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历史视野

杜甫和安史之乱

季立东 · 2023-09-12 · 来源:季立东微信公众号
字体: / /
他始终反对战争,但是他却从不认真思考安史之乱的起源,性质。

我最近读杜甫的诗,我这里有他的全集。发现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杜甫居然没有写过一篇专门骂安禄山史思明和他们的势力的诗。一首我都没有发现。而且也没有明确提到他们的名字,哪怕是大骂一次,都没有。当然偶尔有非常委婉的词。比如长鲸。悲陈陶,洗兵马,三吏三别,都是写与唐军和安史叛军大战而且战败的时候,他都一句没有提到。当时邺城是安史叛军最重要的据点,唐军大败于此多次,終唐,唐军都没有攻下过。杜甫称呼邺城都是非常客观的名字,邺城。侮辱性的词都没有用。但是他却专门骂过回鹘兵,诗名叫《留花门》,诗中评价回鹘兵是“自古以为患”。这就评价说到不能再低了,这是完全敌我对立的评价,而不是对友军的评价。虽然这个友军也抢掠了不少。这样的诗而且不止一首。更是瞧不起吐蕃军队,杜甫依然称呼为羌人。完全看不起的样子。

为什么呢?

我发现杜甫有三个弟弟都在安史势力那边。一个是在邺城叛军那,是从弟,就是今天讲的堂弟。杜甫《不归》这首诗是怀念他这个堂弟的,可是没有留下名字。一个叫黄鹤的注解杜诗的人只说是从弟,却没有提到叫什么。不过此诗写的很好:“河间尚征伐,汝骨在空城。从弟人皆有,终身恨不平。数金怜俊迈,总角爱聪明。面上三年土,春风草又生。”特别是最后两句,悲情十足。据黄鹤的注释说这个弟弟在河间,当时唐代称为瀛洲,安禄山南下,势如破竹,河间这里根本没有什么抵抗。但是他弟弟却死了。这只能是正常病死,而不是为了保卫大唐被杀害。一个是在齐州,山东叛军那,一个在济州也是山东叛军,《忆弟二首》中说:“丧乱闻吾弟,饥寒傍济州”,据《杜甫全集校注》介绍,济州这个叫杜观,齐州那个叫杜颖。邺城叛军那个弟弟还死了。如果那三个弟弟忠于唐王朝,战乱开始就该回关中,或者和杜甫一样逃跑。可是没有。那么他们的立场就非常清楚了。

他们哥四个,有三个在安史叛军的势力地盘上,杜甫家族的政治态度对唐王朝是颇不喜欢的。这点看得很清楚。

安史之乱后李唐有大批高官投降安禄山。开始杜甫也在其列,后来跑了。他安史之乱后对投降安禄山史思明的人的态度,比如对王维,就是大诗人王维,态度依然好,对王维投降安禄山史思明的事情根本没有提。一句都没有说他是个叛徒。好比抗日胜利后还歌颂汪精卫、周作人一样。

还有一个叫郑虔的人,也做了伪官,后来被处分遣送到台州了。诗名《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

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

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

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

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

我们看对他投降安禄山,一句批评的话都没有说。

杜甫可以大骂杨国忠兄妹,可是他始终没有骂过一个投降安禄山史思明的人!

杜甫从陷入安禄山的军队中,到逃离,回到唐王朝这边,杜甫是有不少的诗作的。著名的,《春望》,就是“国破山河在”那首,就是写于他在安禄山的小朝廷当伪官的时候。可是,这首诗居然写的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我们以前觉得挺好。可是设身处地的想想就知道,此时杜甫身陷安禄山这里,实际上就是投降了,他不是想着复仇,不是想着抵抗,不是想着大唐,更没有想君主。可怜我们后代的诗评人,还说杜甫是无时无刻不想着君主。其实是真心的没有啊。杜甫喜欢写他在大明宫蓬莱殿被皇帝封官重用的时候,被贬就是愁苦无穷。思念皇帝,是没有的。他是经常想他的弟弟,儿子,老婆等等家人。他没有写一首想皇帝。所以,杜甫的境界之低就可见一般了。

