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风华正茂

来稿|记一场并不激烈的豆蒸

咖啡加水 · 2025-11-19 · 来源:叁零柒计划公众号
字体: / /

原编者按:这是一场看似平静、实则充满火药味的“豆蒸”。没有举旗呐喊、没有鲜明口号,却在加班、PUA与辞职之间,折射出当代劳动者的全部困境。故事里的人物并不“英勇”——他们犹豫、妥协、退缩;他们没有明确的政治意识,却在一次次“被训”“被压”中逼近阶级的真实。

这一事件最具启示意义的,并非那场未成的8工本身,而是其背后暴露出的现代企业内部的双重结构:温情的人际氛围与冷酷的劳动制度共存,基层管理者被塑造成“唱红脸”的中介机器,劳动者在共情与对抗之间撕裂。正如文中所说,真正的敌我并不泾渭分明——矛盾弥散在日常中,潜伏于打卡机与寝室楼之间。

在一个普遍内卷与倦怠的时代,小小的“豆蒸”也许无法撼动体制,却提醒我们:劳动的不公并非抽象议题,而是每一次被训斥、每一滴被榨取的汗水。左翼的目光,应从这样的生活缝隙中重新出发。

文 | 咖啡加水  按 | chatgpt  排版 | 卡里

01

背景

先给大家讲一讲背景。首先,不同于其他处于萎缩期的行业,我们行业正处于扩张期,这是大背景。其次,每年的 9 月、10 月、11 月是行业旺季,我们一方面要完成上半年的订单,另一方面到了年底,各个企业领导有绩效压力,会抓紧结算项目、完成任务,所以这几个月加班现象很明显。

加班明显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原本生产部门是 “做六休一”,偶尔加班,现在变成了 “周六、周日都加班”,一天都不给休,而且每天晚上要从 5 点多加班到 8 点半,处于连续加班的状态。这种连续加班不是今年才有,据我了解,往年也存在。

接下来要介绍一下我们的生产部门,也就是故事发生的地方。简而言之,生产部门大概有30个人,分成两大群体:

A 群体负是基本的操作工、装卸工,负责组装、拆卸、加工等手工活,对学历要求不高,初中、高中都可以。

B 群体则负责对产品进行测试、调试,相当于技术工人。这个位置对学历有一定要求,或者有行业相关经验也可以,整体要求比A群体高.

这次事件就发生在 B 群体(技术工、调试工)中。因为往年基本上年年加班,老员工都经历过这个阶段,但今年 B 群体里有新加入的一批人,对这种加班情况感到不适。另外,公司整体同事氛围其实比较宽松,有着互助的传统,这里有个重要的点:连续加班、严苛的劳动纪律,和较为轻松的同事氛围是可以共存的。在我们公司里,其实就连离职的人也评价 “公司还可以,大家人都不错,氛围挺好”,所以严肃的管理纪律和宽松的同事互助氛围共存,是第一个需要关注的点。

02

“老实人被训哭了”

在 B 群体的调试工里,新加入的人接受不了的不只是加班,更直观的问题出在车间的负责人 —— 纪女士身上。纪女士是新上任的领导,为了完成产量,会对下属多番鞭策。她不会说 “操你X的” 这种脏字(毕竟是女士,相对委婉),但会 “骂人不吐脏字”,经常施加言语压力、进行 PUA,比如会说“你这个表现,我们可能没办法让你通过试用期”,“干的这么慢,你没睡醒啊?”, “你又不是我儿子,我凭什么惯着你?”这种 PUA一天至少有三次,比吃饭都准时。她主要针对的是小龙、小虎、全将军这三个人。当然这三个人不是一个人,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个3-4人的小团体。但是我们后续还是以这三个人为代表展开。

纪女士对小龙、小虎、全将军等人的日常 PUA,加上持续加班,潜移默化中造成了很大压力。其中,小龙、小虎、全将军住在同一个寝室楼,相互之间比较信任,日常有沟通,也在同一个组别工作,所以对纪女士的不满逐渐增加。

