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历史视野

嗜血狂欢:一个被忽略的关键人物,一群被忽略的租界财阀

昆羽继圣 · 2023-10-19 · 来源:昆羽继圣公众号
字体: / /

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在当前的国际背景下,有必要把凯申公的上位史要说一说,包括令人比较迷惑的“东北不抵挡政策”。

这段历史,应结合“河豚鱼计划”来看。

一、一个曾经享誉上海滩、今人对其经历却大多不详的“传奇人物”

虞洽卿,一个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滩,叱咤风云、赫赫有名的人物。

寻常百姓口中津津乐道的的所谓上海大亨黄金荣、杜月笙之流,在他面前,都是规规矩矩的小弟,若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弱爆了”。

虞洽卿(1867-1945),原名虞和德,浙江镇海龙山(今宁波慈溪)人,1923年当选为上海总商会会长,曾担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名誉副会长等职,以“海上闻人”之名威震南北。

如果只看这么一段,一定认为这是一位眉慈目善的大慈善家。

1867年,虞洽卿出生于浙江镇海县龙山村,乳名阿德。由于七岁丧父,虞洽卿的童年几乎可以说是在贫苦中渡过的。

不过,在村里教私塾的先生很喜欢这个年少懂事、勤奋上进的小阿德,不收学费,也要让他来免费就读。为了维持生计,小阿德平日里需要出去打工干活,只能每逢下雨时,外面停工,他才能来私塾,故被人称之为“雨读”。

在三年的“雨读”生涯中,私塾的先生为小阿德起了个学名“虞洽卿”,从此,小阿德便以这个名字行走江湖。

15岁那年,虞洽卿跟随同乡来到上海闯荡,投奔了一家染料店。恰好,该店的老板昨夜做梦时,梦见一位赤脚财神来到自家店中避雨,当他发现虞洽卿捧着母亲做的新鞋,舍不得穿,打着赤脚出现在自己面前时,感觉似乎应验了昨夜的梦境,是个好兆头,就非常高兴地把虞洽卿留下来当学徒。

后来,吹捧的人们就将虞洽卿称为“赤脚财神”。

聪明勤奋的虞洽卿只用了一年时间就从学徒升至“跑街”,负责对外联络、跑业务。虞洽卿擅长与人交往,为了能与陌生客户多少聊上几句,他养成了每天读报、看新闻的习惯。

这个习惯,让他先人一步,嗅到了商机。

虞洽卿从报纸刊载的新闻中得知,有些在华的德国商人急于回国,在降价抛售染料等资产。

恰好,此时有一批德国染料因长途运输到上海时,外包装的铁桶生锈,由于人人担心质量问题,无人敢于接手。虞洽卿闻知消息,亲自到现场查看,他发现染料桶的包装完好,并未破损,遂极力主张老板将其全部买下。

由于是低价处理,这一单仅用800两银子便成交。三个月后,据说老板就因此获利2万多元。

染料店老板认为虞洽卿非常不错,是个人才,一高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虞洽卿得以声名鹊起,并利用一切机会学习英语。为了与洋人更好地打交道,他努力学习并熟悉洋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

他这么做,当然是有目的的。而他的目的,就是要当一名衣着光鲜、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洋买办。

1893年,虞洽卿26岁时,终于如愿进入德国鲁麟洋行,当上了这家国际银行的在华代理人,即俗称的“洋买办”。

利用洋人的关系,虞洽卿很快与清末的许多达官显贵攀上了关系,并从中张罗撮合,每年所获佣金至少上万两白银。

随着虞洽卿的交际面越来越广,他又陆续担任了华俄道胜银行和荷兰洛希尔银行的买办。

荷兰洛希尔银行,还有另外一个译名,——荷兰罗斯柴尔德银行。

因为罗斯柴尔德家族与李鸿章关系密切,虞洽卿作为罗斯柴尔德的在华代言人,与中堂大人李鸿章私交甚笃,所以很快就成了众星捧月般的大红人。虞洽卿不仅是孙中山、袁世凯、段祺瑞等人的座上宾,就连晚清名臣张之洞也不得不给予其三分薄面,与之交好。

彼此时,盘踞在上海租界内的沙逊家族,是上海4700多名塞法迪犹太人(可萨犹大)的会首,不过,沙逊家族也只是罗斯柴尔德的先遣部队而已,——沙逊家族早年从中东逃难到印度孟买,在落魄之际,是罗斯柴尔德把它重新扶起来,然后控制印度的种植园,不断向中国输入鸦片的。两家还有姻亲关系。

图片来源于何新何老的研究资料,右下角那位便是虞洽卿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坚持两面下注,这是可萨犹大从华夏历史中学来的一个传统。

