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时政 > 舆论战争

徐焰:炒作“抗战名将”张灵甫意欲何为?

徐焰 · 2015-03-11 · 来源:国防参考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摘要】:网上那些吹捧张灵甫这类反共人物并借题发挥的人都属匿名,是在隐蔽角落里实施信息攻势,当年解放军的前辈在拿枪的战场上打垮了国民党军队,现在网络上的“国民党水军”又用键盘反扑过来。

  改革开放以后,国内对抗日战争的历史有了全面的评价。相较国民党当局在大陆和到台湾后完全抹杀共产党抗战业绩的做法,大陆媒体早就称赞了国民党在抗战中的正面作用。

  不过事物总会从一个极端会跑到另一个极端,近些年有些人又采取夸张手法,将国民党军的张灵甫抬高为“抗战名将”,还就其埋葬地大肆炒作,这显然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张灵甫出名是靠抗日还是靠反共?

  张灵甫在国内出名并非是因为抗战,而是因其在1947年5月进攻山东解放区时被击毙,蒋介石因此专门下令在南京玄武湖边为这个“杀身成仁”的典型建碑修墓。

  看一看蒋介石亲自为其撰写的碑文,文中称赞的重点也并非抗战的战绩,而是进攻共产党打先锋并在孟良崮战死一事。

  张灵甫在抗战中的地位,起初不过是团长,是“校”而不是“将”,直至战争末期才升至整编74师长。他对日寇打过几次硬仗可算有功,却未指挥过大的会战,将其拔高为“名将”连当年的参战者也感惊诧。

  中国自古以来赞扬一个名人,要有三条基本标准:立德、立言、立功。以此衡量张灵甫,此人品德之差可谓丧失了正常人的底线。1936年他任团长时,在陕西无端怀疑妻子不贞而拔枪将其击毙,激起当时国内妇女界激愤并要求将其依法判处死刑,蒋介石却以抗战需用人、让他“戴罪立功”出狱上前线,这些都是无视法制社会原则观念的体现。

  至于立言,人们看不到张灵甫有什么著述和名言传世。谈到他抗战中的战功,新中国政府也是肯定的,2005年还曾向张灵甫长子颁发过其父的抗日纪念章。不过他积极参加内战进攻解放区之过,也是不能掩盖的,因冒进被打死在孟良崮更是自寻的结局。

  据解放军史料记载,当时本着人道主义精神,给张灵甫尸体换上新衣而后掩埋,此后还通知国民党军将其挖走。由此看来,今天他的遗体是否在山东孟良崮尚存疑问。

  参加过抗战就能“一俊遮百丑”吗?

  俗话说,是人三分对。一个人能在社会上立足扬名,通常总会做点有益之事,不过,评价历史人物却不能只看一时一事,必须全面考察其生平。在任何强调民主法制的国家内,功与过各自分明不能相抵,只有封建王朝才能给功臣发什么“免死牌”或搞“将功折罪”。

  1937年,毛泽东在延安强调要依法处决杀害未婚妻的红军干部黄克功,就体现了对有功者犯罪也必须依法惩处的正确原则。对比一下蒋介石对随意杀妻的死刑犯张灵甫搞法外施恩的做法,当年共产党为什么能得人心不就一目了然了吗?

  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则是歪曲历史和为反面人物张目的常用手段。一个人在历史上做过一些好事,并不能保证盖棺论定时都是正面人物。例如,汪精卫在反清革命中谋刺摄政王载沣,一时誉满天下而被称为革命青年的楷模,但后来降日时还是被全民唾弃而斥为汉奸。如今那些只吹嘘张灵甫抗战有功且不许言其过的人,是不是也要歌颂汪精卫是“反清革命英雄”呢?

