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南街村面粉厂办公室主任杨罡
对南街村稍有了解的人,就都知道面粉厂是南街村发家的企业。那么,南街村的面粉厂是怎么办起来的,它的经营现状又怎样?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坚持用毛泽东思想照耀我们成长,坚持大学毛著、大唱革命歌曲,坚持二百五精神的南街村又是怎样与市场接轨的?以南街村面粉厂为代表的26家村办企业,又是如何逆风生长的呢?带着这些问题,9月20日上午,笔者来到南街村面粉厂,采访了厂办主任杨罡。
说起来,杨罡也是一个“外来工”,他是邻村的。杨罡说,南街村面粉厂的“外来工”,都是邻村的,严格意义上的“外来工”,南街村一个也没有。因为南街村所在的中原地区,是我国小麦生产的主要地区,每年的阳历6月1日前后,人们要“过麦口”,也就是抢收麦子。这几天工厂是放假让工人回去收麦子的,这是天大的事。笔者心想,只有让这些种麦子的人来生产面粉才更符合天然,他们更爱麦子,他们更懂麦子,他们更珍惜麦子。他们是工人,也是农民,他们也种麦子,他们平时也是以面粉生产的食物如各种面条等为主食。民以食为天,面粉就是他们的天。就像大米是南方人的天。
面粉厂是南街村的第一家企业。1977年王宏斌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南街村的社队企业是“一炉两组”,即打铁炉、缝纫组和修配组。这还是在南街村提倡“家务劳动社会化”的时候创办的。由此可见南街村人较早有社会分工的意识,这也可能是南街村后来能够搞集本、不搞个体的一个思想基础。
当时,河南号召全省学习刘庄村。刘庄村的集体企业办得好,毛主席视察七里营公社时,也视察了刘庄村。后来毛主席多次接见刘庄村的支部书记史来贺。
王宏斌上任后,就带一班人到刘庄村学习,学习的当晚,一班人就讨论办什么样的集体经济。一阵讨论之后,大家认为中原地区是小麦的主产区,靠山吃山,就办一个面粉厂。主意一定,村民凑了两万多块钱,又向砖厂借了三十多万块砖,把面粉厂建好了。
面粉厂投产后效益好,接着村里又办了红砖厂。但没过几年搞起了承包,南街村也不例外,把面粉厂和红砖厂包给了私人。土地分了,工厂包了,人心散了,生产队开会也少有人参加了。工厂承包后,工资不按时发,工伤事故不断,承包款不交。承包人违约在先,承包合同已成一张废纸。这种情况其实在各地都一样,但没有人管,因为承包是大环境,多少集体企业、国营企业就这样垮了,多少工人就这样下岗了,多少集体财产、国有财产就这样被白白地流失了。真是令人痛心疾首!这种情况若用罄竹难书来形容也不过分。但是没有人管,反正是“公家”的,关我何事?
但南街村不一样,王宏斌不一样,他们就要较个真:你包不下去,就不给包,你私人干不好,还是我村里干。
于是在1984年,南街村就收回了面粉厂,由村里集体经营。这样的逆风而行,那是需要勇气、需要胆量的。但王宏斌才不跟你讲那么多大道理,当受到责问时,他说“我们农民党员什么都不怕,我们只道要有活干,要有饭吃。”农民讲的话,就是“硬”道理。生存是硬道理,恐怕谁也否认不了。
南街村再搞集体,那就要再学毛著。但有些人怕扣上“极左”的帽子,就提出学孔孟,也有人提出学外国。王宏斌提出,咱共产党员,旗帜鲜明地学毛著。大家一致赞同。

为了打开面粉的销路,支部研究销往北京。1985年春节过后,南街村开着一辆拖拉机进了北京。那时没有高速。面粉送到一个熟人打招呼的糕点厂,人家现在不敢见面了,那是应付式地答应的。北京的糕点厂,怎么可能用河南一个村办厂的面粉?王宏斌大气,说:如果化验不行,这车面粉送你了。一化验,结果质量比糕点厂现用的还要好。就这样,双方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南街村开始一火车皮一火车皮地往北京发面粉。
面粉厂做大后,一系列的相关企业办起来了,面粉当时是用麻袋做外包装的,于是办了麻袋厂;面粉是糕点的主要原料,于是办了糕点厂;方便面是面粉做的,于是办了方便面厂;方便面的外包装、里面装调料的小塑料袋、装车用的箱包装用量大,于是印刷厂办起来了;调料也是要面粉的,于是调料厂办起来了;后来村里办了报纸、有人给村里写了书,于是胶印厂也办起来了;用面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下角料办起了饲料厂办起来了……
围绕农业办工业,南街村的这条思路,让南街村一口气办了二十六家企业,这包括后来的旅游公司、南街人民公社超市、红色大饭店、清真快餐店、清真食品厂等。
还是回到面粉厂这个话题。
南街村生产的面粉,很大一部是用于内供。比如方便面厂,每天需要一百吨面粉。南街村的方便面厂有多条生产线,每小时可生产15万包。笔者十点左右到达面粉厂时,一百吨面粉刚刚拖走。村里的调料厂等需要的面粉,也直接从面粉厂调用。面粉也直接进入市场。杨主任说,笔者所在的湖南也是南街村面粉的重要市场。而饲料则主要销往广东喂鱼。还有一些筛选下来的秕麦等则村里用来养鸡。
坚持外圆闯商海。
南街村办企业,坚持“外圆”原则,以便与市场接轨。世界是联系的,南街村不能独存于世。但南街村的“外圆”是有底线的,不同于有些企业,为了达到销售目的,无所不用其极。南街村坚持作好产品。
在南街村旅游公司,有一个专门卖纪念品的地方。笔者在南街村采访今天是第十一天了,想要消化消化采访到的材料,整理整理思路,采访想先告一段落。于是今天中午去卖纪念品的地方看了看。觉得南街村的纪念品也琳琅满目。我们推着推车购买了几样。拙荆平时是不吃方便的,如果小孩买回方便面,她总是毫不留情地斥之为“垃圾”。她平时很讲养生,只吃健康食品。今见到南街村的方便面,她竟然说流口水,主动地而且坚持买了一箱。真是咄咄怪事。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