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读书交流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问题

本书编写组 · 2025-06-29 · 来源:赤竹隐客公众号
字体: / /
1973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第三章

斯大林同志在本书《意见》第二、三节以及《答亚历山大·伊里奇·诺特京同志》的第三、四、五点中论述了这个问题

1.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的必要性

马克思讲过共产主义社会没有商品生产。那末,社会主义社会有没有商品生产呢?过去很多人说没有。斯大林同志解决了这个问题。

那些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应当消除商品生产的人引证了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的这段话,即: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第7页)

斯大林同志分析说,由于这段话没有指出是社会占有一切生产资料或是占有一部分生产资料,因此就有不同的理解。斯大林同志又引了同书中的三段话,证明恩格斯讲的是社会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占有“全部生产资料”。斯大林同志认为,恩格斯这句话的意思是,把一切生产资料都转归国家所有以后,才能消除商品生产。

一个国家能不能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以后就把全部生产资料收归国有并且消除商品生产呢?斯大林同志认为,只有工业和农业中资本主义和生产集中都充分发展的国家才有可能立即剥夺全国的一切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所有。斯大林同志指出,在十九世纪末叶,《反杜林论》出版的时候,这样的国家只有英国。当时英国工业集中的情况可用城市人口的集中来说明,英格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七,而且城市人口主要集中在几个大城市和工业区,仅伦敦就有四百万人;英国的农业也极其集中,二十九万二千七百二十个一英亩到五十英亩的小农场,共占耕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十六,而十四万三千一百六十六个五十英亩以上的大农场却占耕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四。

接着,斯大林同志分析了在某个国家,如果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条件已经具备,但在农业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分散的中小生产者的时候,能不能或者是否应该夺取政权,并在这之后立即消灭商品生产呢?斯大林同志指出,在这问题上,不能把某些可怜的马克思主义者即西欧社会民主党、俄国的孟什维克等机会主义者们的意见当作答案,他们认为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后,要长期等待资本主义使千百万中小生产者破产,使他们无产阶级化以后,才可以提出夺取无产阶级政权的问题;也不能以另一种可怜的马克思主义者即以托洛茨基为代表的一些机会主义者的观点当作答案,他们认为工人阶级和农民群众是两个对立的阶级,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应当立即剥夺中小生产者,使之增加社会主义的积累。实际上,剥夺农民就会破坏工农联盟,使无产阶级革命不可能取得胜利。

对于中小生产者只能按列宁在关于“粮食税”的几篇著作以及有名的“合作社计划”中指出的道路,逐步地把他们联合到生产合作社中。这样,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就出现了两种形式:一种是国家所有,一种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两种形式的存在,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商品生产的原因。

就我国情况来说,在现阶段,工业生产主要由国家所有制的国营企业经营,而农业则主要由集体所有制的农村人民公社经营。从集体所有制过渡到单一的全民所有制,需要有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集体所有制本身也有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为了供应工业生产和城市居民生活的需要,国家必须从农村人民公社取得粮食、原料和其他农副产品;为了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村人民公社的生产上和社员生活上的需要,农村人民公社和农民群众必须从国营经济取得农业机械、化肥、农药、棉布及其他日用工业品等等。只有这样,社会主义的生产建设才能顺利地、不断地得到发展。现在的问题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这种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经济联系呢?由于存在两种不同的所有制,国家对农村人民公社的产品不能采取调拨的形式,而只能采取商品交换的形式,用工业品换取农产品。另外,在我国农村人民公社一般地实行以生产队为基础的三级集体所有制,各级都有生产资料和产品的所有权,因此不仅在人民公社之间,在公社内部的各级经济单位之间,也要通过商品交换的形式,来实现它们之间的经济联系。斯大林同志说:“现时,除了经过商品的联系,除了通过买卖的交换以外,与城市的其他经济联系,都是集体农庄所不接受的。”(第12页)农民只能接受商品交换,所以保存商品生产是巩固工农联盟的一个关键。

