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读书交流

“道”不远人“静”以育人——《青春之歌》读后感|征文选登(22)

王敏喆 · 2025-05-27 · 来源:人境网公众号
字体: / /

青春,应该是什么模样?是伴学视频中那样的挑灯夜读、全力以赴,还是旅行vlog中的纵情一跃、放逐机心?有太多人想教我们作为一个正值青春的孩子该怎么活出所谓的不同,可每个“道理”只有十几秒,在短视频软件中草率地飞过,只令我应接不暇。直到那天,我认识了一个同样迷惘着的女孩,她穿着素白的旗袍,静坐在火车的一角。她叫林道静,一个美丽的故事也即将展开。

道静是个有些锋利的女孩。对社会一切的黑暗与腐烂她都报之以仇恨,她恨腐败的家庭、恨黑暗的社会、恨无能的自己,北戴河的海浪也洗不去她的愤怒与忧伤。直到那天她的绝望比浪花要更汹涌∶“大海,救救你的孩子吧!”然而挽救她于溺亡的不是大海,是一个男人。

爱情,是青春中绕不过去的一个滚烫课题。看见余永泽的第一眼,道静在想什么呢?她绝对看不见那双有些狡黠的小眼睛,除却一切缺点以后的余永泽,应该就是她眼中的样子。在春意正浓的青年时期,一个对视、一次触碰,都有可能成为恋情开始的缘由。更何况在道静眼前的是一位衣冠楚楚、举止得体的北大学生,而他偏偏又成为了自己的救命恩人呢?于是她迫不及待地抓住了这一份关心,把自己和盘托出,倾诉着苦闷,也接受着永泽口中的诗与远方。这一切都是完美的初恋的模样,少女将自己对外界世界的向往与对眼前男人的爱慕相交融,一件接一件的新事物让她充满了期待。

然而《青春之歌》总是悄悄地,以人物外貌特点在提醒着我们∶“这或许是个坏人呢!”道静看错了人,余永泽实际的胸怀根本不像他妙语连珠时的那般广博。粉红色的幻想破灭,正值青春的年轻女孩再次陷入了迷惘 ∶ 爱情还是理想,这是一个问题。与其说理想,不如说是价值观。余永泽是可以在民族危亡时刻偏安一隅的人,而道静不是。她心里燃烧着不可扑灭的火焰,那是作为一个正直青年的、不可让步的坚持。

青春的人儿总是把爱情想象得美好,有时甚至仅把“爱”作为一个想象中的符号在憧憬,而没有考虑到自己将要产生羁绊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在言情小说中,女孩们爱上对自己无微不至而又不失霸道的总裁;在修仙漫画中,男孩们爱上对自己仰慕崇拜而又风情万种的师妹。仿佛对我们来说,异性不是和我们一样的人类,而只是“异性”这种生物而已。

余永泽爱上的,是纯洁无瑕、桀骜不驯却又只臣服于自己的那个年轻女孩,那不是林道静。林道静爱上的,是见多识广、关心国家又能体贴自己的那个男大学生,那也不是余永泽。于是他们分手,“各奔前程”。

分开时,道静并没有唱伤感情歌,也没有换成纯黑色的头像佯装深情。她只是在明白他们“道不同”后,坦然地选择“不相为谋”。年轻女孩们时常在爱情里妥协,哪怕她们有自己的梦想与志向,却也难免委身于柴米油盐,并努力说服自己 ∶ 为心爱的人照顾生活起居已然是很幸福的事。可道静那义无反顾的执着告诉我们,一个青春的女孩,一个青春的人,当是像那难以驯服的野马一样肆意狂奔的 ! 莫要让牢笼与桎梏困住了你,你应当放歌,高唱青春的赞歌。

看到这里我早已入了迷,一本红色经典,竟然教了我如何谈恋爱 !  可见在教育读者这件事上,《青春之歌》是温柔的、润物细无声的。主角道静并不是生来就在革命队伍里,只是凭着一腔奔涌的热血在找寻着实现价值的途径,她的一些行为甚至可以说是笨拙、莽撞的。而作为读者的我又何尝不是这样笨拙呢 ? 即使作为高中生,从小就被要求读《红星照耀中国》、《红岩》这样的经典,可却始终觉得与那“红色”隔了一层薄膜。我尚不是党员,祖国大地也没有了军阀割据、列强瓜分,我又该从何做起,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呢 ? 在感到迷茫这一点上,道静和我们是一样的,所以有了一种真实可感的亲切。于是我们不妨从青春最懵懂的初恋讲起,翻过了余永泽这一篇,道静告诉我们的是 ∶ 不要为阻滞你步伐的爱情所困,青春的人儿,前进吧!

