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历史视野

毛主席因人而异的批评艺术

刘明钢 · 2023-09-06 · 来源:党史博采公众号
字体: / /

在中国共产党党内,毛泽东率先倡导批评与自我批评,并在党的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把它概括为党的三大作风之一。不仅如此,他还特别讲究批评的艺术,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有如良医看病,对症下药,大爱无垠。

一、幽默风趣,点到为止

毛泽东讲话非常幽默,有时连批评都很风趣,对此,开国中将莫文骅有着亲身体验。

从1935年10月,莫文骅随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到1945年8月离开延安南下,其间整整10个年头。在延安10年中,他有幸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并直接接受指导,聆听教诲。

一次,莫文骅起草了一篇文章,毛泽东为他修改。文章语句不通,逻辑混乱,修改起来很困难,甚至比自己动手写一篇还费劲。毛泽东皱起了眉头,放下笔,让警卫员把莫文骅叫来。莫文骅喊报告进屋,毛泽东笑着说:“莫文骅,你比斯大林还高明啊!”

莫文骅一下愣了,忙问:“主席,是怎么一回事?”

毛泽东说:“斯大林起草的对德宣战的文件,那么重要,才用了不到一千字,而你的文章竟有三千多字,不是高明么?!”

原来如此,莫文骅不好意思地笑了。

毛泽东接着说:“但是,斯大林的文章虽短却把问题讲清楚了,而你啰里啰嗦一长篇,却难得看明白。”

“我写不好,所以请主席修改。”莫文骅解释说。

“你不是当过宣传部长吗?”毛泽东问。

莫文骅说:“战争时期的宣传工作,大多用口讲或写提纲,文章写得少。”

毛泽东“哦”了一声。

接着,毛泽东给莫文骅讲了怎样写文章、怎样抓住中心、怎样做到简练生动,并告诫他要向鲁迅讲的那样,文章写成后至少要看三遍。

◆莫文骅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时,在延安窑洞门前留影。

聆听毛泽东讲如何写作,莫文骅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还有一次,莫文骅在工作上遇到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他想了两个方案但一时下不了决心,就跑去请示毛泽东。

延安时期,见毛泽东很容易,所以,莫文骅有点什么事情就去请示。

听了莫文骅的说明后,毛泽东反问:“你这不是出题目考我吗?”

莫文骅马上意识到不妥,便谈了自己的倾向性想法。

毛泽东说:“这就对了。以后遇到问题,要学会独立思考,培养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而不要‘每事问’。如果逢事自己没有决断,都来请示,岂不成了主考官了?”

莫文骅忙说:“我一定注意。”

毛泽东讲究语言艺术,连批评都是那样的幽默风趣,令人轻松愉快,难以忘怀。

二、当头棒喝,一针见血

毛泽东批评人,有时会“大喝一声”,把问题说得很严重,使人感到震惊,引起重视,然后再慢慢地解释说明。

1947年春,中共中央决定主动放弃延安。毛泽东在延安已经生活、战斗了十个春秋。现在要撤离,谈何容易!无数的问题需要迅速处理,其中确定去留人员,也是毛泽东必须考虑的事项。

一天,中央社会部部长康生与一位工作人员前来汇报,并带来一份留下人员的名单,上面所列的大都是久经考验的江西、湖南、四川等省籍的长征老同志。

毛泽东把这份名单看了几遍,沉思良久,对康生等人说:“你们这是怎么了?”

那位负责具体工作的同志解释说:“这些同志革命坚定,久经考验,经验丰富,留下他们放心……”

毛泽东没等他说完,便严肃地说:“你们这是给国民党送东西,是把我们的干部往老虎嘴里送!”毛泽东指着名单说,“他们的口音,他们的长相,在这里能藏得住吗?他们又都是单身汉。人家一查就会发现的,那还不被捉起来。你们不是给他们安排工作,而是帮助国民党抓我们的干部。”

这番批评,不讲情面,一针见血,声色俱厉,震撼肺腑。一阵暴风骤雨之后,毛泽东又和颜悦色地说:“我们的干部,特别是经过长征的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要好好爱护,好好使用。中央撤离延安后,要留一些干部坚持斗争,但要选择当地人,他们在这里有婆娘、有娃娃,有家就好隐蔽。”毛泽东又说,“不要那些模范、英雄……那些有名气的,要做到便于长期坚持,有回旋余地。”