这里要区分一下三批人的背景和态度:小龙是六七月入职的应届生,态度坚决,对纪女士的不满是非常明确的,他也不会想着去遮掩这一点。小龙对纪女士非常不满,在之前的一次加班时就爆发了冲突。纪女士让他们加班,小龙等人说 “我们不加班”,纪女士问 “为什么”,他们回答 “没有为什么,就是不想加”,之后小龙就直接走了。

小虎是九月从其他公司新招募来的,入职还不到一个月,虽然也对加班不满,但因为刚入职、不熟悉情况,在这件事里就基本处于作壁上观的状态。

全将军是和小龙同一批入职的应届生但属于不同的院校,同事里还有些是他的同校同学,性格内向,虽然对加班有怨恨和不满,但只在私底下交流,表面上没有像小龙那样直接和纪女士对抗。

事件发生在 10 月中旬。大家要明白,生产节奏如果正常运行,基本上就能保持稳定。但越是加班、越是超负荷工作,越容易发生生产事故,这是必然的 —— 很多生产事故,究其原因都是超负荷工作导致的。10 月中旬就出现了一次生产事故,没伤到人,但导致一条产线的产品全部报废(简称 “产线报废事件”)。原本生产计划就紧张,这下进度更完不成了。

纪女士作为负责人,想推卸责任,就把小龙、小虎、全将军挨个批评了一遍,让他们分担责任。批评当天,平时内向胆小的全将军终于受不了了,直接跟纪女士大吵了一架,但纪女士也没惯着他,又把他训了一顿,最后全将军被训哭了。他受不了这种侮辱,长期的委屈爆发了,就找小龙、小虎商议。

全将军跟小龙说:“纪女士总对外说‘整条产线的活都是我一个人干的’,那我们就让她真的一个人干试试。” 小龙一听就一拍即合,说 “我早就不爽这sb了,本来就打算走,不想干了”,然后就带着自己的几个朋友,和全将军的人一起找小虎。小虎这批人刚从其他公司过来,虽然不满加班,但不好说什么,没给出实际回应。最后,小龙和全将军这两拨人找到纪女士,说 “我们要辞职不干了”。这件事发生在 10 月中旬“产线报废事件”后的第二天早晨,在当天,已经连续上班半个月的生产部门(包括操作工)放假了..........

之后他们还找了纪女士的上级 —— 生产部的水部长,以及人事部的周部长(这几位是重要领导),目前事情还没捅到公司老板那里,层级还在部长一级。

当时大家都觉得,其实这批挑起“8工” 的人还是有优势的,因为很多人都受不了纪女士,所以他们起来,算是“一呼百应”。虽然小虎他们没参与(毕竟是外来者,还没融入),但在公司整体氛围里,大家对小龙和全将军这批人是同情的,对纪女士也非常不满。

以上是第一个阶段:事情的前因和爆发阶段。接下来进入第二阶段:事件发展。

03

有人当宋江

已知的信息是,如果全将军和小龙他们都走了,产线产量肯定完不成。纪女士知道小龙态度坚决,就选择以全将军为突破口。这里要提一下,纪女士的上司水部长,本身不想管这个事,用水部长自己的话说“整个公司好像都打算看纪女士的笑话”—— 纪女士就是个 “上级不喜欢、下级也不喜欢”的角色。

另外,人事部的周部长,按传统认知,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找员工谈话、平息事情,但因为纪女士本身不讨人喜欢,周部长也处于作壁上观的状态。他只是温和地跟全将军、小龙聊天,问 “你们是不是真的要走?真要走的话,我们就正常办手续,如果只是不想在纪的手下干,可以转岗”,既没施加压力,也没刻意挽留。

之后,纪女士对全将军这批人做出了一些承诺,算是让步。让步主要有三条:

第一、今后不会再让他们强制加班;

第二、今后不会再对他们进行 PUA,也不训他们,态度会变好;

第三、今后不会再 “周六周日都加班”,每个周至少保证一天休息时间。

当然,纪女士不止给了 “胡萝卜”,还来了 “大棒”,说一些威胁的话,大概内容是下面几点。首先是和他们说,现在大环境不好,你们已经不是应届生了,外面工作不好找;接下来就是说,这个行业圈子小,你们这么闹,未来哪家公司还敢要你们;最后还说,你们刚来几个月,没攒到钱、没多少积蓄,这么搞,家里人会怎么想?

