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以来,西方无时不刻在污蔑当年反法西斯战场的真正主力。
这股令人作呕的逆流正在致力于篡改二战历史,将苏联红军与其他战友的贡献一笔勾销,将一切成就都划在美英等“西方国家”的功劳簿上。
他们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描绘成二战的起始点,而对英法对德国的绥靖政策百般掩盖;他们将诺曼底登陆塑造成二战的转折点,而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闭口不提;他们撒谎是美国解放了奥斯维辛而不是苏联红军……。
西方开动宣传机器,在他们拍出的电影中,纳粹德国的邪恶队伍里,通常会及时出现一位富有良知、忠诚英勇且崇尚骑士精神,非常值得尊重的国防军军人。甚至,即便是大反派的党卫军,也往往给设定成那种颜值在线、梳着三七分油头,制服笔挺有形、军靴锃亮的高冷炫酷形象。
而苏军那边呢,往往非常的“脸谱化”,一般是衣衫破烂,举止野蛮粗暴,基层官兵愚昧,上层领导专制。而他们强悍的战斗力,貌似就主要来源于政委在后面“督战”,大肆射杀临阵脱逃者。可是我们中国人不会忘记,在苏军中学习锻炼过的刘亚楼,毛岸英,……;首先是注重军容风纪,擦亮皮鞋,这些作风在当时可以称得上是衣衫褴褛的解放军中,被视为与众不同。
在美国西方的宣传洗脑后,往往让人们觉得,凡是有科技含量的技术活儿,苏联都不在行,仅靠着人海战术的“乌拉冲锋”、政委举枪“吓唬”,还有西方的援助,赢得的卫国战争一般。这样的认识,根本不能理解毛岸英如何能做坦克连指导员。
还有就是斯大林被严重歪曲,与历史完全矛盾。
想当初苏联在法国投降,英国被轰炸无还手之力的时候,独立支撑欧洲战场,当时的欧洲,德国以微小的代价轻松击败了丹麦、挪威、法国、比利时、荷兰、南斯拉夫、波兰和希腊等国,并将英国人赶出了欧洲大陆。
希特勒曾经这样为将军们壮胆打气:“我们只需在门上踹上一脚,苏联这座破房子就会塌下来。”于是,就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署后不久,希特勒就开始制订入侵苏联计划,打算出动120个师的兵力,幻想能像对付波兰一样用“闪电战”在5个月内击败苏联,在冬天来临前结束战争。当时,确信德国必将速胜的并非希特勒一人,美军高层也认为苏联将在德国进攻后几周内崩溃。
后面的事实恰恰相反。面对大规模入侵,俄罗斯、乌克兰等各加盟共和国迅速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伟大卫国战争”,各民族爱国主义情感和自我牺牲精神空前迸发,义无反顾地投入反法西斯战争之中。
这就是社会主义的力量,人民的力量!苏军中有个风险最高的岗位——政委和指导员(连级为指导员,团级单位才有政委)。他们也是半个世纪以来,西方二战电影里“妖魔化”的主要对象。这些人是和保尔柯察金一样的共产党员的代表;真正历史中,苏联红军的政委和指导员都是带头冲锋的,拦都拦不住。由于这些带头冲锋的政委和指导员都受过较高等的教育,而带头冲锋也带来了极高的死亡率。因此在苏德战争后期,有命令严令禁止政委和指导员带头冲锋。很可惜,这些向来听话的政委和指导员却唯独对这个命令嗤之以鼻。因此,真正的历史上,都是这些政委和指导员一挥手枪高呼乌拉,左手一把铁铲,右手一把手枪,冲到敌阵与德军肉搏的。:
2018年莫斯科红场的11月冬季阅兵中,艺术塑造的苏联政委。
这些基层指导员往往是带头率先冲锋的勇士,政委阵亡高达苏联军官的20%,要知道政委是团级以上才有,都本来可以不上前线的。所以在卫国战争中,共产党员是至高无上的荣誉,是勇士的代称,我们的毛岸英也是他们其中的一员。
德军对苏军的政委指导员,恨之入骨,所以立下规矩,被俘的红军政工人员不用审判,拷打完毕后,可直接就地枪决。
德剧《我们的父辈》中,德军执行就地枪决苏军政委的命令。
就是因为苏军政委一上战场,都抱着必死的心态,高喊“为了斯大林,保卫苏维埃,同志们冲啊......” 然后身先士卒的带头冲锋,给德军造成了生命和士气巨大打击。
在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之际,政工人员团结官兵,鼓舞士气和保证军队听党指挥的正面作用,要远远大于“不懂军事干涉指挥”的负面形象。
而卫国战争中,苏军政委/指导员高居不下的死亡率,更说明了在实战当中,政工人员的真实角色。
苏联红军为何如此英勇,视死如归?主要是有共产主义信仰,为捍卫人民利益而战斗,为共产主义信仰而战斗。当年的共产党员都是像保尔柯察金一样的人,为先锋模范,带头冲锋陷阵!