我简单翻了翻他在安禄山那边的时候写的诗记录他的生活,自然是能吃饱,生活无忧,还能经常出去,逛逛寺庙找老和尚聊天扯淡。完全不是被关押在监狱里的情况。我只是粗略的翻翻,但是没有看到他逃跑的理由。这倒是很奇怪的。他到了唐朝这边,跑到了皇帝这里,此时是肃宗皇帝,也没有写离开安禄山的原因。真是千古的怪事。

我们讲国破山河在这首诗,从来不给学生们讲是杜甫当降官的时候的作品。。

为什么没有亏待杜甫呢?据我所知,安禄山手下有个叫平冽的人,早年和杜甫有过交往,杜甫的集子中有诗叫《石砚诗》还特别在诗的名字下面加了一个小注解“平仕御者”。这个人姓平的人,在安禄山那里是谋士,地位非常高。杜甫的诗说“平公今诗伯,秀发吾所羡。奉使三峡中,长啸得石研。”杜甫明显在拍这个人的马屁。因为这个人肯定不少士族阶层的人,但是极为有才华。而极为有才华的人,最后站到了安禄山的立场上去了。杜甫和他交往不浅,做了一段短时间的安禄山的伪官,并且没有受到困扰,实际上在正常不过。杜甫这样的顶级大士族分子,自然是要拉拢的。

唐军战败,特别是陈陶斜之战,杜甫的老上级房绾负有主要责任。可是他依然没有批判。还上书救房绾,最后被贬官。杜甫完全不问是非了。

他始终反对战争,但是他却从不认真思考安史之乱的起源,性质。因此,他虽然歌颂唐军胜利,但是却没有唐军的战争。比如著名的积香寺之战,杜甫就没有写。

我想,杜甫离开安禄山,只能说明他看到安禄山不能成大事,不能长久,必败。此外,他最亲近的家族弟兄中,当时,可能没有在唐王朝阵营的,他们家必须得有人在唐王朝这边,这样整个家族,无论哪边失败了都不要紧,总体家族还可以延续。因此我读杜甫诗的感觉,就是家庭,家族的利益是高于唐王朝的。这是杜甫的基本价值观。始终没有变。所以他的作品能够被一般的小老百姓的视野的人所理解。至于全局观,杜甫是没有的。这点,对照下《木兰辞》中写的花木兰,是最为明显的了。杜甫是在战争年代生活的,可是他笔下没有一个花木兰,他从不鼓励人去参军。他的整个的战争观就是兵精不在多,所以他是不主张发动群众进行大规模反击安禄山的。可是那么大规模的战乱,不发动群众是不行的啊,所以我说杜甫的心里实际上是希望李唐王朝失败,他并不希望他胜利。我再强调下,三吏三别对照《木兰辞》就知道境界之低了。石壕吏中那个老头的两个儿子都战死了,老头老太太居然没有愤怒,居然不想给儿子报仇,这种心理在唐代侠客横行的时候,多少有些奇怪。按道理,我儿子被敌人杀了,我就拼了老命也得杀敌,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可是没有。儿子被杀死,出了痛苦就是怯懦了。唐代侠客横行,可是杜甫笔下似乎没有看到什么侠客。这也是有意思的地方。

所以他从来不鼓励唐人参军去打败安禄山史思明。只是说战争快结束吧。永远不要有战争。

他在《洗兵马》末尾说:“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可是,此时不过刚刚收复长安,战争还远没有结束。他就放出了这种不要打仗啦的强烈信息。此时不继续打,那么就意味着实际上在政治上和安禄山那边割地分治,实际上就是把大唐一分为二了。这我想是杜甫的真实的想法。

杜甫的这些想法,并不奇怪,只要看看《盐铁论》就知道他的思想在那里都有了。汉儒的思想是不希望有一个强大的王朝,不希望有一个强大的中央政权。他们的理想是东晋那种的弱中央,权臣当家说了算。当然,杜甫的诗中没有明确表达出来,但是他给出了前提,而结果就只能是那个结果。

中央政权自然不待见这种想法的人,大唐毕竟是统治过辽阔土地和众多人民的世界顶级大帝国,大一统帝国,怎么会容忍杜甫这种烂想法的人呢?借着处理房绾,就把他也撵出了中央,然后他自己就跑到四川去了。

而且路上遇到那些逃跑的人,他也是歌颂应酬一番,毫无责备的意思。他也是逃跑躲避战乱的人,哪里有脸责备别人呢?

但是总觉得自己大才无用武之地。

不难判断,杜甫的内心阴暗面就是不希望唐军胜利!