在 “胡萝卜加大棒” 的作用下,全将军动摇了。

04

事件的结果

接着进入第三阶段:也就是事件的收尾阶段。全将军这批人动摇后,就退回去了,重新帮纪女士干活。这一下,小龙这帮人就陷入了尴尬 —— 原本是大家合力想给纪女士“好看”,让她试试自己能不能干完整条产线的活,现在全将军他们退了,小龙等人就孤立了。

此时小龙他们面前有两个选择:

一、也退回去帮纪女士干活 —— 现在是生产旺季,只要回去,至少三个月内不会被处理。

二、继续坚持不干活 —— 要么辞职,要么像 “老油子” 一样 “只打卡不干活”。

但小龙他们是应届生,脸皮薄,做不到 “只打卡不干活”,最后选择了辞职。

所以事件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呢?

首先,小龙这个圈子的人辞职走了,对产线的动摇是明显的,产线的生产计划确定是完不成了,调试效率下降了三分之一,至少有四个项目处于违约状态。

其次,像全将军这帮人因为纪女士的让步,他们的工作状态确实好了一点,但是因为小龙他们走了,剩余的工作量不会消失,仍然是忙到飞起,纪女士承诺的休息并没有落实。第三,小虎这帮人,因为全程作壁上观,没参与也没搭上顺风车—— 纪女士对他们还是一天三次 PUA,还是要求 “周六周日都加班”。

其实这次主要涉及的三类人,特征都很明显。小龙这帮人是从四川的院校过来的,小虎是从其他地方挖过来的,全将军是从上海本地院校过来的 —— 他们代表了三种不同背景的人。而且小龙他们本身对上海的快节奏生活不适应,在上海也没攒到多少钱,本来就想回老家谋生,所以态度才这么坚决。另外,小龙他们的家庭条件相对好一点;而全将军他们家境并不是很好,相对而言忍耐力就更高。

所以对小龙来说,离职本身算是计划内的事情,也不算不能接受。在整件事里头,他的遗憾有两点:

首先,他们没能给纪女士造成“最大杀伤”—— 没能让整条产线瘫痪,没让纪女士真的 “一个人干完整条产线的活”。

其次,他对全将军的“背叛”感到生气 —— 小龙平时很维护全将军他们,当时“8工”的时候,也是小龙出面说话,结果全将军一退,只剩他们几个人在和纪女士继续搞,就马上显得很被动。

说这次的事情是“失败”的,其实主要也是指这两点。

05

其他人在干啥?

首先对我本人来说,整件事其实是“别的部门”的事情。他们在生产部门,我是在市场部门的。但我们也有参与,所以这里要提一下我们的角色 —— 我们在这件事里算是 “侧面参与者”。

我们大概做了以下几件事:

第一、在事件期间,我们找纪女士施加压力,说 “我们这边项目要交付,需要你赶紧把产品拿出来”,增加了她的产能压力;

第二、我们和小龙、全将军私交不错,私底下知道这件事,甚至还鼓动他们 —— 我们跟他们说 “现在产线这么急,你们要是‘搞一下’,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给他们加油打气;

第三、我们还帮他们分析领导层的态度,比如生产部水部长、人事部周部长对纪女士观感都不好,告诉他们 “如果你们行动,可能会有支持”,以及传播消息,散播舆论,使事件并没有仅仅在生产的小圈子中被捂住。

另外就是生产部门的A群体,他们加班也非常不满,他们的加班费只有五块钱一个小时,但为什么他们保持沉默?核心原因是 “可替代性强”—— 他们的工作门槛低,现在找工作不容易,哪怕是几千块的工作,换一份也要重新适应新关系、新流程,所以很多人选择保守,哪怕心里有怨气。