保尔柯察金在小说中说“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如今俄罗斯军队已经没有了共产党员先锋模范,连队没有指导员了,只有东正教神职人员,所以俄乌战争中,俄罗斯军队再也不见昔日苏联红军大无畏牺牲精神。一支部队没有自己的灵魂,打起仗来就缺少精气神。大家都说:俄罗斯军队打得拉垮。
不仅在战斗中,苏军政委在其他关键事件中的关键时刻也能发挥关键作用。比如切尔诺贝利核泄漏时,第一波自杀式抢险过程中,苏军的工程兵司令塔拉克诺夫第一个冲上屋顶,铲走核废料。
塔拉克诺夫下了那句著名的指令:“我和政委先上,然后是党员、共青团员,其他同志后面跟着”。这个指令充分体现出了苏联红军政委的特色。
整个战争期间,与西方盟国相比,苏联承受和付出了极度不成比例的战斗和牺牲。仅在1941年12月到1942年11月,在东线交战的苏德军队就达到了900万人,同一时期在北非沙漠里与德意军队角逐的英军仅有10万余人。仅在库尔斯克一次战役中,苏德双方就投入了200多万军队。甚至到1944年6月盟军诺曼底成功登陆之后,仍有210万德军——几乎占到德国总兵力的62%——在东线与600万苏军作战。
德国遭受的绝大部分损失来自东线:在战争中伤亡的1348万名德军人员中,1076万人是在东线负伤或阵亡的,这一数字占到德军总伤亡的80%。同样,美英两国在战争中分别伤亡40万人和43万人,而苏联红军总伤亡将近2900万人,另有1500万名苏联平民伤亡。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尽管中苏两党有过不让中国孩子服兵役的约定,毛岸英仍坚决要求参战。不久,他找到苏军总政治部副主任,被批准去军校学习。1943年毕业时,他获中尉军衔,并加入联共(布),后来回国转为中共党员。不久,他又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在校期间曾到红军中担任过坦克连的指导员,参加过进军白俄罗斯、波兰和捷克的战斗。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前,毛岸英受到了斯大林的接见,斯大林高兴地说:“谢廖沙,你这位毛泽东的儿子很勇敢。”毛岸英回答说,“报告斯大林同志,我和英雄红军一起作战,只不过是普通一兵。”斯大林送给毛岸英一支手枪,作为留念。
这并不是斯大林的外交辞令,斯大林也有一个儿子--长子雅科夫。
1937年,雅科夫,报考了伏龙芝军事学院,成为了苏军中的一员。
1941年,德国来犯,雅科夫便跟随部队到了前线。本来作为一名军事院校毕业的“高材生”,雅科夫本该留在司令部出谋划策,但是他坚持要上最前线,与士兵们并肩作战。
但是不幸的是,德军的攻势太过迅猛,雅科夫所在的部队没能坚持下来,全军溃散,他也在此战中,被德军所俘虏,自此消失无踪。但是就在保卢斯被俘不久,德国方面就放出消息,愿意拿这位苏联领袖长子,换取刚刚晋升元帅军衔的保卢斯。
希特勒确信,斯大林对这个长子十分重视,绝对会答应自己的条件。而且保卢斯对于斯大林来说,并无太大用处,无非就是手下败将而已。但是,希特勒想错了,斯大林并没有答应这一条件。
在收到希特勒通过外交途径传来的条件后,斯大林毫不犹豫,一口回绝,直言自己绝对不会用一名元帅去换取一个士兵。在国家利益面前,斯大林并没有将雅科夫当做自己的儿子,而是苏军中的一名普普通通的士兵。
对于斯大林的这一决定,很多人表示十分敬佩,斯大林出于维护国家利益的考虑,深知俘虏保卢斯的意义十分重大,这将对德军的士气形成巨大打击,有利于卫国战争的发展。在这种特殊时刻,保卢斯只是他的儿子,也仅仅只是儿子。
但是,这不意味着斯大林不喜欢这个长子,相反,在雅科夫被俘之后,斯大林第一时间便采取了行动,并多次派遣敢死队员前往营救。