听了毛泽东的批评,康生两人心悦诚服。

后来,延安被占领后,我党地下工作仍然很活跃,这与坚决执行毛泽东的指示不无关系。

三、循循善诱,和风细雨

毛泽东与身边的工作人员朝夕相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工作人员有什么想法都愿意跟毛泽东说。说错了,做错了,毛泽东也批评,但总是和风细雨,沁人心脾。

1948年5月,毛泽东来到西柏坡,并在这里指挥人民解放战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演奏出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最恢弘的乐章。

西柏坡村前有片苇塘,随着夏季的到来,塘水深深,苇叶青青,使得这小小的山村更加秀丽。但水塘里的青蛙却不知疲倦,拼命地叫,此起彼伏,蛙鸣一片,给安静的山村横添了一份噪音,严重地影响毛泽东等人的休息。一天下午,毛泽东照例出来,沿苇塘边散步,随行的警卫员趁机向毛泽东说:

“主席,你看这苇子地里,尽长虫子,蚊子也多,最讨厌的就是青蛙,一天到晚不停地叫,吵得人睡不了觉。”

毛泽东说:“青蛙叫,很好听么。”

“好听?”警卫员知道毛泽东喜欢讲一些玩笑话,便毫无顾忌地讲起来,“吵得人睡不了觉,还有什么好听?!”

◆1948年,毛泽东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

“我们初来乍到,还不习惯,听久了就习惯了,习惯了就好听了。”毛泽东总是这样乐观。

“吵得太厉害了,还不如把它们统统轰走。”

“轰走,怎么轰?”毛泽东认真起来。

“办法多着哩,用枪打,炸药炸,用人赶……这些办法都行。”

正在散步的毛泽东忽然停了下来,摇着手说:“同志呀,使不得,使不得!青蛙不是害虫,是益虫。如果我们把他们都赶走了,青蛙该叫的时候不叫了,虫子会多起来,老乡们会有意见的。”说到这里,毛泽东停顿了一下,接着意味深长地说,“我们住在这里,时间或长或短,都是暂时的,老乡们呢,他们是永久的。要尊重他们的意见。我们要爱护西柏坡的一草一木,尊重和爱护人民群众,不能用我们的喜恶论是非,定行止。”

毛泽东从一件小事,引出一番大道理。工作人员听了深受教育,如沐春风,如润细雨。

四、治病救人,鼓励帮助

毛泽东一向主张批评与自我批评要贯彻执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薄一波曾经受过毛泽东的批评,并深深地感到“惩前毖后”的震撼与“治病救人”的温馨。

◆1953年1月13日,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上讲话。

1952年下半年,由中财委主持制定的新税制颁布执行,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和波动。这一情况引起了毛泽东的重视。1953年1月15日,他给周恩来、邓小平、陈云、薄一波写信,批评出台刚半个月的新税制,词锋甚严。

薄一波看罢,心情半是沉重,半是茫然,特别注意到信中的两句话,“此事我看报始知,我看了亦不大懂。”薄一波预感到事情的严重性。于是,他立即派出若干个小组分赴各大中城市检查整改,经过努力,执行新税制中所发生的较大问题,很快得到妥善解决。

在此期间,毛泽东约薄一波谈话。毛泽东说:“你要好好地读几本书,读点哲学方面的书、学点辩证法、唯物论,也要学点逻辑。”

薄一波答道:“工作忙,事务性事情太多,没有时间读书。”

毛泽东严肃而又诚恳地说:“你们总是借口工作忙,这样说,不对!俄国十月革命时,列宁忙不忙?可是,列宁还是把那个错综纷繁的俄国整理出一个头绪来。你们犯错误,是由于缺乏一个贯穿一切的东西。1921年我们党成立以来,轰轰烈烈地干了惊天动地的事业,取得了伟大的成绩。但是,幼年的党由于缺乏经验也犯了不少错误。1942年全党整风,才真正找到了一条根本的指导原则,也可以说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这就是主观与客观相一致。”说到这里,毛泽东又重复地说,“20年了,才找到主观与客观相一致这个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聆听毛泽东的教诲,薄一波心里暖意融融。