可喜的是道静开始了奔跑,但如何跑、朝哪个方向跑,都是需要从历练中习得的。她体内的血液太滚烫了,这使她随时都准备着为了共产主义事业牺牲生命。然而这样的想法是不成熟的。卢嘉川的绝笔信和林红的教诲让道静明白了∶红烛要燃烧殆尽才可熄灭,真正的战士要为伟大的事业战斗到最后一秒。急于为理想而死,是一种个人英雄主义,实质是幼稚而自私的。

这种英雄幻想现在仍旧泛滥成灾。如今的“网左”青年们最爱剪辑红色视频,用千篇一律的背景音乐诉说着或缅怀或愤懑的情绪。他们宁愿买来切·格瓦拉的海报贴在家中,也不愿意读一遍毛选,或在唱国歌的时候发出声音。表面上用先进的理论武装了自己,实际上只是装饰了表皮,而大脑仍是浸泡在一片红色的英雄梦里,发出不忍听的鼾声。因此我看到《青春之歌》的购买链接下只有两三个评论时,心中倍感可惜。如果能让那些青年都来读一读,也许会比整日听《大石碎胸口》更有益处吧。

道静在挣脱桎梏、勇敢前行后,又摸索到了正确的方向,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共产主义战士了。电影中的她,从一袭白衣,眼含热泪地走向大海,到眼神坚毅,只身奔走在麦浪中,与她曾憧憬仰慕的党员形象已然别无二致。而道静的朋友王晓燕虽然中途受了“金鱼眼”的叛徒戴瑜的蛊惑,与道静产生一些冲突与误会,但最终也迷途知返,成为了党组织的一员。

我想,作为读者的我们其实更好代入晓燕的视角。晓燕曾经一直听从父亲的话,安分读书、不谈国事,认为道静过于偏激和天真。直到道静讲给她黑妮的悲惨故事,她才知这世界还有另一番模样。而如今的我们又何尝不是成了“一心只读圣贤书”,安于象牙塔中的晓燕了呢?我们认得几种作物、做过几次农活?如果不曾对这些有过了解与感受,又如何能理解我们的来时路呢?

我认识一位在学校门口卖手工制品的阿姨。她穿着朴素、面色黝黑,可她用扭扭棒做出的花儿却一个比一个鲜艳动人。 我时常猜想 ∶ 她怎么能有这么巧的手呢?或许是做家庭主妇之后有许多空闲,所以发展了手工的爱好 ? 我也经常和她交谈,可惜她的口音实在太重,我听不懂,只能尴尬地笑。一个吹着微风的下午,我放学回家,却没有在校门口看到她。到家刷起朋友圈来,却看到了她的动态∶九张各种各样的酒瓶的图片,她配文道∶“第一次见到这么贵的红酒,得几亩地的小麦才能换一瓶。”我才恍然大悟,这灵巧的双手,是她一亩一亩地做农活得来的,是劳动得来的 ! 打开图片,其实一瓶红酒标价两三千,并不是算很高的价位,今天一个大学生凑一凑生活费也能买得起。但她这句带有诗意的话让我理解了晓燕,“这世界还有这一番模样”。

所以,学习红色知识,不妨从这亲切的《青春之歌》开始吧。比起略显复杂空洞的理论,一个共鸣的瞬间,一句触动心灵的言语,一个接地气的故事,其实教会我们更多。道静尚可从一个懵懂无知、冲动莽撞的少女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能够接受良好教育的我们又有何不可呢? “道不远人”不假,读完《青春之歌》,我心想∶“道静”离我们并不远嘛!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吴继东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用心良苦
  2. 李进同志(四)
  3. 网民不满意,武大尘埃继续飞扬
  4. 走进南街村(5)| 答网友问:南街村撑不下去了吗?
  5. 人民的证言:从亲历者的怒吼,彻底粉碎《高山下的花环》对毛泽东时代的无耻栽赃
  6. 性别、性取向、性身份认同、娘化
  7. 现当代最伟大的人,你选谁?
  8. 质疑西方历史,就是“否定改革开放”,这个教授或许说出了她心目中的实情。
  9. “人民作家”的荆棘之路
  10. 毛主席临终无言之托:人民政权,永不变质!
  1. 翻案为什么不得人心,毛主席为何伟大?
  2. 教师节,是个笑话!
  3. 李进同志(二)
  4. 陈中华:司法乱象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
  5. 莫言的谦虚,陈佩斯的微笑
  6. 毛主席聚沙成塔,走资派毁塔成沙
  7. 北大副校长任羽中的腐败内幕——不新鲜的靠啥吃啥
  8. 李进同志(三)
  9. 别再吹“大国工匠”了,我们就是“买设备送的工程师”
  10. 走进南街村(4)| 南街村搞公有制是否违背中央政策?是否违背群众意愿?是否有强制命令?
  1. 唐国强,已不配饰演毛主席
  2. 朱德这两首诗是读懂文革的重要文献
  3. 【深情纪念毛主席逝世49周年】9.9缅怀毛主席,毛主席与邓小平谁准确地预见了未来?
  4. 毛选违禁?孽障!
  5. 斯诺的谈话——关于文化大革命
  6. 闫宏伟:谁定伟人去世次日为节?
  7. 张CQ:文化大革命就是要把修正主义根子挖掉
  8. 形势一片大好,大好一片全都是形式
  9. 郝贵生 | 没有反抗斗争,能“把苦日子过成花”吗?——评《生万物》导演《人民日报》文章
  10. 评为什么中国不是修正主义!
  1. 那一天,毛泽东主席说: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2. 走进南街村(4)| 南街村搞公有制是否违背中央政策?是否违背群众意愿?是否有强制命令?
  3. 翻案为什么不得人心,毛主席为何伟大?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什么样的市场经济?
  5. 光刻机残骸现身,原来毛主席时代就有光刻机!现在却被卡脖子,这么“伟大的功劳”,谁的?!
  6. 北大副校长任羽中的腐败内幕——不新鲜的靠啥吃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