在雅科夫被俘之后,德军通过电台向全世界广播了他们俘虏了斯大林儿子这件事,但是为了稳定军心,斯大林第一时间向全军签署了命令,表示凡是被德军俘虏的苏军全部都是叛国者,德军是在造谣,雅科夫根本没有被俘虏。
随即,斯大林组建了一支行动队,暗中收集了雅科夫的关押地信息,企图在苏联境内将雅科夫解救出来。但是这一行动最终却遭遇了失败。因为行动计划被泄露了,德军提前得知了苏军前来的消息,将雅科夫转移到了别处。
在此次行动之后,斯大林十分愤怒,他怀疑是雅科夫的妻子将这一营救计划透露给了德国,因此他下令将其抓捕。直到几年后,斯大林才相信这位儿媳并没有背叛自己的儿子,这才将其放了出来。
在第一次行动失败后不久,斯大林又组织了多次营救计划,但是最终都以失败告终,雅科夫也就此失去了踪迹。几十年后,德国解密了当时在集中营中的审讯档案,在保卢斯事件发生之前,雅科夫实际上在德军集中营过着相当不错的生活,希特勒希望把握着这一张“王牌”,在关键时刻要挟斯大林。但是希特勒得知斯大林拒绝交换保卢斯后,认为雅科夫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便对其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虐待。
德军想出了一个十分恶毒的法子,他们用弱电流慢慢的截断雅科夫的手指和四肢,慢慢的将其“凌迟”。雅科夫在这般虐待中,痛苦的死去。更为恶毒的是,德军还将这些残忍的画面拍下来,最后寄给了斯大林,让其亲眼看到儿子的死相。
斯大林同意了希特勒的条件,将保卢斯这个双手沾满苏联人民鲜血的刽子手放回德国,那就会让前线的士兵寒心,让苏联的民众失去抵抗的信心。但是如果不答应,那么自己的儿子就将死去,这一点如何抉择。最终,斯大林选择了国家,他知道无数苏联人将自己的孩子送上了战场,这些孩子为了苏联的胜利,前赴后继地牺牲在了战场上,他们对孩子的感情,也如同自己这般,因此,他绝对不能拿这些孩子的生命开玩笑,拿苏联人民开玩笑。这就是为什么斯大林不同意交换的原因,因为苏联的国家利益,在他心里,远远高过于自身的情感。
斯大林在看到毛岸英时不知道想没有想起他的儿子,已经没有历史资料证明,毛岸英接下了斯大林的手枪,带着斯大林的遗憾和期望,回到了中国,这时的日本还没有投降,国家还没有统一,共产党还在延安小山沟里,没有想到毛泽东会成为新中国的领导核心。
在毛岸英回国的时候,毛泽东对毛岸英的严厉是有些现在很多人不能理解的,那就是要求毛岸英去食堂吃大灶,还要求他开展调查研究,尤其是中国农村的情况要认真调研。此外,他要求毛岸英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脱下苏式制服和皮靴,穿上旧的棉衣棉裤。春季时,毛泽东要求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的优秀毕业生,苏联红军的坦克连指导员毛岸英到陕北农村接受劳动锻炼,学习农业生产知识。毛岸英遵照父亲的话,认认真真地劳动锻炼,拜农民为师。
他答应父亲的要求之后,开始向周围的人了解陕北农民的生活情况。毛泽东也找贺龙商量,决定把岸英送到延安县柳林区二乡吴家枣园吴满有家劳动。
上劳动大学的经历注定将改变毛岸英的人生价值观。
1946年初春的延安,春寒料峭,在通往延安县柳林区吴家枣园的山路上,毛岸英精神抖擞地走着,他已经在这片蜿蜒起伏的高原上步行了几十里,前方,就是他要去的目的地——吴家枣园,那就是他新生活的开始。
临行前,毛泽东特意让毛岸英脱下西装,穿上了自己打过补丁的旧灰布衣裤,十足的农民打扮。在贺清华、周西林等人的陪同下,毛岸英自带行李、口粮和种子来到了吴满有家。
吴满有热情地接待了这个个子高高、头发浓黑的年轻人。