所以,洋买办虞洽卿积极游走于朝廷官员、资本家、革命家、青帮,甚至是工人之间,世故圆滑,八面玲珑。

他在忠实地执行着洋大人给他布置的各项任务。

彼时,清末民初,军阀割据混战,各大军阀身后几乎都有西方列强的身影。

由于历史上的承继关系(如东林党与耶稣会传教士),由于虞洽卿的桥梁关系,江浙财团与可萨犹大财阀往来频繁,结成了深密的“友谊”。可萨犹大将上海作为自己的东方大本营予以悉心经营,一方面在国际上挑起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瓜分”,躲在幕后放高利贷、发战争财,一方面在变局中又各方打点,多方下注,尽量保证自己的在华利益不被侵犯,尽量保证自己在上海的安危,并寄希望于“火中取栗”、“乱后坐收渔翁之利”,——例如,低价收购中国的矿产等优质资源。

虞洽卿奉命而行,与当时的革命党过从甚密,还与国民党元老张静江发展出了深厚友谊,可谓“情同手足”。

当然,行走江湖,慈善往往是最大的伪装,也是最靓丽的外衣。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张竹君女士创建了中国赤十字会,虞洽卿“受邀”出任董事。

1918年,美国红十字会计划在中国设立办事处,虞洽卿极力“促成”此事。

1919年,虞洽卿正式加入中国红十字会,担任中国红十字会财务股股员。

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虞洽卿四处筹备米面等物资,参与红十字会赈济日灾活动。

同年11月,以沃伯格家族为首的可萨犹大开动核动力印钞机,德国马克对美元的汇率变成了惊人的4200亿马克兑换1美元。

1923年以后,沙逊家族的工业投资,是完全根据上海当时的形势和租界的特点而设计的。这些投资普遍具有垄断特征,一不让中国民族资本插手,二不让其他帝国主义的垄断集团参与,唯有一个目的:独享其成。

由此,沙逊家族几乎垄断了上海公共租界内的吃、住、行,以及货运仓储等行业。会德丰、茂泰洋行等,其实际控制人最后都成了沙逊家族。

由于表现出色,根据何新何老的研究资料,1928年2月,上海荷兰洛希尔银行(即前文所述之荷兰罗斯柴尔德银行)特意为虞洽卿举行了出任“华部经理”25周年的纪念典礼和宴会,并赠以荷兰国王宫220年之自鸣钟一座等名贵礼品。荷兰女王亲自为其颁赠了骑士勋章。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是荷兰罗斯柴尔德银行?

因为早期中学西渐时,荷兰和法国都是欧洲的“中国中心”,是学习中国文化、科技、技术、知识的两大热土,所以,最早的东印度公司也是在荷兰、而不是英国成立的。也正因为如此,荷兰马车夫才能在葡萄牙、西班牙之后崛起。

而且,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荷兰由于得到了中国先进的知识、科技,还轻松碾压了彼时被唤作“谙厄利亚”的英国,英国也由此在很长一段时期成为了荷兰属地。这些历史虽然被后人极力篡改,但在清代魏源的《海国图志》、梁廷枏《海国四说》、徐继畬《瀛寰志略》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及。

另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低地国家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曾是一个整体,其统一正是从可萨犹大菲利普在位时期开始的。因此,给虞洽卿颁赠骑士勋章的荷兰女王,也是具有可萨犹大血统的。

1776年,代表犹太拉比长老会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创始人梅耶·罗斯柴尔德(Mayer Amschel Rothschild ,1744年2月23日-1812年9月19日)找到了耶稣会养大的孤儿亚当·韦斯豪普特,交给他君士坦丁堡的古代信件,让他依照君士坦丁堡犹大长老会信件的思想,撰写一份光明会章程,并资助其组建了光明会。之后,光明会不断渗透共济会、耶稣会,逐渐控制了精英阶层。

1782年,共济会和光明会在威廉姆斯巴德大会上结盟。

1789年,共济会与光明会一手策划了法国大革命,法国君主制被推翻。

鸦片战争后,大清失去海关的关税权,由洋人代管。而出任清朝海关总税务长达50年的英国人赫德,便来自美英共济会(苏格兰共济会),由于在中国“尽忠职守”,他还晋升到了33级大师(Master)。

虞洽卿最后有没有加入共济会,目前尚未看到对其有公开纪念的资料。但是,他是荷兰罗斯柴尔德银行在华的“总办”。何新曾经指出,在20世纪30年代,中共特科神秘人物赵容曾经任其私人文书。

总之,在中国的近代历史上,尤其是从传教士李提摩太(共济会会员)影响、策动“百日维新”开始,共济会对中国的影响就越来越深了。其中,康有为、胡适、张申府等等,都与共济会有着密切联系。

