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活动 > 乌有讲堂

李昌平讲座简讯:总结我国三十年来的农村改革

杨晓 · 2008-01-21 · 来源:本站原创


2008年,改革开放已经走完了三十年。为了正确总结三十年的历程,我们将举办系列讲座,将这三十年来人民创造历史的成就充分展现出来,将这三十年来人民经历的曲折深刻揭示出来。我们本着为国为民负责的态度努力以“反思与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为主题举办系列讲座,把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成绩讲够,问题讲透”。
 

“反思与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讲座


主题:总结我国三十年来的农村改革:八十年代与九十年代的比较研究
主讲人:李昌平 (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主任,著有《我向总理说实话》和《我向百姓说实话》等)
时间:2008年1月20星期日下午2:30—4:30
地点:北大资源宾馆三层1308室
网站: http://www.wyzxsx.com


李昌平讲座简讯

农村改革已届三十年。从小岗村包产到户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八十年代中国农村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呈现一片繁荣和谐的景象,然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农村则出现了大面积的凋敝与贫困。三农问题日益突出,城乡矛盾日趋尖锐。是什么原因使农村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怎样的改革措施和方针政策又是真正符合农村实际的呢?元月二十日,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李昌平先生在乌有之乡对此做了详细而深刻的论述:

李昌平对于农业发展过程他讲道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追求产量增长阶段,通过增加劳动力改善农田水利设施等来提高单位产出;第二阶段,在产量增加的基础上,在供需平衡或供大于需后,向非农产业即通过农产品加工、流通等要增收;第三阶段,追求市场份额效益,在有一定基础和规模后,参与市场流通取得市场收益。由此观之,李昌平认为,八十年代的农村改革,把农民从高度组织化、高度集中的人民公社中解放出来,进行土地承包,提高了农民积极性,外加公社时期完备的水利设施,使农业产量大幅提升。也就是上面提到的第一阶段。在农产品产量持续增加的同时,乡镇企业(大都为集体企业)蓬勃发展,即开始向第二阶段过渡发展。然时间进入九十年代,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体制政策的不断变动,适于农村发展的环境渐趋恶化,主要表现和原因为:

一,集体经济的瓦解,农民合作组织的弱化。李昌平特别强调了集体经济和农民合作组织的重要性,认为这是根本性问题。集体所有制是农业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基础,农民合作组织是其保障。当农民分散成为一个个独立的经济个体后,则既无土地所有权(土地国家所有),又无对外博弈能力,只能徘徊在弱势的小农经济阶段,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增收后随后而来的必将是“增产不增收”的局面。而集体经济的瓦解和农民合作组织的消失也为以后出现的越来越复杂的三农问题埋下了伏笔,形成正反馈效应。

二,经营体制的改革,由原来的供销一体化变为小农直面市场,增加了交易风险和成本,使农民陷入了丰收卖不掉,歉收即破产的两难境地。

三,乡村企业的限制性改造。九十年代,政府以7%的比例从乡镇企业提征财税,使乡镇企业不堪重负,此外,外资的大举进入,同时享受超国民待遇,是乡镇企业雪上加霜。为摆脱困境,则几乎都采用一卖了之或破产倒闭的措施。

四,农村金融体系非农化改革。到目前为止,几大国有银行基本撤出农村,农村信用社网点在持续减少。农用资金的短缺加速了农村经济基础的瓦解和小农经济的破产。

其次李昌平还提到资本带小农的经济模式,即政府扶持的享受各种优惠政策的龙头企业对农村合作经济形成严重的打压剥夺之势。公共资源的分配不公,使城乡矛盾加深,农村教育医疗资源进一步萎缩。
进入两千年以来,中央对三农问题开始高度关注,并采取了许多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基本问题:

一,农业政策依然基本错误,对集体经济和农民合作组织默然置之;
二,农村经济市场化仍在进行;
三,政府支农惠农资金依然不能完全到位;
四,仍把小农承包作为基本方针坚持不动摇;
五,物权法等法律法规存在否定集体化和集体经济的倾向;
六,对西部等生态脆弱地区进行“开发式扶贫”。

对于如何扭转当前之势和进行行之有效的农村改革,李昌平提出了当下最为迫切的两条:

一,思路回归八十年代模式,即放开放活。放开对农民合作组织的限制,扩大集体经济,成立村民自治委员会,民权进,官权退。多予少取。
二,政策大幅度向农村倾斜,改变城乡不平等局面,合理配置公共资源。
只有这样,方能从根本上扭转农村落后凋敝状况。

活动最后现场听众与李昌平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乌有之人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相关专题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热议联想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在中国如此受益的他们为何会铁杆反华?
  2. 中国万亿投资俄罗斯资源:盛世买古董,乱世买黄金
  3. 1965年,毛主席:“干部子弟是一大灾难!”
  4. 深圳前局长孙女炫富被猛批, 更深的隐忧却没人说破
  5. “在北京被捕的日本男子”,身份曝光
  6. 好好查一查,还老人家一个清白
  7. 一条“北极鲶鱼”浮出水面,水下还有多少?
  8. 假如没有发生西安事变
  9. 张志坤:欧洲的掮客们扎堆前往中国,所为何来
  10. “断交”背后,立陶宛是主因?
  1. 吴铭:国际政治格局质变的标志性事件
  2. ​郭松民 |关于马先生登陆及其他
  3. 历史文献:苏修为何翻来覆去让人民奋斗?
  4. 1986年陈永贵追悼会:八宝山冷冷清清,大寨人山人海
  5. 今天,我要理直气壮的替“公知”正名!
  6. 可叹一个三观端正的好青年,竟死于非命。苏州女子杀夫案背后......
  7. 前三十年犯了“集体性的方向性错误”吗?
  8. 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
  9. 在中国如此受益的他们为何会铁杆反华?
  10. 出来洗地了!
  1. 乌有之乡网站募捐公告(2023年3月)
  2. 中美拔刀,暴风雨真的来了!
  3. 厉以宁走了,留下了他最爱的贫富两极分化
  4. 谁是老人家“第二件大事”中最大的受益者?
  5. 谁在搞极左?——四清运动与毛刘的决裂
  6. 顽石:说说慈禧太后
  7. 先被美国抄家,再被中国审判,这就是汉奸的结局
  8. 赵磊:刘伶不穿裤子,还是刘伶 ——毛刘的差距为啥这么大(五)
  9. 中国外贸,为欧美衰退买单
  10. 刚刚,一夕惊变!美国出了最烂的招
  1. 全国学毛著的标兵廖初江,后来怎么样了?
  2. 美国迈出疯狂一步!又有16国紧急抛售美债,美国财长再次呼吁访华求救!
  3. 中宣部原副部长:后悔当初没有听毛主席的话
  4. 知青上山下乡是新中国的战略决策——兼评“就业危机”之说
  5. 她能怎么办?
  6. 中国的贫富差距或已超过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