由于旧中国经济十分落后,工农业生产很不发达,解放以后虽然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我国还是一个商品生产不足的国家。为了团结几亿农民,商品生产还要大大发展。在毛主席亲自主持制定的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决议》中指出:“有些人企图过早地“进入共产主义”的同时,企图过早地取消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过早地否定商品、货币、价格的积极作用,这种想法是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不利的,因而是不正确的。”

2.商品生产不一定引导到资本主义

斯大林同志批评了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保存商品生产就会引导到资本主义的观点。由于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度,所以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是不会引导到资本主义的。斯大林同志讲:“只有存在着生产资料私有制,只有劳动力作为商品出现于市场而资本家能够购买并在生产过程中加以剥削,就是说,只有国内存在着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制度,商品生产才会引导到资本主义。”(第11页)为什么生产资料私有制是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生产的一个重要条件?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的条件是不一样的,生产条件好的,个人劳动耗费低于社会必要劳动量,出售商品就处于有利地位,因而日益富裕。相反地,生产条件差的,个人劳动耗费高于社会必要劳动量,出售商品就会亏本而日趋破产。所以,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条件下,商品生产者必然会发生阶级分化,小部分人逐渐变成资本家,而大多数人则愈来愈穷,变成为无产者。但只有生产资料私有制,而没有雇佣劳动制度,商品生产还不能引导到资本主义。比如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都存在着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但由于奴隶完全隶属于奴隶主,农奴对封建主有人身依附关系,所以不能把劳动力当作商品自由买卖。虽然封建制度下的商品生产为资本主义生产准备了若干条件,但并没有引导到资本主义。

商品生产不一定引导到资本主义,这还可以从历史事实来证明。商品生产比资本主义生产更老得多,从奴隶社会产生以后就有商品生产了。商品生产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存在于什么社会,就为什么社会服务。奴隶社会的商品生产是为奴隶制度服务的。商品生产发展后,奴隶主可以剥削更多的奴隶劳动的剩余生产物在市场出卖,以换回更多的产品供自己享乐和消费。这样就扩大了对奴隶劳动的使用,促进了奴隶制生产方式的发展。商品生产加速了自由民的分化,作为自由民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商品生产,竞争不过奴隶主的生产,因为奴隶主可以最大限度地剥削奴隶,可以采用大量奴隶实行大规模的简单协作,从而使大批自由民破产而沦为奴隶,促进奴隶制度的发展。封建社会的商品生产是为封建制度服务的。商品生产的存在,封建主就要用更多的剩余生产物去交换侈奢品和其他产品供自己享乐,就力求加强和扩大对农奴的剥削,进行了相当程度的劳动分工,改进劳动工具,使生产力获得提高。此外,高利贷发展之后,有些土地所有者不得不以土地来偿还债务,这样促进了封建制度下土地的集中。商品生产的发展,促使城市离开乡村而分离,同时加强了各领地间的经济联系,使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的产生成为必要和可能。因此斯大林同志在本书第十一页第三段指出,商品生产虽然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服务过,但在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下面都没有引导到资本主义,为什么在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下,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和雇佣劳动制度的消灭,商品生产就不能为社会主义社会服务而并不引导到资本主义呢?

3.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根本不同

斯大林同志还批评了一种右倾机会主义的观点,他们认为既然社会主义保存商品生产,就应该有资本主义生产,就应当恢复资本主义所特有的一切经济范畴,比如作为商品的劳动力、资本、剩余价值等等。他们不了解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是根本不同的。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是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生产资料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广大无产阶级被剥夺了生产资料,只得出卖劳动力。资本家购买了劳动力并在生产过程中剥削它。资本家进行商品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因此,资本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的根本特点,在于它是为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服务的。

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已经建立,雇佣劳动制度已经消灭,劳动力已经不是商品,商品生产已经不是包罗一切的了。斯大林同志说: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是“特种的商品生产,是没有资本家参加的商品生产,它所涉及的基本上都是联合起来的社会主义生产者(国家、集体农庄、合作社)所生产的商品。”(第13页)所以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同志合作关系,它是与资本主义剥削工人劳动、剥削工人剩余价值完全无关的商品生产,它是在一定时期作为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经济联系的形式,是为社会主义社会服务的。