1936年10月1日,为庆祝虞洽卿七十大寿,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特意将西藏路改为“虞洽卿路”,并举行了盛大的命名仪式,迎合之意溢于言表。

接下来,该虞洽卿的小老乡登场了。

二、洋买办与小老乡

虞洽卿的这位宁波小老乡,名曰“蒋志清”。

蒋志清早年曾在日本留学,学习军事。在此期间,认识了浙江同乡、后成为国民党元老的张静江、陈其美等人。学业结束返回中国,蒋志清通过结拜兄弟、中国同盟会元老陈其美,结识了比他大二十岁的上海滩大佬虞洽卿。

1916年5月,陈其美遇刺身亡。

1918年5月3日,宋嘉树在上海去世,孙中山离开广东赶赴上海。宋嘉树原名韩乔荪,别名宋耀如,又名教准,教名查理·琼斯,海南文昌人。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毕业于美国田纳西州神学院,不但创办了华美印书馆,还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并开启了宋氏家族叱咤风云的时代。

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在广州宣誓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

作为陈其美亲信的蒋志清此后得到孙中山重视,被委以军中重任,先后担任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参谋长、大元帅府参军、粤军第二支队司令、粤军第二军总参谋长等职。然而,此时粤军内部派系纷争、内耗严重,蒋志清担任的官职并无实权,麾下无兵可调,受到各派势力的排挤和打压,令其郁郁寡欢,倍感失望。在职期间,蒋志清消极以对,频繁请假,后来萌生了辞职去大上海经商的想法。

1920年下半年起,中国工商业呈现经济停滞状态,许多社会游资找不到投资渠道。此时,恰逢欧美和日本的信托公司及交易所业务涌入中国。这些信托公司除了传统的存放款和储蓄业务外,还经营证券投机的信托业务,又或兼办银行、保险、物流等业务。

所谓信托公司,便是接受顾客委托代为理财投资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当时的情况下,很重要的一项业务就是“代客炒股”。

1920年7月,国民党在虞洽卿的支持下,在四川路爱多亚路转角附近设立了中国第一家正规的证券物品交易市场——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该所以证券、花纱、棉布、标金等为期货交易物品,内设许多经纪人号子,代客进行交易。

虞洽卿出任理事长,周佩箴、郭外峰、闻兰亭等人为常务理事,国民党元老张静江被选为候补理事(兼经纪人),戴季陶、陈果夫等国民党人则是经纪人。蒋志清的同乡周骏彦被选为监察人。

国民党为什么支持建立这个交易所呢?

因为需要应付东南一带的活动经费。

革命是需要资金的。

其实,早在1917年1月,孙中山等人便着手筹备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当时,由孙中山领衔,虞洽卿、张静江、戴季陶等8人附议,向北洋政府提交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的申请。那时的北洋政府,黎元洪任总统、段祺瑞任总理,双方不合,发生了“府院之争”。7月,张勋应黎元洪“调停”之邀,率领五千“辫子军”入京,随后突然发动复辟,政局混乱,孙中山南下“护法”,交易所的筹办工作只得暂时搁置。

当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正式成立后,在广东郁郁不得志的蒋志清便辞职去了上海,投奔早前结识的虞洽卿,并在其家中借住。通过虞洽卿的安排,蒋志清到交易所当了一名经纪人。

张静江借给蒋志清4000元作为资本,与陈果夫、戴季陶等人一起创办了一家名叫“恒泰号”的股票经纪公司,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来炒股。

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前期凭借良好的信用,不断有社会资本投入,营业数据不错,蒋志清的炒股生意也做得风生水起。

当时,这家交易所发行了一种股票,名曰“本所股”,发行价是每股29.9元,头脑活络的蒋志清大量入手了这支股票,建仓颇大。这支股票也不负众望,从每股几十元一直涨到120元,最高时更是一度飙升至242元。

最高峰时,“恒泰号”据说赚了832.5万银元。

然而,好景不长,有这么好的生意,别人岂会不眼红呢?

由于社会对投资代理机构的需求大增,各种各样的交易所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仅在1921年5月至7月之间上海就一下冒出了中易、上海、大中华、中央、中国商业、通易、上海通商、上海运驳、华盛、中外、神州等12家华商信托公司。

随着开办交易所的热潮到来,社会闲散资金涌入各行各业,竞相设立本行业内的交易所,从金、棉、丝、粮、油、酒、皮毛等,一直到竹、木、纸、瓦、烛、皂等等,不一而足。

疯狂的竞争中,有的行业连开数家交易所;有的行业,标新立异,竟然开设星期日交易所、夜市交易所,真可谓是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

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5月至12月,上海的各种交易所多达136家。

激烈的恶性竞争下,由于“产能严重过剩”,一些信托公司和交易开始陆续倒闭。1921年10月,更是发生了信托公司和交易所大规模倒闭的“信交风潮”。然而,最奇葩的是,就在这种情形下,当年11月又新设了38家!

