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文艺新生

孙惠柱:从戏剧看西方理论引进中国的误区

孙惠柱 · 2014-11-09 · 来源:联合早报网
收藏( 评论() 字体: / /

  一百多年来,现代中国文化始终和西方有着难解难分的关系,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引进大都是从翻译开始的,由于具体作品的量大大超出概括性的理论,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翻译的理论。

  这些年中国的大学愈益普及,学界又流行西方理论概念,溢出到社会上,五光十色令人目迷。这一现象在戏剧界极为突出,从最早的“易卜生主义”到近年来的“行为艺术”、“后戏剧剧场”等,戏剧界西方“话语”“狂欢”,理论滔滔不绝——无数大学老师硕士生博士生在写论文出专著,舞台上却乏善可陈。

  “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没高峰”,是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对文艺现状以鼓励为主的总体评价;而戏剧界连数量、高原也太小了。北京、上海以外,从事“研究”的人又看了多少戏?到哪里去看戏?一些源自西方似是而非的理论泡沫,恰恰是误导中国戏剧人、影响戏剧繁荣的原因之一。

  其中的一大误区是:戏剧已经进入了超越剧本的时代,不要剧本的先锋派就是最主流的戏剧!雷曼的《后剧本戏剧》其实并不新鲜,好几十年前阿尔托、格洛托夫斯基、谢克纳的《残酷戏剧》、《贫困戏剧》、《环境戏剧》早,已经表达了同样的意思。这三本书再加上布鲁克的《空的空间》,都是具有超前意识的先锋艺术大师的宣言,本来倒是很有价值的——如果了解其具体语境的话。

  它们代表的是当时最新的实验愿景和成果,但绝不代表戏剧的主流,也不会在可预见的将来成为主流;但在中国不少院校里,却成了最重要的教材和主导性理念,导致了全国的导演、演员、制作人普遍地轻视剧本,或靠拍脑袋“策划”为王,或随意乱写乱改剧本。

  其实在健全的戏剧市场上,例如纽约每天一百多个售票的专业剧场里,至少百分之八九十都是以剧为本的,大多数观众还是要看真人演绎的好故事;在此基础上,才有一部分不重剧本,甚至完全不要剧本的实验戏剧。

  而在中国,北京上海以外的绝大多数城市,都没有日常的票房,偶尔的演出,只是给领导和专家看的,和老百姓无缘。中国的人均戏剧/艺术量实在太低——这个量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有关,也和政策理论导向有关。在“反剧本主义”的剧坛,必然会出现编剧的总体性流失,也就难有能长期吸引观众的剧目。

  只以视觉手段吸引眼球的戏剧固然也有好的,但多数很难持久,它们本来就是图个新奇,根本无意长演——除非是商演的杂技。中国为什么不多引进一些研究如何写好剧本的理论呢?西方也有这样的书,虽然传统书不如新潮书出名,那是因为出版总是要求最新的,但最新的未必是最好的;即便是好东西,也未必能代表多数人的持久需求。假设哪个西方人看到媒体多次报道,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很火,却没看到有文章说中国人还在吃米饭,就以为中国已经进入了“后大米时代”,岂不是荒唐之极?

  遗憾的是,现在戏剧交流日渐繁盛,各种戏剧节跑码头的演出越来越多,却反而更加深了片面的西方理论,已然传给中国人的错误印象。因为要给语言不通的观众看,外国人常会选择主要不靠语言而靠肢体或多媒体的“秀”来中国演。就像中国从前老给人看《三岔口》、《闹天宫》,弄得老外以为戏曲只会翻跟头没内涵一样。中国一些评论者看了几个巡演的外国新潮戏,或者出国挑着看了两个听不懂也能瞅个大概的大众秀,就信心满满地断言道,果然都是“后剧本戏剧”了!其实人家剧本好的戏多着呢,你们根本就没去看!

  反讽的是,现在很多人盲目传播的西方“反剧本主义”,和一百年前另一种误传的理论内容恰好相反,但背后的原因却很相似。当年新文化人喜出望外地引进易卜生式戏剧,认为西方话剧用文字传递的剧情、人物、主题样样都好,而中国戏曲的行当、唱腔、身段等非文字的舞台视听语言,简直一无是处。

  长此以往,跟着文本至上的西方理念学戏剧的中国文人,只会分析文字内容,对戏曲特殊的表现手段所传递的信息和魅力就视而不见,或者茫茫然无从下笔。“文本至上论”和“反剧本主义”看似相反,其实都是盲目、片面相信西方理论的结果。

  果说近百年、几十年前中国人因为形势的需要和条件的限制,没办法全面考察他们仰慕的西方文化,只好先笼统地介绍些理论进来救救急;现在中国人的条件要好得多了,再陷入同样的误区出不来,就太不应该了。

  作者是上海戏剧学院人类表演学教授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南岗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2. 历史文献:原河南省委宣传部长杨止仁给原河北省委书记李尔重关于探讨历史问题的一封信
  3. 未完成的《反击》、以及反击进行时
  4. 这不是个案,而是整个时代的病
  5.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6. 临终前,这位开国将军仍放不下这件事……
  7. 把武训比作张桂梅,不仅仅是张桂梅的耻辱,更是......
  8. 土埋到脚脖子的生活:一个被吞噬的中国乡村
  9. 夏小姐,一个被公知洗脑的完美标本!
  10. 被误解的取消高考,毛主席的教育革命!
  1.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2.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5. 某些人已经疯狂到开始胡言乱语了
  6.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
  7. 毛泽东的晚年超越了时代局限,没能理解他,是我们的悲哀!
  8.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9. 子珩墨|最怕的不是仇恨毛主席,而是热爱毛主席的“伪君子”!
  10. 苏联亡了,但亡的不是社会主义!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3. 中共最危险的叛徒,从叛变到处决的内幕详情
  4.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5.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6. 当财政走向失控
  7.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8. 内奸:倒查20年
  9. 江青谈京剧革命(中英文)
  10. 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什么在摧残我们的下一代?
  1.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2. 举国“痛打”哈佛大学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沉痛哀悼:崔凤金同志逝世!
  6. 忠县煤矿离奇破产,职工生计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