我们也应当看到,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在发展商品生产的同时,要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社会上没有改造好的地、富、反、坏、右分子和资产阶级分子,农村中的自发资本主义势力,他们可能利用商品关系进行投机倒把,大搞资本主义经营活动,破坏社会主义经济。

4.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是不是存在,是不是发生作用呢?斯大林同志指出,在有商品和商品生产的地方就有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经济规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既然还存在商品生产,也就存在价值规律,并发生作用。

①价值规律在商品流通领域中保持着一定的调节作用

斯大林同志讲到价值规律在流通领域中的作用时指出:它“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保持着调节者的作用”(第14页)。这种作用首先表现在用价格来影响需求。社会主义社会消费品的流通主要是由国家计划调节的,消费品的流通总量和主要商品的流通量是由国家计划规定的。商业部门根据社会购买力和商品供需情况,按照一定价格,有计划地向市场投放商品。但国家除对人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实行计划供应外,其它许多消费品是自由选购的,国家在对这些商品制定价格时,在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可适当地调高或调低来调节商品的销售量。比如对某些求过于供的商品适当地提高它们的价格,而对另一些供过于求的商品则适当降低其价格,以保持供需的平衡。

其次,价值规律在流通中的一定调节作用表现为通过供求关系的变化影响商品的价格,从而调节商品的流通量。这主要表现在农村集市贸易上。求过于供时,价格就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就下跌。价格涨了,买的人少,价格跌了,买的人就多,这样来调节集市贸易上的销售数量。但是,即使在集市贸易上也只是起一定范围的调节作用,而不是完全的自发的调节作用,因为国家对集市贸易进行了极严格的管理,对商品价格规定一定的幅度,不能任其漫天要价,并对利用集市贸易进行投机倒把的活动给予坚决地打击。

②价值规律对社会主义生产的影响作用

斯大林同志认为价值规律对流通领域和生产领域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对生产没有调节意义,只有影响作用。这种影响作用表现在:价值规律通过在流通领域中的调节作用而影响生产。既然消费品是作为商品来生产和销售的,就必须计算价值,其中包括计算生产消费品所用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所以不论是第一部类或者是第二部类,都必须计算产品的价值。国营企业制造产品时所使用的机器设备、原材料,支付的工资,都是作为产品价值的构成部分而形成企业的产品成本。企业根据社会必要劳动量来计算产品的价值,并且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价格出售自己的产品,取得货币收入,用以抵偿生产过程的开支,并取得一定的盈利。同时,消费品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工人的工资水平,影响产品的成本,影响企业盈利大小。斯大林同志讲:“在我们的企业中,这样一些问题,如经济核算和盈利问题、成本问题、价格问题等等,就具有现实的意义。”(第15页)

以上说明,必须自觉地利用价值规律进行经济核算,斯大林同志指出价值规律的这种作用是不坏的。价值规律要求按社会必要劳动来核算生产中的消耗,并按国家制订的统一价格出售,于是生产好的企业会盈利,生产差的会亏损,这样就鼓励先进,鞭策落后,教育我们的工作人员合理地进行生产,合理地组织劳动力,遵守生产和劳动纪律,堵塞贪污盗窃的漏洞;克服官僚主义,树立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精确地计算成本,分析经济效果;挖掘生产潜力,提高设备利用率,建立必要的储备,防止积压;改进生产方法,采取先进操作法,改进生产技术,实行增产节约,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更多的积累。斯大林同志讲:价值规律“是很好的实践的学校,它促使我们的经济工作干部迅速成长,迅速变成现今发展阶段上社会主义生产的真正领导者。”(第15页)

价值规律通过对流通过程的调节作用而影响生产还表现在:合理的价格有利于生产的顺利进行。商品价格偏高而造成积压,商业部门不能扩大收购,生产的发展就要受到限制;如果合理地调整价格,就能打通销路消除积压,使生产得以正常进行。