他完全担不起诗圣这个称呼。

他走遍中国,但是却只有他的家人。

他只是一个很会写诗的庸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他忧国忧民,但国与民是抽象的,泛指的。一到具体的就不是了。

我看历代解读杜诗的人都没有提到如此重要的问题。都是拍杜甫的死人马屁,说他写的好!

所以我们必须用今天的眼光从新来研究杜甫!

当然不能说杜甫正面的歌颂唐军的诗,一首也没有,还是有的,比如《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以昂扬、奋发的情感,铺陈官军将士的巨大声威,说他们将像热水涤荡腥臊那样彻底消灭叛军;而叛军就像鼎中之鱼苟延残喘,如穴中之蚁无处可逃。但是,这样的诗,太少太少了。绝不是杜甫诗作中的主流。

有意思但是《收京三首》中,杜甫居然比较重视皇帝的“罪己诏”,诗中说:“生意甘衰白,天涯正寂寥。忽闻哀痛诏,又下圣明朝。羽翼怀商老,文思忆帝尧。叨逢罪己日,沾洒望青霄。”杜甫非常明确地将安史之乱的罪责推到了皇帝的头上,他就是认为战争实在是因为帝王自己的原因造成的。这是个老掉牙的理由,是个不用花费任何心思就可以有的理由,而且这就是传统上什么时候都可以用的儒家理由,是皇帝不好。杜甫是绝不说自己不好,自己这个顶级家族不好的。他说别人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其实他才是真正的朱门之家。乌鸦落在猪身上,看不到自己黑!杜甫对安史之乱的反思也就到骂皇帝不好为止。这与他《三月三日丽人行》大骂杨国忠兄妹是一脉相承的。杜甫的观点并不前后冲突。他对皇帝,对朝廷,对唐朝的批判是寸步不让的。他的立场就非常清楚了。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少府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某作家笔下“中国第二次解放”,解放了谁?
  2. 毛主席究竟为什么要发动那场运动?
  3. 中科院专家:"如果房子价格一直下跌,你我都将没有饭碗"!老百姓回怼:先查查你名下几套房?
  4. 用心良苦
  5. 李进同志(四)
  6. 西藏烟花秀事件,主要矛头不在烟花
  7. 福建舰三型机弹射成功,接下来该解决中国的精神战斗力了。
  8. 网民不满意,武大尘埃继续飞扬
  9. 上班的真谛就是把尿喝白。
  10. 走进南街村(5)| 答网友问:南街村撑不下去了吗?
  1. 翻案为什么不得人心,毛主席为何伟大?
  2. 教师节,是个笑话!
  3. 李进同志(二)
  4. 陈中华:司法乱象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
  5. 莫言的谦虚,陈佩斯的微笑
  6. 731 首映差评如潮;这部电影到底怎么样?
  7. 长征时,张闻天夫人刘英担所任的“中央队秘书长”是个什么职务?
  8. 毛主席聚沙成塔,走资派毁塔成沙
  9. 北大副校长任羽中的腐败内幕——不新鲜的靠啥吃啥
  10. 李进同志(三)
  1. 唐国强,已不配饰演毛主席
  2. 朱德这两首诗是读懂文革的重要文献
  3. 【深情纪念毛主席逝世49周年】9.9缅怀毛主席,毛主席与邓小平谁准确地预见了未来?
  4. 毛选违禁?孽障!
  5. 斯诺的谈话——关于文化大革命
  6. 闫宏伟:谁定伟人去世次日为节?
  7. 把判国者当座上宾,是叛徒间的惺惺相惜吗?
  8. 张CQ:文化大革命就是要把修正主义根子挖掉
  9. 形势一片大好,大好一片全都是形式
  10. 郝贵生 | 没有反抗斗争,能“把苦日子过成花”吗?——评《生万物》导演《人民日报》文章
  1. 那一天,毛泽东主席说: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2. 走进南街村(4)| 南街村搞公有制是否违背中央政策?是否违背群众意愿?是否有强制命令?
  3. 翻案为什么不得人心,毛主席为何伟大?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什么样的市场经济?
  5. 光刻机残骸现身,原来毛主席时代就有光刻机!现在却被卡脖子,这么“伟大的功劳”,谁的?!
  6. 北大副校长任羽中的腐败内幕——不新鲜的靠啥吃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