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经济 > 社会民生

负债狂欢:7.36亿人被“精致”绑架的还债游戏……

叁山皎月 · 2025-11-16 · 来源:叁山皎月|微信公众号
字体: / /

打开手机,三条推送同时弹出:“零首付拿下旗舰机,年轻人的体面无需等待”“月薪3000也能轻奢游,分期12期毫无压力”“征信良好即可秒批,额度高达20万”。关掉推送,银行扣款短信准时送达,工资到账三分钟,余额回归三位数。这不是某个人的窘境,而是7.36亿负债者的日常——我们在“轻松消费”的赞歌里狂欢,却一步步走进了“无力偿还”的牢笼,这场全民负债的盛宴,究竟是谁精心导演的剧本?

故事的开端总是充满诱惑。十年前,中国人还信奉“量入为出”,储蓄率常年领跑全球;十年后,居民家庭债务杠杆率突破61.5%,连续四年在高位徘徊,90后负债率更是飙升至78.3%,平均负债12.1万元 。这场转变的背后,是消费主义无孔不入的渗透。社交媒体上,网红博主用“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包装超前消费,用“精致生活”绑架年轻人的价值观:没有新款手机就是跟不上时代,没去过网红打卡地就是浪费青春,不用轻奢护肤品就是不爱自己。于是,月薪5000的年轻人,敢刷爆信用卡买2万的包包;刚毕业的大学生,愿意贷款报3万的“提升课程”,仿佛只要花了钱,就能跻身理想中的生活圈层。

金融机构则是这场游戏的“最佳助攻”。他们把贷款产品包装成“生活解药”,用“低门槛、秒到账、免息期”的糖衣包裹着高利息的炮弹。打开购物APP,“先用后付”的弹窗主动找上门;刷短视频时,“无需抵押,额度立批”的广告精准推送;就连外卖软件,都悄悄上线了“月付”功能。他们简化所有流程,不需要复杂的审核,不用解释资金用途,只要身份证和手机号,就能轻松拿到贷款。更“贴心”的是,他们把大额债务拆分成几十期,让每个月的还款额看起来“微不足道”——20万的贷款,分60期还,每月只需几千块,却绝口不提总利息可能超过本金。就像温水煮青蛙,我们在“轻松借钱”的错觉里,一步步失去了对债务的敬畏之心。

最讽刺的是,我们的负债大多流向了“无效消费”。与日本年轻人80%负债用于资产购置不同,中国年轻人的负债中,超过32%是消费贷款,流向了电子产品、旅游、兴趣课程等无直接经济回报的领域 。花数万元去网红城市打卡,留下的只有朋友圈的九宫格和空空的钱包;买最新款的电子产品,新鲜感维持不到三个月就被迭代产品取代;报昂贵的兴趣班,坚持不了几节课就半途而废。这些消费带来的即时满足感,像泡沫一样转瞬即逝,却留下了沉甸甸的债务。而那些真正能带来资产增值的投资,反而被年轻人忽视——央行调查显示,仅29%的90后能说清“复利”概念,多数人宁愿把钱花在即时享乐上,也不愿为未来积累资本 。

债务的雪球一旦滚动,就再也停不下来。起初,我们以为“借新还旧”就能蒙混过关,却不知网贷的利息是吞噬财富的黑洞。有人欠20万网贷,两年时间就滚到70万;有人月薪8000,每月要还5000贷款,剩下的钱连吃饭都要精打细算,感冒发烧不敢去医院,只能买几块钱的退烧药硬扛。曾经以为的“精致生活”,最终变成了“生存挣扎”:工资到账秒清零,成为不折不扣的“还债工具”;同事约饭只能找借口拒绝,连加个蛋的泡面都要犹豫;亲友避之不及,怕被借钱,连倾诉的人都没有。那些曾经被我们追捧的“体面”,在债务面前碎得一文不值。

更可怕的是,这场负债浪潮正在制造代际传递和阶层固化。父母的房贷挤压了家庭可支配收入,让年轻人获得的支持减少,甚至有家庭将债务直接转移给子女偿还 。在高线城市,部分年轻人凭借家庭背景能积累可观存款;而在低线城市和欠发达地区,年轻人面临收入低、无存款的困境,只能靠贷款维持基本生活 。数据显示,无负债年轻人的资产中位数是负债年轻人的3.2倍,这种差距正在不断扩大,形成“有产者愈富,负债者愈穷”的马太效应 。当年轻人被债务捆绑,只能为了还款疲于奔命,失去了试错的机会和创业的勇气,阶层流动的通道也就此收窄。

更荒谬的是,社会还在对负债者进行“道德绑架”。有人说“年轻人负债都是因为乱花钱”,却忽视了消费主义的诱导和金融机构的推波助澜;有人指责“负债者缺乏自制力”,却看不到房价高企、生活成本上涨的现实压力。当催收电话打到公司和老家村委会,当负债者被贴上“失信”“懒惰”的标签,当他们在亲友的疏远和社会的偏见中孤立无援,很少有人追问:为什么7.36亿人会陷入负债困境?为什么借钱变得比存钱更容易?为什么“好好生活”需要靠贷款来支撑?