和国营企业比较,价值规律对集体所有制的企业的影响程度要大些。农村人民公社的生产也必须在国家计划指导下进行。重要的农产品的播种面积和产量指标是由国家计划下达的。一些不直接下达计划的农副产品生产,由商业部门同社、队签订采购合同的办法而纳入国家计划。但是,农村人民公社是自负盈亏的经济单位,要有合理的价格,才有利于计划的实现。否则,价格过低,会使劳动得不到补偿而影响生产。斯大林同志举了棉花价格为例说明,棉花价格太低会使植棉者破产。在旧中国,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买办资本的掠夺,农产品价格低于它们的价值,工业品价格高于其价值,存在剪刀差,解放后这种剪刀差大大缩小了,这对发展生产、巩固工农联盟是必要的,但是彻底消灭剪刀差要有一个过程,否则会影响社会主义建设的积累和城乡人民生活。

斯大林同志在肯定价值规律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价值规律的作用范围在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受到严格的限制。商品生产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是受到限制的,价值规律的作用当然也受到限制。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有计划按比例规律的作用,无产阶级国家依据客观规律制订的国民经济发展的计划和经济政策,这一切都使价值规律的作用受到了严格的限制,不能象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那样通过价格和价值的背离盲目地、自发地调节生产。对社会主义生产起调节作用的是计划,我们是“计划第一,价格第二”。价值规律是计划工作的工具,而不是依据,对社会主义生产建设的投资和劳动力的分配都是根据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都是从“备战、备荒、为人民”出发的。

(1973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介绍第三章)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吴继东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用心良苦
  2. 李进同志(四)
  3. 网民不满意,武大尘埃继续飞扬
  4. 走进南街村(5)| 答网友问:南街村撑不下去了吗?
  5. 人民的证言:从亲历者的怒吼,彻底粉碎《高山下的花环》对毛泽东时代的无耻栽赃
  6. 性别、性取向、性身份认同、娘化
  7. 现当代最伟大的人,你选谁?
  8. 质疑西方历史,就是“否定改革开放”,这个教授或许说出了她心目中的实情。
  9. “人民作家”的荆棘之路
  10. 毛主席临终无言之托:人民政权,永不变质!
  1. 翻案为什么不得人心,毛主席为何伟大?
  2. 教师节,是个笑话!
  3. 李进同志(二)
  4. 陈中华:司法乱象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
  5. 莫言的谦虚,陈佩斯的微笑
  6. 毛主席聚沙成塔,走资派毁塔成沙
  7. 北大副校长任羽中的腐败内幕——不新鲜的靠啥吃啥
  8. 李进同志(三)
  9. 别再吹“大国工匠”了,我们就是“买设备送的工程师”
  10. 走进南街村(4)| 南街村搞公有制是否违背中央政策?是否违背群众意愿?是否有强制命令?
  1. 唐国强,已不配饰演毛主席
  2. 朱德这两首诗是读懂文革的重要文献
  3. 【深情纪念毛主席逝世49周年】9.9缅怀毛主席,毛主席与邓小平谁准确地预见了未来?
  4. 毛选违禁?孽障!
  5. 斯诺的谈话——关于文化大革命
  6. 闫宏伟:谁定伟人去世次日为节?
  7. 张CQ:文化大革命就是要把修正主义根子挖掉
  8. 形势一片大好,大好一片全都是形式
  9. 郝贵生 | 没有反抗斗争,能“把苦日子过成花”吗?——评《生万物》导演《人民日报》文章
  10. 评为什么中国不是修正主义!
  1. 那一天,毛泽东主席说: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2. 走进南街村(4)| 南街村搞公有制是否违背中央政策?是否违背群众意愿?是否有强制命令?
  3. 翻案为什么不得人心,毛主席为何伟大?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什么样的市场经济?
  5. 光刻机残骸现身,原来毛主席时代就有光刻机!现在却被卡脖子,这么“伟大的功劳”,谁的?!
  6. 北大副校长任羽中的腐败内幕——不新鲜的靠啥吃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