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中华医药

中医之“中”

郭继民 · 2025-01-15 · 来源:学习时报|微信公众号
字体: / /
中医之名,要核在“中”,所谓“中和、中道、中庸”是也。就此维度而言,中医不仅仅是一种医疗手段,更是一套系统哲学,一套以“中和”之道来应对万物乃至与世界相处的生存方式。

中医何以曰“中”?人们多以为:因为中医是中国的医学,与西医相对,故曰中医。其实不然。中医之“中”,有其独特含义,且意蕴颇深;不夸张地讲,弄懂“中”之内涵,既能明了中医之精髓,也能因此领悟中国哲学之要义。

溯源历史,中、医连用,主要有两个重要来源:一为《黄帝内经》的“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之言;一为《汉书·艺文志》中“有病不治,常得中医”之论。第一个“中医”实从医者的层次或境界上进行分判:上焉者治国,下焉者治病,中间者治“人”,故曰“中”医(取“中间”之义);第二个“有病不治,常得中医”之“中”,须重读,言以“中”医人。即是说,“中”为原则,一切治疗手段须围绕“中”进行。余以为,《汉书·艺文志》所言之“中”当谓中医之正解。

“中”乃生命诞生的前提条件

按中国古哲看法,气为生命之始,庄子谓“气聚则生,气散则死”;《素问》言“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等等。然“气何以能聚”,是需要前提条件的,此条件即是“中”(中和)。古人认为,气分阴阳,然“孤阴不长,独阳不生”,唯有阴阳调和,达至老子所谓“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的“中和”之状,生命方可发生;《中庸》言“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即言此理。倘若阴阳阻隔或阴阳失衡,将导致天地失位、灾难丛生,又何谈生命之诞生。依古哲,唯有阴阳和合,万物方能产生,《国语》谓“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即言“中和”乃生命诞生之源。

“中”为生命正常运行之基本保障

生命生于“中”,亦成于“中”,此可作三层理解。首先,肌体(生理)若健康,须持其“中”。躯体若健康须保持阴阳、动静之平衡;倘若阴阳失衡则将引起病态,正如《内经》所言,“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寒伤性,热伤气”;《内经》又曰:“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故欲求身体健康者,须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以此保持阴阳动态平衡的“中和”之态。其次,情志(心理)若健康,须持“中”。概情绪偏执或过度,皆可能引起疾病,现代医学表明,人的疾病百分之七十由情志引发。《内经》谓七情过度伤五脏,所谓“怒伤肝、恐伤肾、悲伤肺、思伤脾、喜伤心”;《内经·举痛论》复言“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极言情绪对健康之影响。五脏之中,心最重要:《素问》言“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灵枢·本神篇》谓“所以任物者谓之心”,此言,心为主宰,亦主七情;七情不和则百病生。故古人尤重养心,周敦颐言“人,贵在养心也”,并作《养心亭记》;书法家米芾诗云“病觉养心功”,亦重养心。养心之旨贵在平和,应常知足以安心、“和喜怒”以平心,尽量将“心”调整至“喜怒哀乐之未发”的“中和”状态。最后,处世的“全生”之道,亦贵在“持中”。孔子曰“勿意、勿必、勿固、勿我”,要人持中庸之姿;老子言“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中道);《尚书》的十六字箴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亦重“中”;道教人士张三丰言“夫道,中而已矣”,更是现身说法。其实,人世间的争端乃至战争,多源于违背“中庸”之道,故引来是非、烦恼乃至杀身之祸。故而,处世之“中”,与“全生”之关系大矣!从消极维度言,中庸之道乃远离是非、远离烦恼,获得生命安全的生存之则;从积极维度言,“中庸”亦是获取生命意义、提升生命境界的核心要旨,甚至是生命意义的终极追求。

“中”为传统医学“治疗”之基本理念

以传统医学维度观之,疾病之所生,根蒂上在于阴阳失衡而偏离“中”;故而,中医之治,重在调和阴阳纠其“偏”,使之重返“中”。《伤寒论》言“阴阳自和者,必自愈”,即表明此意。“和”乃病愈之道,自和者,即通过自我调整,回归阴阳平衡的状态,以达到“自愈”;若不能“自和”,则须靠医生进行调整。换言之,“阴阳平衡”、阴阳中和,既是中医的健康观,同时也是中医的治疗观。鉴于此,中医治病,须先辨阴阳。阴阳者,《素问》解释为“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辨别阴阳亦非易事,为此古人围绕阴阳、五行、经络等构建出一套系统的理论,并结合虚实、表里之征象发展出望、闻、问、切的“辨症”之法,以寻找导致阴阳失衡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运用特定之手段(按摩、针砭、汤药)纠正其偏,使之重返身体的“中和”状态,从而帮助恢复健康。