这场全民负债的狂欢,终有曲终人散的一天。当“借新还旧”的路被堵死,当债务逾期的通知接踵而至,当征信报告布满污点,我们才恍然大悟:那些看似“免费”的诱惑,早已标好了高昂的价格;那些“轻松”的贷款,不过是剥夺未来的枷锁。7.36亿人的负债,不是个人的失败,而是消费主义与资本合谋下的必然结果。他们用“精致生活”的幻象,让我们透支未来;用“即时满足”的陷阱,让我们失去长远规划的能力。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在债务的泥潭中挣扎:不敢生病、不敢辞职、不敢谈未来,眼里只有无尽的还款清单。我们终于明白,真正的体面不是靠贷款堆砌的假象,真正的安全感也不是来自透支的消费。只是这场醒悟来得太晚,7.36亿人已经深陷其中。

当我们在深夜被催收电话惊醒,当我们看着工资条上的数字叹气,当我们对未来失去期待,是否该追问:这场全民负债的游戏,到底还要玩多久?那些制造债务陷阱的人,又该为这场闹剧承担怎样的责任?而我们这些被绑架的参与者,何时才能挣脱债务的枷锁,重新找回“量入为出”的底气,过上真正踏实的生活?答案,或许藏在每一个人对消费主义的觉醒里,藏在对债务的敬畏里,更藏在对“真正幸福”的重新定义里。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秦星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严重后果正在显现
  2. 陈先义:关于外国月亮的荒唐故事
  3. 蒋介石出卖外蒙古始末
  4. 准备同中国打仗或已是日本的既定战略
  5. 社会主义中国,不需要高高在上的“文化大师”!
  6. 那些想否定毛主席和前28年的,不是蠢就是坏!
  7. 毛主席巧用“杨柳”缅怀两位革命烈士,最初公开发表时并未注解杨开慧是毛主席夫人的身份
  8. 高市早苗如此盼望“有事”,就让她体验一下“多事之秋”
  9. 反官僚主义的局限与歧路——以彻底革命立场重评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10. 真正理解毛主席的政治谋略,才能正确认识皖南事变前后两个尖锐的历史问题
  1. 劳动者能不能当家,是检验社会主义的唯一标准
  2. 元龙:低三下四拿吴石烈士鲜血敬国民党一杯,遭国民党打脸!
  3. 吴铭:谈谈经济“杀招”和“围猎”
  4. “古二”再爆“反贼”录音,揭穿了几十年来一个系统性的问题。
  5. 《邓选》学习 105 邓小平说不会产生资产阶级。2025富豪榜财富超过所有省份GDP、全世界GDP排名第七,首富富可敌39国总和
  6. 郝贵生 | “不要独尊马术”说明了什么?
  7. 只谈孙中山,不提毛泽东?《沉默的荣耀》你凭什么?
  8. 《邓选》学习103 邓小平眼里的新中国前三十年与美籍华人著名学者眼中的新中国前三十年有什么不同?
  9. 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憎恨起父母了
  10. 背叛毛主席的叛徒是孙先生的继承者?
  1. 吴铭:李教授,未战先怯,可不是好事
  2. 井冈山观心 | 姚文元的一篇文章是否准确地预言了苏修与越修的资本主义复辟?
  3. 是与非:吵了几十年,有些事该说清楚了!
  4. 李银桥晚年,谈及毛主席对粟裕的评价:有些话我再不说就没人知道
  5. “孔家店”的“总设计师”:为何说“批孔”是毛泽东思想的必然逻辑?
  6. 他们说毛主席“发动运动害了国家”,可是谁救过这个国家?
  7. 倘若没有毛泽东,中国将向何处去?—— 一个革命者的历史沉思
  8. 回顾中国人民与顾委会的几场斗争
  9. 中国社会各牛鬼蛇神的分析
  10. 令人“窒息”的聊天!
  1. 1959年,毛岸英的爱人刘思齐秘密赴朝为丈夫扫墓
  2. 2026年红色挂历来了:纪念毛主席逝世50周年
  3. 劳动者能不能当家,是检验社会主义的唯一标准
  4. 天眸:一往无前地为共产主义壮丽事业英勇奋斗——纪念胡耀邦诞辰110周年和他致垦殖场信40周年
  5. 粉妖回忆录——最后一顿饭
  6. 《邓选》学习 105 邓小平说不会产生资产阶级。2025富豪榜财富超过所有省份GDP、全世界GDP排名第七,首富富可敌39国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