1953年夏季,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薄一波再次受到严厉的批判。一直窥测风向的高岗、饶漱石借机发难,大搞“批薄射刘”,使会议偏离方向。此时,毛泽东对高、饶篡党夺权的野心也有所察觉。

会议收不了场,令周恩来很为难。他是会议主持人,话说轻了,会上已经是那种气氛了,不大好通过,且有开脱、包庇之嫌;话说重了,就会为高、饶利用。最后,还是毛泽东出了个主意,他说:不好结论,可以“搬兵”嘛!把陈云同志、小平同志请回来,让他们参加会议嘛!

陈云、邓小平的讲话,对于扭转会议气氛起了重要作用。

8月12日,毛泽东在怀仁堂向会议的全体人员作了一次重要讲话,再次严厉地批判薄一波的新税制的错误,同时,也作了自我批评。他说:“在批判薄一波的错误中,周、陈都说要负责任,我说我也要负责任,各有各的账。”而且,毛泽东还具体地罗列了自己的错误。听了毛泽东的讲话,薄一波很受感动,后来,他在回忆录中写道:

“一位受全党尊敬的伟大领袖,能在大庭广众之中诚恳地检讨自己的错误,给了大家以很大的启发和教育。他的这番话,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承担了责任,就使做实际工作的同志减轻了压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从中看出他的本意是希望这次财经会议能通过批评、自我批评来总结经验,提高认识。”

薄一波还说,毛泽东对他的关怀、鼓励与帮助,令他终生难忘。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焦桐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某作家笔下“中国第二次解放”,解放了谁?
  2. 毛主席究竟为什么要发动那场运动?
  3. 中科院专家:"如果房子价格一直下跌,你我都将没有饭碗"!老百姓回怼:先查查你名下几套房?
  4. 用心良苦
  5. 李进同志(四)
  6. 西藏烟花秀事件,主要矛头不在烟花
  7. 福建舰三型机弹射成功,接下来该解决中国的精神战斗力了。
  8. 网民不满意,武大尘埃继续飞扬
  9. 上班的真谛就是把尿喝白。
  10. 走进南街村(5)| 答网友问:南街村撑不下去了吗?
  1. 翻案为什么不得人心,毛主席为何伟大?
  2. 教师节,是个笑话!
  3. 李进同志(二)
  4. 陈中华:司法乱象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
  5. 莫言的谦虚,陈佩斯的微笑
  6. 731 首映差评如潮;这部电影到底怎么样?
  7. 长征时,张闻天夫人刘英担所任的“中央队秘书长”是个什么职务?
  8. 毛主席聚沙成塔,走资派毁塔成沙
  9. 北大副校长任羽中的腐败内幕——不新鲜的靠啥吃啥
  10. 李进同志(三)
  1. 唐国强,已不配饰演毛主席
  2. 朱德这两首诗是读懂文革的重要文献
  3. 【深情纪念毛主席逝世49周年】9.9缅怀毛主席,毛主席与邓小平谁准确地预见了未来?
  4. 毛选违禁?孽障!
  5. 斯诺的谈话——关于文化大革命
  6. 闫宏伟:谁定伟人去世次日为节?
  7. 把判国者当座上宾,是叛徒间的惺惺相惜吗?
  8. 张CQ:文化大革命就是要把修正主义根子挖掉
  9. 形势一片大好,大好一片全都是形式
  10. 郝贵生 | 没有反抗斗争,能“把苦日子过成花”吗?——评《生万物》导演《人民日报》文章
  1. 那一天,毛泽东主席说: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2. 走进南街村(4)| 南街村搞公有制是否违背中央政策?是否违背群众意愿?是否有强制命令?
  3. 翻案为什么不得人心,毛主席为何伟大?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什么样的市场经济?
  5. 光刻机残骸现身,原来毛主席时代就有光刻机!现在却被卡脖子,这么“伟大的功劳”,谁的?!
  6. 北大副校长任羽中的腐败内幕——不新鲜的靠啥吃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