农家人质朴,没有过多的客套话。为了让毛岸英住得好一些,吴满有特意在窑掌火炕上面又铺了一块床板,他知道南方人睡不惯火炕。而毛岸英从见到吴满有的第一面就已经打心底里喜欢上了这户纯朴的陕北人家。他高兴地喊吴满有“老师”,同家庭的每位成员一一打招呼。
毛岸英得知吴家的长子仲富比自己稍大时,便真诚地说:“我叫你哥吧?”听到这话,吴仲富先不好意思起来:“不用,不用,就叫我名字好了。”从此,吴仲富跟弟弟仲贵便同这位莫斯科归来的洋学生交上了朋友,而毛岸英也多了两个农民兄弟。
遵照父亲的安排,吴仲富开始手把手地教毛岸英务农。
每天早晨起身后,吴仲富便领着毛岸英和家里的雇工到山上开荒地。吴家在南山里要挖出六十多垧坡地,满坡洼的梢林、柠条、龙柏、麻苘子、狼牙刺、酸枣刺等都要一一刨净,这种劳动强度往往超出常人的承受力,但毛岸英坚持了下来。他的手上磨出了血泡,没有放弃;他的手腕在砍树根时被震得疼痛难忍,也没有放弃。一天天下来,毛岸英瘦了,黑了,但身体更结实,人也显得更精神了。
对毛岸英的表现,吴仲富看在眼中,记在心上,更加上心地帮助和教导他的这位小兄弟。在开荒地时,毛岸英抡镢头的姿势不对,步子配合不上,踉踉跄跄只顾往前冲,吴仲富便一挪一掏,一掏一撬,反反复复地做动作给他看,直到毛岸英熟练掌握动作要领为止。
毛岸英一个月回一次延安。在学习劳动期间,衣服破了自己缝,扣子掉了自己钉,还学着烧火做饭,焖黄米干饭,炒酸菜粉条,蒸米饭热馍馍,什么都干。他和吴满有一家老小及帮工的后生们不分彼此,亲如一家。
有一次,他在山上劳动间隙休息时,比他大三岁的长工杨培柱说:“听说你在苏联当过红军,打过仗,敢不敢和我摔跤?”毛岸英看了看杨培柱,站起来脱下外衣,走上去就抱住杨培柱。他俩在山地里滚来滚去,弄得黄土纷扬,不分输赢。
在村里人眼里,毛岸英这个小伙子没有架子,从不偷懒,干活也有模有样。
在接受劳动锻炼的日子里,毛岸英总是不忘关心革命的发展,每次回到延安见到父亲都要向他请教有关革命和社会问题。1946年4月23日,陕甘宁边区第三届参议会第一次大会召开,毛岸英按照毛泽东的安排,提前一天赶回延安,成为参与会议的《解放日报》记者组成员。会议召开期间,他不仅在会议上听各位领导、参议员的讲演和讨论发言,而且与记者们一道学习、釆访、探讨问题,掌握了不少实际情况,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及“三三制”政权、土地改革、精兵简政等边区政权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有了较深理解,提高了自己的政治觉悟和革命水平。毛岸英对边区良好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感触尤深,从而加深了与陕北人民群众的感情。
会议结束后,毛岸英返回吴家枣园前向父亲汇报了这次工作,谈了一些在苏联和延安政权建设方面的不同感受,并指出需要更加密切党与广大老百姓的关系,他的想法,得到了毛泽东的肯定。毛泽东满意地说:“你收获不少,是努力了。”毛泽东还特意让毛岸英把手伸出来,看见他手上的血泡,毛泽东说:“农民手上有老茧,你手上却有血泡,说明你还没学好,等手上老茧厚了,才能说你在‘劳动大学’毕业了。”之后,毛岸英在劳动和学习上更加努力。