  近年来,媒体上一些被称为“国粉”的人总抱怨大陆对国民党抗战宣传不够,其实,了解海峡两岸实情的人都知道,自国民党式微和“绿营”兴起后,台湾媒体和社会上已基本消失了“纪念国军抗战”之声。

  现在,岛内没有一座纪念国民党抗战的纪念碑,蒋介石塑像大都被拆,颂扬“日治”的舆论倒是甚嚣尘上。反而是大陆近年来建立起不少国民党抗日将士的纪念设施,电视屏幕也是“国军抗战剧”满天飞。这方面宣传不是不够,而是有些过了,导致不少缺乏历史知识的人出现了认识错乱,部分人对张灵甫的片面看法正是受这一倾向误导。

  网上“国民党水军”仍意在反共

  值得人深思的是,为什么如今一些人在网络等媒体上特别愿意拔高张灵甫为“抗战名将”呢?若讲起抗战中牺牲于对日作战的将领也有不少,如全国闻名的张自忠、李家钰、佟麟阁等人在抗战中的地位比张灵甫还高,媒体上的国民党“粉丝”们却不怎么宣扬这些人。

  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张灵甫是蒋介石树立的进攻共产党时“杀身成仁”的“模范军人”,又是大陆过去宣传解放战争的影视作品中出名的反面人物。故意抬高一个被解放军击毙的有名反共先锋是“抗战名将”,这哪里是颂扬其抗日战绩,暗含的动机不是昭然若揭了吗?

  如今进入了信息社会,国内外的政治斗争也突出表现在网络等各种新媒体上,思想多元化的现状也为一些敌对势力展开信息舆论进攻和思想渗透提供了空间。特别是有些“逢共必反”的人活跃于一些媒体上,故意颂扬一些被中国革命打倒的人物,如将张灵甫抬高为“抗战名将”。

  这种鼓噪的目的,就是想说中国革命的对象都是些“好人”,以此来否定当年的革命战争和建立新中国的合理性。这根本就不是追求史学“公正”,而是一种政治斗争手段。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加上多年来政治思想教育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一些人对敌对势力在媒体上掀起的舆论恶浪缺乏警惕。

  近年来,有人又片面地强调对台统战的团结需要而忽视了应有的斗争,一厢情愿地想争取原有的国民党人物而忽视其过去的所作所为,这就使历史虚无主义、否定革命传统的思潮不但没有受到应有的反击反而更加猖獗。

  尽管网上那些吹捧张灵甫这类反共人物并借题发挥的人都属匿名,是在隐蔽角落里实施信息攻势,不过,若是仔细考察便可以看出,其主要煽动者多属境外反华反共势力的写手,以及境内一些当年受过中国革命打击的国民党官员的后辈。

  受其煽动而在网上积极响应者,又多是人称有“反体制”心理的唯恐天下不乱者,或是对自身处境极为不满而要在网上盲目发泄的人。难怪有人感慨,当年解放军的前辈在拿枪的战场上打垮了国民党军队,现在网络上的“国民党水军”又用键盘反扑过来。

  由于国民党统治中国时搞得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实在拿不出什么可炫耀的施政史实,惟有抗战还毕竟是大陆方面肯定的举动,于是“国粉”们便抓住了这个突破口,认为无论怎样大肆炒作也不会遭到反驳,还便于借题发挥。虽说现在已不强调阶级斗争,不过对这种要否定中国革命之“根”的舆论攻势,清醒的人们绝不能掉以轻心。

  (作者:国防大学教授 徐 焰)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草原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2.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3. 未完成的《反击》、以及反击进行时
  4. 历史文献:原河南省委宣传部长杨止仁给原河北省委书记李尔重关于探讨历史问题的一封信
  5. 临终前,这位开国将军仍放不下这件事……
  6. 把武训比作张桂梅,不仅仅是张桂梅的耻辱,更是......
  7. 土埋到脚脖子的生活:一个被吞噬的中国乡村
  8. 一张试卷的正义,能有多大?
  9. 致2025年高考生的一封信
  10. 被误解的取消高考,毛主席的教育革命!
  1.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2.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某些人已经疯狂到开始胡言乱语了
  5.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6. 毛泽东的晚年超越了时代局限,没能理解他,是我们的悲哀!
  7.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
  8.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9. 子珩墨|最怕的不是仇恨毛主席,而是热爱毛主席的“伪君子”!
  10. 教室里为什么不挂毛主席像?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3. 中共最危险的叛徒,从叛变到处决的内幕详情
  4.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5.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6. 当财政走向失控
  7.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8. 内奸:倒查20年
  9. 江青谈京剧革命(中英文)
  10. 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什么在摧残我们的下一代?
  1. 沉痛哀悼!香港毛泽东思想学会林敏捷会长逝世
  2. 举国“痛打”哈佛大学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沉痛哀悼:崔凤金同志逝世!
  6. 忠县煤矿离奇破产,职工生计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