相较而言,B群体的工作相对比较复杂。当然也没有那么复杂,你招进来一批应届生,干一个月基本上也就会了。但是由于生产旺季么,你耽误一个月对领导来说损失也不小。

不过 A 群体和 B 群体是混住在同一个寝室楼的,私底下也会交流、鼓劲儿,甚至如果小龙他们真的“搞成了”,A 群体也有可能参与 —— 因为寝室里对加班不满的人太多了。而且要明白:资本家无时无刻不需要员工,但在生产旺季,他们会 “特别需要” 员工,这时候员工其实有更大的议价空间。(事后我们了解到:A群体的一些人同时提起了劳动仲裁,控告公司不给加班费,但他们保密的更好,应付这波攻击的是公司的人事,在当时被捂住了。)

06

一些思考

一个比较重要的东西是,他们对纪女士不满,主要不是因为加班(长期加班确实有影响),最核心的原因是纪女士长期态度不好,动辄训斥。

整个事件里,第一个有趣的点还是公司氛围 —— 严肃的管理纪律,和同事之间温情脉脉的氛围,是可以共存的。比如小龙他们有两个选择(退回去干活、只打卡不干活),但小龙不选 “只打卡不干活”,还有一个原因是他觉得 “公司对我不错,人事周部长人也可以。”当然了,周部长在背后是不是打算处理他们?这个都说不好,但是小龙本人基本上不会想到这一层。从大家体感来说,领导们整体都还行,就是纪女士招人骂。小龙的原话是 “如果我继续干两个月再辞职,那不是打公司、打周部长的脸吗?”

所以这是第二个有趣的点。在工作当中真正发生冲突,乃至最后发生这次这样的“8工”事件里(这个词可能有点大,但是我觉得其实差不多了),其实“敌我身份”没那么界限分明)——明面上你以为的“敌人”未必是最大的敌人,你以为的“朋友”也未必是朋友;身处其中的人,不会严格按照 “谁是朋友、谁是敌人” 来划分阵营,这是阵营不分明的特点。

还有一个特征吧。就是长期加班是一个非常普遍的东西,大家非常不满,但是真正让大家起来行动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实是纪女士的那种管理风格,其实日常工作当中,“大领导和蔼可亲、小领导凶神恶煞”的剧本很常见,尤其是一线生产的小领导里头,为啥呢?因为大领导是“不在场”的。纪女士这样PUA人,其实也是因为大领导给她下的产量任务。

当然了,像有纪女士这样的人,其实也有一些结构上的原因。她之所以要这么PUA员工,就是因为她在这儿就是负责“干脏活”、“唱红脸”的。她这个身份就是用来干这个事儿的,就是需要扮演这么一种具象化的东西,把你们整得服服帖帖的。让你在一种气她又解决不了她的状态。

07

“结局并不是注定的”

我们后来总结了经验,觉得有个操作不当的地方:全将军他们的转变,其实是可以挽回的,不是必然事件,有可操作性。我们想,如果在事件爆发后的两天内,能多跟全将军他们交流,比如纪女士找他们聊天时,我们也去跟他们聊聊天、交流感情,哪怕是碍于面子,他们可能也不会退回去。但我们没及时巩固成果,很多细节没做好、没做到位,才导致了最终的结果,这是一个 “战后经验总结”。

我还有几个总结:

首先,面对这种情况,要有 “没脸没皮” 的精神。现在的小年轻可能觉得 “摸鱼、只打卡不干活” 不道德,但其实要转变心态:要时刻告诉自己“公司是欠我们的”,这种 “无耻”的心态很重要,“要多想想自己受的苦受的气,无偿加的班”,不要被领导搞道德绑架。

其次,做事要注意法律风险。如果长期不打卡,公司会依据《员工手册》以 “私自旷工、造成不利影响” 为由开除你,到时候连 N+1 的赔偿都拿不到。所以如果想和某些管理斗一斗,更好的方式是“早晚打卡”—— 哪怕在公司磨洋工、刷手机,也要待着,最好找个没监控的地方。

