与邓小平谁准确地预见了未来?
  4. 毛选违禁?孽障!
  5. 斯诺的谈话——关于文化大革命
  6. 闫宏伟:谁定伟人去世次日为节?
  7. 把判国者当座上宾,是叛徒间的惺惺相惜吗?
  8. 张CQ:文化大革命就是要把修正主义根子挖掉
  9. 形势一片大好,大好一片全都是形式
  10. 郝贵生 | 没有反抗斗争,能“把苦日子过成花”吗?——评《生万物》导演《人民日报》文章
  1. 那一天,毛泽东主席说: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2. 走进南街村(4)| 南街村搞公有制是否违背中央政策?是否违背群众意愿?是否有强制命令?
  3. 翻案为什么不得人心,毛主席为何伟大?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什么样的市场经济?
  5. 光刻机残骸现身,原来毛主席时代就有光刻机!现在却被卡脖子,这么“伟大的功劳”,谁的?!
  6. 北大副校长任羽中的腐败内幕——不新鲜的靠啥吃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