古人甚至发明出以音乐调节情志的“辅助治疗方案”,具体说来,即是以五音配五脏、调五情,使其情志重返“中和”之态。譬如《梅花三弄》养肾,《紫竹调》养脾,《阳春白雪》养肺,《十面埋伏》养脾……理由在于《梅花三弄》五音为羽,属水,肾属水,故养肾;《十面埋伏》五音为宫,属土,脾属土,故养脾;《阳春白雪》五音为商,属金,肺属金,故养肺……以此观之,中医不仅治“病”,更是治人。古人不曰“治病”而曰养:养病者,休养生息、纠其偏向,调和阴阳之谓也。

哲学家楼宇烈认为,“中医的哲学理念就是在实践中国文化,实践中国哲学,实践中国的道,离开了这些内容,就不能叫中国哲学,不能叫做国医”。前些年,学界曾有“中医是否科学”之论辩。其实,若以现代科学的标准看,中医确实算不上“科学”,因为无论从逻辑推演、量化标准还是治疗方案来看,其与现代意义上的“量化科学”相距甚远:西医面对的仅是可量化的肉体,西医就在此客观对象上发挥功能。中医面对的是人之整体系统,包括身体与精神,它考虑的不仅是肉体本身,还要考虑人的情志、心理、精神等因素,它完全是有机整体思维模式。依此看,中医似更倾向于文化医、人文医。哲学家牟宗三先生对中医有一个有趣的看法,他认为,“中医境界层次比西医高,难就难在你看得准不准”。

但是笔者无意于为中医、西医争长短,二者皆是人类的宝贵财富,皆从不同维度治病救人。本文所论,旨在表明:中医之名,要核在“中”,所谓“中和、中道、中庸”是也。就此维度而言,中医不仅仅是一种医疗手段,更是一套系统哲学,一套以“中和”之道来应对万物乃至与世界相处的生存方式。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焦桐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某作家笔下“中国第二次解放”,解放了谁?
  2. 中科院专家:"如果房子价格一直下跌,你我都将没有饭碗"!老百姓回怼:先查查你名下几套房?
  3. 用心良苦
  4. 李进同志(四)
  5. 西藏烟花秀事件,主要矛头不在烟花
  6. 网民不满意,武大尘埃继续飞扬
  7. 走进南街村(5)| 答网友问:南街村撑不下去了吗?
  8. 性别、性取向、性身份认同、娘化
  9. 人民的证言:从亲历者的怒吼,彻底粉碎《高山下的花环》对毛泽东时代的无耻栽赃
  10. 现当代最伟大的人,你选谁?
  1. 翻案为什么不得人心,毛主席为何伟大?
  2. 教师节,是个笑话!
  3. 李进同志(二)
  4. 陈中华:司法乱象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
  5. 莫言的谦虚,陈佩斯的微笑
  6. 长征时,张闻天夫人刘英担所任的“中央队秘书长”是个什么职务?
  7. 毛主席聚沙成塔,走资派毁塔成沙
  8. 北大副校长任羽中的腐败内幕——不新鲜的靠啥吃啥
  9. 李进同志(三)
  10. 别再吹“大国工匠”了,我们就是“买设备送的工程师”
  1. 唐国强,已不配饰演毛主席
  2. 朱德这两首诗是读懂文革的重要文献
  3. 【深情纪念毛主席逝世49周年】9.9缅怀毛主席,毛主席与邓小平谁准确地预见了未来?
  4. 毛选违禁?孽障!
  5. 斯诺的谈话——关于文化大革命
  6. 闫宏伟:谁定伟人去世次日为节?
  7. 把判国者当座上宾,是叛徒间的惺惺相惜吗?
  8. 张CQ:文化大革命就是要把修正主义根子挖掉
  9. 形势一片大好,大好一片全都是形式
  10. 郝贵生 | 没有反抗斗争,能“把苦日子过成花”吗?——评《生万物》导演《人民日报》文章
  1. 那一天,毛泽东主席说: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2. 走进南街村(4)| 南街村搞公有制是否违背中央政策?是否违背群众意愿?是否有强制命令?
  3. 翻案为什么不得人心,毛主席为何伟大?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什么样的市场经济?
  5. 光刻机残骸现身,原来毛主席时代就有光刻机!现在却被卡脖子,这么“伟大的功劳”,谁的?!
  6. 北大副校长任羽中的腐败内幕——不新鲜的靠啥吃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