第三,人际关系非常重要。这次事件里,小龙、小虎、全将军之所以能形成不同群体,就是因为背景关联(同校、同批入职、同寝室)—— 同吃同住能培养不一样的情谊,这种客观的“基础设施”(寝室楼)对人际关系的建立很关键。

最后,我们事后要如何处理与全将军他们的关系?我们私底下会把全将军他们视为“叛徒”,但工作中又离不开他们,毕竟在业务方面,公司每个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只能 “面笑心不笑”,维持表面和谐。这种状态虽然不好,但暂时没有更好的办法,确实有点膈应,搞到最后, “退缩者”成了相对获利的一方。

当然,我们还考虑过一个问题:除了激烈对抗,有没有其他办法能保全小龙他们?但即便这次 “对抗” 做好了,过了这三个月,公司迟早会 “拔刺”(只要纪女士还在位置上),到时候还是会面临 “解除劳动关系” 和 “N+1 赔偿” 的问题,不过这是 “打赢战役后才需要考虑的事”。

总结一下,操作上的失误主要是 “没及时巩固成果”—— 我们只做了鼓动、施压,却没去关心全将军他们的思想动态,没找他们聊天、做思想工作。我们作为 “局外人”,当时如果能给全将军他们施加一点道德压力,或许能改变结果,哪怕只是一点点。

要最后划个重点的话,其实主要还是三条吧:

首先是事情发生之后要及时巩固和大家的关系,要多交流;

第二条就是日常工作当中需要转变心态,不要被领导的逻辑绕进去,被道德绑架;

第三条就是具体的操作手段,要注意现有的技术手段与配套的法律法规,“磨洋工”也不要忘了打卡。

路漫漫,踏破铁鞋无觅处,如果说不知道身为一个“往左”该做什么,不妨往四周看看,身边不到处都是这样“老套”的事吗?

END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吴继东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谁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2. 分田单干的恶果与实事求是
  3. 人民群众开始进入“觉醒时代”,让哪些人惊恐万状?
  4. 关于耿、黄集团和九十一人大字报事件的历史考察
  5. 以改革的名义
  6. 陈曾明:这三个同志提出的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7. 吴铭:为什么要坚决拒绝离岸人民币
  8. 孙子出了修正主义,孙子的孙子就又要出马列主义了!
  9. 警惕!有人正打着“反左”的旗号掏空人民的信仰!
  10.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期待过年了?
  1. 郝贵生 | “不要独尊马术”说明了什么?
  2. 医院倒闭潮开始了
  3. 背叛毛主席的叛徒是孙先生的继承者?
  4. 色情片中被异化的女性
  5. 严重后果正在显现
  6. 三女闹台,台湾这出戏好看吗?
  7. 铁证:“亩产万斤粮”到底是谁在鼓吹?
  8. 负债狂欢:7.36亿人被“精致”绑架的还债游戏……
  9. 谁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10. 30岁快递员因送错快递被杀:谁之病?
  1.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2. 井冈山观心 | 姚文元的一篇文章是否准确地预言了苏修与越修的资本主义复辟?
  3. 是与非:吵了几十年,有些事该说清楚了!
  4. 李银桥晚年,谈及毛主席对粟裕的评价:有些话我再不说就没人知道
  5. 他们说毛主席“发动运动害了国家”,可是谁救过这个国家?
  6. 倘若没有毛泽东,中国将向何处去?—— 一个革命者的历史沉思
  7. 回顾中国人民与顾委会的几场斗争
  8. 令人“窒息”的聊天!
  9. “文革”前夜的“出气大会”
  10. 吴铭:李教授们已经丧失了对中国经济的发言权
  1. 踏入深宅的冬日;一道门槛,无声的较量;…特殊的眼镜与不眠的黄昏
  2. 医院倒闭潮开始了
  3. 谁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4. 胡懋仁:对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再认识
  5. 粉妖回忆录——最后一顿饭
  6. 蒋介石出卖外蒙古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