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时评

中国能完成改造美国的任务吗?

张志坤 · 2014-10-29 · 来源:乌有之乡
收藏( 评论() 字体: / /

  中国药科大学 张志坤

  中美关系越来越不乐观了,这一点,不但中国的老百姓很清楚,现在就连中国国际关系问题的“专家”“学者”们也都看出来了。对此应该怎么办呢?

  对此美国是不需要负什么责任的,“美国在这方面存在诸多局限”,“关键在中国”,“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和新型大国,需要以进步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富有活力的外交举措,来引导、推动和塑造美国的思维、理念和政策行为”。上述观点,见诸于《环球时报》10月28日题为《中国需以创新外交塑造美国思维》的文章(附后)。

  这篇文章对美国现如今的难处给予了充分的理解:一是意愿有限,二是能力有限,三是办法有限,三个“有限”再加上“政界和战略界对中国持有很多很深的疑虑”,于是乎,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把建设中美新兴大国关系的任务一股脑地堆到中国的头上,要中国“引导、推动和塑造美国的思维、理念和政策行为”。

  笔者以为,这大致上是一个改造美国的任务。从“思维、理念”到“政策行为”,从“引导、推动”直到“塑造”,这不是从里到外彻头彻尾的改造又能是什么呢?

  笔者还以为,这大概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谁都知道,影响一个人乃至影响一个国家某个或者某些方面具体行为,尚有实现的可能性,但要说“引导、推动和塑造”别人的“思维、理念”,这简直比登天还难,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是也。就连这篇文章自己也承认,“美国作为既成大国,是既得利益者,其既有的思维方式、政策理念和行为模式不易改变”,既然“不易改变”,中国又有什么硬招绝招可以做到呢?

  以前中国对此是没有办法的,这已为事实所证明。中国购买了一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面对美国的霸权不但长期韬光养晦,而且还在美国遭遇金融危机的时刻高喊“救美国就是救中国”并付出行动,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没有改变美国霸权所固有的“思维、理念和政策行为”。时至今日,我们中国的国际战略问题的“专家”“学者”们又有怎样的锦囊妙计呢?

  据《中国需以创新外交塑造美国思维》一文的说法,办法是有的,那就是中国应该以“进步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富有活力的外交举措”来做到这一点。具体什么叫“进步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富有活力的外交举措”,这篇文章的作者没说,这完全可以理解,这等可以塑造霸权,使之能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办法,恐怕就是上帝都要自惭形秽、自觉无能,怎么会轻易告诉别人呢?

  这样一来,把“引导、推动和塑造美国的思维、理念和政策行为”交给中国政府肯定是不行的,笔者敢断言,中国政府肯定完成不了,只有请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出马才行。这个中心大概佛法无边,有通天彻地之能,不要说什么改造美国,就是把地球拿在手里重新捏鼓一番,使其由圆变方,再由方变圆,可能也不是什么难事。

  附:中国需以创新外交塑造美国思维

  吴心伯

  奥巴马总统即将来华参加APEC领导人峰会,并在会后与习近平主席会晤。去年中美元首加州会晤就中美发展新型大国关系达成原则共识。一年多来,两国在这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也遭遇坎坷。目前看来,中美认识的不同、美方思想上的疑虑和行动上的局限是制约中美发展新型大国关系的主要因素。

  中方提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主要考虑是,在中国实力上升的大背景下,确保中美之间对话大于对抗,合作多于竞争,总体关系稳定。问题的关键是美国要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中国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美方在对华关系中的重要利益目标则是维持其现有的优势地位和影响力,巩固支撑其地位和影响力的同盟体系和国际机制。华盛顿希望中国在美方关切的问题上提供更有力的合作;中国遵守美国制定的规则和规范,不挑战现存的由美国主导的国际制度和国际秩序。

  而且中美的国际政治思维大相径庭。中国崛起是在后冷战时代全球化、地区化加速发展,国际合作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实现的,因此中国更容易接受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等理念。美国则不然。美国是借助二战,并通过冷战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其权力结构的。华盛顿的战略思维更注重力量对比的变化和权力竞争,重视军事手段和地缘政治因素,习惯于以零和思维看待中国力量和影响力的上升。

  当前,美国政界和战略界对中国持有很多很深的疑虑。一是怀疑中方的动机是要用这一概念框架诱导美国接受中国对其“核心利益”的界定,在亚太地区确立中国的势力范围,损害美国盟友的利益,削弱美国的主导地位。二是怀疑中美能否实现这一目标,因为中国新的领导层在对外政策上显示出强硬姿态,更加注重发展与俄罗斯的关系。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重在实践,美国在这方面存在诸多局限。一是意愿有限,这是中国提出的概念,美方多少感到不舒服。美国陈旧的国际政治思维模式,仍把中国看做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对手。二是能力有限。奥巴马受国内和国际问题的牵制,精力分散,加之领导能力和执政经验不足,因此奥巴马在对华关系上的领导作用不明显。与此同时,美国各政府部门在对华问题上缺乏协调,没有总体的方向感,自行其是,往往相互矛盾。三是办法有限。在如何与中国这样一个既不像苏联,又不像德国、日本的新兴大国打交道,华盛顿既缺乏经验,又缺乏创造性的思维。在政策实践中,美国提不出多少有价值的新办法来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因此,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关键在中国。美国作为既成大国,是既得利益者,其既有的思维方式、政策理念和行为模式不易改变。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和新型大国,需要以进步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富有活力的外交举措,来引导、推动和塑造美国的思维、理念和政策行为。

  奥巴马任期只剩两年,已进入考虑其政治遗产的阶段,在美国外交多面受困的背景下,一个良好的对华关系将是奥巴马政治遗产的亮点,因此其在对华政策上还是希望有所建树。从稳定和发展对美关系的考虑出发,我要通过这次会晤,深化在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上的共识,减少美方对我战略和政策的疑虑,并确立下一步双边关系发展的务实可行的路线图。作为近中期的目标,要使两国在经贸、两军关系、国际事务中的合作等方面不断取得进展,同时在安全、网络、人权以及一些国际问题上的分歧基本可控,两国关系总体稳中有进。(作者是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昆仑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2. 历史文献:原河南省委宣传部长杨止仁给原河北省委书记李尔重关于探讨历史问题的一封信
  3. 这不是个案,而是整个时代的病
  4. 未完成的《反击》、以及反击进行时
  5.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6. 临终前,这位开国将军仍放不下这件事……
  7. 土埋到脚脖子的生活:一个被吞噬的中国乡村
  8. 把武训比作张桂梅,不仅仅是张桂梅的耻辱,更是......
  9. 夏小姐,一个被公知洗脑的完美标本!
  10. 被误解的取消高考,毛主席的教育革命!
  1.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2.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5. 某些人已经疯狂到开始胡言乱语了
  6.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
  7. 毛泽东的晚年超越了时代局限,没能理解他,是我们的悲哀!
  8.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9. 子珩墨|最怕的不是仇恨毛主席,而是热爱毛主席的“伪君子”!
  10. 苏联亡了,但亡的不是社会主义!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3. 中共最危险的叛徒,从叛变到处决的内幕详情
  4.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5.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6. 当财政走向失控
  7.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8. 内奸:倒查20年
  9. 江青谈京剧革命(中英文)
  10. 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什么在摧残我们的下一代?
  1.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2. 举国“痛打”哈佛大学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沉痛哀悼:崔凤金同志逝世!
  6. 忠县煤矿离奇破产,职工生计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