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刷到一个叫“IaoIuo21”的一篇文章,他文章的题目是:“《大道薪火》叙述的两个情节充分证明毛泽东思想是集体的智慧的结晶”。看了他根据那两个情节推论出来的结论,不禁感到愕然,怎么能如此牵强地得出这样的结论,完全是一种悖论。
我们先看看他例举的两个情节吧。他例举的第一情节,他是这样写的:毛泽东在建立中央苏区的时候,他的正确思想,以及革命主张,都受到瑞金县委书记邓小平,寻乌县委书记古柏,以及井冈山朱德,毛泽东工农红军会师时的联系人毛泽覃,谢唯俊等的坚决执行和贯彻。
被王明路线打成毛派的“四个人物”邓小平、毛泽覃、谢唯俊、古柏他们坚决拥护毛泽东的革命路线,积极贯彻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红军向敌人薄弱的广大农村发展,不赞成向着中心城市,交通要道发展,与敌人硬碰硬。
毛泽东这些军事思想,无不是从广大红军指战员在残酷的战斗中总结出来的,处处显耀着红军指战员集体的智慧。
一看他的这段话,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这位作者犯了严重的本末倒置的错误,所例举事实和结论风马牛不相及。他明明在前面说了是毛主席的正确思想,以及革命主张都得到了邓小平、朱德、毛泽覃、古柏等人的支持,得到了他们的贯彻执行。这已经最清楚不过了地说明了是毛主席的正确思想以及革命主张得到了他们的拥护和支持,从而得以贯彻执行。而并不是他们和毛主席共同研究决定出来的正确思想和革命主张。这里明显的有个主从的关系,怎么就成了“集体智慧的结晶”了呢?这不明显的贪天之功吗?只能说,当时毛主席的正确思想以及革命主张得到了广大红军指战员们的大力支持和拥护,是毛主席正确思想的智慧凝聚了广大的红军指战员,形成了巨大的集体力量。是毛主席从广大红军指战员在残酷的斗争中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正确思想,在毛主席正确思想的指引下,从而产生了巨大的集体力量。说毛主席的正确思想以及革命主张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完全是犯了本末倒置的严重错误,也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我们只要从这位作者自己写的内容的逻辑联系就已经一目了然了,怎么自己例举的事例却又要推论出一个本末倒置的悖论呢?说明这位作者就是一种别有用心。
再看他例举的第二个情节。他例举的第二个情节是原话这样写的:电视剧《大道薪火》叙述的第二个情节。由于王明路线的错误,毛泽东同志被边缘化,他的红军指挥权被剥夺,致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转移,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到达贵州遵义后,召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经过党中央的激烈斗争,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恩来、张闻天(洛甫)、王稼祥、朱德的鼎力支持下,选举了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张闻天为党中央的总负责,取消博古、李德三人团,确立最高军事指挥者朱德、周恩来。党内委托周恩来对于指挥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人(我给他这句话纠正一下:应该是做最后决定的人)。
遵义会议以后,周恩来、朱德、毛泽东共同策划研究,《土城战略》,《四渡赤水》,虽然是毛泽东同志的主张,但都是与最高指挥者周恩来、朱德共同谋划研究的结果,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都是得到周恩来、朱德的坚决有力的支持。
这位作者对这个情节做出的结论,同样是逻辑混乱。第一,他把毛主席被剥夺军事指挥权同恢复军事指挥权同“集体智慧的结晶”混为一谈。他根本就没有搞清楚,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之所以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他只知道是由于王明路线的错误,毛主席被边缘化,红军指挥权被剥夺,致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他根本就不知道,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正是没有了毛主席的正确思想和智慧的指导。这正是从反面说明,离开了毛主席的智慧,即使再多的“集体智慧”也都逃脱不了失败的结局。
第二,这位作者提到遵义会议以后,是周恩来、朱德、毛主席“共同研究策划”,这一点不假。但是,作者自己不是说得很清楚吗,《土城战略》、《四渡赤水》是毛主席的主张,“但都是与周恩来、朱德共同谋划”,后来他还补充说“由周恩来做最后决定”,这些情况不是很清楚吗,是毛主席的正确主张,怎么就不运用一下反向思维,如果没有毛主席的正确主张,周恩来、朱德拿什么来谋划呢?当然,我们不否定周恩来“做最后决定”,因为当时掌握军事最高指挥权的是周恩来,但是,如果,没有毛主席的正确主张和决策,周恩来又拿什么来决定呢?再说,遵义会议以前红军经历过的五次反围剿,已经充分证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凡是在毛主席的指挥下,都取得了胜利,离开了毛主席的正确指挥,红军就失败,就遭受巨大损失。那么,这位作者提到的《土城战略》、《四渡赤水》,如果不采纳毛主席的主张将会是一种怎样的结局呢?从这些可以看出,这位作者不知思维逻辑混乱,还是别有用心,这样明摆的情况怎么能做出这种严重违背历史真相的荒唐结论呢!
然后他得出的结论是:“从电视剧《大道薪火》叙述的这两个情节得出结论,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以及其思想理论,都是在红军时期党中央集体领导的支持,贯彻下,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毛泽东思想的光芒才能熠熠生辉,《四渡赤水》才能取得胜利。”这就是这位先生的最后结论,他的结论也承认毛主席的正确主张,以及思想理论,“都是在红军时期党中央集体领导的支持、贯彻下,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他实际上就是运用了逻辑学上的推理论证法,从这个推理来看,前提条件是“毛主席的正确主张,以及思想理论”,那么,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条件又会怎么样呢?这位作者把毛主席的正确思想及其思想理论与集体领导的支持混为一谈。这就出现了明显的逻辑混乱的错误,究竟是毛主席的正确思想以及思想理论是主要条件,还是集体领导的支持是主要条件呢?只要有一点点思维能力的人都会知道,没有毛主席的正确思想,你集体拿什么来支持呀?所以说,这位先生不知是思维逻辑有问题,还是根本出发点有问题,或者是别有用心?明眼人一看就知道。
其实,这位先生所选择的这两个情节,正是最能说明毛主席思想的智慧对集体领导所产生的极其重大影响的典型例子,应该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正是当时以王明为首的集体领导排斥了毛主席的智慧,他们以为他们都是喝过洋墨水的理论家,毛主席是“山沟沟里”出来的,在他们看来,“山沟沟里出不了马列主义”,毛主席遭到了他们的集体排挤,结果导致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而遵义会议以后,周恩来、朱德等集体采纳了毛主席的正确思想,因此,才有了集体的巨大力量,有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这位先生完全把它反转过来了,我们稍做推理都会知道,如果遵义会议后,周恩来、朱德不采纳毛主席的正确思想和主张,将是什么严重后果就一清二楚了。从电视剧《大道薪火》这两个情节来看,充分证明了是有了毛主席的智慧,才有了集体智慧的力量,是毛主席创造了集体智慧。
附带说一点题外话,看了这位叫“lao luo21”的个人资料,该作者自己的资料显示是一位74岁的退休教师,我看他的这个网名应该是一个拼音,“lao luo21”应该是“老罗21”,我说这位“老罗先生”,既然是一位老师,怎么会是这样的逻辑思维啊,这样的逻辑思维怎么辅导学生去进行理解分析能力的培养啊?这不贻误孩子了吗?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