反正……倒闭的不是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受“信交风潮”的冲击和影响,蒋志清的生意急转直下,不到半年便已负债累累,欠了一屁股债。

债主们疯也似的追上门来讨债。有人甚至雇佣杀手,追杀讨债。

蒋志清迫于无奈,只得东躲西藏,一度有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

最后,走投无路的蒋志清只得硬着头皮去找老乡虞洽卿帮忙。经虞洽卿安排,蒋志清成功拜入上海滩大亨、青帮最大头目黄金荣的门下。黄金荣之所以愿意接纳蒋志清,除了虞洽卿的因素外,还因为他看中了孙中山与蒋志清之间的关系。

乱局之中,不知最后究竟谁会胜出,黄金荣这样的流氓头子,眼见虞洽卿四处逢源,到处下注,他也跟着学会了搞一手“政治投资”。

对于革命党人的事业,黄金荣也曾表示支持。辛亥革命时,他利用自己的势力为革命党人在租界内的活动开过后门,在孙中山宣誓就任大总统后他还曾出钱援助粤军。

当然,黄金荣也是宁波老乡。

1922年5月,黄金荣特意为蒋志清安排了开香堂仪式。在黄公馆,蒋志清对着黄金荣行一跪三叩之礼,正式加入青帮,成为黄金荣的门生。

随后,为了帮助蒋志清免除后患,虞洽卿出面安排了一场“鸿门宴”,以蒋志清的名义,向其各大债主发出邀请,请他们到自己家中赴宴,由黄金荣亲自站台。所有来赴宴的债主一看这阵势,全都偃旗息鼓,只能打了牙活血吞,把自己与蒋志清之间的债务一笔勾销,从此永不再提。

而后,黄金荣又资助了蒋志清两百大洋,让他启程离开上海,前往广州投奔孙中山先生去了。

没错,看到这里,您肯定也猜到了蒋志清的真实身份,他还有另外一个更加广为人知的名字——凯申公。

「 支持乌有之乡!」

乌有之乡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焦桐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某作家笔下“中国第二次解放”,解放了谁?
  2. 毛主席究竟为什么要发动那场运动?
  3. 中科院专家:"如果房子价格一直下跌,你我都将没有饭碗"!老百姓回怼:先查查你名下几套房?
  4. 用心良苦
  5. 李进同志(四)
  6. 西藏烟花秀事件,主要矛头不在烟花
  7. 福建舰三型机弹射成功,接下来该解决中国的精神战斗力了。
  8. 网民不满意,武大尘埃继续飞扬
  9. 上班的真谛就是把尿喝白。
  10. 走进南街村(5)| 答网友问:南街村撑不下去了吗?
  1. 翻案为什么不得人心,毛主席为何伟大?
  2. 教师节,是个笑话!
  3. 李进同志(二)
  4. 陈中华:司法乱象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
  5. 莫言的谦虚,陈佩斯的微笑
  6. 731 首映差评如潮;这部电影到底怎么样?
  7. 长征时,张闻天夫人刘英担所任的“中央队秘书长”是个什么职务?
  8. 毛主席聚沙成塔,走资派毁塔成沙
  9. 北大副校长任羽中的腐败内幕——不新鲜的靠啥吃啥
  10. 李进同志(三)
  1. 唐国强,已不配饰演毛主席
  2. 朱德这两首诗是读懂文革的重要文献
  3. 【深情纪念毛主席逝世49周年】9.9缅怀毛主席,毛主席与邓小平谁准确地预见了未来?
  4. 毛选违禁?孽障!
  5. 斯诺的谈话——关于文化大革命
  6. 闫宏伟:谁定伟人去世次日为节?
  7. 把判国者当座上宾,是叛徒间的惺惺相惜吗?
  8. 张CQ:文化大革命就是要把修正主义根子挖掉
  9. 形势一片大好,大好一片全都是形式
  10. 郝贵生 | 没有反抗斗争,能“把苦日子过成花”吗?——评《生万物》导演《人民日报》文章
  1. 那一天,毛泽东主席说: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2. 走进南街村(4)| 南街村搞公有制是否违背中央政策?是否违背群众意愿?是否有强制命令?
  3. 翻案为什么不得人心,毛主席为何伟大?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什么样的市场经济?
  5. 光刻机残骸现身,原来毛主席时代就有光刻机!现在却被卡脖子,这么“伟大的功劳”,谁的?!
  6. 北大副校长任羽中的腐败内幕——不新鲜的靠啥吃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