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杂谈

释老正义·出生入死

李贵田 · 2014-09-19 · 来源:乌有之乡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原文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帛书甲本: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盖闻善执生者,陵行不避矢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枘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

  【译文】人始于生而卒于死。向着生的方向发展的一类,是十三项;向着死的方向发展的一类,也是(这)十三项;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置之死地而后生,也是(这)十三项。这是什么道理呢?是因为人生的变化之数太大。听说善于养生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雌犀牛和老虎,入于军中不披挂兵甲;雌犀牛的角没有地方投放,老虎的爪没有地方抓持,兵器的刃也没有地方攻击。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善摄生者”不处死地。

  【释文·附说】《韩非子·解老》说:“人始于生而卒于死。始之谓出,卒之谓入。故曰出生入死”。意思是说:人一旦出生就开始了走向死亡的历程。生与死同根同源,“同出而异名”。

  “十有三”:对“十有三”的解释历来不同,包括王弼、苏辙、释德清、陈鼓应所解都是“十分之三”,只有韩非子、河上公解为“十三”,是正确的。现举实列证之。

  例如:《周髀算经》商高曰:“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故折矩以为句(勾)广三、股修四、径(弦)隅五。既方其外,半之一矩,环而共盘,得成三四五。两矩共长二十有五,是谓积矩。故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数之所生也”(《周髀算经·上卷一》第二段)。 且看“两矩共长二十有五,是谓积矩”即三、四的平方和等于二十五。在这里谁能把“二十有五”解释成“二十分之五”?再如:《皇极经世书·以会经运之十·观物篇之二十二》(117页第6行)“厥名为衍,衍之用,除虚一卦一策四十有八,年数应之”,意思是:大衍之数五十,占卜所用的是虚一挂一则剩下四十八数。有此两例,足见传承之误,误之远矣。再如:《系辞上》云:“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生之徒”“死之徒”“人之生,动之于死地”都是“十有三”即十三,“十三”指的是什么呢?《韩非子·解老》说:“人之身三百六十节,四肢九窍,其大具也。四肢与九窍十有三者,十有三者之动静尽于生焉。属之谓徒也。至其死也,十有三具者皆还而属之于死,死之徒亦有十三。凡民之生生,而生者固动,动尽则损也;而动不止,是损而不止也。损而不止则生尽,生尽谓之死,则十有三具者皆为死死地也”(按:韩非子所解的最后一句加下划线的是错误的,下面再谈)。以上韩非子所讲可以在《黄帝内经》中找到证据:“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按:指四肢大关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空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曰:“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也,神乃为之使。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这里“十二舍”当指四肢的十二大关节,四肢九窍即“十有三”)。

  由此可见,“生之徒”“死之徒”“人之生,动之于死地”此三者三位一体。也就是说:人一出生就具备了四肢九窍,向着生的方向发展是由四肢九窍决定的;人一旦出生就已经向着死的方向发展了,也是四肢九窍决定的;生与死之间的变化也是由四肢九窍决定的,什么是死地呢?孙子曰:“无所往者,死地也”《孙子兵法·九地第十一》。这些可以从上面《黄帝内经》引文中看到,四肢九窍皆通乎天气。人一旦出生,生命是一天一天地减损,身体一天一天地长大,同时也一天一天地接近死亡,一旦出生即开始了奔向死亡的历程,四肢九窍不与天地之气沟通即是死地;“人之生,动之于死地”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第四十章)原理的应用,人的一生变化之数太多了,但这“通乎天气的四肢九窍”却决定了人生的寿命长短,长生久视之道即在其中。所以《韩非子·解老》中的上述引文加下划线的部分是错误的。

  《说文》厚,山陵之厚也;生,进也。《周易·系辞上》第五段中说:“生生之谓易”。“生生”就是变化的意思。所以“以其生生之厚”的意思是:是因为人生变数太大。《康熙字典》“动,《說文》作也。《增韻》動,靜之對。又《廣韻》出也。”“人之生动之死地”就是“人之生出死地”,并非《韩非子·解老》中所说:“凡民之生生,而生者固动,动尽则损也;而动不止,是损而不止也。损而不止则生尽,生尽谓之死,则十有三具者皆为死死地也”。此说与下文结论“以其无死地”相悖,读者当明察。