1946年的秋天很快到来,吴家又获得了大丰收,毛岸英和吴家人一样,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这丰收里面,也有着他实实在在的一份汗水和心血。而此时,以胡宗南为首的国民党军队开始进攻边区,延安县委书记刘秉温去了吴满有家好几次,让吴满有赶快把毛岸英送回延安。可毛岸英还是照旧干活吃饭,丝毫没有走的意思。最后,在组织的多次催促下,毛岸英才回到了延安。毛岸英在吴满有家参加劳动大约有半年时间,从“劳动大学”毕业再次回到延安后被安排在中宣部工作,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6年11月6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会议,通过了保卫延安的命令,随后,中央机关撤离延安。毛岸英也跟随中宣部撤到瓦窑堡一带继续做党的宣传工作。1947年4月,他又随中央土改工作团到山西临县郝家坡参加由康生领导的土改工作小组,从此告别了延安,也告别了陕北这块热土。
新中国成立后的1949年,毛岸英还从北京给这个他曾拜师务农并留下难忘回忆的村子寄去一封信,问候大家,信中还邮去了六张照片。
1949年,新中国刚刚建立,本来安排毛岸英去政务院做外交工作,可是毛主席坚决反对,最终毛岸英去了辽宁担任工厂的党委副书记。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和普通劳动群众打成一片。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请求入朝参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和秘书。他迅速熟悉了机关业务,和大家打成一片,吃的是炒面、压缩饼干,有时连水也没得喝。渴了,毛岸英和大家一样在山洞外边的地上抓起一把雪塞进口里。地洞里十分潮湿,气温一般在零下二三摄氏度,不少战士冻病。毛岸英把他在苏德战争期间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寒下挖防坦克壕时积累的防冻经验,告诉南方来的战友。作为苏联红军坦克连指导员,把自己对坦克的了解也分享给战友们。可是天忌英才,才入朝仅一个月,就在美军空袭中牺牲了年轻的生命。
彭德怀元帅说: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有些高干子弟甚至高级干部本人就没有做到,但毛岸英做到了,毛岸英是坚决请求到朝鲜抗美援朝的。
不仅是苏联红军的问题,在和平友好对外开放的外衣下,对中国的一系列文化战紧锣密鼓地无声展开:把五四运动的振兴中华民族反日反帝反卖国的目标,歪曲为自由民主者有之;把抗日战争的主力歪曲成国民党者有之;有些人还丧心病狂的说毛岸英的牺牲是不服从防空命令,污蔑一个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生不知道防空的危险,这种人是不是太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毛岸英英年早逝,无数英雄们的鲜血和生命缔结了中朝铁血友谊,永远守护着亚洲的反美前线,可是很多人污蔑丑化朝鲜,拿朝鲜经济总量不如韩国来讥讽嗤笑,这是典型的笑贫不笑娼的行为,韩国的经济都是美资的受益,而普通韩国人自我形容就是“穿西装的乞丐”,因为经济被美国资本操控,所以韩国人民在高物价高房价赤裸裸的剥削中毫无幸福感可言,而朝鲜虽然很多的不自由,但是有免费医疗等一系列社会福利政策,特别是在疫情之中,一枝独秀……。
美日黄海军演,只有朝鲜强硬支持,这样还有一些人对朝鲜的支持嗤之以鼻,我们真的该警惕了!我们的思想阵地真的被美国占领了吗?
顾炎武的《日知录》: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亡国不可怕,可怕的是文化被灭亡,文化亡则天下亡,维护历史真相,捍卫真正的铁血英雄,才可不亡天下。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