  前面讲的是:人生变数之大影响了四肢九窍的通乎天气,从而出现了生、死和动之死地而后生之间变化的三种情况。后面是举例说明,善于养生者见同于道的行为。

  《韩非子·解老》说:“是以圣人爱精神而贵处静。此甚大于兕(si雌犀牛)虎之害。夫兕虎有域,动静有时,避其域,省其时,则免其兕虎之害矣。民独知兕虎之有爪角也,而莫知万物之尽有爪角也,不免于万物之害。何以论之?时雨降集,矿野闲静,而以昬(昏)晨犯山川,则风露之爪角害之;事上不忠轻犯禁令则刑法之爪角害之;处乡不节,憎爱无度,则争斗之爪角害之;嗜欲无度,动静不节,则痤疽之爪角害之;好用其私智而弃道理,则纲罗之爪角害之。兕虎有域,而万害有原,避其域,塞其原,则免于诸害矣”。

  由此可见,人一旦出生,就有三类活法:一类人,虽然很注重养生,但不得其法,还是逃脱不了生老病死的人生过程,当归于“生之徒”一类。另一类人,不能说不注重生死,但总是好吃的吃撑着,不好吃的吃饿着,吃撑了反而坏胃口,被美食所贼;见了美色走不动,没有节制,反被天地所贼;为了一定的目的,遇到危险不知趋避,而被万物所贼,皆取死之道,当属于“死之徒”一类。还有一类人,享用美食还没撑着,享受人伦之福反而增寿,吉凶祸福尽知趋避…《道德经》曰:“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当属于“人之生,动之死地而后生”的一类。道理很简单,大家都是老百姓,为什么你富有他贫寒、你开心他惆怅?同生不同死,同行不同利?不道早已。

  写于2009年7月31日定稿于2013年9月17日星期二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昆仑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2. 这不是个案,而是整个时代的病
  3. 历史文献:原河南省委宣传部长杨止仁给原河北省委书记李尔重关于探讨历史问题的一封信
  4.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5. 未完成的《反击》、以及反击进行时
  6. 临终前,这位开国将军仍放不下这件事……
  7. 夏小姐,一个被公知洗脑的完美标本!
  8. 白岩松:如何解决老百姓有钱不敢花?
  9. 土埋到脚脖子的生活:一个被吞噬的中国乡村
  10. 把武训比作张桂梅,不仅仅是张桂梅的耻辱,更是......
  1. 谁让你不争论?你该问问他是谁!
  2. 不是社会主义不行,是先锋队背叛了初心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元龙:举邓旗、走邪路,鉴别这类改开敌对分子,首用毛泽东思想!
  5. 某些人已经疯狂到开始胡言乱语了
  6. 县城官场正在向旧社会沦陷
  7. 毛泽东的晚年超越了时代局限,没能理解他,是我们的悲哀!
  8. 这样的非政府组织,该禁了
  9. 子珩墨|最怕的不是仇恨毛主席,而是热爱毛主席的“伪君子”!
  10. 教室里为什么不挂毛主席像?
  1. 小人吹不成伟人!毛主席的光辉,万丈不朽!
  2. 李克勤|叶剑英李先念未参加刘少奇追悼会:华国锋主持,邓小平致悼词(1980年5月17日)
  3. 中共最危险的叛徒,从叛变到处决的内幕详情
  4. 孙中山巨幅画像不宜长期放置于天安门广场
  5. 一夫多妻公开回归、天价私宅赫然出现,什么是我们需要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6. 当财政走向失控
  7. 中国又迎来了另外一个金融大鳄——景顺集团
  8. 内奸:倒查20年
  9. 江青谈京剧革命(中英文)
  10. 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什么在摧残我们的下一代?
  1. 杨开慧牺牲后,板仓街头出现一陌生乞丐,在杨家门口乞讨时喊:岸英
  2. 举国“痛打”哈佛大学
  3. 照妖镜下无完人:写给一位自称“人民儿子”的人引言
  4. 全球化的风向变了
  5. 沉痛哀悼:崔凤金同志逝世!
  6. 忠县煤矿离奇破产,职工生计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